【我讓新創聲音走入政治,也讓新創人才洄游臺灣!】
還記得上月底,我和副總統參選人張善政、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與眾多臺灣新創圈佼佼者的會談嗎?
我的好友-YouTube影音平台共同創辦人陳士駿(Steve Chen)-是第一張國發會就業金卡(工作許可、居留簽證、外僑居留證及重入國許可,四證合一的個人准證)的持有人,當時這可是歷史的重大一步,但也看出我們與國際的差距多遠。
2016年我去參加一場陳士駿在臺灣的演講,正巧他的父親就坐在我旁邊,幾番寒暄後,給了我陳士駿的email與一個拜訪他的機會。隔年我就利用參訪矽谷的契機,造訪了陳士駿在加州的家,我們一拍即合,這是我們長久友誼的開端,也是我不斷遊說他搬回臺灣為國內新創圈帶來矽谷能量的濫觴。
2017年在國發會、許多立委與我的推動下,通過了《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目標讓臺灣成為高階人才的寶島,而在許多有力人士辛苦地奔波下,陳士駿則成為了第一張國發會就業金卡的持有人。
在協助陳士駿回臺就業的過程中,我認為臺灣在吸引外籍人才上還有以下問題尚待解決:
1|政府機構間資訊流通並不透明
陳士駿決定舉家遷居台灣後,想弄清楚小孩教育問題以及配偶的工作問題,但他到了舊金山領事館,館員卻對相關問題一問三不知,就業簽證相關法規也是過時的。我認為臺灣政府可參考紐西蘭的Edmund Hillary Fellowship 或是澳洲的Global Talent Visa,這都是一站式簡易申請窗口,給予外國創業家準國民待遇的彈性攬才方案。
2|對母語非中文人士不夠友善
陳士駿8歲就離開台灣,能以中文對話,但閱讀仍有困難。為了辦理遷居來台手續,有許多法規和租屋合約都只有中文版本,讓他一個頭兩個大。他為此在臺灣聘請一位中英雙語的秘書,幫他處理辦理文件、找房子等事情,我認為如果政府更重視外語人員聘用,方是這問題的解決之道。
3|政府態度不夠積極
臺灣政府在面對吸引高階人才上一直處於牛步狀態,但其他國家可都用打仗的心態在面對: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局在矽谷有辦公室,年輕的公務員經常會與矽谷新創往來,極力吸引人才到新加坡創業,非常積極。
人才是重要的資源,獵才是世界盃比賽,臺灣政府吸引人才應該要用企業獵人頭的思維,希望在陳士駿洄游臺灣後,海外高階人才鮭魚返鄉的路途能更簡潔順遂。打造海外新創歸鄉的路雖然辛苦,卻也持續在臺灣歷史上寫下美麗篇章。
完整報導:
天下雜誌👉 https://reurl.cc/8lb63o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