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撕裂的國度中,真相不受歡迎。」—— 劉致昕《真相製造》
⠀
今年,《報導者》副總編輯劉致昕所關注的題目集結成書,副標很長:「從聖戰士媽媽、極權政府、網軍教練、境外勢力、打假部隊、內容農場主人到政府小編」。
⠀
⠀
自他 2016 年任職《商業周刊》時期開始追蹤假新聞議題至今,從一名在社交網上被「釣」成為伊斯蘭國戰士的 19 歲比利時少年的母親,到 2017、2018 年起台灣於網路訊息領域的攻防。誰正在將內容塞給你的家人,還有你?劉致昕以訪談逼近這條生產線,帶我們目擊問題現場,即便有人可能甚至尚未意識到那是問題。
⠀
⠀
他第一份媒體工作在《商周》,當時連 LINE 都沒有,臉書尚未公開發行。一般財經雜誌只在意上市櫃新聞,網路線是邊緣單位,剛到任的劉致昕自然被擺在那裡。自稱當年「網路線大部份處理的都是小新聞」,劉致昕做了 LINE 在台灣第一個報導〈一支 App LINE 竟敢向臉書、雅虎宣戰〉。在 LINE 台灣活躍用戶衝破兩千一百萬的如今讀來,這標題幾乎是半個預言。
⠀
⠀
《商周》時期,劉致昕也做了 Google Data Center 到彰化設點的報導,在 2012 年便指出 Google 這一步將成為促使台灣轉型綠電的關鍵 —— 而這個觀察,也在 2018 年成真。
⠀
⠀
待臉書上市發行、電商在台灣普及之後,「網路」已一躍成為政經領域亦關注的焦點。在《報導者》,劉致昕參與「打不死的內容農場」報導專題,也寫滲入 LINE、Telegram 的訊息輿論操作。
⠀
⠀
閱讀專訪全文 ➤➤ https://bit.ly/2W5wBLO
⠀
⠀
然而身為記者,並不是知道什麼就寫下什麼那麼輕易。劉致昕與另一半開設的午營咖啡,曾邀請鄭南榕女兒鄭竹梅分享閱覽父親監控檔案的座談。會上,有聽眾舉手發問:這些檔案有什麼好藏的,為什麼不直接全部公佈呢?
⠀
⠀
劉致昕在現場回應:「我就告訴那位聽眾,我有個德國朋友的父親是東德飛行員,兩德統一之後那位父親去看了監控檔案,從此再也沒有交任何一個朋友。因為他發現,原來他身邊的每一個人,鄰居、摯交⋯⋯,全部都是國家派來的。」
⠀
⠀
劉致昕對當時在場的聽眾說,檔案開放,要顧慮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政治正確。開放給學者多少、開放給家屬多少、外人多少,都應該要惦記著人。
⠀
⠀
⠀
▍完整全文請閱|如果這還不是最終的答案 —— 專訪《報導者》副總編輯劉致昕 ➤➤ https://bit.ly/2W5wBLO
⠀
▍𝘽𝙄𝙊𝙎 𝙢𝙤𝙣𝙩𝙝𝙡𝙮 #傘開計劃 —— 三款設計傘,手刀收藏 ➤➤ https://bit.ly/3k4ySz3
⠀
#劉致昕|#真相製造|#假新聞|春山出版|#BIOS專訪
「google data center台灣」的推薦目錄:
- 關於google data center台灣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google data center台灣 在 矽谷牛的耕田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google data center台灣 在 Charles Mok 莫乃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google data center台灣 在 [新聞] Google在台第2座資料中心落腳台南- 看板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google data center台灣 在 Google 設立Data Center二館再次加碼中台灣TOP1 看好未來趨勢 的評價
- 關於google data center台灣 在 Google Cloud Platform Introduction | Blackie's Failed Notes 的評價
- 關於google data center台灣 在 Working at Google Taiwan: Cloud Technical Infrastructure and ... 的評價
google data center台灣 在 矽谷牛的耕田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ref: https://iximiuz.com/en/posts/devops-sre-and-platform-engineering/
本篇是一個由 Twitter 討論串引發的後續文章,作者想要聊聊 DevOps, SRE 以及 Platform Engineering 的差異。
文章中附有相關 Twitter 討論串的連結,對於原文有興趣的也可以去參閱一下 Twitter
註:就我個人觀察到的現象,台灣企業很少看到 Platform Engineer 的職位,有人知道有哪些公司有開這種職位可以留言分享一下
作者自述自己是個從事 SRE 工作但是內心卻是個軟體工程的技術專欄作家,因此就自己的過往經驗想分享一下對於這三者的看法,而這些討論就引起了一些回文
因此作者將這些概念整合下來寫下這篇文章來總結一下各方網友們的看法。
作者的軟體生涯中,從分工仔細的團隊到新創公司都經歷過,再還沒有認知到 DevOps/SRE 這類型名詞前就已經體驗過部署開發維運三合一的人生。
隨者愈來愈多人開始探討 DevOps 以及 SRE 這兩個詞,兩者之間的比較沒有停過,甚至還有專屬的兩個 awesome 系列 awesome-sre, awesome-devops 清單來列舉如何學習這兩個技術。
整個求職市場也因為這兩個名詞的出現而有變化,作者也因應這股潮流開始往下探索,因此最後就以自己自身的經驗來分享自己對於這些名詞的想法。
其中作者有提到一點也是我非常認同的,就是這些名詞代表什麼含義,這些職稱要做什麼都會隨者不同公司不同團隊而有變化,畢竟每個公司的產品跟商業走向都不同
期待能有一個一統天下的職稱跟工作內容反而才是不切實際的。所以接下來的探討就只是作者跟幾個網友們的討論,不要當作圭臬,也不要當作聖旨,自己有自己的想法比較重要。
# What is Development
1. 作者認為開發的概念非常簡單,就撰寫程式,唯一能夠為公司貢獻 $$$ 的職位,畢竟有人寫程式還有產品,沒人寫程式也沒什麼好部署的。
2. 推特網友表示: 只有 sales 才是幫公司賺錢的,剩下都是公司的支出
3. 作者從 2011 開始了軟體工程師生涯,過往作者都很期望自己可以去部署一下自己撰寫的程式,但是基本上都是團隊內的其他神秘人物會默默的部署這些程式到生產環境。
# What is DevOps
1. 作者不想探討何謂官方的正式定義,只想聊聊自己多年工作經驗的感想
2. 對作者來說, DevOps 是一個能夠讓開發者對於部署應用程式有更多機會與權力的文化,實作上沒有一定的準則
3. 作者還待過那些開發者都擁有 sudo 權限來部署應用的新創公司,不過現在這些流程都慢慢的被自動化 CI/CD 流程給取代。
4. DevOps 最初的想法應該是遠遠超過作者所描述的,不過作者就自己工作上的經驗,找工作的經驗,看職稱 JD 的經驗來看,DevOps 更像讓開發者打造的產物可以更有效率的被部署
5. DevOps 本身不應該去探討產品的商業邏輯,那是開發者要探討的。
# What is SRE
1. Google 推出了一系列的書來探討何謂 SRE,那系列書籍的想法偏向 SRE 是其中一種 DevOps 文化的實作方式。
2. 相對於 DevOps,作者更喜歡 SRE 帶來的職缺內容。
3. 作者對於提到 CI/CD pipeline 之類的職缺都感到無聊且沒興趣,而 DevOps 的工作職缺往往都充滿這些令人無聊的東西。
4. 相反的,作者更喜歡去專研系統問題,譬如探討為什麼會有 bug, memory leak, 效能不好...等
5. 作者認為 SRE 要負責去維護上線環境,確保使用上沒有問題。
6. Google 的 SRE 系列書籍還提到了關於 monitoring, alerting, SLO 等各種如何確保服務正常的機制。 Facebook 則是有非常著名的 Production Engineer 的職稱,其跟典型的 SRE 基本上沒太大的差別。
7. 推特網友表示: SRE 專注於生產環境, DevOps 專注於 CI/CD 與開發效率與流程
8. 另外一名推特網友表示(這也是我目前最喜歡的答案): DevOps 從開發角度為起點, SRE 從維護上線環境出發,兩職缺於某處產生交集。
# What is Platform Engineering
1. 作者想起當年還是一家新創的唯一一位工程師時,那時候還要去租借實體機器來架設環境,所以那時候也撰寫了不少腳本來安裝機器,也要確保機器之間的網路可以正常運作。
2. 加入一間比較有規模的公司後瞭解到看來 infra 相關的工作是一個很類似 SRE/DevOps 但是又有些許不同的領域
3. 作者認為 Platform Engineering 目標就是要打造一個可以讓 Dev, Ops, SRE 能夠使用的環境
4. 作者感覺 Platform Engineering 要負責維護 data-center 內上千台的機器,確保這群機器能夠正常運作,維護外也要包含升級,設定等。
# What's about titles?
1. 作者前述探討的都是基於負責領域,比較不去談這些職稱應該要做什麼
2. 根據作者經驗,當公司規模逐漸變大時,分工就會愈來愈細,這時候 Dev, Ops, SRE, PE 等職缺就會開始逐漸專項化。
3. 重點就是, YMMV (Your Mileage May Vary ),不同情況,不同答案,不要太專注於一個死板板的解釋。
個人想法: 公司要開什麼職缺名稱就不管他了,工作內容才是最重要的,有錢的任性老闆也可以開一個"開源軟體整合工程師"但是要你整合 CI/CD 加上維運的工作。
google data center台灣 在 Charles Mok 莫乃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香港曾經是區內數據中心首選。
以Google data center來説,香港vs台灣曾經是1-1,現在將是0-3。
Google 50億建台灣第三座資料中心 副總統賴清德:智慧台灣重要夥伴
https://is.gd/qTSsVg
google data center台灣 在 Google 設立Data Center二館再次加碼中台灣TOP1 看好未來趨勢 的推薦與評價
Aug 25, 2020. Google 設立Data Center二館再次加碼中台灣. TOP1 看好未來趨勢 · MONEY.UDN.COM. Google斥資200億傳加碼在台蓋資料中心| 產業熱點| 產業| 經濟日報. ... <看更多>
google data center台灣 在 Google Cloud Platform Introduction | Blackie's Failed Notes 的推薦與評價
介紹一下Google Cloud與透過Google Compute Engine建設第一個ASP. ... GCP在台灣最大的優勢是在彰濱有建立Data Center,加上Google積極的建設各地Data ... ... <看更多>
google data center台灣 在 [新聞] Google在台第2座資料中心落腳台南- 看板Tech_Job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912298
Google在台第2座資料中心 落腳台南
2019-09-11 10:18
https://img.ltn.com.tw/Upload/business/page/800/2019/09/11/phpAHhDSz.jpg
Google加碼投資台灣不手軟,今天正式宣布在台第2座資料中心坐落台南,以因應未來在
台資料中心的營運需求(美聯社資料照)
〔記者陳炳宏/台北報導〕Google加碼投資台灣不手軟,今天正式宣布在台第2座資料中
心坐落台南,以因應未來在台資料中心的營運需求,Google 全球基礎建設與能源部資料
中心專案負責人 Mark Dolan表示,如同全球各地的Google資料中心,Google按照嚴謹的
選址流程、評估技術與各項因素,選擇台南作為興建資料中心的地點。
另外,Mark Dolan也指出,Google將持續在台灣成長,尋求擴展的機會。期待在不久的將
來還能分享更多關於Google台灣資料中心的計畫。
Google在台灣的第1座資料中心,設在彰化縣彰濱工業區,2013年12月11日啟用,規模為
亞洲最大。
Mark Dolan在Google官方部落格發文指出,非常感謝經濟部工業局、台南市政府、台南科
技工業園區、台灣電力公司,以及許多合作夥伴,為這次的選址流程提供諸多協助,已於
台南購地。
Mark Dolan也指出,台灣是全球高科技產業重鎮,長期以來支持創新發展,更位處亞洲中
心地帶,這些優勢是Google 2013年在彰化啟用資料中心的主要原因,而在台灣展開營運
後,Google也一直重視資料中心對環境帶來的影響。所以投入了一連串的環境保護行動,
包括廢棄物管理計畫、近期開放的電動車充電站等。
而今年年初,Google也在台灣落實了Google 採用再生能源的長期承諾,向座落於台南市
的太陽能電廠購買10MW (千瓩) 的再生能源電力。
隨著Google在台資料中心投資的逐漸增加,Mark Dolan表示,Google也為台灣本地的人才
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2018年起,台灣的資料中心開始招收實習生。已經有幾位實習生在
畢業後已被 Google 資料中心聘用為正職員工,也因此Google決定擴大實習計畫的規模。
--
https://mbscnn.org/NewsList.aspx?CLASS=221
上座部佛教馬哈希尊者帝釋所問經講記77頁拆穿假佛法大乘的騙局。
馬哈希尊者毗婆舍那講記(含法的醫療)說明如何修四念處增加智慧斷除所有煩惱。
https://santi4u.blogspot.com/ PTMC 馬哈希寂靜禪園
妙法蓮華經、華嚴經、心經、金剛經、梵網經(菩薩戒)、圓覺經、楞嚴經是大乘假佛經。
阿彌陀佛 藥師佛 大日如來是大乘假佛 觀世音 維摩詰 龍樹 地藏王是大乘假菩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5.83.2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568174871.A.A4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