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旅遊][格魯吉亞]
小鎮裡的超級大人物
在格魯吉亞有個小城市,其貌不揚,如果時間有限,大家大抵會跳過這個小鎮。不過這個小鎮,是某位人物的出生地,不單影響格魯吉亞,更影響半個歐亞塊版,甚至是全世界。誰想到叱咤一時的暴君史太林,原來不是俄羅斯人,而是出生於格魯吉亞小城市哥里(Gori)。
可是今天的哥里,卻看不出有半點端倪。或者反過來說,如果不是史太林,雖會知道這個小城市?儘管他不過是渡過了數年童年生活。而我特意在這裡留一晚,主要也是為了拜訪史太林博物館。
博物館設計頗為堂皇,但展覧解釋只有俄羅斯語,幸好剛遇上有英語導遊解釋:「我會盡量持平說明所有事情,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歡迎提問。由於這裡是蘇聯時代興建,所以你會先看到歌頌史太林的部分。但一如我剛才所說,好的會提,不好的也會提及。」
史太林(Stalin)這個名字,是他自己改的,意思是鋼鐵人(man of steel),的而且確,史太林有鋼鐵般的意志,他被捉拿七次,但多番成功逃脫。在廿二歲那年,他被流放至西伯利亞,在逃走其間,左手手臂受傷,折斷為三折,手臂變短了,以後影相就要就位,叫人難以察覺。他的相片,左手總不是自然垂放,例如是伸進口袋、搭著椅背頂等等。
鐵漢永遠要展示完美一面,所以早在當時,已經有「美圖秀秀」,史太林的宣傳大頭相,皮膚永遠光潔無瑕。「他有一張真實,不經加工的相片在這裡。」導賞員神秘笑了笑,揭開深紅布簾,偌大的史太林盡入眼前:下巴有凹凸不平的疤痕、還有一條條皺紋等等。說實話,不算難看,就是一般人會變老的樣子。「除了樣子,不少宣傳相片都一樣會加工,例如這張,」她指著眼前這幅,只有史太林在高處揮手宣傳,「其實旁邊本來還有托洛茨基(Leon Trotsky),不過史太林把他塗走了。托洛茨基後來逃到墨西哥,投靠墨西哥女畫家卡蘿(Frida Kahlo)一段時間。」
館內其一個重要藏品,就是史太林死後的銅製頭像。「這是待他死後,以他的頭倒一個模,然後再在模內,倒另一個頭。」她以拳頭比作成品,「每倒一個新模,都是在舊的裡頭弄一個,所以愈來愈細。我們總會說笑,就好像俄羅斯娃娃,每打開一個公仔,發現怎樣總有一個小的在裡頭?史太林的銅模頭像共有九個,而我們這裡展出的是第六個。」她說。
「其實格魯吉亞人是怎樣看蘇聯?」終於我忍不住,問了這條問了多遍的問題。「老年人頗為懷念,畢竟當時人人有免費房子和醫療,大家無分貴賤,男女皆平等。不過年青人卻不喜歡,儘管他們沒經歷過。」她又說:「說起來其實都很有趣,以前在蘇聯時代唸書,總是歌頌他們怎樣好怎樣好,可是1991年我們獨立後,課文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轉變,政府改變政策,由歌頌立即變成痛罵,盡說壞話,當時真的傻了眼。」
返回富麗的大廳,我們轉向旁邊一個細小的門口,穿過一條狹小的短通道,導賞員說:「剛才我們所看的是1957年所建,盡是讚美的內容,後來2000年,我們在地底建了這部分,解釋蘇聯時代的黑暗面。也許有些人會不喜歡,不過陰暗面也是歷史重要的構成部分,博物館的角色,就是盡力持平,訴說這段歷史。」
「上面掛著的衣物,是屬於當年被擄走到西伯利亞的人;而這邊角落,則放了哥里炸彈襲擊的相片。另外在戰爭博物館,有更多這事件的資料。」她說。相比其他關於蘇聯的博物館,這個史太林博物館的確不會像其他國家一般負面。也許是因為,這館本來是用作歌頌,後來時代過去了,也難以全面改變,又或者格魯吉亞,的確是較客觀的來看待這件事,他們既不特別討厭那個時代,當然也不特別喜歡那時代。
記得在古巴時,在街頭巷尾都會見到哲古華拉。哲古華拉既是偉人,更是個賺錢的工具。相對來說,在哥里根本看不出一點端倪,幾乎找不到史太林的半點痕跡。或者反過來看,哥里也不過是史太林出生的地方,只是待了幾年,沒有甚麼特別感情可言。但無論如何,曾有位影響世界的人物在這裡出生,對當地人來說,應該有種難以言喻的自豪吧。據說哥里以前有個史太林像,政府決府動手清拆時,也得偷偷在半夜圍起圍板,秘密拆掉雕像。而走在街頭,也沒有看到甚麼史太林的東西,就連紀念品,也只在博物館看到。
這位叱咤風雲的人物,帶領半個歐亞地區,由農業社會大躍進至工業時代,邱吉爾說,「taking it with the plough and leaving it with nuclear weapons」;而且他數次跟美國羅斯福和英國邱吉爾開會,商討並成功對抗希特拉;可是另一方面,他生性猜疑,同時凶殘無比,死在他手下的人不計其數,更釀成烏克蘭七百萬人餓死的大浩劫。後人似乎,更看到他的過,也當然,他根本功不抵過。
今天的哥里,一如整個格魯吉亞,生活看似平靜,亦懶得捲入舊是舊非。努力將臉面向西方,畢竟首都第比利西,滿滿掛起的,是藍色的歐盟國旗。
註:圖中是沒有美國秀秀的真史太林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