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菜不能缺貨,英國科學家與農業公司合作開發萵苣採收機器人
作者 Alan Chen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7 月 28 日 16:54 |
為了降低英國農業季節性勞力不足的問題,政府資助大學研究團隊,與英國農業公司和農業機具廠商,合作開發萵苣採收機器人,確保英國人每天都能吃到最愛的生菜沙拉。
卷心萵苣(Whold head)和結球萵苣(Iceberg)是英國最受歡迎的生菜種類,每年產量達 99,000 公噸,產值約 1 億 7,800 萬英鎊(約台幣 69 億元),但受限於英國工資高昂,農業勞力高度仰賴外國,尤其是北非、東歐與中東地區的移民補足,但近年來脫歐與 COVID-19(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雙重影響下,農業工資大幅漲價,英國越來越難取得穩定的季節性勞動力採收萵苣,因此政府開啟這項研究計畫,嘗試用機器人為穩定勞動力來源。
「季節性勞力不穩定的問題,已經影響英國農業很長一段時間,且由於萵苣價格漲幅受到政府限制,廠商利潤越來越少。」農業公司 PDM Produce 總經理 Dermot Tobin 表示,過去幾十年來,英國超市架上的萵苣,全都是由人工採收而來,現在工資上漲和勞力來源不穩,讓農業公司必須加速機器人科技運用。
「近 30 年來,農業採收技術進步很快,從採收、分類、包裝、產地證明、裝箱到出貨,都可以在農場內快速的進行。」另一間合作農業公司 G’s Fresh 創新研發部經理 Richard Ellis 指出,目前除了採收,其他程序的工作都已經可以使用機器進行,但採收萵苣由於技術較為複雜,目前的農業機具還無法自動化,因此必須加入 AI 與機器視覺(Machine Vision)技術。
因此哈柏亞當斯大學(Harper Adams University,HAU)與西英格蘭大學(University of West England,UWE Bristol)的農業研究團隊,將使用農業機具廠商 Grimme UK 生產的韭菜自動採收機為基礎,加入 AI 演算法與機器視覺技術,讓採收機可自動將田地萵苣舉起,移開外層菜葉,瞄準根部切斷菜莖,完成採收程序,團隊估計使用機器人進行採收,可降低 50% 農業人力需求。
開發團隊預計 9 月前完成萵苣採收機器人原型機,並開始測試,由於萵苣在歐盟及北美都是廣受歡迎的蔬菜,產量與產值都相當龐大,且同樣面臨季節性勞力不穩的問題,因此開發團隊有信心萵苣採收機器人,未來不論國內或國際市場,都非常有競爭力。
附圖:▲ 卷心萵苣是英國最受歡迎的生菜種類,每年產量達 99,000 公噸。(Source:Laurance J. Betts)
▲ 由於萵苣採收過程較複雜,因此無法使用一般採收機,只能用人力進行。(Source:Hinrich, CC BY-SA 2.0 DE, via Wikimedia Commons)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21/07/28/uk-government-founding-project-for-scientists-and-agricultural-company-developing-lettuce-harvest-robot/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harper adams university」的推薦目錄:
- 關於harper adams university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harper adams university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harper adams university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harper adams university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harper adams university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harper adams university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harper adams university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無人機牧羊、AI養豬,這可能就是農業的未來
李超凡 / 何渝婷編譯
2019-12-31 16:20
無人機在生活中已經很常見,除了在節慶活動帶來絢麗「電子煙火」和壯觀的空拍影片,無人機還在改變和更多人息息相關的農業和畜牧業。
據《衛報》報導,在紐西蘭、英國等歐洲國家,越來越多農民正在使用無人機來牧羊。紐西蘭農民Corey Lambeth過去三年都在依靠無人機牧羊,而他最開始購買無人機只是為了空拍。
目前市場上專門針對畜牧業的無人機產品並不多,Corey Lambeth 使用的也只是普通的消費級無人機,但他自己摸索出了一套用無人機牧羊的技能,他將牧羊犬吠的聲音錄下來,並讓無人機在牧羊時播放,現在他的羊群已經把無人機當作一隻會飛的牧羊犬。
除了牧羊,另一位紐西蘭農民Jason Rentoul還將無人機用到了對鹿群和牛群的放牧上。跟Corey Lambeth一樣,Jason Rentoul也是自學成才,三年前,他通過YouTube觀看了其他農民使用無人機放牧的影片後,才購買了第一台無人機。
在多次嘗試失敗後,Jason Rentoul如今已經熟練掌握了無人機放牧的技巧。他表示過去大型放牧可能要四個人,每個人還要帶兩隻牧羊犬,現在只要兩個人加一台無人機能就能解決。
此外Jason Rentoul還發現,無人機在放牧時甚至比牧犬還要高效,尤其是對於帶著牛犢的母牛,這種牛容易在牧犬面前變得好鬥而不好控制。
雖然無人機在放牧中表現出色,但由於續航等問題還不能完全取代牧羊犬。很多時候無人機需要和牧羊犬一起工作,或許是知道這台機器是來搶自己飯碗的,很多牧羊犬一開始都會嘗試抓住這些無人機,但很快就會意識到無人機是在幫助他們。
據Jason Rentoul介紹,牧羊犬沒有無人機的幫助,往往需要奔跑更長一段距離,才能把羊趕到合適的區域,現在牧羊犬可以通過無人機發出的聲音來確定羊群位置,如果受到雄鹿和公牛威脅時,他們還會主動站在無人機下方,因為它們也知道牲畜不會輕易主動靠近無人機。
用無人機牧羊,牧羊犬是樂意了,但有考慮過羊的感受嗎?如何讓羊群更快接受這個冰冷的機器,除了農民,一些研究機構也在想辦法。
英國哈珀亞當斯大學(Harper Adams University)就與當地農民,進行全球首個用無人機實施的「正面聯想」(positive association)研究。農民先從羊群中分離出5隻綿羊,並躲在樹木後面,在無人機的飛行路徑下投下一些食物,讓綿羊誤以為是無人機向它們投餵食物。
在這幾隻綿羊和無人機建立了積極的關係後,農民把它們放回羊群,它們就會向其他綿羊進行「推薦」。英國施洛普郡的農民Wojtek Behnke通過這種方式,在幾周之內就讓自己的100隻羊主動跟著無人機跑了。
但這也可能是人類想太多了,有研究者曾指出,與人類和牧羊犬相比,沒有生命的物體能讓羊群更加容易保持平靜、愉悅的心情,其中一個證據是在1995年,一個用機器人趕鴨子的實驗中,比起人類,鴨子面對機器時的心跳和血壓變化更小。
此外,無人機還能做到許多牧羊犬無法做到的事情,除了驅趕羊群,無人機攜帶的鏡頭和感測器,甚至還能即時統計羊群數量,以及羊群的健康狀況。
在日本北海道的日高輕種馬共同育成公社,就在嘗試使用無人機來類培育賽馬,讓無人機攜帶8K鏡頭,觀察小馬的成長狀況,並將輕種馬的步態、皮毛、肌肉等細節記錄下來,再通過5G網路,即時傳輸給培育人員,通過遠程的健康監測和診斷,來提高輕種馬的存活率。
用無人機牧羊,是農業智慧化的一個縮影
雖然無人機在畜牧業上的應用還不成體系,但在農業領域,使用無人機進行噴灑作業已經十分普遍。
前幾個月愛范兒曾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看到了極飛科技的無人機,是如何改變當地的農業生產方式的。據悉,一台P30極飛植保無人機,能每小時噴灑超過150畝的農田,相當於60個人工的效率。
在秋收時節,4500多架無人機一起工作,三周的時間,就完成了1500萬畝面積的噴灑。雖然這類植保無人機的價格不菲,一台就要十幾萬,但卻能大幅提升藥肥使用率,並將打藥成本降低一半。
極飛科技聯合創始人龔檟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農業未來的其中一個趨勢,是無人化、智慧化,更多的AI應用和智慧化作業將會出現。
其實人工智慧在農業上的應用案例已經不少,阿里雲去年正式宣布,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合作,通過ET大腦實現人工智慧養豬,提高豬的存活率和生產率,項目投入高達數億人民幣。
京東也推出類似的「神農大腦」,可通過「豬臉辨識」,觀測與記錄每隻豬的體重、生長、健康情況,實現「養豬智慧化」。
在國外AI農業新創公司,也有一批AI農業新創公司嶄露頭角,比如利用機器視覺來辨識農作物和雜草,實現智慧噴霧的藍河科技(Blue River),在2017年已經被全球最大農業機械製造商John Deere,以3.05億美元收購。
過去歐美的大農場,能夠以極少的人力實現高產量,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自動化程度高。而無人機和AI等技術的到來,正在將農業智慧化帶入一個新的階段,進一步提到農業和畜牧業的生產效率。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農業是一個價值達3兆美元的產業。而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50年,地球人口將突破90億,糧食產量只要提高70%才能養活地球上的人。
由此可見,農業智慧化不僅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對人類來說也是迫在眉睫。
資料來源:https://news.knowing.asia/news/74986d62-dd02-4919-ad65-7f6dcb10953d?fbclid=IwAR2g0_oF25WktM9PfmQWvwPSOa0JuNlHXauvXoyRDefR1ZTSM4bq1P2jVk0
harper adams university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無人機牧羊、AI養豬,這可能就是農業的未來
李超凡 / 何渝婷編譯
2019-12-31 16:20
無人機在生活中已經很常見,除了在節慶活動帶來絢麗「電子煙火」和壯觀的空拍影片,無人機還在改變和更多人息息相關的農業和畜牧業。
據《衛報》報導,在紐西蘭、英國等歐洲國家,越來越多農民正在使用無人機來牧羊。紐西蘭農民Corey Lambeth過去三年都在依靠無人機牧羊,而他最開始購買無人機只是為了空拍。
目前市場上專門針對畜牧業的無人機產品並不多,Corey Lambeth 使用的也只是普通的消費級無人機,但他自己摸索出了一套用無人機牧羊的技能,他將牧羊犬吠的聲音錄下來,並讓無人機在牧羊時播放,現在他的羊群已經把無人機當作一隻會飛的牧羊犬。
除了牧羊,另一位紐西蘭農民Jason Rentoul還將無人機用到了對鹿群和牛群的放牧上。跟Corey Lambeth一樣,Jason Rentoul也是自學成才,三年前,他通過YouTube觀看了其他農民使用無人機放牧的影片後,才購買了第一台無人機。
在多次嘗試失敗後,Jason Rentoul如今已經熟練掌握了無人機放牧的技巧。他表示過去大型放牧可能要四個人,每個人還要帶兩隻牧羊犬,現在只要兩個人加一台無人機能就能解決。
此外Jason Rentoul還發現,無人機在放牧時甚至比牧犬還要高效,尤其是對於帶著牛犢的母牛,這種牛容易在牧犬面前變得好鬥而不好控制。
雖然無人機在放牧中表現出色,但由於續航等問題還不能完全取代牧羊犬。很多時候無人機需要和牧羊犬一起工作,或許是知道這台機器是來搶自己飯碗的,很多牧羊犬一開始都會嘗試抓住這些無人機,但很快就會意識到無人機是在幫助他們。
據Jason Rentoul介紹,牧羊犬沒有無人機的幫助,往往需要奔跑更長一段距離,才能把羊趕到合適的區域,現在牧羊犬可以通過無人機發出的聲音來確定羊群位置,如果受到雄鹿和公牛威脅時,他們還會主動站在無人機下方,因為它們也知道牲畜不會輕易主動靠近無人機。
用無人機牧羊,牧羊犬是樂意了,但有考慮過羊的感受嗎?如何讓羊群更快接受這個冰冷的機器,除了農民,一些研究機構也在想辦法。
英國哈珀亞當斯大學(Harper Adams University)就與當地農民,進行全球首個用無人機實施的「正面聯想」(positive association)研究。農民先從羊群中分離出5隻綿羊,並躲在樹木後面,在無人機的飛行路徑下投下一些食物,讓綿羊誤以為是無人機向它們投餵食物。
在這幾隻綿羊和無人機建立了積極的關係後,農民把它們放回羊群,它們就會向其他綿羊進行「推薦」。英國施洛普郡的農民Wojtek Behnke通過這種方式,在幾周之內就讓自己的100隻羊主動跟著無人機跑了。
但這也可能是人類想太多了,有研究者曾指出,與人類和牧羊犬相比,沒有生命的物體能讓羊群更加容易保持平靜、愉悅的心情,其中一個證據是在1995年,一個用機器人趕鴨子的實驗中,比起人類,鴨子面對機器時的心跳和血壓變化更小。
此外,無人機還能做到許多牧羊犬無法做到的事情,除了驅趕羊群,無人機攜帶的鏡頭和感測器,甚至還能即時統計羊群數量,以及羊群的健康狀況。
在日本北海道的日高輕種馬共同育成公社,就在嘗試使用無人機來類培育賽馬,讓無人機攜帶8K鏡頭,觀察小馬的成長狀況,並將輕種馬的步態、皮毛、肌肉等細節記錄下來,再通過5G網路,即時傳輸給培育人員,通過遠程的健康監測和診斷,來提高輕種馬的存活率。
用無人機牧羊,是農業智慧化的一個縮影
雖然無人機在畜牧業上的應用還不成體系,但在農業領域,使用無人機進行噴灑作業已經十分普遍。
前幾個月愛范兒曾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看到了極飛科技的無人機,是如何改變當地的農業生產方式的。據悉,一台P30極飛植保無人機,能每小時噴灑超過150畝的農田,相當於60個人工的效率。
在秋收時節,4500多架無人機一起工作,三周的時間,就完成了1500萬畝面積的噴灑。雖然這類植保無人機的價格不菲,一台就要十幾萬,但卻能大幅提升藥肥使用率,並將打藥成本降低一半。
極飛科技聯合創始人龔檟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農業未來的其中一個趨勢,是無人化、智慧化,更多的AI應用和智慧化作業將會出現。
其實人工智慧在農業上的應用案例已經不少,阿里雲去年正式宣布,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合作,通過ET大腦實現人工智慧養豬,提高豬的存活率和生產率,項目投入高達數億人民幣。
京東也推出類似的「神農大腦」,可通過「豬臉辨識」,觀測與記錄每隻豬的體重、生長、健康情況,實現「養豬智慧化」。
在國外AI農業新創公司,也有一批AI農業新創公司嶄露頭角,比如利用機器視覺來辨識農作物和雜草,實現智慧噴霧的藍河科技(Blue River),在2017年已經被全球最大農業機械製造商John Deere,以3.05億美元收購。
過去歐美的大農場,能夠以極少的人力實現高產量,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自動化程度高。而無人機和AI等技術的到來,正在將農業智慧化帶入一個新的階段,進一步提到農業和畜牧業的生產效率。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農業是一個價值達3兆美元的產業。而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50年,地球人口將突破90億,糧食產量只要提高70%才能養活地球上的人。
由此可見,農業智慧化不僅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對人類來說也是迫在眉睫。
資料來源:https://news.knowing.asia/…/74986d62-dd02-4919-ad65-7f6dc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