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疫苗開打!蘇貞昌、陳時中帶頭接種,指揮中心建置健康回報系統,密切追蹤首批接種者健康情形】
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苗於今(22)日正式開打,目前疫苗已配送給全台57家醫院(連江縣今日早上已送達)。
一早7點40分,行政院長蘇貞昌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到台大醫院接種;台大、長庚、新光、雙和、北榮等醫院,也都由院長等主管帶頭接種,長庚醫院則預計,今天首波施打醫護人員可達約300人。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日開始各醫院醫護人員將陸續接種疫苗,本週三(24日)開始做第二波疫苗配送,原本已配送44,500劑疫苗,第二波將再增加約7,600劑,也會增加15家醫療院所加入接種疫苗的行列,從57家增加到72家醫院。而陳時中也表示,接下來會掌握各醫院接種進度,每日公開全台施打進度。
■指揮中心建置疫苗接種後健康回報系統
陳時中今表示,為了能有效追蹤民眾接種疫苗後的健康狀況,疾管署與宏達電(HTC)旗下健康醫療事業部Deep Q團隊合作,在既有LINE「疾管家」官方帳號中建置「Taiwan V-Watch」COVID-19疫苗接種健康回報系統,民眾可自發性回報接種後身體狀況。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盧佳德表示,目前「疾管家」共有220萬人使用,這次在此平台建立V-Watch系統,系統將主動以問卷追蹤民眾接種疫苗後的健康狀況,同時提供疫苗衛教資訊,並提醒民眾第二劑疫苗的接種時間。
盧佳德說明,民眾接種疫苗時,可在現場掃描QR Code即可使用,建議接種疫苗後一週內每日回報身體狀況身體狀況,之後逐步拉長到每週、每半年回報,直到接種後一年半。民眾可自由選擇是否要回報,也可以隨時終止V-watch追蹤計畫、無條件退出後,資料將會全數刪除,不必擔心隱私問題。
除了建立新的回報健康平台之外,指揮中心也沿用其他疫苗的通報體系。莊人祥表示,未來民眾接種疫苗後發生任何身體不適狀況,還是建議回到原來的醫療院所,或打1922專線,由衛生局人員轉介追蹤。張上淳補充,每一家醫院都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當醫護人員民眾注射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就會從醫院藥劑部門,向上通報到食藥署的不良反應監測系統。
而國內疫苗監測系統目前食藥署、疾管署各有負責,兩個系統互通,未來多久能提供一次國內接種疫苗後不良反應的數據?莊人祥表示,食藥署的不良反應系統應是一週彙整一次,但目前才剛開始接種,還會再討論公告不良反應數據的時間與頻率。
■指揮中心重申AZ疫苗利大於弊,以及接種前後注意事項
由於歐洲等地,發生接種AZ疫苗出現血栓等不良反應,上週指揮中心召開專家會議,參考歐洲藥物管理局的報告,認為接種AZ疫苗利大於弊,因此建議如期接種。
張上淳今天重申歐盟、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AZ疫苗副作用調查的結論,他表示,所有疫苗都會出現不良事件,多數都非常輕微。而血栓不良事件,在歐盟、WHO的判斷都認為,接種AZ疫苗並沒有增加血栓風險。
同時,歐盟的疫苗專家小組,仍不能排除非常罕見的「瀰漫性血管性凝固」(簡稱DIC)合併血小板低下,這樣的症狀是否跟疫苗本身有關,張上淳說,還需要繼續收集更多證據,目前歐盟已接種超過2,000萬劑AZ疫苗,發生18件DIC個案,尚不能百分百排除相關性,但AZ疫苗可以繼續接種,是歐盟、WHO的最終結論。
此外,指揮中心也再重申接種AZ疫苗前後注意事項:
⚠接種前:
1.有嚴重過敏反應史、先前接種疫苗發生過嚴重過敏反應者,不予接種。
2.發燒、患急性中重度疾病者,暫緩待病情穩定後接種。
3.服用避孕藥、接受賀爾蒙治療者,暫緩接種。
4.疫苗不得與其他廠牌交替使用,接種前14天不得施打過其他疫苗。
5.免疫功能低下者,免疫反應可能會減弱。
6.孕婦可經醫師評估是否接種;哺乳中的孕婦可接種、也可繼續哺乳。
⚠接種後:
1.接種後應在原地或附近休息30分鐘,確認無恙後再離開。
2.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接種後於注射部位加壓至少2分鐘,觀察是否仍有出血、血種情形。
3.接種後可能會發生接種部位疼痛、紅腫,或疲勞、或疲勞、頭痛、肌肉痠痛、體溫升高、畏寒、關節痛、噁心等,通常數天內消失。
4.接種後可能發燒超過38度,約2天內緩解,若持續超過2天、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儘速就醫。
5.接種後14天內出現呼吸困難、胸痛、腹痛、四肢腫脹或冰冷、嚴重頭痛、疼痛加劇、視力模糊、持續出血、皮膚出現自發性瘀青、紫斑等症狀,立即就醫。
(文/陳潔;攝影/陳曉威、黃品維、余志偉;行政院、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延伸閱讀
【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7大關鍵弄懂疫苗接種注意事項】http://bit.ly/3bryvv8
【專訪「冠狀病毒之父」賴明詔,談看COVID-19研究加速運轉下的倫理與防疫挑戰】http://bit.ly/3tHLdfP
#AZ疫苗 #疫苗接種 #不良反應 #血栓 #報導者
「htc紫光事件」的推薦目錄:
- 關於htc紫光事件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htc紫光事件 在 Mobile01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htc紫光事件 在 Re: [閒聊] htc為什麼不能重返榮耀- 看板MobileComm 的評價
- 關於htc紫光事件 在 hTC旗艦機夜拍竟泛紫光 - 蘋果日報 的評價
- 關於htc紫光事件 在 因為這紫光事件,我對於HTC 的評價大大提升了!!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htc紫光事件 在 [問題] HTC照起像來怪怪的,像是紫光事件再現 的評價
- 關於htc紫光事件 在 [討論] HTC變others的關鍵時間點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htc紫光事件 在 htc紫光事件、htc one拆解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htc紫光事件 在 htc紫光事件、htc one拆解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htc紫光事件 在 Taiwan‧HTC粉絲論壇- http://www.hk-android.info/archives/63816 ... 的評價
- 關於htc紫光事件 在 [問卦] HTC當初是喊中國品牌才走向衰敗的嗎? - 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htc紫光事件 在 hTc One Max力四射!mobile01 X hTc One Max同樂會! 的評價
- 關於htc紫光事件 在 Gossiping 看板- [問卦] 所以HTC失敗的關鍵到底是什麼 - My PTT 的評價
- 關於htc紫光事件 在 Fw: [新聞] hTC旗艦機夜拍竟泛紫光...轉自PTT-Stock板 的評價
htc紫光事件 在 Mobile01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經典款再創新 HTC One (M8) 景深相機樂趣多
http://www.mobile01.com/newsdetail.php?id=14807
去年的HTC One外型與功能兼俱而獲獎無數,也受到很多媒體與用戶的好評,可惜發生缺貨與紫光等事件,使得評價多少受到負面影響。要超越一款如此經典的產品,是不太容易的,但HTC今年還是以雙鏡頭成功吸引大家的目光。One (M8)延續去年One (M7)的主要特色,首度在背面加入了Duo景深雙鏡頭,除了可以拍照後再重新進行對焦以外,還可以玩前景突顯、魔法幻境、魔幻拼貼、3D照片等特效,在照相的應用上又有創新的技術。在發表會完後,我帶著手機飛到LA繼續測試手機,使用了一個多星期後,有比較多的實拍照片與心得跟大家分享。
htc紫光事件 在 hTC旗艦機夜拍竟泛紫光 - 蘋果日報 的推薦與評價
去年底hTC發表新款New hTC One手機,標榜獨家UltraPixel相機技術,宣稱感光元件感光度比市面上多數頂級1300萬像素相機多出3倍,代表夜拍也很能拍得很 ... ... <看更多>
htc紫光事件 在 因為這紫光事件,我對於HTC 的評價大大提升了!!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組裝的縫比原本那隻好!! 天殺的~ 驚訝!! ... 拍照品質很重要,趁這次紫光事件~ 趕快去換一隻新的one吧!! ... 錯! 會有人認為根本不應該有紫光! 或是HTC手機買來就是要送修的! ... <看更多>
htc紫光事件 在 Re: [閒聊] htc為什麼不能重返榮耀- 看板MobileComm 的推薦與評價
我覺得這個議題已經足以發表多篇論文探討,甚至成為商學教科書的經典案例了
htc的整個品牌從興盛到衰落,太多太多的點可以說,幾乎集合了所有變因
時空背景,軟硬體不連續,方向錯誤,內部鬥爭,機海策略,售後變差,單價高
工藝技術差,行銷失敗,外型陽剛
此文蠻長的,要看懶人包的話就是上面所列變因
首先在安卓4.0以前的原生安卓系統不夠成熟
再加上當時的硬體科技不夠新穎,能給的資源有限
安卓陣營流行各廠開發軟體以輔助安卓系統,並且做出各廠差異
而當時的htc高層急於把品牌打造像是蘋果那樣
意即硬體不給高,憑藉著軟體調教的獨特性,就算單價高也能使消費者買單
htc sence由於在個人化以及續航力,介面出色等等的傑出表現,好評是一波波
縱使當時的單機價格較高一些,有了sence價值5000這說法
這時的htc一整個被推到頂天
但當三星等等的品牌競爭者慢慢追上htc的腳步後
安卓陣營開始堆硬體,旗艦以及中階的硬體定位分的很鮮明
htc卻依然專注於軟體調教勝過於堆硬體的策略上
不斷的用低規格高價位的方式推出中階以及入門機款
而當時購買htc入門及中階機的大眾
因為使用感不夠好,憤而宣誓不再購買htc,轉向蘋果
這部分縱使htc有錯,但以當時的硬體不夠好的時空來說也算是美麗的誤會
畢竟當年對比現在的中階機使用感相差甚大
旗艦機的部分雖然打造出讓人耳目一新的雙喇叭外放
軟體開發出紅外線遙控以及動態照片等有趣功能
但相機卻用上當時還不夠成熟的低畫素UltraPixel鏡頭
對比其他陣營則是推出1000萬畫素左右的鏡頭
htc對外說明「不是每個人都會用電腦放大檢視照片」「畫素高不代表畫質好」
雖然是事實,但對於沒對手機有研究的普羅大眾來說,漸漸扣分了
而其中2011年至2013年,換心事件,紫光事件,與apple的專利訴訟,美國禁售
還有對台灣人較傷的那句「htc是中國人的品牌」
這些都重重了打擊htc,少了美國市場,又傷了自己的誠信,又傷了自家人
甚至砸大重金找來了鋼鐵人擔任全球品牌大使,但卻拍出令人滿頭問號的廣告
這一連串事件似乎注定了htc的品牌衰落
2013年後,大陸品牌興起,以中高階的硬體但平實的價格吸引到許多消費者目光
本來入門以及中階機就令人詬病的htc,更是雪上加霜
旗艦機賣不贏三星及蘋果,中階入門機又打不贏大陸品牌
銷售量開始大跌,財務拉緊報
接連推出的M8,外型與M7相同,但另做了景深相機的雙鏡頭
但依然用只有400萬畫素UltraPixel2.0鏡頭,對比三星S5的1600萬畫素鏡頭
雖然景深鏡頭概念噱頭十足,但鋒頭還是被破千萬鏡頭的其他陣營帶走
且為了持續做出雙喇叭以及虛擬鍵,而出現三下巴破壞了螢幕可視比
M9的推出是htc走到更下坡的開端,當時周永明跟張嘉臨在互相爭鬥
周永明這派堅持要用高通s810作為旗艦處理器
張嘉臨方則堅持因s810會過熱為由,要用聯發科的處理器
內部多頭馬車的結果就是M9發表後沒多久,周永明走人張嘉臨上位
M9這支手機充滿了htc當時的矛盾,外觀與M7,M8大同小異,外觀陽剛且過時
鏡頭捨棄堅持兩年的UltraPixel,改用了2000萬畫素的鏡頭
也漸漸捨棄了過往htc開發有趣的軟體,很可惜的自砍優點
在對比當年的SONY,三星,求新求變的狀況
M9不免讓人感覺htc是否黔驢技窮
而後續又推出了M9+,M9+極光版,E9,E9+,A9,S9,X9
這些超級機海的策略,讓消費者完全摸不著頭緒到底有啥分別
而這些機海又多數搭載了聯發科的處理器
效能輸高通一截就算了,軟體更新更是幾乎直接被放生
當時內部派系紛爭很多
一派是過去跟著周永明的總工程師團隊,負責旗艦產品
一派是跟著張嘉臨的工程師團隊,負責中階產品
互相搶資源,誰也不讓誰
重新整理路線的結果就是推出截然不同的10
雙喇叭拔除變成底部跟聽筒喇叭,前後鏡頭皆加入OIS防手震
虛擬鍵做在指紋辨識鍵的兩側,加大了螢幕可視比
開始用type-c傳輸充電孔,qc3.0的超快充電速度
看似不錯的開端,但由於工藝已經落後太多,以及過往黑暗史實在太多
且外型實在過於陽剛,s820及2k螢幕耗電
反而三星的S7edge曲面螢幕以及各種配色吸引眾人目光
軟體方面更趨於google的原生系統,sence幾乎宣告死去
雖然給的說法是加深與google的合作及簡化手機軟體,但不難讓人猜測是否減少成本
此時又發生讓更多消費者卻步的事情,主機板受潮事件
許多人的10只要送保固處理多會被告知因為人為受潮因素,要消費者自費處理
記得剛上市幾個月就有人因受潮被開價1萬7近乎全新機價的維修費
甚至有案例是htc給錯照片指出說人為因素受潮
保固的大退步讓大家人人自危,又讓htc的形象走到更低點
偏偏10的電池很難換,容易把螢幕排線搞斷,又在加上電池老化快速,主機板漏電
給訪間維修又易弄壞,給原廠又容易被判定受潮,大家對htc更是卻步
更有趣的是本來只想在大陸市場推出10 life這低階版
被大陸市場罵到臭頭,完全看不起大陸人
這讓本來就很艱困的大陸市場,瞬間被打入18層地獄
再隨著uu uplay試水溫概念品,u11的系列開端
雖然u11本身是個不錯的產品,擠壓功能看似又是不錯的概念
建議售價又是兩萬有找的情況
但身為安卓陣營首先拔除了耳機孔的情況,不免受到檢討
雖說是節省空間,讓類比走向數位,但實際上很像又不知節省啥空間
縱使到了現在s10都還是保有耳機孔
在u11看得出htc試圖力挽狂瀾,希望能再起爐灶
但可惜好景不常,u11+的尿頻換機事件,u12的按壓功能鍵的操作不便
到目前2019要過完一半了,htc尚未推出今年的旗艦機
其實很可惜的是
htc雖然一直不斷推出新的概念,新的創新,這都是吸引目光的
但總是不能連貫,造成htc率先開發後放棄,轉被其他品牌撿去發揚光大
這或許是半途而廢這句成語最好的演示
走到現在,htc由於各種事件造成消費者不再信任這品牌
再加上製造工藝技術一直跟不上其他競爭者
這兩~三年流行的超高屏佔比,在htc身上看不到
對消費者來說
差不多價格的旗艦寧願選三星甚至拉高預算買蘋果
中階機可以選平實價位的華碩甚至小米或是加點價格買oppo
要讓htc重返榮耀不是不可能,但至少得再多砸好幾十億以上重整路線
高層全部換掉,大舉招募新人,重新打造品牌,重新設計產品路線
但看看命在旦夕的手機部門,htc不想這樣做
乾脆all in賭在更未來的vr可能較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7.111.20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559157712.A.B3D.html
最好的例子就是三星的note7
蠻有誠意的回收以及後續協助換購
htc讓我感受到類似的只有免費換充電頭
但從以前至今,尤其是10的受潮,原廠都只要使用者自行買單
如果今天三星蘋果後勤保固都這樣,我想很多人也會卻步
可能我對於其他品牌較少關注
但很少看到其他品牌每次推新機都會有狀況的?
全都要砍掉重練,相對的就是大筆大筆的錢
不過看得出來高層已經不想這樣了
我真的不知該說啥
其實自覺寫到後面不知道在寫啥
華為就是靠這樣的方式到處砸錢找人找技術
才把拍照推到現在這個境界
不說其他的,華為拍照真的沒話說的強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