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來是幾天前的新聞,現在才分享好像破壞了社交媒體的潛規則。但奈何我兩個星期大病一場,到現在才有機會寫幾句我的看法。
安老院的老人不得安老,反而因爭執而發生命案,更令本身已經腦退化的婆婆要被還押監房,整件事一聽來很匪夷所思,但也是件悲劇——是誰之錯?
有立法會議員直說這是羅致光之罪,矛頭直指是政府的安老福利未能照顧老人所需。但這又何嘗是一朝一夕的事?居家安老說了多年仍不得要領,安老院的環境和員工質素還是良莠不齊。安老院的照顧者理應對老人的病情有所瞭解,但在門診所見,陪著老人來看病的陪診者,往往對自己手推著輪椅上的病人的情況一無所知。
有次在門診看見一名年青少女扶著老人進來,她細心得我們都以為她是病人的孫女,但原來她是伯伯所住老人院的職員。本來伯伯來覆診,只是因為在電腦掃描看見血管有異常,這些不經意的發現(incidental finding)在掃描和檢查愈來愈盛行的年代十分常見,也不是每個異常情況都需要特別用手術方式處理,尤其當病人年事已高,進行手術可能反而弊多於利。醫生如此向伯伯解釋,幸好他也思緒清晰,同意「定期觀察」這個處理方案。臨走時,陪診員無意間提起伯伯的腳指發黑,才發現原來他的下肢血管問題才是急需處理的問題,甚至要動手術。老人一下子下不了決定,少女甚至記得伯伯女兒外遊回港的日子,跟醫生定好覆診的日子。這些「上心」的安老院職員肯定是小數,臨行前醫生忍不住出口:「你是住哪間護老院的?很少見這樣專責的陪診員呢。」伯伯答嘴:「只是她一個人好而已!其他的…」不好的,或許可以很差,甚至差得連自己看顧的兩個院友打架都不會阻止。
除此之外,或許我們都要反省下普及醫學教育,在老人腦退化症方面是否有所不足。報導中說老人家人十分懊悔,他們以為腦退化只是代表老人會善忘、不認得家人,但對腦退化帶來的精神和行爲問題並不瞭解,甚至因此而不再求醫。有人或許覺得這是家人不負責任的表現,我卻看見重重的悲哀——他們作出自以為對老人最好、能讓她最安享晚年的決定,卻因此而換來老人病情惡化。
記得好幾個月前分享過另一單新聞,一名老人無力照顧年邁而且中風後無自理能力的伴侶而把她殺死,最後要在鐵窗度過好幾個月;然後現在又有一宗這樣的命案。要有多少這樣的悲劇,才能讓我們好好正視這個城市老人不得安老的現實?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incidental醫學 在 復健醫學FB讀書會- HIIPA (high-intensity incidental physical... 的推薦與評價
HIIPA (high-intensity incidental physical activity)是新的HIIT嗎? 暫譯「高強度偶發身體活動」 簡單說就是譬如你煮咖啡的時候深蹲幾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