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留給我們的下一代,什麼樣的地球?」
最近,全球各地飽受極端氣候之苦...
德國、荷蘭出現了暴雨,引發洪患;希臘、土耳其遭遇熱浪襲擊,野火延燒多日。就連在台灣的我們,也深深感受到氣候的極端變化。
幾個月前,台灣連日不下雨所造成的乾旱問題,各地民生用水備受限制,連帶影響科技業的製程及水力發電廠的發電,然而,近日卻轉變為超大豪雨,持續造成農損、物價上的劇烈影響。
這樣的極端氣候變化並非突發,未來,恐怕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常態,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更警告,「人類幾乎沒有時間抵抗災難,全球暖化的影響已經產生」。
在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最近發佈了第六次評估報告(簡稱IPCC AR6),引發了國際間的強烈關注,這份歷經了 8 年多時間所撰寫的報告,當中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關注。
⚠️ 未來 20 年內,平均升溫恐破 1.5℃
冷氣開 26 度或 27 度有差嗎?有,而且影響相當大。
無論是對於生物物種、極地融冰、永凍土、海洋生態與珊瑚礁消失、水資源匱乏等,只要是 0.5 ℃,都已足夠造成嚴重的衝擊,牽涉的範圍更不只有生態,還包括整體社會與經濟,而且,物種或極地的消失,都需要數十年以上的時間來修復,甚至還多半都是不可逆的。
⚠️ 全球飽受極端天氣之苦
近幾年來,無論全球或台灣,都明顯感受到極端天氣的影響,像是短暫且強烈的暴雨、乾旱或是屢創新高的氣溫,都因此造成農作損失、缺水電等影響民生生活。然而,在未積極減碳的情況下,發生極端天氣的頻率只會加劇,報告中也提許,各國都需要更積極面對並做好調適措施,來應對這樣的氣候環境。
⚠️ 未來 100 年,全球海平面最壞情況恐將上升 2 公尺
從 1901 到 2018 年間,全球海平面已上升約 0.2 公尺,其上升速度比過去 3000 多年的任一世紀紀錄,都來得快。
在「理想」的情況下,2100 年海平面將會上升 0.28 到 0.55 公尺,然而,若是最壞情況,甚至可能上升到 2 公尺之多,身為海島國家的我們,將面臨第一線的衝擊。
面對這份氣候科學界的重量級報告書,台灣科技部、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發佈了回應報告。
🌡️ 未來氣溫持續上升,高溫天數將增加。全球暖化在最壞的情境下, 21 世紀中、末的年平均氣溫,可能上升超過 1.8 - 3.4 度,若是在理想減緩情境下,則可能增加 1.3 - 1.4 度。
此外,各地高溫 36 度以上的日數也跟著增加,最壞的情況下,21 世紀中、末,增加幅度約 8.5 日 - 48.1 日,其中,又以都市地區增加幅度更大;理想減緩情境下,增加幅度約 6.6 日- 6.8 日。
🌞 夏季長度再增加。報告中指出,未來推估台灣的夏季長度,將從目前約 130 天,增長為 155 - 210 天,冬季長度從目前約 70 天減少為 0 - 50 天,這樣的數字,實在非常驚人。
☔️ 降雨部分,則是包括總降雨量、暴雨強度,最大連續不降雨日數,皆有增加的趨勢。
綜合以上,都可以看出全球暖化的影響,台灣也將首當其衝。
報告上雖然呈現的僅是文字數據,但影響的卻是社會整體,包含經濟、災防、人民生命、環境生態上的種種問題,若此刻我們不積極地用政策進行改變,未來則是全體人民與下一代,來承受這樣的苦果。
因此,我們呼籲加速淨零轉型的腳步,不應該因為疫情有所耽擱,更應加速落實。
🌍 即刻修訂短、中、長期溫室氣體減量目標,明訂淨零排放目標
現階段《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所設定的減量目標,不僅與國際社會的 2050 淨零排放目標有極大的落差,整體氣候治理機制,也不足以因應此次 IPCC AR6 顯示控制暖化的情勢。
🌍 強化能源與交通運具轉型
台灣進口能源依存度約 97 %,能源自主率低,使台灣經濟國際能源供需失衡,在原油市場價格波動時,也容易受到衝擊;除此之外,現階段綠能路徑規劃在 2025 年發電結構調整,為 20% 的再生能源、30% 的燃煤、50% 的燃氣為目標,但,這樣仍不夠積極;運具方面,全球市場主要以低排放燃油或電動車。作為下一世代交通載具的主軸,這同時也是台灣必須積極正視及規劃未來發展的方向。
🌍 制定新建築低碳能源建築標準
我們認為,需立法規定新蓋建築物應符合低碳、高能源效率等,符合綠色建築的項目,甚至老舊建築翻新目標等,尚符合減碳趨勢。
🌍 制定能引導產業減碳的合理碳費
由於目前全球約有 60 多個國家或地方政府,以實施碳定價措施,近年各國政府勢必會加速其市場交易,若台灣不積極應對,恐怕將面臨台灣產業在全球競爭力上失去優勢。
🌍 極端天氣下預防熱傷害造成的勞權問題
極端高溫與極端降雨,往往衝擊到的都是第一線辛苦的勞工,甚至是國軍弟兄們,除了強化應對高溫對人體的衝擊外,更需要訂定熱傷害所造成的勞權問題,以保障勞工。
全球暖化帶來的影響,是全面且深遠的,因此,這不僅是單一環保單位的責任,而更需要所有部會積極應對的態度與執行決心,更應重視疫情過後,當社會回歸正常經濟運作時,任何制定的政策皆應符合永續發展目標,振興計畫也應該以綠色振興目標為前提。
期待未來,我們能在低碳轉型路徑上,有更多推進。
-
📝 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
https://tinyurl.com/yzge55zm
「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的推薦目錄:
- 關於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 在 [新聞] 氣候變遷加劇台灣21世紀初夏季最長增至1 的評價
- 關於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 在 #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 在 [新聞] 氣候變遷加劇台灣21世紀初夏季最長增至1 - ty_research 的評價
- 關於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 在 [新聞] 氣候變遷加劇台灣21世紀初夏季最長增至1 - PTT 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 在 1100814 當地球發燒時- IPCC第六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AR6)的 ... 的評價
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些關於AR6的心得】
關於IPCC最新出版的報告,正確來說他不是AR6,只是其中一部份(共有三個主軸與工作小組),看來看去還是紐約時報的內容寫得比較準確,也沒有太多煽動性的詞彙,剛好又有中文版本,所以推薦大家閱讀紐時所撰寫的內容,畢竟他們不向台灣媒體只能事後翻譯翻譯外電或是別人的新聞稿... 紐時也是IPCC報告長期的核稿成員。
https://cn.nytimes.com/science/20210810/climate-change-report-ipcc-un/
很高興台灣學術單位也在第一時間就有回應,也公布台灣相關數據,大家有興趣可以參考「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所公布的「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完全推薦大家直接閱讀
https://tccip.ncdr.nat.gov.tw/km_abstract_one.aspx?kid=20210810134743#Pic4
上述內容為部分研究成果的重點節錄,但應該足夠一般大眾閱讀,TCCIP會在取得IPCC相關模型網格數據後,進行再分析製作台灣自己的氣候變遷科學報告,上一次出版是2017。
https://tccip.ncdr.nat.gov.tw/publish_01_one.aspx?bid=20171220135820
從AR6目前的研究當中看不太出台灣所受到的影響,因為他們的模型網格對於台灣來說太大了。而從TCCIP的資料中可以看到,台灣目前相較於過去氣候呈現
🔴氣溫已經上升1.6℃
🔴降雨強度增加
🔴夏季增長、冬季減短的趨勢
而未來可能出現
🔴世紀末前氣溫持續上升最多至4℃
🔴年降雨量增加、但降雨日數減少(降雨更集中)
🔴冬天快不見
🔴颱風減少、強颱變多
至於上面結果對台灣(人)而言或好或壞?並無法從這次的科學報告中得出答案,因為這次發布的僅是氣候變遷的科學,僅是AR6的一部份,整體衝擊或是應對方法都需要等待明年度完整報告出爐~
而這次AR6 WGI其實在科學現象解析的部分與上一次IPCC發布的1.5℃特別報告沒有差太多,其釋出的訊息主要為,基於更好的研究方法以及過去幾年發現的證據,我們可以幾乎(very likely)確定目前氣候變遷是人為因素所致,而我們的氣溫、海洋、降雨、冰融的變化都與人為氣候變遷強相關。#若要抑制這樣的變化,#世紀中達成淨零碳排是必經之路
有些人把他炒作的很悲觀啦,但我不這樣認為,本次報告對於氣候變遷科學家來說其實都會覺得很開心,因為有一大堆的不確定性被排除,氣候敏感度的範圍也縮小(排碳多少造成氣溫上升多少),許多理論與關係也都成為共識,這有助於之後氣候相關研究發展。同樣的,對於一般人來說,本次報告也排除了一些最悲觀的狀況,例如海平面不會上升6公尺,最暖的情境大概就是1-2公尺的幅度(但還是很可怕啦)。
而本次報告中也改採SSP(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而非RCP(典型濃度路徑)來模擬未來氣候狀況,有助於氣候模型更貼近人類真實生活狀況,相關的減緩路徑解析也都依賴此模型才能建立(明年報告)。企業若要導入TCFD(氣候財務風險揭漏),以此為依據也更為貼切。對了... 不要以為報告中所使用的SSP5-8.5模型是溫室氣體濃度最高的模型就覺得我們要避免這個情境,其實不然,因為在這個模型中人類活的超級好,每個人都活得像擁有豐富石油資源的杜拜人。
最後引用這份紐時中專家學者評論:「不是說我們可以劃出一條明確的界線,如果變暖保持在1.5度,我們就安全,如果上升到2或3度的話,一切都完了,”幫助撰寫這份報告的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氣候科學家羅伯特·柯普(Robert Kopp)說。 “但變暖每額外增加一點,都會增加風險。」#站在減緩風險的角度來看淨零碳排是我們的努力方向
▼有興趣了解更多可參考
■決策者摘要https://www.ipcc.ch/report/ar6/wg1/downloads/report/IPCC_AR6_WGI_SPM.pdf
■完整AR6WG1報告
https://www.ipcc.ch/report/ar6/wg1/downloads/report/IPCC_AR6_WGI_Full_Report.pdf
■互動專區(可直接滑地圖資訊)
https://interactive-atlas.ipcc.ch/
■推薦學生或相關從業者都看
https://www.carbonbrief.org/in-depth-qa-the-ipccs-sixth-assessment-report-on-climate-science
圖片取自: IPCC
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 在 #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臺灣 的冬天會消失!? ... 夏天將長達半年!? 針對#氣候變遷,聯合國氣候變遷委員會提出第6次報告(IPCC AR6),向人類提出嚴重警告 ... ... <看更多>
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 在 [新聞] 氣候變遷加劇台灣21世紀初夏季最長增至1 - ty_research 的推薦與評價
... 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 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下載連結: ... ... <看更多>
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 在 [新聞] 氣候變遷加劇台灣21世紀初夏季最長增至1 的推薦與評價
(一)新聞標題
氣候變遷加劇 台灣21世紀初夏季最長增至150天
2021/8/10 15:21(8/11 09:37 更新)
(二)新聞內容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0日電)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團隊今天表示,台灣自1910至2020年
平地年均氣溫上升約攝氏1.6度,若在全球高度排放的暖化最劣情境模擬,21世紀末台灣
一年高溫36度以上的天數將增加約48天。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在昨天公布氣候變遷第6次評估報告(IPCC AR6)-第一工作小組報告的最終版草
案(final draft of WGI AR6)。
草案連結:https://www.ipcc.ch/report/ar6/wg1/
報告指出近期地球氣候系統與其各面向的變遷程度,是過去數世紀至數千年來前所未有的
,人為氣候變遷已經影響世界各地許多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
依據第6次評估報告所預估,無論哪種排放情境,全球地表將持續增溫至少到本世紀中。
如果無法在未來幾十年內大幅減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全球暖化幅度在21世紀
內將超過攝氏1.5度或2.0度;全球暖化將直接造成氣候系統的改變,包括極端高溫、豪雨
、乾旱發生頻率與強度的增加、強烈熱帶氣旋比例增加等。
因應此報告的公布,中央氣象局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團隊,包含科技
部「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
中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以及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共同發
布「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
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下載連結:
https://www.most.gov.tw/most/attachments/8bffc553-a616-447b-845e-975cec30f3ea
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團隊表示,在台灣本地的觀測分析顯示,台灣過去110年(自1910至
2020年)的平地年平均氣溫上升約1.6度,且近50年、近30年增溫有加速的趨勢;年總降
雨量沒有明顯變化,但是在1961至2020年間,少雨年發生次數明顯比1960年以前增加;過
去110年台灣的季節長度變化明顯改變,21世紀初夏季長度增加到約120至150天,近年來
,冬季更縮短至約20至40天。
未來推估部分,全球高度排放的暖化情境與理想減緩情境相比較,前者對台灣的衝擊程度
將明顯大於後者。例如高溫達36度以上天數,在最劣情境下,21世紀末增加約48天;理想
減緩情境下,增加天數降為6.6天。
此外,年最大1日暴雨強度,在最劣情境下之21世紀末強度增加約41.3%,理想減緩情境下
,暴雨強度增加幅度約為15.3%。
依據上述國內外科研成果顯示,若全球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將能有效遏阻氣候中
長期變遷並降低未來子孫所受負面衝擊;另一方面,在全球暖化趨勢短期間不容易立即降
低的情況下,極端天氣與氣候發生頻率仍有持續增加的可能,台灣亦應同步持續強化因應
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以緩解災害衝擊。(編輯:陳政偉)1100810
(三)新聞連結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8100190.aspx
(四)其他心得或備註
*其他相關圖卡
**臺灣地區未來氣候趨勢推估重點概述
1.臺灣各地氣溫未來推估將持續上升。
2.未來極端高溫事件中,各地高溫36℃以上日數增加。
3.未來推估臺灣的夏季長度從目前約130天增長為155-210天,冬季長度從目前約70天減少
為0-50天。
4.未來推估臺灣年總降雨量有增加的趨勢。
5.臺灣年最大1日暴雨強度有增加趨勢。
6.年最大連續不降雨日數各地有增加的趨勢。
7.21世紀中、末,影響臺灣颱風個數將減少,強颱比例將增加,颱風降雨改變率將增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31.42.18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Y_Research/M.1628746315.A.1B3.html
※ 編輯: fspmlp (125.231.42.182 臺灣), 08/12/2021 13:32:3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