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訓練的目的 & 應該避免的伸展動作】
因為跑者專項力量課後, 山姆伯伯工作坊 提了一些關於核心訓練的好問題,也提到幾個很棒的觀點:Michael Boyle的平板支撐最多只練三十秒,單手的平板支撐不只被當作雙手的進階動作,也當作主要的成抗旋轉訓練。
因為這樣的討論,讓我開始在重新閱讀《麥克波羅伊功能性訓練聖經》的第七章〈核心訓練〉,這次讀下來又有更多的體會。他的結論很簡潔,也很有力。
Michael Boyle認為核心訓練真正的目的是「阻止動作」,而非產生動作。
他發現自己過去飽受背痛之苦,正是因為在熱身時很常執行增加腰部活動範圍的旋轉式伸展(rotary stretches,它們包括:坐姿轉體伸展與躺臥的轉體伸展),見本文附圖(出自書中的第179~180頁)中的四個大幅度旋轉腰椎的動作:
【圖7.1】坐姿的轉體伸展
【圖7.2】動態的屈腿扭身
【圖7.3】動態的直膝扭身
【圖7.4】蝎式。
Michael Boyle提到當前在訓練運動員時,自從刪掉了上述幾個類似的動作後,運動員們抱怨下背痛的聲音大幅減少了。
Michael Boyle在書中引用雪莉.撒曼在《動作障礙症候群的診斷與治療》(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ovement Impairment Syndromes)所提到的論點:「在大多數活動期間,腹肌的主要任務是提供身體等長的支撐(isometric support),以及『限制』身體軀幹旋轉的角度。」。
「等長支撐」這個概念非常有意思,很符合Pose Method中的支撐理論,身體各部應緊密連結,而緊密連結的意思就是緊密的互相支撐,而核心的主要功能正是扮演「等長支撐」的角色。
知名的下背部研究者詹姆士.波特菲德與卡爾.德羅薩的看法也大致相同,他們表示:「與其將腹肌當成身體軀幹的屈肌與旋轉肌(就算它們確實具備這樣的能力),或許將它們的功能視為身體軀幹的『抗旋轉肌』(antirotators)與抗側向屈肌(antilateral flexors)會比較好。」
這兩個相對簡單的思維完全改變了我在核心訓練上的觀點,我開始去檢視核心肌群真正的本質到底是什麼,而不是盲目沿用我在1980年代的解剖學課裡反覆學到的核心肌群內容。如今,我不會將這些肌群視為軀幹的屈肌與側向肌,也不會指定捲腹動作與側彎(Side bends)等鍛鍊,反而會將它們看成是「抗伸肌」(antiextensors)與抗側向屈肌。更重要的是,我現在就能預見「抗旋轉」的概念會逐漸良形--核心訓練真正的目的是「阻止活動」,而非製造活動。
雪莉.撒曼還提到一項關鍵的事實,我覺得這是運動表現界一直忽視的重點:「腰椎旋轉的大致範圍約略是13度角。從胸椎第10節至腰椎第5節的每一個脊椎節之間的旋轉是2度角。旋轉範圍最大的是在腰椎第5即至薦椎第1節之間,角度為5度……身體軀幹旋轉值最大的部位『應該在胸椎,不是腰椎。』有人要執行旋轉鍛鍊時,教練應該指導他們:『留意在胸膛部位進行的動作。』」
撒曼最後更精闢地聲明:「腰椎旋轉的危險性大於獲得的效益,而且在身體軀幹維持不動或旋轉至一側的同時將骨盆和下肢旋轉至另一側,特別危險。」(她是指書中的【圖7.1】和【圖7.2】)
很有趣的是,撒曼的結論竟然與知名短跑教練貝瑞.羅斯(Barry Rose)的觀點一致。針對自己指導的短跑選手,羅斯主要力推的是等長的腹部訓練。撒曼贊同這種做法:「在大多數的活動期間,腹肌的主要角色就是提供等長的支撐,以及『限制軀幹的旋轉角度』,也就是前面討論到的在腰椎上限制旋轉角度。」
Michael Boyle在書中對核心訓練的結論是:「比起創造旋轉的能力,可以阻抗或制止旋轉的能力或許還更重要。在容許健身學員或運動員創造旋轉能力之前,他們也必須先有能力阻止旋轉。」( 《麥克波羅伊功能性訓練聖經》,台北:臉譜出版社,頁177~180)
「isometric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isometric意思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isometric意思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isometric意思 在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isometric意思 在 isometric exercise中文、有氧運動英文、力量訓練動作在PTT ... 的評價
- 關於isometric意思 在 一般為重量訓練的動作向上階段,肌肉產生的力量大於負荷伸展 ... 的評價
- 關於isometric意思 在 What is Isometric Sketching? | Design Squad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isometric意思 在 Isotonic & Isometric Contractions - YouTube 的評價
isometric意思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核心訓練的目的 & 應該避免的伸展動作】
因為跑者專項力量課後, 山姆伯伯工作坊 提了一些關於核心訓練的好問題,也提到幾個很棒的觀點:Michael Boyle的平板支撐最多只練三十秒,單手的平板支撐不只被當作雙手的進階動作,也當作主要的成抗旋轉訓練。
因為這樣的討論,讓我開始在重新閱讀《麥克波羅伊功能性訓練聖經》的第七章〈核心訓練〉,這次讀下來又有更多的體會。他的結論很簡潔,也很有力。
Michael Boyle認為核心訓練真正的目的是「阻止動作」,而非產生動作。
他發現自己過去飽受背痛之苦,正是因為在熱身時很常執行增加腰部活動範圍的旋轉式伸展(rotary stretches,它們包括:坐姿轉體伸展與躺臥的轉體伸展),見本文附圖(出自書中的第179~180頁)中的四個大幅度旋轉腰椎的動作:
【圖7.1】坐姿的轉體伸展
【圖7.2】動態的屈腿扭身
【圖7.3】動態的直膝扭身
【圖7.4】蝎式。
Michael Boyle提到當前在訓練運動員時,自從刪掉了上述幾個類似的動作後,運動員們抱怨下背痛的聲音大幅減少了。
Michael Boyle在書中引用雪莉.撒曼在《動作障礙症候群的診斷與治療》(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ovement Impairment Syndromes)所提到的論點:「在大多數活動期間,腹肌的主要任務是提供身體等長的支撐(isometric support),以及『限制』身體軀幹旋轉的角度。」。
「等長支撐」這個概念非常有意思,很符合Pose Method中的支撐理論,身體各部應緊密連結,而緊密連結的意思就是緊密的互相支撐,而核心的主要功能正是扮演「等長支撐」的角色。
知名的下背部研究者詹姆士.波特菲德與卡爾.德羅薩的看法也大致相同,他們表示:「與其將腹肌當成身體軀幹的屈肌與旋轉肌(就算它們確實具備這樣的能力),或許將它們的功能視為身體軀幹的『抗旋轉肌』(antirotators)與抗側向屈肌(antilateral flexors)會比較好。」
這兩個相對簡單的思維完全改變了我在核心訓練上的觀點,我開始去檢視核心肌群真正的本質到底是什麼,而不是盲目沿用我在1980年代的解剖學課裡反覆學到的核心肌群內容。如今,我不會將這些肌群視為軀幹的屈肌與側向肌,也不會指定捲腹動作與側彎(Side bends)等鍛鍊,反而會將它們看成是「抗伸肌」(antiextensors)與抗側向屈肌。更重要的是,我現在就能預見「抗旋轉」的概念會逐漸良形--核心訓練真正的目的是「阻止活動」,而非製造活動。
雪莉.撒曼還提到一項關鍵的事實,我覺得這是運動表現界一直忽視的重點:「腰椎旋轉的大致範圍約略是13度角。從胸椎第10節至腰椎第5節的每一個脊椎節之間的旋轉是2度角。旋轉範圍最大的是在腰椎第5即至薦椎第1節之間,角度為5度……身體軀幹旋轉值最大的部位『應該在胸椎,不是腰椎。』有人要執行旋轉鍛鍊時,教練應該指導他們:『留意在胸膛部位進行的動作。』」
撒曼最後更精闢地聲明:「腰椎旋轉的危險性大於獲得的效益,而且在身體軀幹維持不動或旋轉至一側的同時將骨盆和下肢旋轉至另一側,特別危險。」(她是指書中的【圖7.1】和【圖7.2】)
很有趣的是,撒曼的結論竟然與知名短跑教練貝瑞.羅斯(Barry Rose)的觀點一致。針對自己指導的短跑選手,羅斯主要力推的是等長的腹部訓練。撒曼贊同這種做法:「在大多數的活動期間,腹肌的主要角色就是提供等長的支撐,以及『限制軀幹的旋轉角度』,也就是前面討論到的在腰椎上限制旋轉角度。」
Michael Boyle在書中對核心訓練的結論是:「比起創造旋轉的能力,可以阻抗或制止旋轉的能力或許還更重要。在容許健身學員或運動員創造旋轉能力之前,他們也必須先有能力阻止旋轉。」( 《麥克波羅伊功能性訓練聖經》,台北:臉譜出版社,頁177~180)
isometric意思 在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深夜有點專業文】
人體最強的肌肉在哪裡?是在大腿嗎?是在小腿嗎?還是在手臂上?其實根據不同的標準,可能答案都不太一樣,而且也許是出乎我們想像之外的。人體的肌肉根據型態與功能的不同,區分為三類,包含骨骼肌、平滑肌與心肌。可以經由意識控制,又稱為「隨意肌」的,是屬於我們的骨骼肌,簡單來說,就是(大部分)連接著骨骼的肌肉,這些骨骼肌經由肌腱連接骨頭,有些則是連接在筋膜或腱膜上,這群肌肉的肌纖維由肌節(Sacromere)組成,在顯微鏡下面可看見明暗相間的橫紋。平滑肌一般組成內臟器官,而心肌則組成心臟,這兩群肌肉屬於不隨意肌,意即我們無法經由意識控制,因此先不對心肌與平滑肌多做討論,這裡的「肌肉」主要以我們可以控制的骨骼肌為主。
一般來說,如果肌肉長的越大塊,肌纖維就會越多,可以產生的總體力量就會越多,這是一個很客觀的總量概念。但是如果真正來看我們的人體,會有很多複雜的因素交互影響,導致事實的真相並沒有這麼簡單。我們先來想一個例子,有個人很有錢但沒有把錢拿出來花,另一個人則是沒錢花。這兩個人表面上都是沒有花錢,但是背後沒有花錢的原因不一樣。如果我們希望增加消費振興經濟,針對那些真的沒錢花的人,可能可以給予補貼或是消費券什麼的,但是對那些有錢但不花的人,給他們再多的消費券也無法解決問題,因為真正的問題不是沒錢,而是沒有去花錢。因此對於這些人,想出某些方式讓他們去花錢,才是真正的解法。基本上肌肉的使用也可以這樣去想,如果我們的問題,是有些動作感覺「無力」,其實要去分析到底是真的肌肉衰弱(true weakness)、肌纖維不足造成可以產生的力量小,還是其實是人體沒有去把這塊肌肉發揮出來?假若是真正肌肉衰弱,那麼做肌力或增肌訓練,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有對症下藥。但是如果肌肉本身沒有真正肌肉衰弱,一直去做肌力或增肌訓練,那就等於給一個已經有錢但不願花的人更多的錢是一樣的意思,錢越來越多當然沒有不好,錦上添花嘛,但是有對症下藥嗎?沒有。
所以重點來了,第一件事,我們應該要找出哪些肌肉是真的衰弱(沒錢的),哪一些是沒有被發揮出來的(有錢沒花的)。第二件事,針對不同的問題,給予不同的介入方式。
Ok,讓我們再想深入一點。有句話說,錢可以解決的事都不是困難的事,沒錢的人給他錢,沒有肌纖維的肌肉就做肌力訓練讓他長起來,所以這是個改變「硬體」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但是那些不願意花錢的人,我們則是要去改變他的想法、他的意願,這可是跟他的「腦」有關的,相信看過全面啟動的人都很清楚,要改變「想法」是多麽困難的一件事。訓練那些大腦沒有選擇去啟動、或所謂在一整群協同肌中應該使用比例佔較多的肌肉,是個需要改變「軟體」才能完成的事情。而事實的真相是,可以改變「軟體」的,我們叫做動作控制訓練(motor control training)。動作控制訓練,改變的不是肌纖維的數量、改變的不是肌肉的型態,它改變的是肌肉的效能(efficient),肌肉被徵召(recruitment)的難易度,改變的是在動作中,每塊肌肉在肌群中的最佳作用比例。這絕對不會是僅做肌力訓練可以完成的,而且過去的學者曾使用肌電圖(EMG)發現,如果狂做肌力訓練,不僅無法改善肌肉的徵召,反而更加惡化。可惜這個實驗並沒有真正被研究發表出來,因為實驗方法(method)是對人體有害風險的方式。(這可不是我說的,有上過KC的人都會懂)
Ok,那讓我們從這麼深的地方浮起來一點。所謂真正肌肉衰弱(true weakness)的,是哪些人呀?傳統所謂的肌力測試(對,就是那些年我們學過的MMT)可以測出來嗎?現行的說法是說可以,但這是真的嗎?我們要小心一件事情,MMT對於每一條肌肉有標準測試擺位,通常是把肌肉擺在mid-range中間範圍(反正就介在肌肉拉到最長跟收到最短的中間),然後做等長收縮(isometric contraction)。所以傳統MMT測的其實是「肌肉/群在中等長度之下做等長收縮表現得好不好」的能力,它並沒有測到向心收縮的能力、沒有測到離心收縮的能力、沒有測到肌肉在離開中等長度之後的收縮能力。甚至這些臨床上方便用的測量方式,其實都只是讓我們去懷疑「肌肉可能衰弱」,因為除非我們去算每一條內含的肌纖維,才會知道肌肉是不是真的true weakness。除非把人解剖了,不然這哪有可能。所以讓我們換個方式想,什麼原因會讓肌肉衰弱肌纖維減少?如果你在外太空,那「缺乏重力」會是一個原因,有研究指出,太空人長期待在外太空(約大於或等於180天),小腿的比目魚肌及腓腸肌的大小會明顯下降(Fitts et al. 2010)。如果你在地球上,那「不動」會是一個原因。英文有個專有名詞叫做immobilize,意思有固定之意,當一個人躺在床上不動35天,股外側肌橫斷面積有明顯減少現象(Brocca et al., 2012)。這樣的研究還有很多篇,在此不一一贅述,總結起來,躺的要夠久,基本上要大於等於兩週(Bodine, 2013),學者們可以保證你的肌群一定產生true weakness唷。
Ok,讓我們浮出水面,回想一下,有哪位還可以走進來找我們的病人/客戶符合這種情形?
這樣懂我的意思了嗎?
我再次重申,我不是說肌力訓練不好不需要,而是不要把肌力訓練當作唯一解答。回答我們的客戶之前,停看聽一下,不再反射性地說「覺得沒力就是因為肌力不夠,所以要練肌力。」我們會開始發現世界很美好,可以解決問題的方式還有很多。
至於執行上要怎麼練,還有很多故事可以講,我們就期待下回吧。
TBC
isometric意思 在 一般為重量訓練的動作向上階段,肌肉產生的力量大於負荷伸展 ... 的推薦與評價
... 等長收縮相信一班健身愛好者對這三個名字都不會陌生,但你知道其真正的意思嗎? ... 等長收縮(Isometric Contraction),肌肉收縮的力量等於外在負荷抵抗阻力的力量 ... ... <看更多>
isometric意思 在 What is Isometric Sketching? | Design Squad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What is isometric sketching? Watch as Deysi explains how you can sketch in this way.For more videos, activities and games visit ... ... <看更多>
isometric意思 在 isometric exercise中文、有氧運動英文、力量訓練動作在PTT ... 的推薦與評價
另一種等長運動(isometric exercises),顧名思義就是肌肉長度相等長,關節不移動的意思,它的運動在於肌肉收縮而鼓起,避免關節的運動。有關節發炎的病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