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のトカゲ、コモドドラゴンが絶滅の危機 https://www.gizmodo.jp/2021/09/redlist-komodo-dragon.html?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42496a6dcea797ba032356cae62f1904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裡面有五色鳥, 樹鵲, 台灣藍鵲的聲音 台灣擬啄木 檔案 中文名:台灣擬啄木(台灣特有種) 別名:五色鳥、花和尚 科名:鬚鴷科 學名:Psilopogon nuchalis 分佈:台灣普遍留鳥,分佈於台灣平地至2500公尺山區,常出現於密林中,在校園或公園樹木較密處亦可見到。喜棲息於闊葉林或次生林...
iucn分類 在 Yahoo!奇摩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Yahoo論壇/動物當代思潮】
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力有多大?有地質學家主張,當今人類存活的這個世代,應命名為人類世(Anthropocene),因為這一個世代大部分是由人類這個生物來主導,人類為了讓世界變得更適合自己活動還有棲息,對環境、地貌,都進行了大規模的改變。
一篇《自然》(Nature)期刊的報告中,挑選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的受脅物種,依照不同的威脅原因,對生物們分類。報告結果顯示,最大的三個威脅因素,依序為過度利用(Over-exploitation)、農業擴張(Agricultural Activity),以及都市擴張(Urban development)。其中,因為都市擴張而受到威脅的物種,高達3,014種。
#Yblog
iucn分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還記得小紅嗎? 來認識世界上的食蟻獸們】
前些日子,台北動物園的食蟻獸小紅終於被找回來,讓大家心中的大石落了地。或許我們平常都太習慣食蟻獸的外貌,因為這次事件,真正仔細端詳食蟻獸的照片,才突然發現牠們長長的吻部,其實真的非常特別。今天就跟各位談談世界上的食蟻獸吧!
世界上的食蟻獸有三個屬,大食蟻獸、小食蟻獸,以及侏食蟻獸。
大食蟻獸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種類——頭顱超超超級長,深褐或黑色的毛色幾乎遍佈全身,搭配顯眼的黑色三角形條紋,這個條紋從耳下、喉部一路延伸,往對角線方向,越過前肢,直到體側中間。
相對於主要在地面活動的大食蟻獸,小食蟻獸的頭顱比例上縮短了。半樹棲的牠們,尾巴就像是第五隻手那般靈活,有助於攀樹。可愛的小食蟻獸們又能分為兩種,「中美小食蟻獸」和「南美小食蟻獸」。從動物園跑出來、引起大家關注的小紅,便是南美小食蟻獸。
你如果跟圖中的這位大食蟻獸媽媽一樣,還不會分辨兩種小食蟻獸,可以先從牠們的原生棲地開始判斷——中美小食蟻獸分布於中美地峽,而南美小食蟻獸則分布在南美洲,兩者的活動範圍被安地斯山脈隔開,互不重疊。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外觀型態可以分辨,中美小食蟻獸的耳朵比南美短,身形也略小一些。毛色方面,中美小食蟻獸幾乎總是反穿著黑色背心,而南美小食蟻獸的背心則時有時無,或是不完整。
南美小食蟻獸的學名是Tamandua tetradactyla,屬名與種小名在不同語言中,分別有「抓螞蟻的」和「四趾」的意思。其屬名源自於當地人對小食蟻獸的食性觀察,種小名則講述了小食蟻獸的前肢擁有四趾,相對於前肢有三趾的大食蟻獸,確實挺不同的。
在食蟻獸的家庭中,還有你我可能都很不熟悉的「侏食蟻獸」。侏食蟻獸在這個小家庭中身形最小,吻部在比例上也最短。夜行性且樹棲的特性,使牠們難以被發現與追蹤,研究資料也最少。侏食蟻獸的毛色多變且分布廣,自19世紀就有許多學者依據不同毛色提出新種,又接著被降為亞種或是被認為是同物異名。直到前不久,學者們都傾向於認為侏食蟻獸只有一屬一種。到了2018年,有研究者結合形質與分子分類,一口氣提出侏食蟻獸應該有至少7種。真是…嚇了好大一跳啊!總而言之,侏食蟻獸還是一個好神祕的生物,大家還在努力認識牠。
看完了以上介紹,大家是否更認識了食蟻獸呢?那你知道他們有哪些潛在危機嗎?目前為止,只有大食蟻獸被IUCN列為易危(VU),大食蟻獸分布範圍廣闊,且包含各式各樣的棲地,短期內或許不會有急迫的滅絕危機,但是棲地破壞、路殺、火燒、遊蕩犬隻,以及獵捕活動,都影響著大食蟻獸的族群。而大食蟻獸的低繁殖率、食性單一等特性,也使牠們的處境更加艱難。
藉著小紅的事件,我們可以好好地認識這些生物。即使身在地球的另一端,依然能了解世界的脈動,當一個地球公民。
iucn分類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裡面有五色鳥, 樹鵲, 台灣藍鵲的聲音
台灣擬啄木 檔案
中文名:台灣擬啄木(台灣特有種)
別名:五色鳥、花和尚
科名:鬚鴷科
學名:Psilopogon nuchalis
分佈:台灣普遍留鳥,分佈於台灣平地至2500公尺山區,常出現於密林中,在校園或公園樹木較密處亦可見到。喜棲息於闊葉林或次生林的中上層。
特徵:
體長約20公分。
全身通體綠色。
頭部前額、喉部上端金黃色。
頭兩側為藍色。
眼先、喉部下方紅色
眼上方眉線黑色。
喙厚而黑,喙部上方有剛毛。
生態:屬完全樹棲性的鳥類,不會落至地面活動,平常以果實及漿果為主食,繁殖期時亦會補捉昆蟲育鶵。繁殖期為每年的4-8月,6-7月是繁殖高峰。一夫一妻制,繁殖期雄鳥會在枯樹開鑿樹洞為巢,每巢下蛋3顆。
※本文由自然谷團隊提供,原刊載於環境資訊中心
灰樹鵲 檔案
中文名: 灰樹鵲(特有亞種)
別名: 樹鵲、台灣樹鵲、咖咖仔
科名: 鴉科
學名: Dendrocitta formosae
分佈: 此亞種出現在台灣,普遍分佈於台灣平地至海拔2000公尺之區域。常在公園、校園、林地或部份開墾平地、山坡地出沒。
特徵:
1.體長36-40公分、展翅寬37-44公分。
2.虹膜紅色、嘴鉛灰色、腳黑色。
3.頭頂至後頸灰色,耳羽黑褐色、背栗褐色,腰及尾上覆羽淺灰色
4.翅膀羽毛黑色有金澤光澤、喉及胸上半部暗栗褐色漸淡轉為灰白色。
5.具長尾約18公份,尾羽為灰色及黑色,尾下覆羽為褐色。
生態: 居住於樹上,通常成小群體行動,以昆蟲、果實及種子為主食。
http://teia.tw/zh-hant/natural-valley/species/1565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台灣藍鵲
Urocissa caerulea.jpg
保護狀況
無危 (IUCN 3.1)[1]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鴉科 Corvidae
屬: 藍鵲屬 Urocissa
種: 台灣藍鵲 U. caerulea
二名法
Urocissa caerulea
Gould, 1862
異名
Cissa caerulea
Amadon, 1944
Kitta caerulea
Hachisuka & Udagawa, 1951
臺灣藍鵲(學名:Urocissa caerulea),又稱臺灣暗藍鵲、紅嘴山鵲、長尾山娘(閩南語:Tn̂g-bué Suann-niû)或長尾陣仔,為臺灣特有種鳥類。臺灣從清領時期開始就有文獻紀載臺灣藍鵲的資料。1862年,鳥畫家約翰·古爾德根據英國博物學家郇和寄來的臺灣鳥類標本發表了一篇文章,命名並詳述16種新發現的台灣物種,其中就包含臺灣藍鵲。
臺灣藍鵲主要分布1,500公尺以下的森林裡,除繁殖季外多成群行動,性情兇悍,特徵是兩根長尾羽。牠們的繁殖季在3月至7月,每年生兩窩,每窩大約有3至8顆蛋。國際鳥盟將臺灣藍鵲列為無須採取保育行動的鳥種,而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則將臺灣藍鵲列為保育類動物。
iucn分類 在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指標 - 臺灣物種名錄 的相關結果
種群這個術語在該紅皮書指標中有著特殊的含義,不同于普通生物學上的用法。種群是一分類單元所有個體的總和。由於生命形式千差萬別,爲了實用,種群數僅表示爲成熟個體數。 ... <看更多>
iucn分類 在 【紅皮書】台灣絕種生物有哪些?3分鐘看懂IUCN瀕危物種紅色 ... 的相關結果
常聽見的瀕危生物、滅絕生物,這些都是由IUCN這個跨國保育組織所統計評估。並且根據一定的標準分類劃分,並非一般詞彙。而紅皮書該怎麼看?瀕危、滅絕各種等級如何區分?讓 ... ... <看更多>
iucn分類 在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维基百科 的相關結果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或稱IUCN紅色名錄,簡稱紅皮書)於1963年開始編製,是全球動 ... 物種分類為9個級別,根據數目下降速度、物種總數、地理分佈、群族分散程度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