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唐鳳是一本書
如果把2020 Openbook好書獎代言人 唐鳳 ,打開來讀的話,會讀到什麼呢:是迷因、趨勢,或是你我小宇宙中的片段思緒呢🧠🧠
#打開來讀 #有人陪你
💟恭喜恭喜💟
本支影片為全球首映,之後也將在以下場域發布,歡迎前往被代言人增幅:
電視台、捷運月台電視、火車站、高速公路休息站⋯⋯
💟敬請期待💟
Openbook好書獎 獲獎名單:12/1(二)正午揭曉
💟開放集氣💟
Openbook好書獎・入圍書單:https://bit.ly/3kPZ67k
———————
Director|陳冠宇
Animation Director|王博生
Music|王榆鈞 Yujun Wang
Gaffer|鄭德壽
Assistant Camera|楊哲奇
Photography|KRIS KANG / Photography
Graphic Design|Onion Design
Make-Up |Hungyi Lu 小美
Hair|@juntsai__
———————
⋙訂閱電子報,每週好文全收錄:https://lihi1.com/EbuBe ⋘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
kris捷運 在 4foodi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Taipei, Taiwan
KRIS / 以下餐點及價位
🟠主餐:
伊比利豬橡木級(Bellota)上蓋肋眼+松露 5oz / $700 (松露價格另計)
美味程度:🌕🌕🌕🌕🌕
💡補充💡最頂級的橡木級!如果預算有限,我覺得伊比利豬也非常可以滿足口腹之慾,肉本身甜味迷人~不另外沾取醬汁或調味料,單吃就很美味!
特級羊小排+現刨松露 8oz / 1000(松露價格另計)
美味程度:🌕🌕🌕🌕🌗
💡補充💡非常鮮嫩,很難想像羊肉的肉質可以不輸牛肉!而且沒什麼羊騷味,很顛覆我對羊排的印象!
頂級肋眼上蓋+現刨松露+海膽 / $1200(松露和海膽價格另計)
美味程度:🌕🌕🌕🌕🌗
💡補充💡肉質軟嫩,但又不失口感,而且很多汁!熟度基本上是三分熟,但這個看起來更生一點,不敢吃太生的人建議調整一下熟度,但以我來說整體是我很可以接受的,鮮甜度出色。
A5和牛肋眼 5oz / $1200
美味程度:🌕🌕🌕🌕🌕
💡補充💡 油脂豐富的剛好!入口的幸福感不在話下,在口感與化口之間取得完美的平衡,光看肉的色澤就知道不簡單,這可是熊本和王哦!
乾式熟成肋眼 9oz / $1200
美味程度:🌕🌕🌕🌕🌕
💡補充💡 乾式熟成 30天的肋眼脂肪分布剛好,口感嫩,但不失嚼勁,香氣非常足夠!
藍莓優格布丁 / $130
美味程度:🌕🌕🌕🌗🌑
💡補充💡蠻像奶酪的口感,甜度不高!中規中矩的結尾!還不錯!
🟠隱藏菜單:
松露滷肉飯 / $180
和 牛肉乾拌麵 / $180
是在KRIS共構的酒吧菜單上,所以基本上是酒吧的食物但在KRIS你主動詢問的話也是吃的到哦!
整體
環境衛生:🌕🌕🌕🌕🌑
服務態度:🌕🌕🌕🌕🌕
再訪意願:🌕🌕🌕🌕🌕
🗺台北市松山區市民大道四段17號1樓
🚇捷運忠孝復興站5號出口(市民大道上)
☎️(02)8771-8871
⏰12:00-14:00 17:00-22:00
🍽2020.07.30到訪用餐
💡補充💡 用餐方式是以套餐形式呈現。有三個部分:主餐、兩份前菜、兩份配菜。選擇主餐,就可任選兩份前菜和兩份配菜哦👌🏻 我一直都很喜歡路易奇的餐廳,不論是之前吃過的洗衣公司還是電力公司都讓我印象深刻🥺這家牛排館延續電力公司的特色,有十多種免費醬料可自行拿取,黑松露醬什麼的隨你挖真的太療癒耶😆💓
🟠前菜類:奶油角蝦、煎北海道干貝、鴨肝、蟹膏干貝、生蠔、旨煮鮑魚、無花果乳酪塔。
全部都可以給🌕🌕🌕🌕🌗以上😍😍蝦子鮮甜!被奶油香氣包覆著讓味道更多層次!煎干貝配的酸奶油醬和魚子醬讓口感多了一股滑順與濃郁,是外面沒嚐過的美味!鴨肝厚度超有誠意,外面煎的酥香,內軟彈,配上波特酒醋更解膩了一些。生蠔無腥味,超飽滿又大顆!鮑魚切成一口的大小,很好食用!
🟠配菜類:奶油菠菜、脆薯佐辣味塔塔醬、馬鈴薯泥。
配菜也實在厲害!!奶油菠菜濃而不膩,奶油cream醬給很多,包覆滿菠菜!馬鈴薯泥軟綿,帶有順口的柔軟奶香,完全不輸高級牛排店附的馬鈴薯泥!
🕵🏻♂️4foodie告訴你🕵🏻♂️如要在主餐上加上現刨黑松露則要+$100、海膽+$300。不收取服務費!我已經在想要哪時再訪了~😗😭
#4foodie #4foodie忠孝復興站 #KRIS #taipei #牛排 #台北美食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copyrights reserve
kris捷運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隨著科技的進展,距離似乎不再是阻礙人們溝通與互動的原因,;而在日常生活實踐之中,人際交流媒介與管道的轉變,則進一步影響到人們思考自由與主體性的視角。作者朱家安在這篇 Readmoo讀墨電子書 的文章中, 對於年輕人不喜歡講電話的現象,提出了許多深入的觀察。
----------------
從面對面溝通到電話,再到文字訊息,我們可觀察到溝通管道的轉變有種趨勢:人因為溝通而不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少。
...
現代人在部分溝通上用動態、私訊和email取代電話,這顯示了一種「不打擾聽眾」的常規:所有人都能自己決定什麼時候要接收資訊,如果你沒有組織好資訊就送出,別人也不用卡在線上等你把話講完整。若只是為了傳遞可數位化的資訊,比起聲音,文字對受眾更友善:可以自己決定要從哪讀起、讀多快、要不要重讀、前後對照。過去我們用電話交流感情,現在用社群平台。社群平台的交流方式更舒服,你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時間。
此外,文字訊息也比較不會打擾周邊人群,搭捷運或公車,你通常寧可身邊的陌生人跟朋友私訊聊天而不是講電話。這可能讓人在更多情況下選擇傳訊息而不是講電話。
...
有些人擔憂千禧世代不情願講電話,可能反映了溝通能力和意願的缺乏。不過我認為這類檢討背後有種不對稱。假設習慣的溝通管道有年齡差異:年輕人喜歡email勝過電話,年輕人的前輩們則相反。我們會檢討不講電話的年輕人,擔心他們的習慣影響職業發展,但不會檢討不習慣寫email的前輩們,這顯示的可能不是年輕人的溝通能力和習慣不好,而是怎樣的溝通能力和習慣比較好,是依照前輩們的習慣決定的。
(原文引用自:https://news.readmoo.com/2019/06/17/kris-190617-no-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