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視在1985年播出的《飛狼》(Airwolf)是一部關於能夠以超音速飛行的軍用直昇機「飛狼」的美國電視影集,該影集於1984年1月22日至1986年3月29日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電視網首播,全部3季共55集,後來改由新的演員陣容和製作公司拍攝了新的一季(24集),於1987年1月23日至8月7日在美國電視網(USA Network)播出,故《飛狼》影集前後加起來總共有79集。
當年台視先於1985年1月4日起的每週五晚間11:30以英語原音播映,但是因為許多觀眾反應播出的時間太晚,於是台視便從同年5月30日起,將播出時間調整至每週四晚間9:30,而且每次播出兩集。後來又因《天龍特攻隊》等中文配音的外國影集收視甚佳,台視便決定將《飛狼》改以中文配音,並於週六的黃金時段從頭播映。
影片裡出現的主角「飛狼」,實際上是將一架貝爾222型直昇機(序號「47085」,註冊號碼「N3176S」)漆成黑色,並且加上許多因應劇情需要的道具改裝而成。《飛狼》的原創者是唐納貝里沙立歐(Donald Bellisario),他也是《夏威夷之虎》(Magnum, P.I.)、《時空怪客》(Quantum Leap)、和《執法悍將》(JAG)等影集的原創人。《飛狼》最早是一部在1984年播映的電視電影,然後才衍生出影集。而劇中由席維斯樂維(Sylvester Levay)作曲的強勁配樂,總是會讓人聯想到直昇機螺旋槳轉動時所發出的嗡嗡聲。
劇中主角霍克由詹麥可文生(Jan-Michael Vincent)飾演,而飾演霍克的好朋友,也是「飛狼」副駕駛沈大佬(Dominic Santini)的歐尼斯鮑寧(Ernest Borgnine),已於2012年7月8日辭世,享壽95歲。「某公司」謎一般的獨眼龍處長麥可(Michael "Archangel" Coldsmith Briggs III),代號為「大天使」(因為他的名字「麥可」與大天使米迦勒之名的拼法相同)由艾力克斯寇德(Alex Cord)飾演,美女飛行員凱玲(Caitlin O'Shaunessy)則是由珍布魯斯史考特(Jean Bruce Scott)飾演。
劇情簡介:霍克(Stringfellow Hawke)是「飛狼」的原始試飛員之一,受僱於「某公司」(The Firm,實際上是負責製造「飛狼」的中情局分處),任務是將飛狼從它的原始設計者莫飛博士(Dr. Charles Henry Moffett)手中偷回來,因為莫飛博士打算把「飛狼」賣給利比亞。然而,成功奪回「飛狼」的霍克並不打算把飛機還給中情局,而是以「飛狼」為籌碼要求「山姆大叔」(美國的暱稱)讓「某公司」去找出他在越戰中失蹤的兄長霍辛金(Saint John Hawke)的下落。因此,美國政府一直致力於逮捕霍克,因為他老是用他藏在內華達沙漠「天神谷」中的新玩具將他們耍得團團轉。最後,某公司的處長「大天使」與霍克之間的交涉終於成立,CIA將提供美國政府企圖逮捕霍克的相關情報,並協尋霍辛金的下落,而霍克也必須適時出動「飛狼」,為CIA的作戰助上一臂之力。
第四季的《飛狼》被大多數的影迷們認為是水準以下的作品,因為原先的演員很快地就在首集中以被殺或重傷來交代退場,霍克的哥哥霍辛金(Barry Van Dyke 飾演)終於神秘出現,並且活得好好的,他取代了霍克而成為故事的主角。影集的製作工作移到了英屬哥倫比亞,其製作預算也遭到刪減,因此工作人員無法使用原來的「飛狼」直昇機,所以第四季裡出現的飛行場景都是拿一到三季的畫面回收使用,另外劇組還製作了一個等比例的「飛狼」模型,用以拍攝停在地面上的「飛狼」以及演員在「飛狼」裡的畫面。
1984《飛狼》第一集片段: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509237142933921
更多「台視影集」片頭: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10154899329314531/
leap模型 在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Leap Motion 手部追蹤平台能夠根據用戶手的位置,使用電腦視覺複製虛擬手骨骼模型的手,儘管這種技術非常複雜,但已獲得了一些製造商的支持。
leap模型 在 資策會創新學習中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AR商機大爆發,台灣如何運用智財創造利基】
Digi-Capital針對擴增實境(AR)與虛擬實境(VR)市場規模分析和預測指出,在2016年1至2月的短短九個星期中,全球創投資金挹注在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領域的金額高達11億美元,此數據相較2015年第一季成長超過400%,另值得注意的是,這11億美元中,總投資額貢獻度有超過70%來自擴增實境新創公司Magic Leap。能讓Google、高通、阿里巴巴與摩根等科技以及金融大廠投資的Magic Leap被譽為全球最神秘的擴增實境公司,沒有發展過任何產品,卻獲得了鉅額的投資。今年初得到阿里巴巴投資後,公司市場值達到45億美元,AR技術已經能夠將AR主體與現實物體互動,今年四月《WIRED》雜誌也首次曝光了 Magic Leap 公司和產品的一些細節,未來可能將會推出的產品是智慧型眼鏡。
美國資訊技術研究公司Gartner曾連續四年將AR選為十大最有潛力的科技之一,另Google與微軟兩大競爭巨頭皆認同未來AR比VR未來更有發展潛力,目前VR技術只處理虛擬空間和物件,反觀AR卻可以從使用者看出去的真實事件中再疊上虛擬物件。AR技術目前主要用在導航、商業、教育、汽車維修和媒體領域,未來可望進一步應用至準確度要求更高的醫療諮詢與照護、航空維修、製造精密機械產業等領域。
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葉宗翰博士表示:「相較於VR,AR互動式內容製作門檻較低,且無需龐大3D物件建模與沉浸環境營造之人力與成本,對於一般領域教學、生活等應用而言,AR能更快速回應使用者需求。現行國內國小、國高中,已有許多產業、教師投入開發適用課堂中之AR元件(如:台北市萬芳高中採用有機分子AR模型讓課程更易理解),未來若能融入隨堂測驗或延伸知識等功能,將能大幅提升學習效率,也可與特色課程相互結合。」
現行許多科技大廠皆已在AR技術上做專利佈局,像是三星與Sony都申請了AR技術結合隱形眼鏡的專利,以後不用掏出手機便可以透過眼睛眨眼去連結手機,Sony的專利名稱為「Contact Lens and Storage Medium」,在眨眼的瞬間就可以拍照,並傳到手機、平板和電腦,相機可以精準的判斷眨眼的動機,過濾人類自然的眨眼;目前已有許多公司將AR技術用在廣告雜誌與報紙書籍,如Layar和Blippar等,但Google申請了一項講「故事設備」,開發書籍閱讀裝置,不需要手機或眼鏡掃描,翻開書本就讓書中主角活起來,擁有最深刻的AR閱讀體驗。
在AR專利技術近十年來初步分析中,專利申請以美國地區為最多,趨勢呈逐年成長,在2010年有爆炸性的成長;其次為韓國、歐洲、日本與中國,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也在世界專利申請AR技術之地區的前十名,表示目前雖然美國仍是專利訴訟的最重要國家,但亞洲的AR技術專利市場成長力道卻不容小覷。
資策會教育研究所張道芳規劃師補充說明:「在高科技產業中,專利是常用來衡量國家競爭力的指標之一。目前全球AR十大專利權人排行,美國占50%、日本占40%、韓國占10%,台灣在AR技術專利申請數量跟中國、日本與韓國相比雖然不多,但專利真正能發揮作用是讓其商品化,無論是用在訴訟或是授權使用。隨著各國產業與創新進入中國市場的同時,專利的申請數量激增,台灣必須思考自己的利基角色,不論是像日本研發創新智囊團;亦或是新加坡專利量雖然少,卻發展經濟服務。資策會成功輔佐許多AR新創團隊,參與世界級比賽得到良好成績,其技術應用在遊戲、教育至醫療,未來發展可結產、學、研三方合作,輔助企業與學界增加專利申請量與核准率,讓台灣許多優秀的創意團隊可以在國際舞台上更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