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核心幕僚:國安會印太主管坎貝爾+中國事務主管羅森伯格 】
這陣子「核心幕僚」這個詞似乎滿紅的,那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核心,我們又該去追縱哪些人物的動態呢?
今天我們來介紹的是白宮國安會(國安會的設計就是總統的最核心幕僚),對台灣來說最直接相關的官員。
▍亞洲沙皇
這屆的國安會裡面新增一個副顧問的職位,主管亞洲事務。拜登任命了坎貝爾(Kurt Campbell)擔任亞洲事務主管。媒體稱之為「亞洲沙皇」(Asian tsar),其正式官銜為「Deputy 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 and Coordinator for Indo-Pacific Affairs on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或可譯為「國安會印太事務副顧問」。這個職位是新創造出來的,以因應美中關係以及亞洲事務佔據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同時為了將中國政策整合進跨部會的決策當中。
🔹 「tsar」這個字是由「沙皇」而來,在英文中的用法是指專責特定事務且有決策權的高階官員,請參見記者簡恒宇的整理:https://reurl.cc/E27eda
這個用法最廣泛使用可追溯到1942年《華盛頓郵報》把時任總統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以行政命令設置的新職位稱為「沙皇」,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沙皇主要指稱任命無需經由聯邦參議院批准的特別事務官職,像是拜登任命的氣候變遷特使(前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一職就是「氣候沙皇」。
台灣媒體主要譯為「專責OO事務官職/特任官/負責人」,看來「特任官」這個用法最能反映職位任用性質,但中文似乎難凸顯該職擁有決策權。
拜登任命的白宮幕僚長克蘭(Ron Klain)在歐巴馬時期曾專責應對伊波拉疫情,因此是「伊波拉沙皇」;小布希時期新設的國家情報總監被稱為「情報沙皇」,同是小布希任內成立的國土安全部部長為「國土安全沙皇」,還有主管公眾外交的國務次卿是「公眾外交沙皇」。目前設置最多「沙皇」職位的總統是歐巴馬,8年任內有38個,小布希以33個居次,川普直到2020年4月才設1個(聯邦海事委員會委員索拉Louis E. Sola,專責調查疫情對郵輪業的影響)。
(以上這三段內容引自簡恒宇)
不過有時候這些新增的職位會和原主管機關有些重疊的問題,例如新設置的亞洲沙皇如果跟國務卿意見相左的話,那國務院亞太助卿要聽誰的呢?
回過頭來看坎貝爾,他是歐巴馬時期提出「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的主要策士之一,雖說他並不認為中美之間會進入新冷戰(全面對抗),但他對中國的態度並不是屬於鴿派或建制派,多次指出中國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坎貝爾和新任國務卿布林肯以及國安顧問蘇利文的關係密切,長期一起共事,組成團隊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坎貝爾和台灣的關係淵源頗深(請見這篇新聞:https://reurl.cc/3ND92V) ,曾參加國會聽證會表達台灣的重要,主張美國應積極協助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在去年12月的時候,坎貝爾以視訊方式出席「2020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並發表演講(https://reurl.cc/NXj975) 表示:「川普政府做得很好的部分,希望看到美國政府延續下去」,因此我們可以大致上知道他對印太區域的想法。
華府知名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智庫」(CSIS)的副總裁葛林(Michael J. Green,曾任職小布希政府的國安會,主管亞洲事務)寫文章讚揚坎貝爾任命案(https://reurl.cc/E27yek) 。他在文章裡面細數坎貝爾過去服務的經歷,以及他和多位共和黨人物共事的過程(有很多重要人士都曾在他主管的部門工作過),並且讚揚他是可以獲得兩黨高度共識的資深外交人員,可以實現兩大黨在亞洲政策上的共識:強化與盟友關係、保護重要的科技技術、在人權及民主議題對中國施加壓力。
🔹 同場加映坎貝爾與杜如松(Rush Doshi)最近的投書:「How America Can Shore Up Asian Order: A Strategy for Restoring Balance and Legitimacy」(https://reurl.cc/1gxrzG) 。這篇文章討論了美國如何與中國競爭,內容重點:美國該與東亞盟邦加強反中國介入(A2/AD)能力,務實地去處理與中國脫勾的問題(不盲目脫勾),協助供應鏈移轉至其他東亞國家,建構多層次的盟友合作關係等等。
▍鷹派中國事務主任
印太事務主管坎貝爾下轄三位資深主任,分別主管中國事務、南亞事務與東亞暨大洋洲事務。
國安會的中國事務主管將由蘿拉.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出任,而且這個職位的位階將提升為中國事務資深主任(Senior Director for China)。她曾在國安會擔任主管中國及韓國事務的資深官員,同時是布林肯擔任副國務卿時的幕僚長。
羅森柏格對中國的態度恐怕會讓中國很不好受,例如疫情爆發以來,不斷提醒大家,中國利用疫情來做大外宣,而且在國內消音反對者的聲音。她在2018年時就曾指出,中國介入影響美國國內政治,就如同俄國一樣。她近期的公開發言有不少,有很多是在華府的智庫出席研討會,談中國的資訊戰和大外宣,而且她對中國鎮壓香港群眾運動是非常感冒,多次撰文與發言撐香港。如果大家google羅森柏格,可以看到她的文章以及一些podcast錄製,口條很好,談中國資訊戰的部份滿值得一聽。
羅森柏格曾在2020年5月份智庫「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的研討會上,談論台灣的角色,她除了肯定台灣防疫成果外,也提到台灣在打擊假資訊上的努力,其中還特別提到唐鳳。同場同台的還有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趙怡翔(https://reurl.cc/5oovpv,羅森柏格的發言大概從40分左右開始)。
而在中國事務資深主任之外,資深外交官凱根(Edgard Kagan)將出任東亞暨大洋洲事務資深主任;歐布萊特石橋集團副總裁古哈(Sumona Guha)出任南亞事務資深主任。
▍重點摘要
▶ 白宮國安會創了一個新的職位,印太事務主管坎貝爾。他是「重返亞洲」政策的主要規劃人,而且認定中國是重大挑戰。
▶ 過去中國事務主管在國安會位階為主任,現在提升為資深主任。擔任此職位的蘿拉.羅森柏格可以說是一位對中國的鷹派,是研究資訊戰的專家。
🔸 同場加映之一
蕭美琴大使獲邀出席美國總統拜登的就職典禮後,白宮國安會發言人霍恩(Emily Horne)評論表示:「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堅定如磐石。拜登總統將與朋友與盟邦站在一起,在亞太地區推動共享的繁榮、安全與價值,其中也包括台灣。」
🔸 同場加映之二
每次政黨輪替的時候,要換的位子還滿多的,尤其美國的政治任命官員的層級非常多,大概是各部會副司長層級以上全部都要換掉。所以說,追蹤哪些人物到了哪個位子也是滿重要的事呢!
最近由於TVBS和長風基金會的宣傳而很紅的艾利森教授,他最著名的著作就是外交決策分析,他認為外交決策通常是不同官僚之間互動下的產物。這個論點是所有國際關係學生必讀的。從這點來看,去分析官僚機構的人事以及偏好,會是理解一個國家外交事務走向的關鍵。
✨ 觀測站推特:https://twitter.com/ustaiwanwatch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legitimacy中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legitimacy中文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legitimacy中文 在 北歐心科學 NordicHeart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legitimacy中文 在 Claudia Mo/毛孟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legitimacy中文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legitimacy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legitimacy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legitimacy中文 在 About Business Verification | Meta Business Help Center 的評價
legitimacy中文 在 北歐心科學 NordicHeart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五、六十年代,港大校外課程部(今之 SPACE),常常開文化講座。講者很多是南來文人,來自各省各地,雖然都講國語,但口音或濃或淡,總之是各有不同。例如:錢穆(無錫口音國語)、劉百閔(上海口音)、左舜生(湖南口音)、羅香林(客家口音)、牟宗三(山東口音)、饒宗頤(潮州口音)。講座內容文情並茂,趣味盎然;後來他們不少雜著,深受讀者喜愛,其實來自這些講座的講稿。眾人之中,國語最標準,只有極輕微山東口音的,就是林仰山,而他是一位鬼佬。
這批學者,經常聚會打牌,牌腳通常是錢穆、劉百閔、左舜生等;若有人事忙,則會找地位稍低但也談得來的人「戥腳」,例如牟宗三。打牌時,由他們的學生充當雜務,斟茶遞水,但那些年輕人都甘之如飴,因為會聽到很多秘聞掌故、讀書要訣、學術線索。這叫做「親炙」,師生關係不但在講堂、課堂、辦公室、圖書館,更在老師的生活中耳濡目染。這種關係,承繼了華夏的文化傳統。
錢穆弟子之中,來港之前已經拜師的,最重要是嚴耕望。新亞書院時期,當然是余英時。他是錢穆在新亞的二弟子。(大弟子是何佑森,但名氣遠遠不及。)余英時在新亞畢業,只有一張畢業證書,沒有學位,因為當年英殖不承認。但他憑這張證書,直接入了哈佛,讀博士,跟隨楊聯陞教授。
楊聯陞,清華大學畢業,主修經濟,但親炙過陳寅恪。後來前往哈佛任教,可能也有這關係。他在哈佛教的是歷史,包括經濟史、思想史、文化史。所以,余英時除了是錢穆弟子,也是陳寅恪的徒孫。我首次閱讀余英時,正正就是他的《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
當年我這類戇直青年,給這本書害得非常慘烈,因為余英時經常有新發現,於是經常發表新的文章;然後,每十年八年,甚至更快,《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就會刊行新版;每次出新版,中港台三地就會有一堆自詡品味超凡但其實八卦依舊的戇直青年一起排隊購買。1958年,余英時發表〈陳寅恪《論再生緣》書後〉,點燃了當今叫作「陳學」的第一篝火;到了《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破解了陳寅恪詩文的「暗碼系統」,讀舊體詩文好像在看偵探小説一樣。
2008年,新一輩學者胡文輝在大陸發表《陳寅恪詩箋釋》,把解碼更推進一層,從余英時手上接過這頂級學術花生的火棒,又令中港台三地的大群過氣文青再度大破慳囊。胡文輝也承繼了余英時的賣書方程式,在2013年發表增訂本,多所潤飾,而且改排正體字,於是大家又不得不排隊進貢。端著這兩巨冊,就像把嬌豔欲滴的二八姑娘一抱入懷(注意:是二八,不是廿八),心中春意滿載,仿佛回到懶惰故無匹的夢幻歲月,非把書一讀到尾不可。
這種風流倜儻,是兩代南來文人的風流倜儻,我得預其中,不覺飄然,至今神往。當年的南來文人,非常非常多。美國肯定有注意並且幫助;幫助主要在檯底,但後來浮面的,都分散在種種回憶錄之類的書策,集中講述這段故事的,始終不多。
美國當年幫助香港,一是培植人才,依賴華人以華夏論述反抗共產黨,所以南來文人非常重要。二是宣傳西方(當然主要是美國)的文化、價值,例如60年代辦了中文版《讀者文摘》(今已收皮),而當時的總編輯就是董橋。我非常非常喜歡看董橋的文字,但觀察他的行為蹤跡,他大概很早已經做了美國的文化間諜。
美國在台灣也有類似布置,而御用的文化間諜就是夏濟安。他對台灣文學界影響極深遠。簡單一個小傳記,你看到他在新亞書院停留過,然後1959年已經過了美國做研究,而題目是「中國共產黨史」!他大概在1959年到達美國之後才嘗試溝張愛玲,但張愛玲不受溝。我估計他可能暗付,「胡蘭成是間諜,我也是間諜,大家文化修養也相差不遠,妳幹嘛不受溝呢?」
然後,弟弟夏志清也嘗試溝張愛玲,而溝的方法就是寫一本現代文學史,將張愛玲捧到天上。結果,夏志清一舉成名,而張愛玲到了今時今日的地位依然居高不下。不過,最重要的任務,到底失敗了:張愛玲始終不為所動。
陰謀論一點,甚至可以這樣看:當年夏志清發表《中國現代小説史》之後,火速由一間雞校的副教授,得到哥倫比亞大學挖角,聘為正教授,有終身職。而《中國現代小説史》的影響,就是到了今時今日,最受崇拜的現代小説家,不是魯迅,不是老舍,不是巴金,而是張愛玲、沈從文。張愛玲文風格局深而窄,只佔華夏文明極小部份。背後有否深層國家操作?惹人遐想。
另外一位當年跟美國很有關係的,相信就是金庸。他本來在《大公報》,屬於親共系統,但1959年離開,創辦《明報》,文革時大力鞭撻共產黨。期間,維持《明報》高銷量的手法,是連載武俠小說。可以説:他因此而發了大財。發財之後,他在明在暗用各種方法幫助文化人,特別是南來文人。70年代,香港翻譯學會成立,創辦人膽粗粗找金庸幫幫手,金庸一口應承,並且親自出席開幕式。當時在九龍塘某處,金庸駕駛一輛開篷跑車瀟灑到達,雄姿英發,亦顯示他當時財政上已經很充裕。八、九十年代,他投共之後,仍然沒停止幫助支持南來文人,包括大陸異見者。
金庸幫助南來文人,不單包括來港定居者,連路過的也會幫忙。最直接的就是有人拜訪,傾談一個下午,金庸就會自動自覺,很含蓄地將一個有點厚的紙皮包交給南來文人。而紙皮包裡面,當然就是鈔票。不久前,金庸逝世,《明報月刊》有懷念專號,撰文的人包括李澤厚。那篇文章就是公開揭露金庸有這個動作的第一次。最諷刺的是:李澤厚之所以這樣寫,是因為他覺得很侮辱,而「很侮辱」的原因,是嫌錢少!
90年代,《蘋果》很快就在自詡為「有識之士」的港人之間取得「合法性」("legitimacy"),其中一個關鍵就是肥佬黎重金邀得董橋、陶傑由《明報》過檔《蘋果》。當中有否深層操作?同樣是惹人遐想。董橋、陶傑過檔《蘋果》之時,大約就是金庸將《明報》出售給于品海之時。金庸和于品海,根本就不對稱:一個是武俠小説大師;一個是歷史最後證明,屬完全沒文化的廢柴。好明顯,接收《明報》的是共產黨;亦因此可見,董橋、陶傑也是美帝的人。
按:三月時,因緣際會,寫了點筆記,但忘了撮成文章。今日心情舒泰閑懶,漫成一策,以饗同好。
#夜坐樓説
legitimacy中文 在 Claudia Mo/毛孟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咩強制自我檢疫
形同虛設 #a #sham
———————-
明報英文 毛孟靜
//政府早前宣布,所有由大陸來港的人都要強制檢疫。原來,所謂強制並非真的強制(compulsory、mandatory),而係靠自律(self-discipline)。
事實是,抵埗之後即可以自行乘車離開,基本上去哪兒都沒問題。After arrival, you can take any transport to go home or practically any other destination, unguarded.
《明報》有這樣的相關報道:「有人明言不會遵守檢疫令,照常上班;另有夫婦返家途中到街市買菜,未有於兩小時限期內返抵住所。」Some made it clear that they wouldn’t comply with the quarantine order, and would go back to work as usual; there was also a couple who went shopping at a wet market on their way, failing to get home within the two-hour time limit.
有官員解釋:It’s quarantine, not isolation,是檢疫,不是隔離。如此說來,所謂強制檢疫(mandatory quarantine),說到底不過是自律隔離( self-disciplined isolation)罷了。也即是說,整個機制形同虛設:It's a sham mechanism.
Sham,a thing that is not what it is purported to be,並非如聲稱中真實的東西,一般會譯做虛幻,可作名詞或形容詞。另例:
* Hong Kong's pro-democracy protesters call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 promise a sham. 香港的民主抗爭者認為一國兩制承諾只屬虛幻。
視乎上文下理,用英文講形同虛設,另一些選擇是:
* It's a mere pretence. 不過是裝個樣子。
* It's a feigned setup. 這是一個騙局
* It exists in name only. 亦即等於中文的「有名無實」。
面對一場嚴重疫症,林鄭政府的取態給詬病為not preventive( 非防禦性),not even interactive,甚至不是互動的,而是純粹reactive、passive(被動的)。出事了,就去回應、籌措一下,惹來一些嚴厲批評。《彭博商業周刊》網站一篇評論Hong Kong Is Showing Symptoms of a Failed State 有這兩句話:
* A fragile state is usually defined by its inability to protect citizens, to provide basic services and by questions over the legitimacy of its government. 脆弱政權的一般定義是:未能保護公民、未能提供基本服務,以及管治合法性受到質疑。
* After an epidemic and months of poorly handled pro-democracy demonstrations, Hong Kong is ticking most of those boxes. 經過一場疫症及連月來處理民主抗爭的失誤,香港政府符合大部分條件。
這篇評論的附圖,見一家超市內的貨架都被一掃而空,文字說明道:It's not Kinshasa or Caracas. But it doesn't look much like a global financial centre either.這不是(剛果首都)金沙薩,也不是(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但看起來也不像世界金融中心(香港)。//
legitimacy中文 在 About Business Verification | Meta Business Help Center 的推薦與評價
Business verification allows Meta to identify real businesses so we can grant them access to the features they nee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