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生活不滿足很容易人格扭曲,偏偏這些人卻嘗試透過從政去回復心理平衡。
我在《捉姦》裡面談到歇斯底里(Hysteria),字根與子宮的希臘語(Hystera)同源,代表它的病源在子宮,因為患者的癥狀往往在她恢復性交或婚後消退。榮格所戀上的那位著名的病人正是歇斯底里患者,她依戀童年時被父親鞭打的性快感,而榮格也精神分析了自己,認定人對於等待拯救的歇斯底里者有一種依戀,命名為齊格菲情意結。他自認由於這種情意結,才不該地愛上了自己的病人。
現代心理學或者把它列為過時理論,性治療的觀念被性健康所取代,libido只屬佛洛伊德虛構出來的性能量。這種心理學扭正,目的是想撇除學者的個人主觀臆測來達致學術化,就像電視節目在結尾要提醒觀眾上述言論純屬嘉賓個人意見那樣。絕對的客觀化徒為了掩飾他們主觀上的無能!學術化是讓無能者憑着持續進修都可成為權威!榮格這種有通靈能力的人,會被視為一種威脅。
這些說話當然是出於我的主觀,現代人一聽到你主觀幾乎就不會再聽下去,以致每一個人都被迫假裝使用一種客觀理性的語調行文,來假裝主觀意圖並不存在。在那種故意使它看起來學術的文章,讀者會隱約聞得出這種虛偽。而在這一種背景下,集體歇斯底里變得難以分析,因為要做一個有性交和無性交的對照實驗,戴上客觀的面具,人們才會開始相信。「從一個人的心理窺探出全人類的心理」,人們不同意這種,他們會說是個別事件。
大膽假設:一個溝唔到女嘅可憐蟲,在結識伴侶初嘗性交後,其政治上的侵略行為會因此得到紓緩。你信這話麼?
《性滿足、外貌與政治》續文:
https://www.patreon.com/posts/38392957
作者
#不要亂tag人哦
libido心理學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深夜前導文】有關「性」的能量
.
心理學之父佛洛伊德認為,人有「生」與「死」的本能,而「生」的能量來自「性」,因此他以性欲為人格發展理論的軸心,並將兒童到青少年分為五個性心理發展期。這裡的性欲(LIBIDO)並非狹義的性(SEX),而是指感官(包含性器官)的知覺接受、心理及人格發展繞著它相輔相成的。只是後來文明進步把性能量壓抑住了,性能量被阻斷、囤積體內,久了能量改以其他形式暴衝,女性多出現歇斯底里症狀,男性則因親密匱乏多產生戀物癖等…(這是精神分析理論的觀點,非放諸四海皆準)
這裡不多述理論,只講「性的發展」如何影響我們。亞洲對「性文化」也是壓抑,然而壓抑性會同時壓抑其他感官感受及情緒,所以我們都是壓抑下長大的人。
在諮商時,對於無感的案主,在關係建立後,我會試著探索他們的性經驗,因為那是最後的堡壘。性的能量與刺激如此巨大,又與自我概念(SELF)相關,人怎麼能無感呢?還是說,以其他形式偷偷竄流?如果有,即使是非常態的(EX戀物癖)都是好事,能量還可導流,可試著回歸意識面完整自己;如果性的能量已經無法流動,就會是很長久的治療與抗戰。
有關性的一切,無論是能量、感受、與另一人的性關係,都是完整自己很重要的部分。一個人怎麼看待性,也就約略可以推理他內在的統整可能,或者阻礙。有些人認為性是污穢、邪惡、放縱肉體的,有人性冷感,有人把性當成工具(交換利益),都可以大膽假設他們的過去裡可能遭受性侵、性的遊戲或道德綑綁,所以現在某些部分莫名其妙地卡住了。當然,一切都要小心求證。
如果可以,跟親近信任的人聊聊自己的性經驗,練習統整這部分的自己。
圖:粉彩作品—『春色栗子』
libido心理學 在 作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禁慾之謎》
古典心理學派有很多神秘學的元素,主張精神病的出現歸因體內的能量流失衡,最主要的能量流研究對象就是性慾,佛洛依德取了個較學術的名字叫原慾(libido)。當原慾受到抑制,精神就會扭曲。
臨床驗證上,在十九世紀末的歐洲出現很多患有歇斯底里症的女人,而這種病只會出現在女人身上,歇斯底里在詞源上與子宮同義,當時的心理治療師也認為發病的器官就是子宮。文獻記載歇斯底里與清教徒的禁慾主義有莫大關係,弔詭是原慾愈受抑制它就愈發旺盛。所以,當現代社會變得開明,性也不再是禁忌的時候,歇斯底里患者便大幅度減少。
然而,很多宗教都強調禁慾所帶來的力量,中國的氣功也有一門童子功,一旦破戒就會功力和法力盡失,內裡卻由兩股力量互相制衡着:聖和惡。洩慾無疑是力量流行,能保持力量不洩就意味力量的主人可以運用這股力量去做其他有益的事,而縱慾過度則做甚麼事也提不起勁,於是不洩就能親近神聖,洩慾則墮入邪惡。
外道者卻鑽研另一門惡中之聖,亦即是洩慾的科學,人如何確保原慾可以源源不絕地湧出呢?道教就有一偏門叫房中術,透過修練性交引導成仙。事實上,在性交的高潮,我們會經驗瀕死快感,但這種欲仙欲死稍縱即逝,進入空虛的閹割焦慮。對於其他生物來說,性交往往致命,完成傳宗接代的目的後,生物便完成基因的命令,步向死亡。
禁慾,就是避免步向死亡,卻無法經驗性高潮昇華的快感,抑制原慾也有心理扭曲的危險。俄國小說家托爾斯泰便很重視禁慾(雖然膝下有十三個孩子),如果不禁慾,他恐怕不夠原慾去完成《戰爭與和平》。性慾或原慾問題,往往全賴我們怎樣運用體內這股能量流去面對生活。心理健康從來是個模糊的概念,反而每個人都獨有一種變態的可能,有人變身人狼,有人蛻變成蝶。
(朋友希望我寫一本名為《我的戒J日記》的小說,但我的小說清單上還有《捉姦》、《愛樂》、《寫遊記》、《魔方》未完成,唯有立此為序,日後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