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高EQ #親子一起來 #居家小隔離 #EQ小成長
#宅在家也可以培養高EQ 😂
[[六種培養高EQ的不可思議方法]]
研究人員發現,某些我們最愛的休閒活動可以增進我們理解與管理情緒的能力,以下這六種不可思議(且讓人很享受)的方法,可以讓強化你的EQ。
🎬看電影
如果你是電影迷,你就知道一部好電影可以激發出什麼樣的情緒反應:讓觀眾為有悲劇性格缺陷的角色掬一把同情淚,或是在勵志故事中振奮昂揚。因此,當下一次你看電影時,看完後請花幾分鐘回想一下你在不同場景裡感受到的情緒。請自問:這部電影對我有何影響,原因何在?這麼做可以幫助你更理解自己的情緒反應。
🎵聽音樂
音樂能對我們的情緒展現魔力。下一次當你開啟播放清單時,請注意每一首曲子激發出的感覺,並試著判斷為何這些歌能引起你的共鳴。
📖閱讀
最近的研究指出,閱讀小說會對心智產生一種獨特的效應。當你沉浸在故事裡,想像力也跟著延伸了,讓你把自己投射到角色上面,理解他們的想法、感受與動機。這可以培養同理心,讓你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參與運動與練習
研究人員以系統化的方式審視三十六項評估運動或體能活動情境中的EQ相關研究,他們發現,身體更能順利因應壓力反應、善用心理技能以及用較正面的態度看待體能活動等等,都和高EQ息息相關。此外,此篇論文的作者群主張,參與運動項目的嚴格訓練、面對競爭壓力的人,展現出有能力可理解與管控自身與他人的情緒。
✍️寫作
愈來愈多研究指出,寫作,尤其書寫和創傷或壓力事件相關的內容,可以當作一種宣洩,對當事人的情緒健康大有好處。
🧳旅行
近期一項研究證明,長期旅行可強化情緒穩定,帶領當事人離開舒適圈,並有助於擴大視野。(小編:防疫期間,請盡量在動物森友會中旅行就好)
--
被親近的朋友踩到底線,卻只能生悶氣?
經常說錯話,關係一下子降到冰點?
另一半亂發飆,找不到頭緒讓你心很累?
四個修補人際關係的要領,三個擺脫情緒綁架的步驟。
六個逆轉怒氣的祕訣,兩個停止抱怨的提點。
每一個生命成長的過程,都可能會因為情緒受到有意或無意的傷害。如果我們選擇逃避而不去正視自己的傷口,反而會將這些負面情緒,再度施加給自己或身邊親近的人。
EQ是善待自己和他人的首要條件,更是決定我們人生成就與幸福感的根源。提升EQ,能讓我們更了解他人對自己的觀感,並與他人的感受建立連結,大幅增進自身的情緒管理能力。
⭕️本整理出自《可以柔軟,不代表你必須一再退讓:讓情緒成為你的後盾,不再委屈自己的EQ練習》,作者:賈斯汀.巴瑞索(Justin Bariso)是作家、演說家與顧問,也是Inc.網站上最受歡迎的專欄作家之一。本書於4月由時報出版發行,閱讀更多:https://tinyurl.com/EQApplied
圖源|
thenounproject.com; Movie By jokokerto, MY, Music By Mata Sapi, ID, Reading By Juan Pablo Bravo, CL, Exercise By priyanka, IN, Writing By Alice Design, Traveling By Adrien Coquet, FR.
文獻|
- David Kidd and Emanuele Castano. (2017). Different Stories: How Levels of Familiarity with Literary and Genre Fiction Relate to Mentalizing, 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 11(4), 474-486.
- P. Matthijs Bal and Martijn Veltkamp. (2013). How Does Fiction Reading Influence Empathy?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Role of Emotional Transportation, PLOS, 8(1), e55341.
- Beattie, L., Kyle, S. D., Espie, C. A., & Biello, S. M. (2015). Social interactions, emotion and sleep: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 Sleep medicine reviews, 24, 83-100.
- Karen A. Baikie and Kay Wilhelm. (2005). Emotional and Physical Health Benefits of Expressive Writing. Advances in Psychiatric Treatment 11(5), 338-346.
- Julia Zimmermann and Franz J. Neyer. (2013). Do We Become a Different Person When Hitting the Roa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f Sojourn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5(3), 515.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