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奧斯卡入選十強短片 短評與正版觀看方式(三):紀錄短片 Documentary Short Subject】
推薦排序如下:
★★★★
《#柯蕾特》Colette(暫譯)
Anthony Giacchino|24m|法國/德國
・棕櫚泉國際短片影展 最佳年輕導演
・聖路易國際影展 最佳紀錄短片
二戰納粹屠猶的影像故事不在少數,但是卻鮮少有作品透過倖存的受害者家屬角度出發。90歲的柯蕾特奶奶,被一名年輕歷史學家啟發,答應一同前往探勘其胞兄當年被殺害的集中營遺址。故事固然是令人動人不已,但本片的坦然誠懇(奶奶承認他當年與胞兄並非非常親暱)、兩個世代的傳承與對話,以及歷史學致力於保存真相對照奶奶窮極一生希望遺忘過去,這兩者之間的拉扯,讓這部紀錄片昇華。
免費觀賞全片:
連結1
https://youtu.be/J7uBf1gD6JY
連結2
www.theguardian.com/world/ng-interactive/2020/nov/18/colette-a-former-french-resistance-member-confronts-a-family-tragedy-75-years-later
連結3(3/10前適用)
https://watch.eventive.org/shortlisted/play/603552a7b8f37f072efd04bc
——
★★★½
《#協奏與對談》A Concerto Is a Conversation(暫譯)
Kris Bowers, Ben Proudfoot|13m|美國
・日舞影展入選
・紐約時報Op-Docs專題系列
・金球獎導演Ava DuVernay 監製
一名七十年前在美國佛州種族隔離下的黑人勞工,與他走上奧斯卡殿堂的知名作曲家孫子的祖孫隔代對話。爺爺當年遠走他鄉,來到洛杉磯成了一名洗衣店員工。數十年後,他的孫子為《幸福綠皮書》和《柏傑頓莊園》譜寫配樂。一個非典型的美國夢故事,從熨板的踏板到鋼琴的踏板,幾十年交疊在一塊,背後的艱辛難以一言蔽之,充滿詩意與傷懷。
免費觀賞全片:
連結1
https://vimeo.com/457051968
連結2
https://www.nytimes.com/video/opinion/100000007461606/a-concerto-is-a-conversation.html
——
★★★
《#不割蓆》“Do Not Split”
Anders Hammer|35m|挪威/美國
・AFI紀錄片影展 特別提及
・日舞影展入選
以一名挪威導演的視角,觀看 2019-2020 香港街頭的抗議與鎮壓,並試圖拼湊出一幅抗爭者群像。儘管片子缺乏較完盡的前因後果,眾多相似的衝突畫面也稍嫌紊亂(手持攝影也讓人感官疲乏),但這片是第一線紀錄歷史的象徵,也再次提醒世人民主的代價為何。
免費觀賞全片:
連結1
vimeo.com/504381953
連結2
https://fieldofvision.org/do-not-split
——
★★★
《#歇斯底里的女人》Hysterical Girl(暫譯)
Kate Novack|13m|美國
・國際紀錄片協會獎 最佳紀錄短片入圍
・SXSW影展 入選
・紐約時報Op-Docs專題系列
很有趣的切點:以知名心理學家佛洛伊德當年的一名病人「歇斯底里的女人」朵拉,假想她被男性「噤聲」、「診斷」與「標籤化」之下,可能為自己提供抗辯的自清之言。對應今日 #metoo 脈絡下許多勇於發聲的女性,卻被男性或主流社會斷定為歇斯底里。十分令人玩味的並置和多重媒體素材的運用。
免費觀賞全片:
www.nytimes.com/video/opinion/100000007026836/hysterical-girl.html
——
★★★
《#人工流產諮詢專線您好,我是麗莎》Abortion Helpline, This Is Lisa(暫譯)
Barbara Attie, Mike Attie, Janet Goldwater|13m|美國
・AFI 紀錄片影展 評審團大獎
・佛羅里達影展 評審團特別獎
平實紀錄著一群女性接線員的工作日常,她們全部化名為「麗莎」,提供有限補助金和其他無形的幫助給需要人工流產的婦人。沒什麼起承轉合的例行公事,背後卻是一個又一個破碎的人生悲劇,以溫暖的口吻,道出美國當前最重要的人權議題之一。建議搭配《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觀賞,講述一名未成年孕婦因為法規的限制,被迫鋌而走險到鄰州尋求醫療協助的故事。
免費觀賞全片:
vimeo.com/499694935
——
★★★
《#魔術方塊神級玩家》The Speed Cubers
Sue Kim|39m|美國
・影評人之選獎 最佳紀錄短片入圍
這大概是短名單中最「易入口」的作品,講述著一名南韓自閉症患者,如何受到澳洲魔術方塊強者偶像的鼓舞,進而突破自己不管是在魔術方塊技巧或人格發展上的能力。這部作品除了看兩名紀錄保持者之間的緊張競爭,我覺得更有意思的是去探討比賽背後的情誼,以及主角背後父母的無條件支持,反而是更為感人的。父母始終才是最偉大的幕後英雄。
Netflix 付費會員觀看連結:
https://www.netflix.com/watch/81092143
——
★★★
《#如果我是蘇菲亞羅蘭》What Would Sophia Loren Do?
Ross Kauffman|32m|美國
一個美國基督徒常掛在嘴上的俚語「如果我是耶穌會怎麼做」(What would Jesus do?),在此轉化為「如果我是蘇菲亞.羅蘭(會怎麼做」,直接將這名義大利影史的女神比做耶穌,某種層面倒也合理。這部片透過一名死忠老粉絲的人生閱歷和家庭故事,帶出蘇菲亞.羅蘭對其深遠的影響,確實是一個可愛的致敬之作。然而,看完後我會覺得這有點監製自肥的成分(監製的母親,就是這名粉絲)。剛好搭配 Netflix 本獎季在推的《來日同行》(由羅蘭主演、羅蘭的兒子執導的義大利片)。
Netflix 付費會員觀看連結:
https://www.netflix.com/watch/81404845
——
★★½
《#獻給拉塔莎的詠嘆調》A Love Song for Latasha
Sophia Nahli Allison|19m|美國
・AFI紀錄片影展 紀錄短片特別提及
・國際紀錄片協會獎 最佳紀錄短片入圍
・日舞影展、翠貝卡影展 入選
一名15歲黑人少女被雜貨店老闆從腦後開槍擊殺,間接促發了92年洛杉磯暴動,這名少女—拉塔莎的故事,卻鮮為人知。本部片採用一種充滿詩意謳歌的調性,試圖建構出拉塔莎在其友人和家人眼中的樣貌,為她個人的短暫歷史定調。充滿感傷之情,但對於一般國際觀眾可能較有距離。
Netflix 付費會員觀看連結:
https://www.netflix.com/watch/81304985
——
★★½
《#客服中心的藍色憂鬱》Call Center Blues(暫譯)
Geeta Gandbhir|25m|美國
・維吉尼亞影展 最佳紀錄短片
・SXSW影展、棕櫚泉國際短片影展 入選
美墨邊界有一群被非法驅離、遣返的美國夢破滅者,儘管離他們熟悉國度咫尺之遙,卻僅能透過客服中心服務美國消費者,繼續流離在邊境。美國當前最受矚目的移民和移工議題,透過此片訪問的底層勞工而有了一張張對應的臉孔。然而整體剪輯上有些鬆散,難以刺中核心問題。
免費觀賞全片:
連結1
https://vimeo.com/505335690
連結2(只到3/10)
https://watch.eventive.org/shortlisted/play/60348d8acf97f5009bf9bab4
——
尚未觀看(目前無線上管道觀賞):
《#飢餓病房》Hunger Ward(暫譯)
Skye Fitzgerald|40m|美國
・美國社會影響力媒體獎 最佳導演、剪輯
・影評人之選獎 最佳紀錄短片入圍
—
最終入圍的五部作品,將於美國時間 3/15 公佈。
—
▲ 延伸閱讀:
【2021奧斯卡入選十強短片(一):動畫短片】
https://www.facebook.com/DansLeCinema/posts/1889367821221231
【2021奧斯卡入選十強短片(二):實境短片】
https://www.facebook.com/DansLeCinema/posts/1890145144476832
-
loren意思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分鐘閱讀:
進入21世紀的失控時代
中國圖書網頁先知書店,不久前出了一篇文:《所有的失控,都重回控制:過去20年,世界究竟發生了什麼?》文章說:2020年,大量黑天鵝事件,集中爆發,其中尤其以新冠疫情最詭異。有學者開始討論,是否應以2020為界,將人類的紀元重新定義為新冠前(Before Corona),和新冠後(After Corona)。
2020年,是21世紀前20年的最後一年。過去20年,物質充裕而精神空虛、經濟繁榮而貧富懸殊、技術進步而社會重構,大國崛起而文明隕落,種種交織在一起的因素,讓這20年的歷史像被按了快速鍵,在疫情的衝擊下炸裂開來。
20年前,開始了一個新世紀。那時,已經有網絡文化觀察者 、美國作家凱文‧凱利(Kevin Kelly)預言,21世紀會迎來一個失控的時代。他說:「所有的火焰都將熄滅,所有變異都趨於平淡,所有結構都將自行消亡,所有的秩序都將歸於混沌,所有的控制最終都將失控。」
但他沒有看到的是:有失控必然有控制,過去的20年,一邊失控,一邊控制。甚至可以說:所有的失控,都重回控制。
這20年的許多世界性失控,主要包括:全球化經濟無國界與政治有國界的矛盾失控;金融業的無國界導致2008年因次貸危機而造成的金融海嘯的失控;2003年的非典特別是2020年的新冠瘟疫讓大半個世界徹底失控;美國大選讓世人對美國民主秩序大跌眼鏡,敲響西方文明的喪鐘。
文章藉三本書的內容,對21世紀這頭20年的種種失控及出路,作出分析。
經濟全球化和政治逆全球化
中國先知書店網的文章藉三本書對21世紀開頭這20年作概括,一本是我早前介紹的索爾的《知識分子與社會》,一本是美國政治理論家羅素‧柯克(Russell Kirk)在1953年出版的《保守主義的精神》,另一本是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人博寫的《1840年以來的中國》。王人博這本我沒有看。柯克這本是政治學的經典,分上下兩冊,去年江西出了這本著作第7版的譯本。這麼厚的理論經典仍然受歡迎,因為寫得生動。
這篇題為《所有的失控,都重回控制》的文章,講過去20年,從2001年開始,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加入WTO。不久,歐元正式成為歐盟的合法貨幣,至此,經濟的全球化,駛入了快車道。
當時的著名記者湯瑪斯‧弗里曼(Thomas Loren Friedman)滿懷憧憬的預言道:「世界被抹平了」。過了20年,人們發現,世界並不是平的,地球依然是圓的,上面住著兩百多個國家,所有國家都有國界線,許多國家並不願看到世界「被抹平」。 「試圖抹平一切」與「頑強地抵抗被抹平」發生衝突,衝突的根源,是經濟無國界,但政治有國界。政治是民族國家本位。政治的國界排斥經濟的無國界。2016年英國公投脫歐,拉開了民族國家本位的政治大幕。同年美國特朗普上台,提出美國優先,曾經是全球化主導者的美國要求退出WTO。在政治的阻擊下,一股強大的「逆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經濟的邏輯與政治的邏輯,正式分道揚鑣。
新冠疫情爆發,引發關於自由與秩序,以及應對公共事件的兩種不同治理模式的反思。
自由與秩序
過去20年,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實際上正在重塑世界——從商業到政治,從生活到職業。一個人能獲得什麼商品,接觸什麼媒體,如何與世界連結,如何理解這個世界,幾乎全都依賴新技術,依賴於演算法與大數據。
然而,技術給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接管了整個世界——在數碼化時代,誰控制著大數據,誰就控制了世界——數據成了新的「獨裁者」。技術走向「失控」的結果,就是「大數據」的獨裁。
由這裡,先知書店的文章,引入了柯克在《保守主義的精神》一書中的一段話:「一個國家裡,如果一個人或一小群人能夠不加控制地主宰其他同胞的意志,那麼不論這個國家被稱為君主制還是民主制,它在實質上就是獨裁。」
因為疫情,世界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敘事邏輯:一種是國家權力最大化,集體主義式的:秩序高於自由,公共利益大於個人自由,與之對應的是能夠集中一切力量,調配所有資源的舉國體制。另一種是個人權利最大化即個人主義式的,自由高於秩序,反對抽象的、空洞的公共利益,與之對應的,是站在舉國體制對立面的自發秩序與自治模式。
因為疫情和大數據的控制,美國大選也出現紛亂和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自由是否會導致失控?秩序是否會導致專權控制?
《保守主義的精神》一書中寫道:「一個公正的政府在權威的訴求和自由的訴求之間,始終維持著一種健康的張力。」
這是美國傳統保守主義的精髓,美國歷代多位政治人物將這本書中的原則當座右銘。
保守主義一般原則
《保守主義的精神》一書的作者羅素.柯克(Russell Kirk),生於1918年,1994逝世。二戰期間,曾在美軍服役。1953年寫下這本書而聞名美國,其思想影響了尼克遜、列根等美國總統的施政方向。
保守主義是西方現代三大思潮之一,英美的立國思想。本書以保守主義所主張的原則為經,以它反對的各式各樣的激進思潮及其變種為緯,通過政治、思想和文化領域的一系列歷史人物,描繪出保守主義在過去一百多年間的演變歷程。
但是,柯克拒絕為保守主義作精確定義,因為「保守主義不是一種政治制度,當然也不是一種意識形態,它是一種看待公民社會秩序的方式。」過分精準的界定,不但會掣肘保守主義本身,更有可能使保守主義走向某種狹隘,最終「變異」。
柯克只總結了6個保守主義的一般原則作為參照:
1.相信有某種超驗性的道德秩序或自然法的主體,統治人類的社會和良知,此為六原則之首。所謂超驗,就是那些超越經驗和理性的、神明事物。
2.尊重人的多樣性、差異性以及人性的不完美,拒絕激進主義、狹隘的平均主義或同一性;
3.相信文明的社會需要法治和中產階級,堅持人人在神明和法律面前是平等的,接受經濟結果的不平等,反對「無階級差別」的社會;
4. 認為「無私產,不自由」:堅持私有財產制度,以及對公權力的警惕與限制;
5.尊重經歷歲月磨礪的原則、傳統與規範,承認人類智慧有限,拒絕所謂的抽象設計和臆想的烏托邦藍圖;
6.強調社會的連續性,主張審慎與自然、自發的改良,反對激進狂熱的「大破大立」的變革。
美國的衰落與救贖
2020年讓世界大跌眼鏡,疫情令個人權利最大化的美國社會失控,混亂而懷疑被操控的美國大選,更像是美國衰落的喪鐘。
美國為何衰落?難有標準答案。不過,67年前《保守主義的精神》一書給出的答案卻獨特而又簡潔:「美國衰敗的背後,始終貫穿著一條清晰的主線,那就是美國的立國根基——保守主義精神正變得愈發脆弱,作為繁榮根基的活水源頭正在枯竭。」
回顧美國歷史,不難發現,保守主義精神興,則美國走向繁榮,保守主義精神亡,則美國走向衰落。
最初的美國,是由一群清教徒建立的,他們獨特的精神結構——「清教徒保守主義精神」奠定了美國秩序最穩固的根基。
二戰納粹德國的罪行被揭露,很多人質疑:當自稱上帝子民的猶太人慘遭屠戮時,上帝竟不施以援手,這樣的上帝,還值得信仰嗎?
哲學家說:如果上帝不給予任何好處,如生存、財富、地位,就不信仰上帝了,那他信仰的,不是上帝,而是好處。如果他因為有好處才信仰,那麼他實際上是被外在物質所決定的。如果他無條件地相信上帝,那就意味著他不再被任何物質條件所約束,那麼,他的精神、靈魂是自由的。
這種不受物質約束的、信仰支撐的自由靈魂,就是超驗。這是保守主義的基礎,即在自律下渴求更多的個人自由。自律的意思是,出於對上帝的敬畏,人在追求自由時,要警惕人性之惡,必須有所節制。
先知書店的文章認為,在人類的技術進步似乎摧毀了一切價值的時代,這一保守主義精神,雖節節敗退,在今天反而更彰顯它的價值。
https://app7.rthk.hk/elearning/1minreading/?pid=1&p=1#4575
loren意思 在 Colours in my life - Jess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George Fox University 分享會》
終於完成了替 Portland Seminary George Fox University Doctor of Ministry Program的sharing。
雖然三年前已替他們做過一次分享,但今次仍是很緊張,因為面對著的都是準博士生。
一個半小時的分享,說了很多香港🇭🇰的種種,有介紹我們的風景、即將消失的東西、以至政治環境和青年正在面對的問題芸芸,都用有限的英文透過相片詮譯出來,也感謝友人在最後時段出來分享了她的想法。
同學們除了專心外,都是專心!稍為不留神一點,也聽不到他們發問的問題,問起很多對於在職女性的難處、供養父母的壓力和最愛香港的什麼,真是很難答。
很高興大家都對此分享有很高的評價,一切的準備都是值得的!
最後,再次感謝Loren和Jason的邀請,和你們幾位共晉晚餐的晚上很愉快,希望你們喜歡那頓港式茶樓晚餐🍴。
Thanks the invitation from Doctor of Ministry Program of Portland Seminary George Fox University.
The topic was showing Hong Kong in an unique perspective from a local Hong Konger. The audiences were the students from DMin of Leadership & Global Perspectives. In the very beginning I was still a bit nervous as I haven’t presented in English for a long time.
The audiences were all very concentrated and asked many questions, including topics around working women, pressure on supporting parents financially and reason on loving Hong Kong etc. Special thanks for my friend to share her thought at the end of my sharing too.
We enjoyed so much and we hope that the students do enjoy too. After the sharing session, we had a good dinner time with Loren, Heather, Jason, Clifford and Kayla. Hope you love the traditional Hong Kong style dinner at the palace 👑😂
#SharingIsAlwaysAppreciated
#今次冇公開位真不好意思呢
#下次補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