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 談談編曲實務經驗 }}_01
原本計劃在這個專頁的第一個主題『談談木吉他伴奏』的第一個章節『木吉他伴奏應該要練起來的曲目』寫到一個段落之後,就應該要先往第二個主題『談談電吉他種種』的主題去書寫一些我對於電吉他的認識、器材使用心得以及應用方面的文字;但~人生嘛!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隨著在十月份應台東好友J兄之邀所辦的講座,就順筆寫了幾篇第四個主題的『談談現場演出實務經驗』的文字。
一如我先前自敘:『有一些資訊,應該在FB社群,讓它們像空氣一般地自由流動。而有一些事情,應該回歸到土地,扎實地行動。』 這些文字紀錄,也許能給你一些不同觀點的刺激與幫助,又或許,它就像空氣一樣,存在著、而不感覺到;不論是哪一種,我覺得都很好。
因為,在華人世界裡,這是只有我們臺灣纔值得發生的事。
那麼,這一週的人生,引領著我應邀到廣播樂評名家馬世芳兄的新節目『耳朵借我』裡,聊了一些過去這二十多年來,我自己會想拿出來分享的編曲作品,節目也於今晚稍早在電台播送了。如果依照先前的那種『半隨波逐流』的自由意志,也許今晚,會很適合以這個廣播節目,做為第三個主題『談談編曲實務經驗』的開場白。
[一. 漫談我的經驗與想法_01]
有趣的是,因為世芳兄廣播節目之需,我去翻找了些過去我自己覺得:『哇~這個好刺激啊!』的編曲,在歌單的取材上,我其實刻意避開了幾首稍微有受到注意的曲目,而更想去談一些相對偏門、但內容值得一說的作品;但節目的開場,還是聽到了非常熟悉的『她來聽我的演唱會』。
我心裡想:『哇~這二十年來還真是沒什麼長進啊,我!』。
在我的歌單裡,每一首作品的編曲,我都有些個故事可以拿來說說,而做為這個章節的第一篇,我特別想介紹這首戴佩妮的『 什麼都捨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uc61b6Kabg
乍聽之下,似乎只是一首非常阿妮的傷心情歌;不過~如果你願意回頭再聽一次,這一次,請特別注意一下定位在左、右邊的木吉他……
我會這麼說,當然有一個絕對足夠的理由與故事:
在這首作品發行的2003年前後,那時候關於編曲工作者的器材,還沒有現今電腦數位錄音這麼高科技的產品;當時所有的編曲人,絕大多數都是有著疊起來超過一個籃球球員身高的硬體音源器材櫃,然後用一種看起來像是巨大計算機的『序列編輯器』(Sequencer,https://www.synthfind.com/wp-content/uploads/…/04/mc-300.jpg ) 用『Midi』這種機器協定語言,來整合所有在音樂編曲中所會聽到的一切聲響,完成你在卡帶或是CD裡聽到的音樂。
在與好友Geddy、光夏共同完成了『河岸留言』創作發表會之後,當時在場觀看的流行音樂巨擘陳揚老師,將Geddy與我招聘到他的音樂製作公司『比特音樂』擔任製作助理的職務;在這個公司,我們看到老闆在編輯音樂的工具,居然不是當時顯學主流的Sequencer---Roland MC 300、MC 50系列,而是超!級!誇!張!的蘋果麥金塔電腦 (https://www.techbang.com/…/16579-mac-computers-meet-the-30-… )!正所謂『環境移人之速』,至少對我而言,關於『Midi編曲』這件事,從那個時代起,就完全只有『電腦』這個概念了。
時日推移,在那充滿了麥金塔電腦的環境幾年之後,我的人生在一個絕世難逢的機緣下,帶著我去到了日本大阪,在當時應該算是排名前五大的電動玩具公司SNK的音效部門裡,向一群電腦音樂武林高手學習著我幾乎無法理解的Midi程式語言,而在當時,我所學習的是如何針對一個音樂晶片寫作音樂指令,並接觸了當時最潮的8 Bit 取樣技術。
8 Bit!(https://en.wikipedia.org/wiki/Yamaha_YM3812 )
再回到臺灣,也不知從哪裡、向誰借了膽,我用先前跨國工作所存的一小筆薪資,買了一臺二手Macintosh Classic (https://upload.wikimedia.org/…/c…/d/d8/Macintosh_classic.jpg )、兩台Roland的硬體音源,就開始要闖蕩華語流行音樂的江湖。
在那個年代,除了鋼琴、鍵盤手出身的編曲家們(大概佔了華語音樂市場的90%吧~),可以讓製作人在進錄音室之前就聽到編曲的樣貌之外,幾乎所有的吉他手編曲家所完成的編曲,製作人都必須在整個Live錄音完之後,才能聽到、理解編曲者的畫面;而我切入整個市場的方式,就是比當時的吉他編曲家們提供了更趨近鍵盤編曲家的功能:『我用電腦、Midi,先示範出整個編曲的樣貌』,製作人同樣可以在進錄音室之前,就已經知道、並且可以做完所有必要的修整,才真正進入到錄音室,用更有效率、更節省製作成本的方式,來完成製作案的編曲部份。
那是什麼概念?也就是我得用電腦將所有的編曲元素都先『Key』好,讓製作人可以先聽到,然後才開始錄製樂器的部份。舉個例來說,我自己也覺得很有趣的一首編曲:范曉萱的『藍旗袍』(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fqwkfxKKOk ),我先用電腦將所有聽得到的樂器,包括了鼓組、打擊樂器、貝斯與所有吉他群(除了前奏、間奏與尾奏的電吉他是後來邀請當時剛從MI回來的好友Geddy林正如先生所Live即興演奏錄音之外)都先做好、等製作人黃怡老師點頭確認之後,才邀請貝斯手廖世錚先生、鼓手鄭李守信先生將原先的Midi Bass、Midi Drums改換由真人錄製。
是的!包括了吉他。
回到阿妮的『什麼都捨得』,定位在左右兩邊的木吉他,其實都是來自硬體音源Roland JV-2080的Midi吉他,比較特別、也是後來我在錄製真實木吉他時常用的手法:左邊那把是標準的440調音,而右邊那一把是降成438調音、並且略略往後移動了一點點時間,來造成一種非常寬廣的stereo chorus效果。
通常這種用來做示意的Midi吉他,我在事後都會一比一地重新彈成真實的吉他---反過來說,我的編曲過程,是要先把吉他都編完,然後才用鍵盤與電腦鍵入成Midi資料,去『驅動』硬體音源的吉他音色。這個『製程』的效益是:
1. 我可以用鍵盤去編輯出真實吉他的彈奏。
2. 我可以因此而鍛鍊到彈出所有被明確指定(事先編好)的和絃聲部、指法,如果有必要的時候(類似要營造出上面所說的stereo chorus場景),我可以把兩次錄音的兩把吉他彈奏得一模一樣。
關於“1”的這一點,有一首SHE的『冰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V8enraQcCw ),用的是一種混搭的方式:左邊是440調音的真實木吉他,右邊是438調音的Midi吉他。而關於“2”,可以聽一下阿妮的另外一首『我們的故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nTwbogpg6E ),在間奏之後的第二次副歌,畫面突然轉換到一種比較『開展』的感覺,就是用兩把真實木吉他、兩種不同的調音來完成的。
『 通常這種用來做示意的Midi吉他,我在事後都會一比一地重新彈成真實的吉他』…那麼,為什麼這首編曲我居然只搭了電吉他(你聽到的真實電吉他,在當時我可真是花費了很大的心血,都先用Midi電吉他示意過啊!)卻沒有錄完真實木吉他……恐怕就真的是歷史裡的荒煙蔓草了~
十幾年前的這段故事說完了。
十幾年後的今天,電腦數位錄音的便利,讓上面這個故事更顯得蒼老……啊!當然不是!重點當然不是這個啊!
十幾年後的今天,電腦數位錄音以及豐富、強大的編輯能力,可以讓你有更簡捷的方式去處理音樂編曲的可能;但,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現在幾乎所有的吉他手,都會用電腦編曲了耶!
那麼,當大家都有了這個超級工具,你想要如何有別於其他人、提供到什麼功能,才能讓你有效地切入市場、找到你的定位呢?
這才是這個開場白的重點呀!
--------------------------------------------------------------------
後記~
『什麼都捨得』真的好好聽!事情發生的過程是:前兩週與阿妮去成都的音樂活動,演出當天下午到現場準備架器材、Sound Check的時段,我正彎身要把所有吉他器材擺陣、忙得不可開交之時,耳邊就一直傳來阿妮唱的同一首歌不斷反覆播放,我知道我聽過,但又覺得有點兒陌生;然後聽到最後一句歌詞『什麼都捨得』,我就在猜想這首歌恐怕就是這個歌名了吧!回到臺灣用Google查了一下,果然!戴佩妮的『什麼都捨得』!再看了一下資料……哇勒!原來是我自己編曲的啊!
但~我也不意外,終究我是一個靠不住的傢伙,對於我自己每次都曾經投入大量情感的編曲,事後,我一定會『什麼都忘了』!
我覺得很好!就都忘了,然後把每一天都歸零,看看人生在今天,又會把我引領到什麼地方。
而戴阿妮,真是一個能寫又會唱的創作人啊!
mac cd指令 在 KIMIK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是品牌在幫你打開知名度欸!為什麼還要付費?"
孩子~
說話的藝術,真的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我到今年38歲了,也都還在盡可能地學習這門藝術~
我知道你身負著要達成任務的壓力,不是有意這樣說話的。我能理解你的難處,所以希望能給些實際的建議!
最近收到一些很有意思的品牌邀約,希望自家品牌能得到我的專業推薦與合作,KK很樂意分享「自己認同的好商品和好服務」,並透過自媒體的傳播力量,幫忙品牌觸及有興趣的受眾。
KK的專家推薦,會深入理解品牌特性,設計出表達意念和視覺風格,並期許自己拿出來的都是誠意之作,成為品牌形象的助力。
不過我也留意到,為品牌執行邀約的年輕朋友,在緊張之餘,普遍還抓不到溝通竅門。在初步接洽時採用這樣的詢問方式⋯⋯很有可能會造成彼此間的誤解!
品牌想要的是專家「獨特的使用經驗」和對於「受眾的溝通能力」。
如果詢問前能先備好企劃和預算,並先做些相關功課、信件發送前再次檢查內文用字遣詞。合作邀約會簡化順暢很多,不妨試試 😉
這裡有篇關於專業合作的舊文,希望能有所幫助。
#其實愈大的品牌態度往往愈客氣謹慎
#林老師不是kimoko也不是komoko唷
#KK有話直說
不好意思 ! 專業當然需要付費!!
常常收到一些來信。內容提及~
只是想要老師幫忙拿個我們家產品拍個照片或影片。讓我們使用照片當廣告會很難嗎?
我們已經提供一個商品交換。為什麼還需要付費用??
我想在這裡。和大家分享。這些年來的,
我的廣告拍攝工作準備流程。當作回答:
拍照當然不難。但是想拍出有質感,並能在一張照片中自然且清楚傳達訊息又呈現出品牌價值的照片。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這部份,以我自己多年作廣告肢體指導的前置作業内容來作為說明
一般來說會分為以下四個必經階段:
1.當接到一個品牌的邀約時。第一時間。我會麻煩廠商提供此商品的所有相關資料和這個商品在其品牌集團中的廣告定位及方向訴求。
再來。我會花上一至二個月的時間。收集這個品牌之前的所有電視廣告及平面廣告的以及廣告相關文宣的露出畫面。並按照年份一一整理。到了這時。就已經大致了解品牌想要傳達的品牌精神和以往呈現的畫面風格。這個階段的工作,都需要沒日沒夜也沒得睡的好幾個星期的時間。
2.開始大量的採集各種類型的音樂範例(古典。流行。熱門。地下。人聲。樂團⋯⋯等在此不一一列出。反正所有的音樂類型都有被考慮進來當作襯樂參考方向的可能)。而廣告肢體動作和背景音樂音效的關係密不可分。所以這個部份也是我的工作範疇之一。而為了作好這個部分。我的工作室購置了三台MAC。其中的二台必須維持接近1T的音樂容量(我必需擁有美國,日本,亞洲地區的ITunes 帳號。還有接近上千張的音樂CD專輯。因為我的個人原則是只購買也只支持使用正版音樂)
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尋找出可能適合品牌廣告風格的音樂範例。然後再經過無數的開會討論。和廣告公司及廠商一起訂出廣告襯樂方向後。交由專業音樂製作團隊開始製作那其實只會播出短短15~20幾秒的廣告背景襯樂。(再一次清楚說明。每一隻廣告我都得先自費購買300~500美金不等的音樂來後製處理。因為開會時需要實際呈現出我腦袋中想要表達的畫面成果,這部份無法紙上談兵。但是實際使用的音樂版權和創作內容一定是經由其他專業製作團隊處理。這個部分是另一塊專業了,在此不深談。)
3.接下來就進行最重要的一個階段。開始設計廣告的肢體動作。由於每一個表演者的優點和特質都不相同。(不管是明星。舞者。模特兒。素人⋯等)同樣的動作。在不同的人的身上會呈現出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每個人對動作的掌握速度也有快有慢。如何在短時間內讓演出者進入狀況。精確的呈現出導演想要的畫面動作。是最困難的一個部分。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品牌會希望自己和它牌的廣告內容重疊。
我知道。看到這兒。很多人已經一頭霧水。接下來,就讓我以飲品廣告來舉例說明吧。
在一個電視廣告中。主角該如何自然表現出,拿起瓶身喝了就會快樂的開心樣子?而這個畫面中應該只有一個人?還是三個人?還是很多人才能營造出有朝氣的快樂氛圍?
在同一個畫面中。每個人手抬的高度。指尖抓瓶身的位置。為什麼需要經過設計和調整??因為~在特定畫面。特定格數下。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小差異。會決定一個商品在觀眾心中所留下的印象。
由於毎個演出者表演能力也不盡相同。要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他的肢體動作調整到最佳狀態。(這個最佳狀態是指:同時達到讓演出者本身作起來自然又討喜。其經紀公司也覺得符合他的個人形象。然後導演和廣告公司及廠商滿意也適合產品定位。這樣無敵難達到的一個大家都OK的狀態!)
都寫到這兒。最可怕的部分才正要開始來!!
廣告拍攝現場溝通和指導的速度要非常的精準而明確。因為拍攝廣告當下的毎一秒都代表著錢錢錢~在燒。時間就是金錢在這時候的感覺額外深刻。所以,現場只要任何人,拖延了任何一個環節。就是又一筆數十到數百萬的額外巨大金錢損失!!
在這樣的巨大壓力下。(其實是製片壓力最大~)每一個動作我都必須事先設計好至少十個不同版本。提供給導演選擇。再依據分鏡腳本,現場狀況斟酌改變&調整動作。一般來說一隻廣告。事前就必須設計好上千個動作來備用。對於我來說其實是家常便飯的一件事。所以最高紀錄中,我曾經為了一支國際大廣告。幾乎吃不下飯。根本沒有辦法睡覺的整整連續三天都待在片廠工作。而這當然不包括拍攝前長達三個多月的前置作業準備時間(累的不是只有我,因為導演+所有團隊也都壓力大到沒有人想要休息)
4.接下來要聊到廣告平面形象拍攝環節了。先說個題外話~
私下的我。其實不是個喜愛拍照的人。(我知道你們一定不相信haha)。
會開始大量的拍照的原因。起初,是為了作好這個肢體設計工作。原本私底下不太拍照的我,硬是強迫自己養成每天一定都要拍上上千張照片的習慣。拍照完將照片一一整理。再一一列出差異性。
而就因為経歷過這個可怕的自我練習階段(一開始可怕的照片太多⋯連我自己都不想要多看一眼說⋯唉)我才能清楚的掌握擺姿勢時的每個訣竅。也才會擁有同理心。能夠理解別人在擺出姿勢時的那個感受那份心情。並清楚的傳達動作要領給表演者。(偷偷告訴大家。這也是我當初會開FB 粉專的原因啦。不然這麽多張自己的照片,還真不知道有沒有有人想看><只好强迫大家看了~羞)
言歸正傳,平面拍攝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部份。可能是因為現場的氣氛通常會輕鬆一些。然後攝影師通常都很有型又風趣(喂~)而且平面攝影棚大都在市區內。外送及探班食物通常源源不絕(好⋯我離題了⋯)
Anyway,因為平面拍攝時所面臨的挑戰,比較不像動態拍攝現場那麼多。也比較不會有那麼多臨時狀況需要臨場反應。這個時候的我。會先指導演出者一些熱身動作(因為好看的pose都不太符合人體工學,所以warm up是很重要的)再來。就是視攝影師事前所準備的道具。配合服裝。髮型。化妝的成果作出最後的動作調整。這時候的現場氣氛就會開始嚴肅一些了。舉例來說~同樣的一個pose。腳尖的擺放方向是會影響腿的視覺長度的。而同樣一個姿勢如果擺了太久太多次。最後拍出來的效果也一定不好看。我的工作職責就是,預先設計出讓代言人拍起來好看。又能不著痕跡的自然帶入商品的各種pose。這部份的事前溝通也很重要。我之所以在現場可以帥氣的下指令呈現出各種氣定神閒的樣子。都是因為拍照前已經歷過十數次的開會討論。清楚知道所有要拍出的照片size。產品大小位置。廣告文宣圖相露出模式⋯等。一個廣告的成形就是必須通過這些過程。而這些必經過程。看著廣告時的大家其實不會有機會接觸。但是並不代表它不存在!!(請不要在内心os說:幹嘛這樣麻煩?修一修。貼一貼不就好了⋯有差嗎?這樣隨便說出口的句話,對所有專業人士來說,都是一個響亮的大巴掌。會讓我們傷心氣餒到不行的⋯所以,請別說!!謝謝)
一口氣寫到這兒。相信大家的眼睛也有點累了(我的食指也好酸~甩)
我想說的是。任何一個作品。其背後所付出的努力和熱情都是不容小覷的。集結了許多專業人士與專業團隊的力量。而這些專業人士在作很多事時可以呈現"看起來"輕鬆愉快的原因。
不是因為這些事情真的輕鬆簡單。而是因為多年下來。長期不斷的重複專注作好同一件事的付出所換來的。這些自我投資的代價不菲。付出的時間金錢無法估計。可能大到努力了一輩子都回收不了。可是,就算自知回收不了。我們還是會為了"專業"這二個字繼續為難自己。逼迫自己進步。
所以。能不能別再對我們說
"為什麼隨便拍張照還要費用??
不是本來就會拍照還要這麼計較??
照片借用一下就好那有這麼麻煩??"
這些所謂讓人不想面對&不知如何處理的麻煩事能獲得解決的方式。都是基於所有專業人士在背後努力的把關與付出所換來的。
你想要的不麻煩。是因為有我們的不怕麻煩,把你的麻煩當成自己的麻煩在面對處理。
結果之所以輕鬆愉快。是因為我們的專業技能可以讓你不需要去面對這些麻煩。
看不到的。不代表不存在!
我知道很多人只是不理解我們的工作內容。不是不想要尊重專業。而誤會。往往來自於不瞭解。所以。我決定花一些時間來寫出我平常時的工作內容。也謝謝願意花時間看完文章的每一位朋友❤️
希望。
我們可以學習彼此尊重。
希望
能有更多的人。知道專業的價值
謝謝
#專業需要得到尊重
#轉載請幫忙註明出處即可分享
#謝謝
mac cd指令 在 古姬Gucc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專業是需要獲得尊重的!
現在常見砍價加工作量或叫舞者隨便跳跳就好
你已經侮辱了成為專業之前長年累月所做的努力
當然也別擔心客戶的低價找不到人
因為永遠都會有很多新人或海鮮出來
我不能說自己很厲害,至少有舞齡跟經驗的累積,所以最近看到太多變化了
各行各業都一樣辛苦,要讓客戶跟同行尊重前,請先尊重自己的行情,所以很高興我的廠商們長年的照顧😘
也只能說大環境在改變,大家都有自己的苦衷😰
以前上台前至少反覆練習50-100次,但現在的型態是錢少事多,舞蹈反而不是重點了
近年所遇到的工作心態與當年前輩們建立的制度大不相同了,感嘆一下囉
#KK有話直說
不好意思 ! 專業當然需要付費!!
常常收到一些來信。內容提及~
只是想要老師幫忙拿個我們家產品拍個照片或影片。讓我們使用照片當廣告會很難嗎?
我們已經提供一個商品交換。為什麼還需要付費用??
我想在這裡。和大家分享。這些年來的,
我的廣告拍攝工作準備流程。當作回答:
拍照當然不難。但是想拍出有質感,並能在一張照片中自然且清楚傳達訊息又呈現出品牌價值的照片。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這部份,以我自己多年作廣告肢體指導的前置作業内容來作為說明
一般來說會分為以下四個必經階段:
1.當接到一個品牌的邀約時。第一時間。我會麻煩廠商提供此商品的所有相關資料和這個商品在其品牌集團中的廣告定位及方向訴求。
再來。我會花上一至二個月的時間。收集這個品牌之前的所有電視廣告及平面廣告的以及廣告相關文宣的露出畫面。並按照年份一一整理。到了這時。就已經大致了解品牌想要傳達的品牌精神和以往呈現的畫面風格。這個階段的工作,都需要沒日沒夜也沒得睡的好幾個星期的時間。
2.開始大量的採集各種類型的音樂範例(古典。流行。熱門。地下。人聲。樂團⋯⋯等在此不一一列出。反正所有的音樂類型都有被考慮進來當作襯樂參考方向的可能)。而廣告肢體動作和背景音樂音效的關係密不可分。所以這個部份也是我的工作範疇之一。而為了作好這個部分。我的工作室購置了三台MAC。其中的二台必須維持接近1T的音樂容量(我必需擁有美國,日本,亞洲地區的ITunes 帳號。還有接近上千張的音樂CD專輯。因為我的個人原則是只購買也只支持使用正版音樂)
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尋找出可能適合品牌廣告風格的音樂範例。然後再經過無數的開會討論。和廣告公司及廠商一起訂出廣告襯樂方向後。交由專業音樂製作團隊開始製作那其實只會播出短短15~20幾秒的廣告背景襯樂。(再一次清楚說明。每一隻廣告我都得先自費購買300~500美金不等的音樂來後製處理。因為開會時需要實際呈現出我腦袋中想要表達的畫面成果,這部份無法紙上談兵。但是實際使用的音樂版權和創作內容一定是經由其他專業製作團隊處理。這個部分是另一塊專業了,在此不深談。)
3.接下來就進行最重要的一個階段。開始設計廣告的肢體動作。由於每一個表演者的優點和特質都不相同。(不管是明星。舞者。模特兒。素人⋯等)同樣的動作。在不同的人的身上會呈現出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每個人對動作的掌握速度也有快有慢。如何在短時間內讓演出者進入狀況。精確的呈現出導演想要的畫面動作。是最困難的一個部分。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品牌會希望自己和它牌的廣告內容重疊。
我知道。看到這兒。很多人已經一頭霧水。接下來,就讓我以飲品廣告來舉例說明吧。
在一個電視廣告中。主角該如何自然表現出,拿起瓶身喝了就會快樂的開心樣子?而這個畫面中應該只有一個人?還是三個人?還是很多人才能營造出有朝氣的快樂氛圍?
在同一個畫面中。每個人手抬的高度。指尖抓瓶身的位置。為什麼需要經過設計和調整??因為~在特定畫面。特定格數下。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小差異。會決定一個商品在觀眾心中所留下的印象。
由於毎個演出者表演能力也不盡相同。要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他的肢體動作調整到最佳狀態。(這個最佳狀態是指:同時達到讓演出者本身作起來自然又討喜。其經紀公司也覺得符合他的個人形象。然後導演和廣告公司及廠商滿意也適合產品定位。這樣無敵難達到的一個大家都OK的狀態!)
都寫到這兒。最可怕的部分才正要開始來!!
廣告拍攝現場溝通和指導的速度要非常的精準而明確。因為拍攝廣告當下的毎一秒都代表著錢錢錢~在燒。時間就是金錢在這時候的感覺額外深刻。所以,現場只要任何人,拖延了任何一個環節。就是又一筆數十到數百萬的額外巨大金錢損失!!
在這樣的巨大壓力下。(其實是製片壓力最大~)每一個動作我都必須事先設計好至少十個不同版本。提供給導演選擇。再依據分鏡腳本,現場狀況斟酌改變&調整動作。一般來說一隻廣告。事前就必須設計好上千個動作來備用。對於我來說其實是家常便飯的一件事。所以最高紀錄中,我曾經為了一支國際大廣告。幾乎吃不下飯。根本沒有辦法睡覺的整整連續三天都待在片廠工作。而這當然不包括拍攝前長達三個多月的前置作業準備時間(累的不是只有我,因為導演+所有團隊也都壓力大到沒有人想要休息)
4.接下來要聊到廣告平面形象拍攝環節了。先說個題外話~
私下的我。其實不是個喜愛拍照的人。(我知道你們一定不相信haha)。
會開始大量的拍照的原因。起初,是為了作好這個肢體設計工作。原本私底下不太拍照的我,硬是強迫自己養成每天一定都要拍上上千張照片的習慣。拍照完將照片一一整理。再一一列出差異性。
而就因為経歷過這個可怕的自我練習階段(一開始可怕的照片太多⋯連我自己都不想要多看一眼說⋯唉)我才能清楚的掌握擺姿勢時的每個訣竅。也才會擁有同理心。能夠理解別人在擺出姿勢時的那個感受那份心情。並清楚的傳達動作要領給表演者。(偷偷告訴大家。這也是我當初會開FB 粉專的原因啦。不然這麽多張自己的照片,還真不知道有沒有有人想看><只好强迫大家看了~羞)
言歸正傳,平面拍攝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部份。可能是因為現場的氣氛通常會輕鬆一些。然後攝影師通常都很有型又風趣(喂~)而且平面攝影棚大都在市區內。外送及探班食物通常源源不絕(好⋯我離題了⋯)
Anyway,因為平面拍攝時所面臨的挑戰,比較不像動態拍攝現場那麼多。也比較不會有那麼多臨時狀況需要臨場反應。這個時候的我。會先指導演出者一些熱身動作(因為好看的pose都不太符合人體工學,所以warm up是很重要的)再來。就是視攝影師事前所準備的道具。配合服裝。髮型。化妝的成果作出最後的動作調整。這時候的現場氣氛就會開始嚴肅一些了。舉例來說~同樣的一個pose。腳尖的擺放方向是會影響腿的視覺長度的。而同樣一個姿勢如果擺了太久太多次。最後拍出來的效果也一定不好看。我的工作職責就是,預先設計出讓代言人拍起來好看。又能不著痕跡的自然帶入商品的各種pose。這部份的事前溝通也很重要。我之所以在現場可以帥氣的下指令呈現出各種氣定神閒的樣子。都是因為拍照前已經歷過十數次的開會討論。清楚知道所有要拍出的照片size。產品大小位置。廣告文宣圖相露出模式⋯等。一個廣告的成形就是必須通過這些過程。而這些必經過程。看著廣告時的大家其實不會有機會接觸。但是並不代表它不存在!!(請不要在内心os說:幹嘛這樣麻煩?修一修。貼一貼不就好了⋯有差嗎?這樣隨便說出口的句話,對所有專業人士來說,都是一個響亮的大巴掌。會讓我們傷心氣餒到不行的⋯所以,請別說!!謝謝)
一口氣寫到這兒。相信大家的眼睛也有點累了(我的食指也好酸~甩)
我想說的是。任何一個作品。其背後所付出的努力和熱情都是不容小覷的。集結了許多專業人士與專業團隊的力量。而這些專業人士在作很多事時可以呈現"看起來"輕鬆愉快的原因。
不是因為這些事情真的輕鬆簡單。而是因為多年下來。長期不斷的重複專注作好同一件事的付出所換來的。這些自我投資的代價不菲。付出的時間金錢無法估計。可能大到努力了一輩子都回收不了。可是,就算自知回收不了。我們還是會為了"專業"這二個字繼續為難自己。逼迫自己進步。
所以。能不能別再對我們說
"為什麼隨便拍張照還要費用??
不是本來就會拍照還要這麼計較??
照片借用一下就好那有這麼麻煩??"
這些所謂讓人不想面對&不知如何處理的麻煩事能獲得解決的方式。都是基於所有專業人士在背後努力的把關與付出所換來的。
你想要的不麻煩。是因為有我們的不怕麻煩,把你的麻煩當成自己的麻煩在面對處理。
結果之所以輕鬆愉快。是因為我們的專業技能可以讓你不需要去面對這些麻煩。
看不到的。不代表不存在!
我知道很多人只是不理解我們的工作內容。不是不想要尊重專業。而誤會。往往來自於不瞭解。所以。我決定花一些時間來寫出我平常時的工作內容。也謝謝願意花時間看完文章的每一位朋友❤️
希望。
我們可以學習彼此尊重。
希望
能有更多的人。知道專業的價值
謝謝
#專業需要得到尊重
#轉載請幫忙註明出處即可分享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