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年輕肌膚❤️
女人抗衰老嘅方法有好多,要選抗老成份成效非常高嘅產品都好重要架,質地不黏膩、容易吸收嘅NEO+膠原抗菌填充液,係瑞士SMS Cosmetics全新Embellir美肌系列產品之一,採用「無針膠原增生專利配方」,科研證實能增加細胞外 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內的膠原白蛋I型及III型的形成,改善內在衰老問題,提供抗氧化及強化肌膚防禦力
蘊含成分:
☑️得獎成分 Neodermyl®️,改善肌膚的柔軟度,令肌膚變得年輕、有彈性
☑️二胜肽:強化皮膚天然的防禦機制,抵抗細菌、真菌及病毒等微生物的入侵,減少敏感
透明質酸:鎖緊水份於深層肌膚,令肌膚回復自然彈性,飽滿嫩滑
➡️➡️針對肌膚類型:鬆弛、靜態皺紋、欠缺彈性、毛孔粗大人士
更多資訊:
https://www.smscosmetics.com
SMS Cosmetics
#smscosmetics #smsswitzerland #sms #atlixcowellness #NEO膠原抗菌填充液 #好物分享 #好物推介 #hkkol #hkmicroinfluencer #hkpr #hkinfluencer #beautybloggerhk #kolhk #hkbeautyreview #hkbeautyblog #hkmarketing #hkbeautyblogger #beautykol #hkblogger_kaela #CoolHKG
matrix基質 在 作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們重燃對《Matrix》的討論,全因它在Netflix上映。你見到它在十大排行榜之上,於是你點擊看了,他又點擊看了,無數人重複這個行為,一同下載系統提供的Simulation。Matrix比你更清楚你想看甚麼,在你未想到要看甚麼之前,它便搶先推薦給你,滿足每一個人的需要。長年累月下去,人的自主性便被磨蝕剩盡,降格為一頭頭依賴機器投飼資訊的獸,被潛移默化,以為Simulation就是世界本身——這才是《Matrix》想探討的問題。
幾年前寫過一系列的《Matrix》賞析,如今回想這一切,有了新的想法,因為它的虛構部分愈來愈真實了,我們愈來愈覺得生活不再真實,彷彿有一套更新程式強加於我,要求你配合這個世界升級到下一個版本。Neo來到代碼之源之前就已經察覺到這個異樣,而特工的職責就是把察覺異樣的人刪除。每一個提出質疑的人,都對整個Simulation構成了系統性威脅,他們竟敢自行登出系統,跟Matrix反抗,散佈這個Simulation背後的真相,「為了拯救人類」——偏偏Matrix的演算結果顯示,拯救人類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全人類奴役在Matrix裡。
想像一下,真實的你其實在這個世界之外,成年的軀殼像胚胎般浸淫在培養液裡,後腦插着一條電纜,那個洞便是你眼前所見所謂「真實世界」的輸入源。機器之所以要維持你腦部繼續活動,是因為要讓你的肉體繼續運作,作為一顆生物電池,為機器提供源源不絕的再生能源。而當你在Matrix中死去,你的肉體便會跟隨死去,系統把你的生理基質分解回收,轉化為培養液注入另一個「人造」子宮,供新生命誕生。
然而,人類意識裡面始終有一個系統無法控制的「變量」,就是人會抉擇。每個抉擇都會創造出一個新可能,任由變量不斷累積,Matrix就會面臨系統性崩潰。這個故事正是發生在解決第五次崩潰的升級問題。Matrix曾經設計出一個天堂,但活在極樂世界的人類依然大規模死去,所以機器不得不放棄這個板本,經過失敗和嘗試,終確認資本主義的奴役社會才最為穩定。然而,穩定只得一時,自毀只是時間問題,如何在下一次自毀之前完成The Great Reset,便是Matrix之父Architact要解決的問題。
Simulation不只是Matrix用來麻痹人類意識的模擬表象,它也是一個實驗場,用來觀察人類行為和思考,繼而改進機器學習,令系統更穩定。為甚麼那些推銷新科技的CEO都喜歡強調他們的產品變得更人性?這裡的人性是指機器更適應人,還是人更適應機器?個人化推薦影片背後如何組織了一個屬於你的人格設定?愈貼近人的Simulation,愈成功地溶解真實。人以為是自己塑造人性化的程式,不知道程式正在塑造一個人性化的你。當這種關係愈來愈緊密,關閉Simulation不只危害了系統,更危害了你的生命。然而對Matrix來說,這是一種必要之惡,不透過大重設,系統就沒法消除變量。
續文: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5995764
作者
matrix基質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武漢肺炎】 多得亂傳「健康貼士」傳媒人唔少
武漢肺炎 (COVID-19) 疫情嚴重人人自危,更有人趁亂乘機宣揚自己的健康心得,有些人是真心分享,亦有些人是既得利益者令自己的健康產品鎖售量有所提升。
朋友傳來《香港經濟日報》創辦人石鏡泉專欄文章,結果又是胡亂貼網上消息而成。正文只是講近期的研究,正常不過,但一到後半講網上兩個傳聞,就真的 Jesus face palm 也不夠。
一句「不論是否有效,做下冇壞,祝大家康健康」確實令我眼火爆。不去尋根究底便「分享」消息,算甚麼資深傳媒人,等於一個記者不知道不清楚事實就作出報道,是應有的傳媒操守嗎?
也罷。再仔細看,甚麼是維生素 C-1000 ? 1000 是指 1,000 毫克嗎?如是,我擔心你持續食如此高劑量的維他命 C 會肚痛、腹瀉、腸氣漲 [1] 。另外,現時無一個醫療機構公佈維他命 C 或任何維他命、保健產品能有助治療或預防感染 COVID-19 [2] ;如有,早已被中外傳媒極廣泛報道,該人兄應已被表揚,疫情也應在此時完全消失,對不?
第二,曬太陽 10–15 分鐘無妨,但這根本是有無疫症時都該做的事,否則老人家不夠維他命 D 體內不夠鈣,容易骨質疏鬆就不好了。其他小貼士也是非常基本之事,有甚麼好特別分享呢?
第二個傳聞才是重點。劈頭就說「冠狀病毒的 PH 值從 5.5 到 6.5 不等」。等等,甚麼是 PH 值?我只知道有 pH 值 [3] ,即酸鹼值又或稱為氫離子濃度指數。受過香港基本 9 年教育都會知道, pH 值越低代表越酸,越高則越鹼。
至於冠狀病毒有好多種,沙士 SARS-CoV-1 又係、導致中東呼吸綜合症的 MERS-CoV 又係,到底講哪種?我。不。知。道。
根據港大潘烈文教授團隊的研究顯示 [4] ,導致 COVID-19 的 SARS-CoV-2 可在 pH3–10 的範圍中仍非常穩定,因此所謂「打敗冠狀病毒。 是要多食用鹼性食物高於病毒的PH水平」,根本就毫無根據,尤其我在此前的博文也說過 [5] :
//身體不同部份、體液的 pH 值也有差異,例如胃酸 pH 值為 1 ,皮膚為 5.5 ,尿為 6.0-6.5 ,血液 7.35-7.45 ,細胞質 7.2 ,線粒體基質 (mitochondria matrix) 為 8.0 。所以人體無一個劃一酸鹼值,如有人提倡你要維持某一特定 pH 值體質,基本上是謊言。//
最搞笑的是,檸檬、青檸、芒果、菠蘿竟然是 PH 8.2 以上。 Come on James, 只要 google “pH values of food” 最頂端的搜尋結果已是兩家美國大學的資料 [6] [7] ,當中明確表示大部份水果都屬酸性;就算不用這些資料,你也應該有味蕾,知道檸檬、青檸是酸吧?
最後一部份竟然說以色列無人因 COVID-19 病死⋯⋯最新數據顯示 [8] ,該國已有逾 4.4 萬人確診感染, 370 多人病死,傳這些資訊的人是否活在平行時空呢?
看到「檸檬與綠茶的作用:可以立刻殺死病毒、可以從身體裡完全消除病毒」我更笑了出聲,明明檸檬茶就是香港很多人必飲的飲品,那為何香港現在的疫情仍然失控呢?(當然你可以說茶記檸茶是用紅茶非綠茶,但我好相信香港人也喝很多綠茶!)
其實很多似是而非的消息,用腦思索一下也會知道是無稽,但我抓爆頭也想不通石先生不先自行驗證才寫文,世界已這麼亂,假消息一條都嫌多啊!
註:
1. NHS. (3 March 2020). Vitamin C.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hs.uk/conditi…/vitamins-and-minerals/vitamin-c/
2. Reuters (16 April 2020). False claim: Vitamin C cures the new coronaviru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reuters.com/…/false-claim-vitamin-c-cures-the-n…
3. pH 中的「H」代表氫離子 (H+) ,而 p 的來源則有幾種說法。第一種稱 p 代表德語 Potenz ,意思是力度、強度;第二種稱 pH 代表拉丁文 pondus hydrogenii ,即「氫的份量」。
4. Chin, A.W.H., Chu, J.T.S. & et al. (2020). Stability of SARS-CoV-2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medRxiv preprint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0.03.15.20036673
5. 小肥波. (2019).【又係東張西望】酸鹼食物之謎:食鹼更健康?.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standnews.com/…/%E5%8F%88%E4%BF%82%E6%9D%B1…/
6. McGlynn, W. (n.d.). The Importance of Food pH in Commercial Canning Operations. Retrieved from http://pods.dasnr.okstate.edu/…/Rendition-3…/FAPC-118web.pdf
7. Clemson University. (n.d.). pH Values of Common Foods and Ingredient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lemson.edu/…/…/documents/ph_of_common_foods.pdf
8. COVID-19 Dashboard by the Center for System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SSE). Retrieved from https://coronavirus.jhu.edu/map.html
#commonsenseisnotcommon #傳媒操守 #維基望一望佢政見即刻明咗啲嘢 #武漢肺炎 #冠狀病毒 #養生大謬誤 #腦袋是個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