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年中秋都有寶寶出生🐣
今年會來幾個呢?
兩年前的舊文回顧,所謂的放掉控制,其實就是順流啊!
[生活碎念] 2019.9.14
今年除夕在醫院過,中秋也是。
喜歡規律生活的我,當媽之後完全被打破,育兒生活完全無規律可言。
重承諾的我在恢復接生之後變得更「孤僻」了,因為一旦有待產就得「毀約」,我不喜歡這種不確定的感覺,即便朋友們都會說「我們知道你的工作啊!」
跟去年韓國團的朋友們「約好」中秋聚一聚,一個超長產程的產婦亂了中秋節的安排。在漫長的產程之中,抓空還是快閃跟大家見面,帶肚皮的甜點跟大家分享。
「我現在只有五歲!我平常不是這樣子的!」產婦昨天一直重複這句。下診晚餐都還沒吃,趕忙來陪伴的潘醫師說「你平常就是5歲啊!現場有3票!」我意識到產婦在醫師與助產師面前,要如何能放心的「交付」,交出待產過程中居上風的潛意識,交出那個曾經受傷需要被愛的內在小孩,然後得以在生產過程重生。好長一段時間,產婦先生從後抱著,任任牽一隻手、潘醫師牽一隻手,我坐在產婦前面。這樣一個圓,是療癒、是力量,我們像哄小孩那樣安撫產婦,心中滿滿的感動,好有愛的團隊!❤️
早上打開臉書,看到磊泰女性影展的筆記本廣告,logo設計理念說出我昨天心中的反思”beyond control “
==========================
女影 導言:
Beyond Control - 控制 曾是一種枷鎖,也是一種新的姿態
「上帝和男人最怕的莫過於是失去對女控制。」 – By Mary Daly
今年女影即以「控制」Beyond Control為影展主題,藉由不同單元表現女性尋找 / 理解控制權的姿態,用柔軟的藝術媒介訴說這股強大精神性。
「Me too:性暴力的樣貌」是「Time’s Up」與「#MeTooMeToo 」運動的照妖鏡。
Logo設計理念:
-包大山-
許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生活中的控制,以為自己想成為自己的樣子,其實是別人想要你成為的樣子。
覺得當女孩想成為更好的自己的路上,常受到很多人期望的影響,這也是一種控制。
毫無意識為他人想要的樣子存在呼吸著,無非是一種束縛。
花瓶的意象-- 許多女生為了維持這個美好的畫面,其實有很多不自由。
而逃出花瓶的羈絆,都是看似溫柔畫面底下暗藏的掙扎。
======================
昨天產婦一直說她要崩潰了,我一直鼓勵她「那就放心地崩潰吧!」
抱到孩子那一刻,我問她「妳現在幾歲?」她認真想,給不出答案。「現在至少有20歲了!」我說😇
💕工商服務
好孕工作室 的內在小孩系列花精,可以讓大家跟自己的內在小孩重新連結而和解,非常值得大家來試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80的網紅黃宇寒,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3/25 專場影片回顧 〈I’m Good〉 收錄於好樂團GoodBand第二張創作EP 《把悲傷留在這裡》 ‧ 3 / 14 - 3 / 21 中午12:00 線上預購 ‧ 4 / 2 實體專輯通路上架 把悲傷留在這裡》EP 線上預購網址 https://goo.gl/forms/21Dnmd8...
「me too反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me too反思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me too反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me too反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e too反思 在 黃宇寒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me too反思 在 [新聞] #MeToo運動意想不到的後果:男主管與女 的評價
- 關於me too反思 在 圖:小薯 #幼教#幼兒教育#香港創作#香港插畫#手繪#插畫 的評價
- 關於me too反思 在 調情也不行?專家解析#Metoo 運動到底是在爭什麼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me too反思 在 metoo運動-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6月|追蹤網紅動態 的評價
- 關於me too反思 在 metoo運動-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6月|追蹤網紅動態 的評價
me too反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Anna Kiesenhofer 的賽後訪問】
說什麼是通訊問題,還有什麼對手輕敵,所謂比賽就是沒有內定,先進終點的就是贏,你講的一堆理由聽起來像屁,看我通通打包丟進回收桶當廚餘......(嗯?最近看大嘻哈時代看得很入迷XD)
奧運女子公路賽金牌得主Anna Kiesenhofer的這則訪問裡,確實感覺得出相當有別於一般運動員會講的話,簡單的英文單字後面,感覺藏了很多故事,我抓出其中幾個很值得玩味的句子來
"There’s always this danger – and I was victim of it myself – that you’re young, you don’t know too much, then you have some coach or someone who says ‘I know this and you have to do that, and it’ll work for you’. I was in that spot myself and I believed people," she explained.
"Now I‘m old, I’m 30, and I started to realise that all those people who say they know, they actually don’t know. Many of them don’t know, and especially those who say that they know, don’t know, because those who do know say that they don’t know."
(上面她這段繞舌也寫得很好.....)
"I started to realise there are no shortcuts, there are no miracles. So that’s really my advice - to not necessarily believe your coach. I mean, you need to trust some people, you need people around you, and you can’t do everything on your own, but you have to be very careful about who you trust,” she said.
"For me, right now, it’s my family and close friends. I know many friends are not real friends. The number of people I trust is quite limited because you think you trust someone but in the end, you realise they are talking behind your back. The few people I trust are very close to me."
我反覆看這幾句看了好久,格外有感覺。從訓練角度來講,教練真的不見得是對的,就算科學期刊出來的論文一樣可以有很多錯誤,尤其在這個大嘻哈時代~喔不~是大資訊時代,每個人都能輕易地學習到相當專業的知識,沒有所謂的絕對對錯,所以她文中一開頭就講了句『"Don’t trust authority too much" 』,面對專業,都要抱持著懷疑與探究的心,透過質疑、反思、好奇、挖掘真相,最後才會變成自己的東西。
而從她那很隱晦的信任與不信任,還有朋友背後捅刀的部份。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會讓你想起人生路上曾碰過的不愉快的事,可能是誤信損友,或被某位敬重的前輩反咬一口,讓你一度不再信任任何人,很巧的,不少人都如此經歷過,想起來依舊難過。沒碰過的,恭喜你真是幸運兒。
另外,我稍早有查了Anna在UCI國際自由車總會前幾年的成績與排名,2016-2017有點慘,僅管2017加入職業車隊,但比賽一堆DNF,就算完賽的成績也不理想,脫離職業車隊的生活之後,起碼以結果論來說,算是自由自在了,尤其從文中來看,他也似乎沒碰上個好教練,或說是合得來的教練。
而以下這兩段話,還有她獨立自主訓練後的成績(昨日已列過),確實顯示出她是個非常高智慧且知道怎麼調整自己狀態與心理素質的選手,這是我們所有人夢寐以求的目標。
"I’m not the kind of cyclist who is only pushing the pedals; I’m also the mastermind behind my performance," she said. "I'm also proud of that."
"On paper, I’m an amateur, but cycling takes up a lot of space in my life. I don’t earn money… I mean not a lot, my income is like a normal job, but in my head cycling takes up a huge space. For the last one-and-a-half years, I was completely focused on today," she said.
文末,就是她馬上就要回奧地利去了,博後工作要繼續做,還是會繼續騎車,過著她的傳奇人生。
me too反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王道哲思以追索對於人群服務的相關發想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一場王道與東方矽文明的專題講座,背後也糾結了關於人群服務的相關發想與自為反思。
誠然,即便時局的詭譎多變,但是,利益眾生的王道哲思,還是要勇於捍衛創造價值、利益平衡以及永續經營的核心價值;連帶地,落實於當代人類社會的王道實踐真義,指涉的也不再是一君萬民般的威權統治,而是大小組織的領導之道,如何得以找出共榮共存的東方王道哲學,如此一來,從企業經營管理的營利或牟利出發,能否產生創造性的轉化機制,藉此有其『您好、我好,大家都共好』的新利他主義,以此觀之,施振榮先生Stan哥的企業經營理念,突顯的乃是從有形到無形、從直接到間接、從現代到未來以迄於從利己到共好的處世哲理,這也使得被欽佩的不是引領風騷的科技創業教父美譽,而是一生懸命或仿是狗吠火車般,用以追逐「東方矽文明」與「矽科技」的文化底蘊,顯然,這是一條衣帶漸寬也不悔的第三人生道路,期盼的不是斯人也孤獨的不勝寒喟然,而是世代接棒之於歷史賡續的東方文明再造。
冀此,從Stan哥企業經營管理的王道哲思而來的人群服務的相關發想,包括:首先,『認輸才會贏』的處世哲理,針砭之所在乃是某種敬天愛人、遵行正道和去除私慾的我執主義,從這個見解而來的自為關照,又何嘗不是指陳出來當代人群服務的社會工作,就其以人為本的核心精神,已經是漸次模糊抑或是早已淪喪,而這也讓對於價值維護、體制衝撞或是有所為的社工理想性格,有如鏡花水月般有些空幻不實在;其次,『大權旁落』的管理哲學,直指的是信任而來的充分授權,以此觀之,當前臺灣社會工作的生態環境,信任與共好早已被框架於從學術權霸到行政霸凌的權控關係裡,多的是不可一世的「老大」,而非是令人折服的「大老」,此一知識涵養及其經驗傳承的歷史遺業,無法鑲嵌於世代接棒的心靈結構,這也是另類「東方隙文明」的發展性危機所在。准此,在這裡的思忖所在,如何找回人性本善、利益眾生的初衷,藉由共存、共榮與共好的合作精神,以強化人群服務的智財內涵,而非只是一味地追求品牌、方案、服務績效的移植主義,更遑論於諸如從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業社會責任)到PSR(Personal Social Responsibility,個人社會責任)與非營利社會責任以及從挑戰困難到突破瓶頸和創造價值的社工魂魄以及對於「Me too is not my style」的思維翻轉。
最後,科文雙融產與學共創的遠見胸襟,也是人群服務工作者要有的自我覺察,換言之,被墊高的不是權勢、官位、社工師、學者、專家等「名器」,而是如何在這些不同位置上的角色扮演,適切展現出此一「公器」所應該要有的人身典範,如此一來,態度雖然是用以決定高度,但是,謙卑的學習心靈所引領殊勝的性格胸襟,會是這一場心靈智慧饗宴的最大收穫。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me too反思 在 黃宇寒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3/25 專場影片回顧
〈I’m Good〉
收錄於好樂團GoodBand第二張創作EP 《把悲傷留在這裡》
‧ 3 / 14 - 3 / 21 中午12:00 線上預購
‧ 4 / 2 實體專輯通路上架
把悲傷留在這裡》EP 線上預購網址
https://goo.gl/forms/21Dnmd8VskTn1xVE3
*匯款後填寫表單,採全家店到店取貨,我們將於收到款項後寄出確認信給您
‧ 《把悲傷留在這裡》EP曲目:
或許我們都忘了最初說過的話
蒸發
我們一樣可惜
I’m Good
瓊文:
從小聽跟唱英文歌長大,一直想要有一首英文作品,於是這次找來了很厲害的朋友Uncle.B合作,完成了這首I’m Good。英文歌詞對我來說很有趣的地方是,他們可以用很生活化跟淺白的話語,表達一些概念。剛好我也是喜歡這樣直覺又直白的方式。I’m Good雖然是個肯定句,但歌詞中所要表達的仍然是一大堆的問號,也仍然是對自己的各種反思、信心崩解以及最後的試圖重建。希望大家喜歡!
子慶:
這首歌像在深夜和自己對話,我覺得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會有很多暫時還沒有辦法得到解答的問題,當下你會覺得,怎麼這些問題都這麼尖銳,隨著長大了一些,有些問題你會慢慢得到解答,而那些還沒有得到解答的,我們換了好幾種心態和方式去面對,從焦慮到著急,接著到了邊緣,最後再收拾好心情,用下一種心態去面對。
………………………....
〈I’m Good〉
詞:Uncle B.
曲:許瓊文
演唱:許瓊文
吉他編曲:張子慶
Oh I’m good
I’m too good, it’s true
There’s so much I can do
I can tie my own shoe
But you say
Maybe you’re not that good
Say I just play pretend
Make me feel like a fool
And I asked myself if I am good
And I talked to stars and to the moon
And I even looked up into several books
Am I good? Am I good? Am I good?
What am I supposed to be, oh I’m good.
Wooo you’re crazy cuz I’m good
Oh I’m good
My dad said I’m good
“You’re my shooting star!” he said
Been told that since I was two
But when you say
“Maybe it’s quite the opposite.”
Hits me like a slap on the face
I don’t want to hear your craps
So I discovered some of my drawbacks
And I found the mistakes I made before
And I feel like I’m not me anymore
Am I good? Am I good? Am I good?
Oh what am I supposed to be, Oh what am I supposed to be…
Am I good?
Am I brave enough to say it’s not true?
Look in the mirror and reintroduce?
That girl I thought I knew?
Am I good?
Lay down my ego, am I able to?
Have the blindness removed?
And to start anew?
Oh I’m good
Not the shiniest balloon
Which I didn’t get to choose
But I know I am en route.
………………………………
▶更多 好樂團 相關資訊
FB................. https://goo.gl/faC5K4
instagram..... https://goo.gl/69VYvK
Youtube........ https://goo.gl/DxruCs
StreetVoice... https://goo.gl/bMdbBs
me too反思 在 圖:小薯 #幼教#幼兒教育#香港創作#香港插畫#手繪#插畫 的推薦與評價
我討厭打反思反思同反思。。。 ————————— 圖:小薯 #幼教#幼兒教育#香港創作#香港插畫#手繪#插畫. ... <看更多>
me too反思 在 調情也不行?專家解析#Metoo 運動到底是在爭什麼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民視全球新聞】日本為何燃不起「 Me too 」? 民視新聞網Formosa TV News network ... 南韓性侵 Me Too 火在燒Part1-李四端的雲端世界. 李四端的雲端世界. ... <看更多>
me too反思 在 [新聞] #MeToo運動意想不到的後果:男主管與女 的推薦與評價
新聞標題: #MeToo運動意想不到的後果:男主管與女員工的兩難
新聞內容:
呂嘉鴻 BBC中文
2019年 6月 18日
#MeToo運動風潮興起,帶領全球反思性侵害及性騷擾議題。但是美國最新調查顯示,企
業中男性主管因為「避嫌」而不與女性下屬互動,避免與女性下屬單獨開會或出差,恐會
導致女性員工失去在企業向資深主管學習的空間,失去升遷的機會。這是否#MeToo運動
風潮意想不到的結果,已經引起討論。
由臉書營運長謝莉爾·桑德柏格(Sheryl Sangberg)所創辦的「LeanIn」(向前一步)
組織,與民調機構「Survey Monkey」合作統計結果顯示在美國,60%的男主管為求避嫌,
「不敢與女員工單獨見面」或「一對一地開會或出差」,甚至不敢與女員工單獨到餐館吃
工作餐。;
#Metoo兩難
該研究說,三分之二的男性經理人表示,如今工作須與女同事進行一對一合作時,會感到
不自在。
LeanIn代表湯馬斯(Rachel Thomas)說,這顯示在女人獲得贊助、指導和平等機會如此
重要之際,「我們卻走上了錯誤之方向。」
該統計還顯示美國企業文化中的「性別隔離」趨勢:
資深男員工較喜歡與年輕男同事見面比喜歡與年輕女同事見面的高約12倍;
資深男員工願意與男性同事出席社交晚宴的,比願與女同事出席的多6倍;
資深男員工選擇與男同事一同外出工幹,比願與女同事同行的多出9倍。
. 中國#metoo蔓延 揭權力規則下隱蔽性侵
. 好萊塢電影大亨韋恩斯坦性侵案「將以4400萬美元和解」
. 林奕含離世一週年 「房思琪們」改變了世界嗎?
. 香港女跨欄明星呂麗瑤自曝曾遭教練性侵
桑德柏格解釋,如此一來女員工失去了在企業向主管學習,出席重要的會議或社交應酬,
甚至升遷的空間,特別是弱勢族裔的女員工,成為弱勢中的弱勢。她強調,女性在職場因
此有被邊緣化的危機,男女薪資差距擴大,後果就是企業仍然會讓男性文化主導;女性因
此錯過獲得指導和與人建立專業關係的機會,而這些機會本來有助她們升遷。
LeanIn因此發起「指導我」(#MentorMe) 運動:男主管和女員工應能一起出差,開會、
出差和出去用餐。兩人去吃晚飯只要在公眾場合就沒有問題。
「公司中,如果男主管全面避免與女員工接觸,職場會變得很糟糕,企業文化會更男性化
。而我們需要更多女性領導,需要更多非白人領導,也希望更多同志(LGBT)擔任領導人
—不性騷擾同事只是基本工作。」桑德伯格表示。
網友反應
許多網民回應桑德伯格批評#MeToo運動,他們認為#MeToo已經成為「獵巫行動」。一男性
網友批評#MeToo運動讓辦公室「草木皆兵」,男性只要「一個奇怪的眼神都有可能惹上麻
煩」。有男性網友回應桑德伯格說法,表示這是#MeToo運動付出的代價「種瓜得瓜」。
但也有網民說從#MeToo到公司由男性文化主導,都是社會應該反省的沙文主義問題,不能
「倒果為因」反過來批評#MeToo。一網民說他從公司退休不久,指導過五位女性,包含各
種族群,他認為重點就是要好好注意不該於誇越的界線,那麼就沒有問題。
研究性別民主化的香港教育大學助理教授郭勤(Diana Kwok)告訴BBC中文,#MeToo運動
在文化上帶來很重要的改變,令人敬佩。但她觀察到,#MeToo的重點應該是在於反省「權
力」不平等帶給人的壓迫,而非僅止於男女兩性間之衝突。
郭勤解釋,她在香港的研究中有一些身心特殊需求的民眾,他們當中有一些會有社交或語
言障礙,一般不被大眾理解,在日常社交生活上有可能被視為「不妥」,讓前者的家長擔
心小孩被指控性騷擾。但郭勤的研究發現,這些民眾其實沒有想要壓迫或侵犯他人的意圖
,而是因為社交困難而缺乏社交與性教育訓練,表達方式易令人誤解。
郭勤強調,#MeToo運動後續如果一直追究於男女兩性間的矛盾是搞錯了方向—「因為
#MeToo的核心是關係中權力的壓迫,不分男女,過於討論男女間的衝突,可能會排擠其他
「邊緣中的邊緣。」她說。
北京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郭於華之前評論中國校園性侵害事件時稱,要區分「權力」與
「權利」的關係。權力通常指公權力,是向外實施的,權利通常指個人權利,用以抵禦外
部力量。郭於華在《金融時報》分析現實世界中權力時常不能保護權利,反而是侵犯和剝
奪權利的霸主。中國社會中「權力通吃」的規則導致性侵害泛濫。
新聞連結: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8634988
心得:
說到底 怎麼作都很難為吧
有些人就是不懂得怎麼跟異性相處,甚至不懂得跟同性相處
批踢踢都有那種不管主題是啥,一律在推文狂講自己事情的人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4.20.23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560870542.A.649.html
※ 編輯: Birthday5566 (218.164.20.234 臺灣), 06/18/2019 23:12:3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