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惟研究課專為入門者量身設計
#最新梯次即將額滿囉
#新思惟學員天天有發表
林孟緯校友,是在臺灣碩士畢業後,前往美國就讀博士,並特別抽空飛回臺灣,陸續上完新思惟三堂研究課程,帶著各種技術與知識,回到美國加速論文產出。
#文章介紹
對於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來說,跌倒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可能導致骨折、重傷甚至死亡。過去的研究指出,動態步態穩定度,是跌倒的主要危險因子。
如果想要知道怎麼預防跌倒,就必須了解多發性硬化症究竟是在那些細節上,影響動態步態穩定度的。於是林孟緯物理治療師參與的團隊,預計就這個主題做深入研究與分析。
結果發現,與健康人相比,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兩側的步態,不管是離地或著地的穩定度,都比較差。而穩定度較差的原因,主要與多發性硬化患者的步態速度較慢有關。
#期刊介紹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創刊於 1968 年,是以生物力學為主題的期刊,同時是許多先進國家生物力學學會的官方期刊。
2018 年 impact factor 為 2.576,在 Biophysics 領域排名為 Q2(32/72),在 Engineering, Biomedical 領域排名為 Q2(30/80)。
🔔 2020 / 10 / 17(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名額僅剩 10 幾席|立即報名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新思惟校友(月)論文發表再創新高 💖
🎉 登上 NEJM!🎉
太驚人了!太驚人了!
2020 年 8 月 PubMed (SCI) 追蹤_共有 68 位 (72 篇)。
以下是 2020 年 8 月這 72 篇的組成:
Original article x 46(Clinical 30, Basic 5, NHIRD 8, Meta-analysis 3)
Letter x 8
Review x4
Case report x 12
Image x 1
Editorial x1
🔔 2020 / 10 / 17(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名額僅剩 10 幾席|立即報名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前前後後跟著老師寫論文、跑統計、投稿,但有種不踏實的感覺嗎?
覺得實際上缺乏扎實的寫作方法論嗎?
對於投稿策略也沒有想太多,投稿常常被拒絕,寫論文越來越失去熱情,但又想成為一位獨立研究者,到底該怎麼做比較有效率?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有。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有。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有。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有!
內科 #陳一銘醫師,復健科 #吳爵宏醫師,放射科 #蔡依橙醫師,與你一樣的世代,超過 200 篇 SCI 發表經驗,給你最實用的建議。
🔔 近期校友傑出榮耀 #每天都有學員發表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greatachievements/
[快訊] 張譽耀醫師團隊,以糞便測試預測潰瘍性大腸炎黏膜癒合狀況之研究,獲 PeerJ 刊登!
[快訊] 陳建翰醫師團隊,關於減重手術後,以評分系統預測半年後體重下降幅度之研究,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快訊] 梁宗榮醫師團隊,關於胃造口管在更換時錯位之個案報告,獲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刊登!
[快訊] 劉文智醫師團隊,報告兩例嚴重膝蓋外傷併發感染並重建成功之個案,獲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Hong Kong) 刊登!
[快訊] 李紹榕醫師團隊,關於混合式手術醫師作為微創時代的心臟手術主力之致編者信,獲 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刊登!
新思惟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論文苦手必上。
名額僅剩 10 幾席|立即報名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meta跌原因 在 桌球旅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電競遊戲爐石戰記的世界冠軍旅途!令人感佩!
>>懦弱的選擇比輸還要可怕!
>>不是為了冠軍,而是為了打出讓自己自豪的比賽!
不知道該從何處開始下筆,我的文筆沒有哥哥那麼好,所以也許只能延續著我的一貫作風,闡述一則又一則的事實。
2014-這是我踏入職業選手的那年,這年也許是情緒起伏最大的一年,七月份當完兵,八月份打贏Amaz獲得台港澳複賽資格,接著拿到複賽冠軍/鐵人盃冠軍,接著被閃電狼找上正式簽約進入職業生涯,然後我大大的跌落了,比賽時被壓力打垮了。第一場儘管有打錯,也絕對是我那時候的實力了,但第二場我害怕失敗,在那個舞台上,我怯場了,我選擇了我打一百次天梯都不會做一次的選擇,所以我哭了,從那次以後我就只剩下唯一的信念,懦弱的選擇比輸還要可怕的多。
失誤絕對是在所難免,但是做出懦弱的選擇,只因為你不希望這回合輸,而放棄了整場比賽,這樣的事情我再也沒有做出過了。也是因為這年的悔恨不甘。我才更想再一次地踏上世界賽的舞台,不是為了冠軍,而是為了打出讓自己自豪的比賽。
2015-ice在二月底合約到期後因為種種原因離隊了,也因此我回到了家中練習,我還記得,三月剛回家的時候,一整個月的練習量比待在公司還嚇人,因為當中夾雜了Gfinity(打贏預賽後去英國比賽),我一整個月甚至只出門自己生日那天(撇除出國比賽的時間的話),2015的我其實還是很弱的,很多職業不夠熟悉,這時甚至連看對方起手留牌的概念都還沒有,但這年有著非常大量的大賽預賽,我靠著極高的勝率打進一個又一個的預賽,Gfinity打進三次(一次後來不給亞洲人機票了QAQ),Dreamhack,ONOG(這個的預賽非常硬,有興趣的可以去查查),也因此拿下了兩冠一亞(一萬美層級的賽事),也是這年讓我覺得,努力/高勝率是的確會有回報的。
順帶一提,15年的世界賽台灣區預賽,最後不幸以第三名淘汰,而第二名就可以出國打下一輪。
2016-賽事規模大幅度縮小,除了世界盃的預賽外,再也看不到任何一個大型賽事辦出線上預賽,加上這年有著很嚴重的鬼打牆期,也許是尤格,也許是不夠精準抓住meta,也許是一直遇到yulsic,這年一直離出國比賽很遠很遠,最後一盃甚至遇到了帶全瘋狗陣容的完全counter組合,年底好不容易拿了馬來西亞站冠軍,但對我來說,這種層級的比賽早已不是我所想贏得的目標了,這年虛晃一下就過去了,所以我遇到人生最困難的一道問題,我到底要不要繼續打下去?
再當職業選手時我給了自己一個年限,兩年,兩年過後就要走上為了生活的道路,所以當時的我認真考慮,我真的還要繼續當選手嗎?這條路太坎坷,我放棄的人生,放棄的所有娛樂,不是我的好朋友與家人是無法理解的。而我獲得的東西微乎其微,一年內再拿個兩個大賽冠軍好了,年薪百萬對很多人來說也沒有那麼困難,更何況冠軍還是很難很難得到的。
最大的轉折點也許就是2017的規則吧,「該年度各區的積分第一直接保送世界賽,」對我來說這就是表示今年我一定可以打世界賽的意思。至少在拿積分第一這件事上,我不覺得這麼強又努力的我可能輸給任何一個人。所以我下定決心,把人生的夢想走完,至少至少,回到世界舞台打出讓自己驕傲的比賽。
2017~ 剩下的就是你們所看到的一切了,我的確很強,而且我每次的述說也是我的真心,「我的技術不可能比世界賽上的任何一個選手差。」這是賽前訪問問我為什麼覺得自己會贏下世界冠軍時我給的回答,但爐石也的確只靠打牌技術是不夠的,還有組牌技術、心理素質、當天狀況、運氣,所以我還是覺得我相當的幸運,最後的最後,能夠獲得這座獎盃。
meta跌原因 在 SoBaDRush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懦弱的選擇比輸還要可怕的多。」
By Tom60229
不知道該從何處開始下筆,我的文筆沒有哥哥那麼好,所以也許只能延續著我的一貫作風,闡述一則又一則的事實。
2014-這是我踏入職業選手的那年,這年也許是情緒起伏最大的一年,七月份當完兵,八月份打贏Amaz獲得台港澳複賽資格,接著拿到複賽冠軍/鐵人盃冠軍,接著被閃電狼找上正式簽約進入職業生涯,然後我大大的跌落了,比賽時被壓力打垮了。第一場儘管有打錯,也絕對是我那時候的實力了,但第二場我害怕失敗,在那個舞台上,我怯場了,我選擇了我打一百次天梯都不會做一次的選擇,所以我哭了,從那次以後我就只剩下唯一的信念,懦弱的選擇比輸還要可怕的多。
失誤絕對是在所難免,但是做出懦弱的選擇,只因為你不希望這回合輸,而放棄了整場比賽,這樣的事情我再也沒有做出過了。也是因為這年的悔恨不甘。我才更想再一次地踏上世界賽的舞台,不是為了冠軍,而是為了打出讓自己自豪的比賽。
2015-ice在二月底合約到期後因為種種原因離隊了,也因此我回到了家中練習,我還記得,三月剛回家的時候,一整個月的練習量比待在公司還嚇人,因為當中夾雜了Gfinity(打贏預賽後去英國比賽),我一整個月甚至只出門自己生日那天(撇除出國比賽的時間的話),2015的我其實還是很弱的,很多職業不夠熟悉,這時甚至連看對方起手留牌的概念都還沒有,但這年有著非常大量的大賽預賽,我靠著極高的勝率打進一個又一個的預賽,Gfinity打進三次(一次後來不給亞洲人機票了QAQ),Dreamhack,ONOG(這個的預賽非常硬,有興趣的可以去查查),也因此拿下了兩冠一亞(一萬美層級的賽事),也是這年讓我覺得,努力/高勝率是的確會有回報的。
順帶一提,15年的世界賽台灣區預賽,最後不幸以第三名淘汰,而第二名就可以出國打下一輪。
2016-賽事規模大幅度縮小,除了世界盃的預賽外,再也看不到任何一個大型賽事辦出線上預賽,加上這年有著很嚴重的鬼打牆期,也許是尤格,也許是不夠精準抓住meta,也許是一直遇到yulsic,這年一直離出國比賽很遠很遠,最後一盃甚至遇到了帶全瘋狗陣容的完全counter組合,年底好不容易拿了馬來西亞站冠軍,但對我來說,這種層級的比賽早已不是我所想贏得的目標了,這年虛晃一下就過去了,所以我遇到人生最困難的一道問題,我到底要不要繼續打下去?
再當職業選手時我給了自己一個年限,兩年,兩年過後就要走上為了生活的道路,所以當時的我認真考慮,我真的還要繼續當選手嗎?這條路太坎坷,我放棄的人生,放棄的所有娛樂,不是我的好朋友與家人是無法理解的。而我獲得的東西微乎其微,一年內再拿個兩個大賽冠軍好了,年薪百萬對很多人來說也沒有那麼困難,更何況冠軍還是很難很難得到的。
最大的轉折點也許就是2017的規則吧,「該年度各區的積分第一直接保送世界賽,」對我來說這就是表示今年我一定可以打世界賽的意思。至少在拿積分第一這件事上,我不覺得這麼強又努力的我可能輸給任何一個人。所以我下定決心,把人生的夢想走完,至少至少,回到世界舞台打出讓自己驕傲的比賽。
2017~ 剩下的就是你們所看到的一切了,我的確很強,而且我每次的述說也是我的真心,「我的技術不可能比世界賽上的任何一個選手差。」這是賽前訪問問我為什麼覺得自己會贏下世界冠軍時我給的回答,但爐石也的確只靠打牌技術是不夠的,還有組牌技術、心理素質、當天狀況、運氣,所以我還是覺得我相當的幸運,最後的最後,能夠獲得這座獎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