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號碼跳船策略(中)
文:薯伯伯
上文提及 SIM 卡手機號碼是過時的科技,但卻是識別身份的其中一個有效方法,文章中提了一些場景去說明以上情況,建議先讀〈上篇〉,再讀這篇對策。
之前提出的問題,提及使用 SIM 卡時經常遇到的不便,例如要插入 SIM 卡才能收取驗證碼,而萬一丟失手機及 SIM 卡,即使有新手機,也要補領 SIM 卡後才能重新啟動 Signal 或 WhatsApp 等聊天軟件,費時失事。
最理想的處理方法,是使用「虛擬號碼」,英文叫 virtual number,或 VoIP 號碼。不需要 SIM 卡或電話線,只用透過服務供應商的 app 或網站,即能查看發至該號碼的短訊。
舉個例子,萬一你丟失了手機及 SIM 卡,你只要在新的手機安裝 Signal 或 WhatsApp,輸入虛擬號碼,然後登錄虛擬手機 app,即能收取驗證碼,極之方便,尤其身處外地之時。
一,虛擬號碼
虛擬電話通常是美國號碼,也就是開頭是 +1 字頭,成功申請後,這個 +1 字頭的電話號碼,將會成為 Signal 或 WhatsApp 等對外公開的號碼。坊間提供虛擬號碼的服務供應商雖多,但有些號碼似乎曾經過度使用,登記甚麼服務也會出現問題,另一些則要月費數十至百多元港幣,有比較之下就覺得不算太值得。
我測試最多的服務商有三家:MySudo、Google Voice 及 TextNow。我先說我最不推介的服務吧,不推介 TextNow,他們提供的號碼似乎有不少都曾經重複使用,登記服務時經常遇到問題,得物無所用,極不推介。
那就餘下 MySudo 及 Google Voice。兩者之間,我較為喜歡 Google Voice,但在這裡則會推介 MySudo。我雖然很想推介 Google Voice,但除非你身處美國,本身又有美國當地的手機號碼,否則申請過程頗為困難。即使用了 VPN 並連接至美國伺服器 ,Google 似乎偵測到是用 VPN 連線而拒絕服務申請。
比較容易讓大眾去申請的虛擬號碼服務,是 MySudo。下載該 app,必須要透過美國的 App Store,而不能使用香港 App Store。我一向很鼓勵離岸,所以除了銀行戶口要離岸,其實 App Store 也應該要離岸,這裡示範如何申請美國版的 App Store。
MySudo: https://mysudo.com
(這裡示範用 iPhone 設置,Android 手機用戶申請過程應該大同小異,請朝這個方向自己摸索一下。對了,其實很多時寫文章,就只是想開個方向,讓讀者自行探索一下,這樣會更有趣。)
申請美國版 App Store:
這部份最好在電腦上完成:
1. 使用 VPN,連接到美國伺服器。
2. 使用 Firefox 或其他瀏覽器,打開 https://appleid.apple.com/
3. 點擊 Create your Apple ID。
4. 輸入自己的資料,要填寫真實的電郵地址,要跟香港 App Store 的登錄電郵不同,這將是你的戶口登錄資料,稍後要收取一個驗證碼。
5. Country 選 United States。
6. 電話號碼,出奇地,可以使用香港電話,使用 +852,填上香港號碼,稍後要收取驗證碼。
完成以上步驟之後,轉用 iPhone 或 iPad:
1. 建議在手機上先開啟 VPN,連接去美國伺服器。
2. 打開 App Store,把原先的戶口退出。退出的方法,是點擊右上方的頭像,掃至最底,選擇 log out。
3. 登入美國帳號的資料,系統會顯示「This Apple ID has not been used in iTunes Store.」(這個Apple ID還沒有在 iTunes 商店中使用過。)
4. 選擇 Review,然後等待一會,畫面會一片空白,可能要等一分鐘。
5. 確保寫著 United States,選擇 Agree to Terms and Conditions(同意條款),選擇 Next。
6. Payment Method(付費方式):選擇 None。
7. Billing Address(帳單地址):寫個美國地址及電話,自己想,他們不查證。
8. 填完地址選 Next。
9. 如果出現 Apple ID Completed,這就代表你已經成功開設了 App Store 的離岸戶口了!
有關美國 App Store 戶口充值的方法,實在太多細節,請看看之前我寫的文章: https://www.patreon.com/posts/39576067
之後要用美國版 App Store 下載 MySudo:
1. 用美國的 App Store 戶口,下載免費的應用 MySudo:https://mysudo.com/
2. 用 VPN 連接到美國的伺服器。
3. 打開 MySudo,如果起始畫面一直沒有任何動靜,可能因為你還未連接到美國 VPN 吧。
4. 在 MySudo 的介面,選擇 Create your first Sudo。
5. 按 Next。如果這裡出現問題,可以嘗試重新連接 VPN,選擇另一些美國的伺服器。如果仍然出現問題,可能你以前曾經使用同一個美國 Apple ID 下載並申請過 MySudo,所以顯示出錯,要用一個之前沒有下載過 MySudo 的美國 Apple ID 再試一次。
6. 輸入名字,暫時輸入真名都可以,之後隨時可以改動,選 Next。
7. 關鍵步驟,選擇號碼,按 Create a Phone Number。
8. 選擇美國(其他國家也可以,按自己情況決定),輸入自己喜歡的三位數字組合,例如 314(314 是密蘇里州聖路易)
9. 選擇心水號碼,選定之後就不能更改了。
10. 之後會問能否取用咪高風,選擇不允許。
11. 選擇名字,這個名字要選個合用,因為之後修改較麻煩。
12. 之後問能否傳送通知,選擇「允許」。
MySudo 的免費版本,提供一個美國的虛擬號碼(也有英國號碼,但我沒有試用過),縱然這裡提供的虛擬號碼是免費,但亦可以接收認證短訊,能用作登記 Signal、Telegram 及 WhatsApp,亦能夠接受不少證券行、交易所之類的二步認證碼,但 VoIP 的號碼不能用作申請美國版本的 PayPal。
我申請的時候,MySudo 號碼是可以一直保留,但近日收到一些讀者回應,指 MySudo 號碼一個月不使用就會過期,我覺得也值得付費保留號碼,而且收費不貴,最便宜的收費計劃一個月才 US$ 0.99。
由於美國 App Store 不支援香港信用卡,所以最好最方便最快捷亦是較為安全的充值方法,是購買 Apple Gift Card(以前有分 iTunes 卡或 Apple Store 卡而且互不兼容,現在統一了,方便易明)。先到 https://www.apple.com/shop/buy-giftcard/giftcard ,選擇 Email,選擇 Other Amount,輸入 $10 試玩一下吧,在 Recipient/Sender Name 輸入自己(可以是代號), Recipient/Sender Email 輸入自己電郵地址(要能接收訊息)。之後填信用卡資料時,只要確保信用卡號碼、日期及 CVC 正確就可以,至於 billing address 即使填了美國,其實也會通過的。可以支付的信用卡,例如獅子銀行信用卡、八達通 app 內的 MasterCard 等,比較容易出問題或被拒絕的是 DBS。支付後等一小時,收到禮品卡就按照指示充值。我自己最喜歡用這個方法充值,而不是把信用卡綁定在 App Store 內,方便易容,又減少信用卡被盜的風險。
🚫 注意:切勿把這個美國號碼登記接收銀行驗證碼,否則一些銀行以為你與美國有關,中了 FATCA(《美國海外帳戶稅收遵從法》,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並要求你經常填寫表格 W-8BEN 申報,很麻煩。其他則沒有問題,只要不用來收銀行短訊就可以。
有一點必須留意,截至 2021 年 1 月 22 日,MySudo 仍然不能在 iPhone 與 Android 之間轉移,但該公司網站上稱會考慮加入此功能。而 MySudo 的備份一定要做得好,這個 app 用 iCloud 也合適(如果開 iCloud,其他大多數 app 的數據其實都沒必要同步,但 MySudo 有點例外)。如果沒有做好備份可能會失去這個號碼,所以要小心,做好備份。
二,把虛擬號碼融進日常生活
申請了並保存了虛擬號碼,確保 MySudo 的備份做得完美,那就開始逐步把虛擬號碼融進日常生活,取代用了十多年的電話號碼。
這部份還是留待續篇才寫。
注:我稍後(一月底)會在 Patreon 較私密的空間,再探討一下另一個我很推介的虛擬號碼 Google Voice 的申請及應用,但考慮到該文觸及 Google 的灰色地帶,所以設定為 Patreon 的獨家文章。反正大部份文章都是公開,有時設置一兩篇為 Patreon exclusive,我會原諒我自己的任性。
圖:Pixabay / mohamed_hassan
手機號碼跳船策略(上):https://www.patreon.com/posts/46473280
手機號碼跳船策略(中):https://www.patreon.com/posts/46491016
手機號碼跳船策略(下):https://www.patreon.com/posts/46695482
手機號碼跳船策略(番外篇):https://www.patreon.com/posts/46736756(Patreon 獨家文章)
🔑 【資訊保安文章整理,超務實長清單】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6192115
▶️ 請訂閱 Patreon 頻道,支持不受干預的獨立創作及評論 | www.patreon.com/pazu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method中文google」的推薦目錄:
- 關於method中文google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ethod中文google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ethod中文google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method中文google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method中文google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method中文google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method中文google 在 Google Python Style Guide 的評價
- 關於method中文google 在 Google助理變翻譯哥外文網頁馬上用中文唸給你聽【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method中文google 在 Google助理變翻譯哥外文網頁馬上用中文唸給你聽【Mobile01】 的評價
method中文google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肆. 談談現場演出實務經驗 }}_04
相較於與幾位音樂夥伴一起到中、小型展演場地去演出,其實,在校園內參加『民歌比賽』,似乎更貼近音樂歷程的起步;甚至,對很多人來說,那個『舞台』,很可能是人生中第一次面對陌生群眾的初體驗,更不用說周遭那種強敵環伺、緊張得快要不能呼吸的窘迫感。而等到上了台之後,才發現一切的聽覺經驗都與想像的不一樣,所有的聲音都像泡在汪洋大海,主唱聽不到吉他、吉他聽不到木箱鼓(Cajon)之類的,說實話,一整個大腦就是一片空白,就算下台之後,也根本無法意識到剛才的五分鐘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別擔心!這很正常。
『可是…有一些參賽者好像就處理得很從容,不像我……』
也對!除了某些『獎金獵人』型的參賽者,因為他們適應了這樣的環境,『經驗』告訴他們該怎麼臨場反應的這種因素之外,有一些『物理條件式』的外在調整,也許可以讓你參考一下。
[一. 與音響工程人員的工作互動_04]
在我想要整理這個筆記之前,我google了『如何準備民歌比賽』,很意外的,其實還蠻多人或單位已經在網路上無私地分享了許多相關意見,這一篇的彙總整理,我覺得可以先閱讀一下:http://narrative.nhcue.edu.tw/105material/g10525715/
我很喜歡這篇文章用邏輯的方式來分別介紹關於『比賽』這種事情的交戰守則;不過,我也想從另外幾個務實的觀點,來說明一些我的想法:
1. 場地。在我參與過的校園民歌比賽,大概有過半的機率,這個比賽會辦在學生活動中心---就是那種一定要容得下全校師生來集會的大會堂,高、大、亮,但就是不適合音樂競賽。如果我們在第一篇用『聲學條件不良』來描述小型的練團室,那麼,學生活動中心基本上就根本沒有任何聲學的設計要求;這類型巨大堂音的環境,很可能只適合提琴類的絃樂器組,或是合唱團那種比較綿長聲線的音樂表現,任何『具顆粒感』或是打擊式的樂器,在這裡都會被聲波暢快的折射、反射給處理得毫無章法。
如果你的比賽場地的確就是這種條件,其實今天你的聆聽狀況應該是好不到哪裡去了。但你還是可以試著這樣處理一下:
A. 在可行的舞台準備時間裡,挪動你的地板監聽,而且,就樂手來說,如果能坐著,就千萬別站著,唯一的最高原則,就是你的耳朵一定要在地板監聽的有效扇形角度裡。如果你去到的舞台,地板監聽就是一整排貼放在舞台最前緣,那麼,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定位設放在舞台中段(雖然你下意識的不安全感一定會這樣做),而當你做小幅度挪動地板監聽時,請把它往琴身音孔的相對位置、琴頭的約莫九十度方位來斜放,並試著用一只耳朵來聆聽。
許多人會下意識認為地板監聽的揚聲器應該要正面照顧到兩耳的聽覺,但以我的實戰經驗,斜放在一側其實工作效率更高。
反之,以人聲主唱來說,我比較希望你能站著而別坐著,除了這比較有利於你身體共鳴的運用之外,其實是希望讓你的麥克風能離開地板監聽的揚聲角度以避免回授的發生。說到這兒,我還是要在強調,做為歌手的鍛鍊,應該是要記憶自己身體的共鳴位置的各種震動,而地板監聽只是一種輔助工具而已。
B. 不同於在中、小型展演場地,在大禮堂式的比賽地點,我會希望你的監聽音量要以『能大於外場反射回來』的基準來調整。因為要服務來觀看比賽的觀眾,音響工程人員不得不在觀眾席做PA的工作,但那往往只會讓整個會場的聲音一直在嚴重地漫射;在這樣的混亂條件中,在台上的你,一定要想辦法去找到地板監聽的直接音,唯一的選擇,就是用相對比較大的監聽音量來『抵制』外場反射回來、具有時間差的聲音訊號。
C. 因為上述兩個不得不然的因應方式,我希望你的樂器器材中,要能有『抑制回授』(Anti-Feedback)的功能;同時,類似像Chorus調變類、Reverb, Delay時空類的效果器請勿濫用。
但有些學校,會很貼心地將比賽場地設定在比較類似音樂廳的環境,這當然會比在學生活動中心好上許多;但我還是建議,當你走進場地,還是拍拍手、聽一下整個聲音反射的狀況,這除了會決定你要採用的監聽音量之外,也會影響今天你在這個場地所應該要調整的聲音頻率。
2. 在你要參加比賽,選好了曲目,要開始做編曲與配器的設想時,我想請你先冷靜地思考一件事:這是一個比賽,可能有二、三十組的參賽者,我如果是一位音響工程人員,我能記得住每一組所需要的樂器嗎?
你不能。
即使拜器材進步之賜,現在的數位式音控台的確能記憶非常多的設定,但還是取決於兩個因素:A. 有足夠充裕的場佈拉線與Sound Check時間,B. 現場的確是數位式音控台。但以我的近距離觀察,這兩個因素都能滿足的機率實在不是太高,所以,在音樂的呈現上,我更傾向建議用比較少的配器、比較精準的樂器編寫,會好過找更多的同伴上台,製造更混亂的頻率與失誤。
你可以想像,音響工程人員會對哪一種方案更有信心?更何況,他同一個時間是要照顧舞台與外場的所有聲音平衡。
但這就牽涉到一個比賽最常見的核心問題:你覺得在比賽過程中,評審們究竟最在意什麼呢?
3. 如你所知,『比賽』這種事情,根本就是評審們主觀意識的交集點而已。以我的觀察,每一位評審『最在意』的重點不盡然相同,但我注意到,所有評審對『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卻很一致:『糟糕的音樂判斷』。
最常見的,譬如選曲策略的錯誤,譬如定Key的錯誤,譬如夾了Capo但忘記再次調音的低級錯誤,譬如不需要的音樂元素但硬要出現的錯誤。
如果可以用兩個音樂元素(特別是配器的選擇)就處理好的,就千萬不要硬加第三個以上的元素來增加音響工程人員的工作負荷;而以我來說,雖然簡樸,但顆粒飽滿、時間感穩定的彈奏,絕對大勝技巧華麗但音色虛浮的彈奏。
如果你想『贏』,就先求『不要輸』。
4. 這就又會牽涉到一個在比賽過程中常常會感知到的一種狀況:許多吉他手在處理吉他時,會不自覺地加強高音弦、高把位的彈奏,而忽略了低音弦、中低把位的重要性;更有甚者,會因為若干指彈名家使用了『水晶指甲』、而在自己還不是很確知自己的指撥力度正確與否的狀況下,也採用了類似的裝置來追求一種『水晶』的音色。
但你很可能不知道,在比賽的現場因為環境因素不良,許多音響工程人員會先『過度』地砍掉外場的低頻來試著做出比較乾淨的聲音(雖然成效實在不大),也就是說,在外場所聽到的你的吉他,本來就已經偏『薄』,加上你不論在指撥或刷奏都只注意到高音弦的聲響,其實最後在外場,真的會只剩下一片過度氾濫的高頻,也因此必然會失去對於人聲旋律線的支撐功能,這樣的搭配,其實就音樂性的平衡來說,應該是很難會讓也在外場的評審給予高分。
我自己的實際經驗是:如果選擇了正確的『和絃聲響』(Voicing),在四、五、六弦中配置的『兩個音』,往往效能還大過一到四弦整片的彈奏,而且還更能有顆粒感。
5. 不過,隨著時代的演進,越來越多的曲目會很需要表現出『Groove』的感受,也因此,一種新型態的配置越來越常見:負責節奏的木箱鼓(Cajon)、負責低音的電貝斯,加上一或兩把的木吉他來搭配人聲主唱。說實話,我覺得這是非常理想的『Unplugged』形式(如果先不考慮場地問題),但相當高的機率,當這樣的配置出現在舞台上的時候,往往會非常嚴重地頻率失衡而讓音樂表現扣分,大致的因素是:
A. Cajon~這個在18世紀晚期就存在的打擊樂器在近年的某些音樂型態中,成功地取代了整個鼓組,來提供節奏的低音、高音以及打擊樂器的豐富音色,我非常欣賞這個樂器簡單而高效能的組成,但往往在音樂比賽的現場,會因為收音不良而帶來許多低頻的轟鳴。關於這一點,我很建議Cajon手與音響工程人員可以參考一下這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qO6FxWRHSI
這樣的收音方式應該會比用一隻收大鼓的麥克風堵在Cajon的音孔要來得更有效:節制不必要的低頻與增加正面拍擊的音色與量感。
B. 木吉他~因為這個配置已經是一個樂團的形制,我推測你應該會更想要在器材方面有所要求;而如果你的確是用Line out的方式來處理你的吉他訊號,那麼,如同電貝斯一般,你應該將『吉他+DI Box』視為一組完整的樂器。通常現場音響工程人員所準備的DI Box只是為了將非平衡訊號轉換為平衡訊號,來使訊號的傳遞耗損降低,但不太具備音色修飾的能力;我會建議你應該要選購一個自己的吉他專用DI Box來修整自己的音色。晚近的吉他專用DI Box,除了有傳統的Preamp線路來放大訊號與較好的EQ功能來修整頻率之外,還有類似IR技術(Impulse Response)的木吉他箱體模擬,來讓你也許原本不是太理想的木吉他音色可以模擬出其他較高級的吉他型號的收音反應,這對於如果現場你需要不同筒身的頻率響應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新工具,同時,它們也都大多具備了抑制回授(Anti-Feedback)的自動搜尋能力,來快速找到造成回授的頻率做出砍除的反應。
但於此同時,你還是會很需要對於你所彈奏的內容與把位,做出更仔細的編排。
C. 電貝斯~我看到很多年輕朋友就直接將貝斯訊號送進DI Box,交由音響工程人員來放大…同樣的,這對於音色的修整其實很有限。我會建議你應該要有一個自己的Preamp,不論是裝在琴身線路裡或是外接的形式,因為在這樣的工作環境裡,你需要非常快速就能從手邊去調整你的音色,而不是等音響工程人員終於照顧到你的時候。
6. 我想,不用我多說,如果主辦單位能安排出Sound Check的時間,請千萬一定要去試音;而當你或你的夥伴終於把訊號都接好了,在開始之前,請不要害羞地,一定要試唱一段,來確認與熟悉接下來的五分鐘,究竟自己會聽到什麼。如果你必須與音響工程人員做必要的聲音平衡或頻率的調整,也請不要害怕地一定要說出來,因為,所有的評審也都希望看到你們可以在相對比較好的工作狀況下,盡力展現你們的才華。
我到現在都還能回憶起與我的高中好友Geddy第一次去參加淡江大學金韶獎、站在台邊等著下一組上場比賽的那種緊張感;即使在我後來的音樂歷程裡,我曾經與臺灣最好的歌手在非常瘋狂的舞台上玩耍過許多回,但對於幾天之後的另外一場音樂演出,我知道,當我站在台邊準備開演之前,我的那種緊張感,還是不會比你高明到哪裡去。
所以~一起加油吧!
後記~
根據我在華語流行音樂產業工作過程中與所有音樂界前輩、同儕與新血的交流經驗,可以觀察出幾乎所有人都曾在高中、大學階段,參加過不同品牌傳統、但性質相似的音樂競賽;反過來說:這種音樂競賽的舞台,很大程度地影響了這些音樂人後來選擇走進音樂產業的決定。這大概也就是---不論是哪一個世代,各大專院校的『民歌比賽』,都是當屆管理幹部最重要的年度任務,而年復一年地,總是會有這麼多的參賽者躍躍欲試、一展身手---的原因所在。
而近十來年,這種音樂競賽逐漸演進成為跨校際的盛事,甚至因此每兩、三年,就可以發現一代一代『獎金獵人』型的參賽者,在臺灣北、中、南各區稱霸一時。但就如同現下的選秀節目一樣,這些獲勝的佼佼者,其實與真實的音樂產業並沒能建立起直接的等號關係;這中間除了產業結構的改變所衍生『供給大於需求』的病灶之外,其實,社會人文因素,譬如社群媒體興盛所造成的分眾、同溫層現象,導致『共同性』的音樂訴求取向越來越難有交集,而年輕音樂人感知到對於現況改變的無力,於是普遍性地選擇『做自己想做的,因為反正也不會有更多人認同』的厭世傾向,做為評審的我,很容易看到,特別是『民歌比賽』中非常重要的『原創歌曲』中,文字(歌詞)所展現出來的『自我陷溺』的極大化。
這個現象的事實是:『翻唱組』(獨唱、重唱)的音樂詮釋能力,隨著資訊普及、學習資源容易獲取,而有了非常大的進步,但他們唱的都是『市場已經成立』的舊有作品;但在『原創組』,即便因為同樣上述的原因,而讓新世代的旋律能力越來越好,但詞意卻是越來越個人表述而越來越難以取得閱聽人的共鳴。用一句白話文:『唱得好的人沒有新的好歌可以唱』,這大概可以用來解釋這些『獎金獵人』型的優勝者,為什麼沒能有效地為音樂產業發揮作用,而只能在校際之間服務一個又一個的比賽了。
『好的原創才能帶動音樂產業』。我們都懂,但我在這類型音樂育成的第一前線,觀察到的趨勢,令人憂心忡忡……
一點感想。
method中文google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各地的跑步技術教練】
經過許多人的協助與努力,姿勢跑法開始在台灣落地生根。我個人用了這套理論與訓練方法破了自己多次PB,也跑了兩次環島,都未曾受傷過(只有腳掌因為車鞋太緊而造成拇趾外翻發炎)。
當初,在部隊裡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時,每次看到關鍵的技術心法時就很想抓旁邊的同袍來分享,邊讀邊練時心中充滿熱血想要跟身邊的跑者分享它的好……但苦於身邊的人也非同道中人。剛退伍時,因為心中的熱血持續發酵,在臉譜出版社的支持下,憑著一股熱情把它翻譯出來。
書籍出版後,收到好多人正面的回饋,但文字終究有其限制,讀者(跑者)不一定能完全領略作者所要傳達的,連我一開始在讀時也有好多不明白的地方),直到2012年見到博士,親自請教他後才解開不少疑惑。因此才明白「教練」解惑的重要性。
從2011年"Pose Method of Running"中文版出版到現在,收到許多教學的邀約,因為個人志不在此(個性也不適合當私人教練),所以只接受少數有緣者的邀約,但深知教練這份工作重要性,所以一直想把博士請來台灣開教練認證課程,在台灣培育出更多「跑步技術」的專業教練。
今年在臉譜、don1don和Garmin的協助下順利讓博士來台開課,透過博士親自演講與動作教練後,台灣已經有不少跑者認識這套理論不只是「個人的主觀意見」或「發明出來的新技術」,而是用科學的方法(物理力學)歸納出來的「發現」(discovery)。
如今,台灣已經有46位認證教練可以服務大家,學習這套原本大家不知從何教起的「跑步技術」,其中已在進行教學的教練名單如下,他們分佈在【新北市/台北市】【新竹市】【台中市】【台南市】,若你也想學習不易受傷、更有效率、跑得更快的跑步技術,可以直接和他們聯絡。
如果你想調整跑姿、避免跑步的運動傷害,下面是台灣各地的POSE認證教練的聯絡方式(已考取證照)。他們基本的授課內容是「姿勢跑法核心理論」、「技術動作教學」與「跑姿影像分析」。
想學習姿勢跑法的朋友,請至下列連結填寫表單,該縣市地區想學習的人數滿八人之後,教練會主動跟你聯絡:
http://goo.gl/forms/g4E1e26i46
縣市順序由北而南排列:
====【新北市/台北市】====
◉陳士登教練
▸臉書帳號:陳士登
▸Email:u8823073@msn.com
▸授課地點:台北暖身場、清江國小、中和國中
--
◉林益弘教練
▸臉書帳號: Yi-hong Lin
▸Email:bowlgni@gmail.com
▸授課地點:板橋體育場, 新莊國民運動中心,師大(地點可彈性調整)
--
◉Ernie教練
▸臉書帳號: Ernie Hong
▸Email: ernie1976@gmail.com
▸授課地點: 師大公館分部、台北田徑場
--
◉吳本晧教練
▸臉書帳號:Andrew Penhao
▸email: trdrew4fit@gmail.com
▸授課地點:信義、大安區,台北市內可協調
--
◉鄭匡寓教練
▸臉書帳號: 鄭匡寓 https://www.facebook.com/branko1022
▸email信箱:[email protected]
▸進行授課的具體地點:板樹體育館及周邊自行車道
--
◉陳裕淵 (Bunker教練)
▸臉書帳號:Bunker Chen (https://www.facebook.com/babulailo)
▸粉絲專頁:Iron Bunker鋼鐵幫客(https://www.facebook.com/IronBunker)
▸email信箱:babulailo@hotmail.com
▸進行授課的具體地點:台北市、新北市,外縣市可商談
--
◉林于晴
▸臉書帳號:林于晴(https://www.facebook.com/cashwriter)
▸email信箱:cashwriter@yahoo.com.tw
▸進行授課的具體地點:台北市、新北市,外縣市可商談
====【台北市(平日)/苗栗市(週末)】
◉吳國慶
▸臉書帳號:吳國慶
▸Email:ptwu11@yahoo.com.tw
▸授課地點:師大分部操場或景美公館河堤/苗栗市外圍河堤或附近
====【新竹縣市】====
◉詹鈞智教練
▸臉書帳號:Chan Chun Chih
▸Email:felixchan0616@gmail.com
▸授課地點:新竹市體育場(每週二 PM 7:30~9:00)
--
◉Balance教練
▸臉書帳號:Balance Wu
▸email信箱:balancetutu@yahoo.com.tw
▸授課地點:新竹縣市皆可
▸如欲暸解教練訓練概念歡迎Google「B教練觀點」
====【台中市】====
◉林聿毅教練
▸臉書帳號: Upton Y. Lin
▸臉書專頁:USer運動教育
▸email: uptonlin@gmail.com
▸授課地點:台中教育大學 (地點可協調)
--
◉朱宏仁 (小朱教練)
▸FB帳號:Ricky Chu
▸臉書專頁:小朱教練 Ricky's Running & Fitness
▸Email:rickychu1216@gmail.com
▸授課地點:台中市市區(主要西屯逢甲及附近公園)、彰化市(地點可協調)
--
◉蔡弘誠(糨糊教練)
▸FB: Jason Tsai
▸email: [email protected]
▸授課地點:台中逢甲大學田徑場、市府廣場(地點可協調)
--
◉洪堃慆(Jeremy教練)
▸臉書帳號: 洪堃慆
▸Email:[email protected]
▸授課地點:中興大學體育場
====【台南市】====
◉許天空 (Sky教練)
▸臉書帳號:許天空
▸email信箱:Sky@226.com.tw
▸授課地點:大台南地區皆可
--
◉陳嬿婷(Mona教練)
▸臉書專頁:Mona's Running Lab
▸授課地點:大台南地區皆可,亦可以直接寫接受外縣市邀約
====【高雄市】====
◉陳士登教練
▸臉書帳號:陳士登
▸Email:u8823073@msn.com
▸授課地點:
====最南方的【香港】====
◉盧幗姿 (Viola教練)
▸臉書帳號: Viola Lo
▸Email: violalokc@gmail.com
▸手機:91785848
▸授課地點:只要在香港,地點皆可彈性調整
method中文google 在 Google Python Style Guide 的推薦與評價
A function can be defined inside a method or function. Nested functions have read-only access to variables defined in enclosing scopes. 2.6.2 Pros. Allows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