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版友交流】關於手機拍片收音無法明顯提升的問題
iPhone11 PRO 延伸出的另一個專業問題,就是無論手機拍攝時,遭遇到的收音困難。無論影像部分的技術、AI,攝影科學能夠弄的再怎麼犀利瘋狂,但收音品質的改良腳步卻始終跟不上進度。很多時候,製作人都還是依賴大量外掛、套件,甚至是神乎奇技的土法煉鋼完成。
我自己的經驗也是如此。如果是拍攝紀錄片或新聞片,這樣雜亂的收音或許還能勉強用「自然」兩字帶過,最多是進後製修聲音。但如果是商用影片,手機拍片時的收音品質的確不理想。
感謝 林聖翔 版友在我前篇的貼文留言,提供了一些專業意見。非常值得參考。我讀完他的留言之後,也有大呼「ㄛ原來如此啊~」的感受,解開了多年來的疑惑。
所以我把這則留言特別再貼上來,讓錯過了的冰友們也能享用。
同時也感謝 許世杰 版友、劉庭軒 版友提供的想法。在前篇留言也都可以找到。
如果你也是使用手機拍片,但總是覺得聲音不太理想,或許這一篇文章就是你的「為什麼」。像我現在就在思考可能要調整器材配置了。
---------------
【手機收音的障礙】
收音要克服的困難比攝影要多很多。以下是關於收音無法明顯提升的一些想法:
1.振膜大小:這個是最大的問題,人耳的耳膜直徑大約是1公分,絕大多數專業電容麥克風的振膜直徑都比耳膜還要大,在錄音室也經常會使用振膜直徑2~3公分以上的麥克風收錄人聲。因此使用在手機上的都是非常微型的麥克風,振膜太小會影響到收音頻率的範圍和衰減程度,也會影響到音質表現。
2.方向性的問題:iPhone畢竟是一種電話,廠商會花心思在通話狀態(手機貼在耳朵上)的通話品質和降低環境噪音的技術,因此麥克風的位置都會安排在手機的上下邊,在攝影收音上,就會造成麥克風的振膜和鏡頭方向垂直,這個部分則是在iPhone5開始做改善,iPhone5以後的手機在鏡頭模組上有一個麥克風,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3.成本問題:影片的畫素從早期的480p不斷進步到現在大家都能用手機拍攝4K的壓縮影片,但是在聲音上幾乎沒有劃時代的進步,我們目前普遍能購買到最高音質的錄音是37年前發明的CD,更高音質的載體始終是小眾市場,現在普遍的流行都是比CD音質更低的MP3和串流,因此民眾對於聲音音質的要求普遍低於影像品質。在這個狀況下,在成本的分配上就會有所取捨。專業領域上也有廠商開發高音質的微型振膜麥克風,但是價格都在數萬元以上。
4.收音技術:攝影是比較接近平面的技術,聲音則是空間的技術。我們可以使用低成本創造不透光的空間,但是卻必須用高昂的成本來隔音和吸音。目前Youtuber普遍都有收音上的問題,是因為錄音和混音時需要處理很多問題。首先是需要依照狀況隔絕風聲,太多會影響音質,接著是需要依照收音的需求選用全指向、心型、槍型等不同收音範圍的麥克風來分別收錄人聲、環境等聲音,避免不需要的聲音被收到。這些是無法用iPhone上的麥克風解決所有問題。
5.收音距離:收音距離會造成音質和音量的變化,因此需要在身上別上無線麥克風才能創造出穩定的音質和音量。
6.立體聲:影視產業習慣將對白放在正中間,如果手機上收錄立體聲,人物在移動時會造成人聲左右飄移的問題。
7.IC設計:專業麥克風的大部分體積是各種電容、晶片、放大電路等硬體IC設計,要將這些縮小成手機能使用的體積,自然就會對於音質有所取捨。
解決方案:AI。目前的技術還很不成熟,會造成嚴重的失真問題,如果未來技術成熟,利用GAN技術即時分析聲音,或許會成為音質提升的重要技術。
---------------------
【數位技術面】:聲音數位化的障礙
精確一點來說,是我們已經進入「高傳真捕捉聲音的難度」比「高傳真捕捉影像的難度」高很多的時代。
關鍵在於,影像的光子訊號變成數位訊號的過程,已經完全半導體化。所以過去三十年來,這個領域是以摩爾定律的速度在進展。但是聲波訊號要變成數位訊號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有個「類比的,物理的裝置」來把空氣的微小震動,變成電子訊號。這個類比裝置不僅無法半導體化,它的性能與其體積還是相關的。
所以,聲音的領域雖然有一半的問題已經數位化,但另外一半的問題還是停在類比的世界。這個在類比世界的另一半,就是這些「周邊」能夠持續存在的理由。
-----------------------
【你有試過這樣的solution嗎?】
藍芽耳機和U1互聯晶片可能是突破的方式。
只要有多隻iphone或是AirPods藍芽耳麥,就可以利用數量增加的方式提高收音品質。
AirPod/Apple watch/Homekit等任何可收音的產品,甚至只要具有藍芽連線功能的耳麥就可以。
------------------
最後感謝版友們彼此交流知識與經驗,讓我一邊讀一邊增加知識時,也感到暖心。讓我們一起相互幫助分享,讓台灣的影音內容品質有更多提升吧!
mp3音量放大 在 詹太太的轉行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感謝版友交流】關於手機拍片收音無法明顯提升的問題
iPhone11 PRO 延伸出的另一個專業問題,就是無論手機拍攝時,遭遇到的收音困難。無論影像部分的技術、AI,攝影科學能夠弄的再怎麼犀利瘋狂,但收音品質的改良腳步卻始終跟不上進度。很多時候,製作人都還是依賴大量外掛、套件,甚至是神乎奇技的土法煉鋼完成。
我自己的經驗也是如此。如果是拍攝紀錄片或新聞片,這樣雜亂的收音或許還能勉強用「自然」兩字帶過,最多是進後製修聲音。但如果是商用影片,手機拍片時的收音品質的確不理想。
感謝 林聖翔 版友在我前篇的貼文留言,提供了一些專業意見。非常值得參考。我讀完他的留言之後,也有大呼「ㄛ原來如此啊~」的感受,解開了多年來的疑惑。
所以我把這則留言特別再貼上來,讓錯過了的冰友們也能享用。
同時也感謝 許世杰 版友、劉庭軒 版友提供的想法。在前篇留言也都可以找到。
如果你也是使用手機拍片,但總是覺得聲音不太理想,或許這一篇文章就是你的「為什麼」。像我現在就在思考可能要調整器材配置了。
-\-\-\-\-\-\-\-\-\-\-\-\-\-\-
【手機收音的障礙】
收音要克服的困難比攝影要多很多。以下是關於收音無法明顯提升的一些想法:
1.振膜大小:這個是最大的問題,人耳的耳膜直徑大約是1公分,絕大多數專業電容麥克風的振膜直徑都比耳膜還要大,在錄音室也經常會使用振膜直徑2~3公分以上的麥克風收錄人聲。因此使用在手機上的都是非常微型的麥克風,振膜太小會影響到收音頻率的範圍和衰減程度,也會影響到音質表現。
2.方向性的問題:iPhone畢竟是一種電話,廠商會花心思在通話狀態(手機貼在耳朵上)的通話品質和降低環境噪音的技術,因此麥克風的位置都會安排在手機的上下邊,在攝影收音上,就會造成麥克風的振膜和鏡頭方向垂直,這個部分則是在iPhone5開始做改善,iPhone5以後的手機在鏡頭模組上有一個麥克風,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3.成本問題:影片的畫素從早期的480p不斷進步到現在大家都能用手機拍攝4K的壓縮影片,但是在聲音上幾乎沒有劃時代的進步,我們目前普遍能購買到最高音質的錄音是37年前發明的CD,更高音質的載體始終是小眾市場,現在普遍的流行都是比CD音質更低的MP3和串流,因此民眾對於聲音音質的要求普遍低於影像品質。在這個狀況下,在成本的分配上就會有所取捨。專業領域上也有廠商開發高音質的微型振膜麥克風,但是價格都在數萬元以上。
4.收音技術:攝影是比較接近平面的技術,聲音則是空間的技術。我們可以使用低成本創造不透光的空間,但是卻必須用高昂的成本來隔音和吸音。目前Youtuber普遍都有收音上的問題,是因為錄音和混音時需要處理很多問題。首先是需要依照狀況隔絕風聲,太多會影響音質,接著是需要依照收音的需求選用全指向、心型、槍型等不同收音範圍的麥克風來分別收錄人聲、環境等聲音,避免不需要的聲音被收到。這些是無法用iPhone上的麥克風解決所有問題。
5.收音距離:收音距離會造成音質和音量的變化,因此需要在身上別上無線麥克風才能創造出穩定的音質和音量。
6.立體聲:影視產業習慣將對白放在正中間,如果手機上收錄立體聲,人物在移動時會造成人聲左右飄移的問題。
7.IC設計:專業麥克風的大部分體積是各種電容、晶片、放大電路等硬體IC設計,要將這些縮小成手機能使用的體積,自然就會對於音質有所取捨。
解決方案:AI。目前的技術還很不成熟,會造成嚴重的失真問題,如果未來技術成熟,利用GAN技術即時分析聲音,或許會成為音質提升的重要技術。
-\-\-\-\-\-\-\-\-\-\-\-\-\-\-\-\-\-\-\-\-
【數位技術面】:聲音數位化的障礙
精確一點來說,是我們已經進入「高傳真捕捉聲音的難度」比「高傳真捕捉影像的難度」高很多的時代。
關鍵在於,影像的光子訊號變成數位訊號的過程,已經完全半導體化。所以過去三十年來,這個領域是以摩爾定律的速度在進展。但是聲波訊號要變成數位訊號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有個「類比的,物理的裝置」來把空氣的微小震動,變成電子訊號。這個類比裝置不僅無法半導體化,它的性能與其體積還是相關的。
所以,聲音的領域雖然有一半的問題已經數位化,但另外一半的問題還是停在類比的世界。這個在類比世界的另一半,就是這些「周邊」能夠持續存在的理由。
-\-\-\-\-\-\-\-\-\-\-\-\-\-\-\-\-\-\-\-\-\-\-
【你有試過這樣的solution嗎?】
藍芽耳機和U1互聯晶片可能是突破的方式。
只要有多隻iphone或是AirPods藍芽耳麥,就可以利用數量增加的方式提高收音品質。
AirPod/Apple watch/Homekit等任何可收音的產品,甚至只要具有藍芽連線功能的耳麥就可以。
-\-\-\-\-\-\-\-\-\-\-\-\-\-\-\-\-\-\
最後感謝版友們彼此交流知識與經驗,讓我一邊讀一邊增加知識時,也感到暖心。讓我們一起相互幫助分享,讓台灣的影音內容品質有更多提升吧!
mp3音量放大 在 mp3音量調整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mp3音量調整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音量調整、音量控制、手機音量調整 ... 音量調整器 Chrome 控制音量 chrome音量放大 音量放大 音量控制程式 音量英文 ... ... <看更多>
mp3音量放大 在 mp3音量調整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mp3音量調整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音量調整、音量控制、手機音量調整 ... 音量調整器 Chrome 控制音量 chrome音量放大 音量放大 音量控制程式 音量英文 ... ... <看更多>
mp3音量放大 在 電腦問題-將MP3音量變大聲- 看板Arashi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嗯 如題
我想大家應該都會有遇到載一些聲音檔時聲音太過小聲
而導致要把音響聲音開大 然後這首聽完下一首是正常音量
卻因為音響聲音開大而被過大音量突然嚇到的煩惱
(也許是只有我這個笨蛋才會這樣= ="")
所以呢 就來電腦教學一下囉(明明我就是電腦白痴@@")
以下要用的這個程式檔叫 "GoldWave"
------------------------------------------
https://toget.pchome.com.tw/intro/multimedia_musicmaker/3163.html
Or
https://slime5.com.tw/cgi-bin/search/search.pl?keywords=goldwave
&url=https://slime5.com.tw/d-17.htm#a1 (兩行要合起來)
或是縮網址後的這個 https://0rz.tw/af1XV
先安裝之後(安裝過程我就不講了)
打開這個程式啟用
會出現一個頁面 其實不用管它 直接按OK就可以了
然後在上面的工具列尋找"open"字樣
最頂端的工具列"File"裡也有"open"
也就是選擇你要將音量轉大的MP3聲音檔
開啟之後 大略觀察一下音量的波型
要注意 過於飽滿長方形格子的 通常在轉過音量之後(也就是讓它更大聲)
很容易會爆音 也就是音質變差 聲音過雜
如果振幅波型大致可以 約在整個長方格的三分之二內 都還可以調大小聲量
就開始尋找頂端工具列的"Effects"字樣
裡頭最下層有個"Volume" 點進去有個"Change"
請選擇這個 然後選擇你要多大聲量
一般最多調到150 超過150就會破音沙沙的
所以在90~150以內都可以 自己可以+10 +10 的慢慢調整自己所要的音量
請注意 不可以一次調整成一下+10 一下又-5之類的
因為它是屬於累計型的
舉例 如果今天我要轉ニノ的"Nice nakokoroiki"
它原本是在102好了 我第一次先調整成120
看了波型似乎還可以再調 所以我第二次就調整成140
這樣就會變成累計的情況 音質的振幅波型會幾近滿的狀態
這樣就是會爆音了 音質會變很差
所以比較麻煩的是 你調一次就要存一次檔來聽聽看
不過這也是比較能確保哪一種才是你要的音量
如果已經調整好了 想要儲存檔案的話
看你是要蓋過原檔 還是要另存新檔
就可以選工具列上的"File"
另存新檔是--> Save selection as_
若是選擇另存新檔的
在存檔時請注意"檔案類型" 這一行
裡面有個MP3檔案類型 ----> Mpeg Audio (*Mp3)
就直接選取這個儲存
因為原本的wav檔是類似像音源型的吧
只有這個才能當MP3 之後如果你要燒成CD儲存
也是用這個檔比較能相容支援
-----------------------------------------------------------
原本這個程式是在剪輯 MP3 鈴聲的
有興趣的人可以觀察到上列圖形工具列中有所謂的"Cut" "Del"...etc
還有很多什麼淡出淡入功能 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玩玩看
我提供的方法是將音量變大聲的
現在也有中文版的 各位就慢玩吧~~~
至今幫我解決了很多首歌的問題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3.86.19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