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
奧地利哲學家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有句名言:「我的語言極限在哪裡,我的世界就到哪裡。」(The limits of my language mean the limits of my world.)意思是說,我們決定用甚麼樣的語言溝通,將影響我們的思考模式,從而定義我們看待世界的視野。
活在冰天雪地的伊奴特人,在其語言中存有二十個不同的字彙來指稱「雪」這概念。對活在亞熱帶的我們來說,這大概很多餘;但對活在北極圈的他們來說,卻需要這樣的認知,去區分雪的深淺度和狀態,從而評估氣象、危機和找尋食物的機會。
活在亞馬遜雨林的皮拉哈族人,也選擇迴異於普遍文化圈的做法,放棄把肉眼所見歸納成不同的顏色,而是直接用類比描述,例如「像血一樣」和「未成熟的水果」。在千變萬化的叢林中,這樣的做法,大概可以讓他們更精準地分辨出機會與危險。
以生命為例,若你認為生命是一場競賽,你便會聚焦於累積財富與無止境的比較;若你認定生命是無間地獄,那你眼中所見,大概只能盡是無法擺脫的痛苦。這無關對錯,只是一種選擇而已。
而我則選擇把生命說成一趟旅程,所以我眼中所見,盡是好奇、不安、探索、期待、驚喜,最後也少不了突破與成長。這很大程度上可歸功於我的3-60通道。
Human Design 人類圖中,每條通道皆代表世上某種重要運作力量。而若剛好這條通道在你圖上有被定義到,這代表這是你生命中,一股具穩定性的特質。每條通道,每個閘門,本質上都是一把雙面刄。唯有當你懂得運用,才能夠把特質轉化成,讓你散發光芒的天賦才華。
在我生命中,3-60就是這樣一條讓我又愛又恨的通道。一方面為我帶來無窮無盡的黑暗,卻又同時讓我不斷成長,成就了今天的我。這條通道的正規名字叫作Channel of Mutation,中文譯作「突變的通道」。這名字聽起來耐人尋味,差點害我以為自己有可能成為復仇者聯盟裡的變種人英雄。
貼地一點來說,說穿了,這條通道代表的是一股不斷突破自己的能量。配合上不預期輪迴交叉,更是讓我走進一個又一個意料不及的探索歷程,並讓我從中突破成長。
中三那年,我對一個校際歷史研究比賽超有回應,然後就決定組隊參加。接下來的暑假,我們就這樣在香港四處奔走,一時到歷史檔案館翻閱舊文獻,一時又跑到舊社區作田野考察,一時又回到電腦前編輯文字和排版。所有這一切都是我從沒有做過的,都是我邊做邊學的。
在維他奶剛升上品牌經理的那年,我們品牌談上了一個賽車比賽贊助項目。這可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專案,無論公司還是我個人,皆對賽車沒有絲毫的認知。由賽車服、汔車拉花和記念精品的設計,到新聞發佈會,再到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當天的場地安排,這一切我們全都要在短短兩個月內完成。
而最巧妙的是,我的老闆竟然剛好要放產假。所以剛升遷的我,唯有硬著頭皮,帶著團隊向前衝。白天不停開會和跟合作團體溝通,晚上回家則做項目管理的整理工作,確保在百忙中不會有任何遺留。最後整個活動在公司內外也得到了一致好評,但讓我最興奮的是,本來對賽車沒有絲毫興趣的我,竟然不預期的走進賽車世界中,不但在維修區(Pit)和圍場(Paddock)親身感受到賽車運動的狂熱,更有機會走到賽道上拍下一生難忘的照片。
這些一次又一次的不預期經歷,讓我快速成長,更讓我看見世界的不一樣。每次走進這些體驗,我總會感受到身體充滿著一股很大的力量,一股「就是他」的力量。當時我當然還沒認識這詞彙,但大概這就是所謂的「薦骨回應」。
過去這年,這樣的體驗更是接踵而來。無論是離開舒適圈跑到台灣過新生活,還是在網絡上寫文章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這些對我來說,全都是新挑戰。面對這些挑戰,就像走進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隧道。過程中難免會有恐懼,因為我根本無法知道要走多久、走多遠、和最終將走到哪裡去。
最難捱的階段,一般都在剛開始新挑戰的頭三個月。在這段期間,每隔幾天我就會很想放棄。我實在無法理解為甚麼要這樣跟自己過不去。「好好留在維他奶做品牌經理不是很好嗎?幹嘛切換跑道到尼爾森去?」「好好留在香港不是很好嗎?幹嘛跑到台灣去?」但我實在太好奇隧道的另一端,究竟會有甚麼不一樣的風景。就像我常說:「冒險是一份自己也接受不了的偏執。」就這樣,心裡那團火就成為了我的引路火把,引領我繼續在黑暗中向前走。
而最近的一次新挑戰,就是錄製Podcast。用國語作日常溝通,甚至做個案解讀,當然不成問題;用廣東話作廣播或演講也當然是駕輕就熟;但若要用國語,這非自己最擅長的語言,去做Podcast這種精緻的聲音工作,對我而言卻是一個不容易跨越的心理關卡。
在以往,或許我會因為信心不足,所以裹足不前;又或因為面子、因為不甘心、因為不服輸,所以硬要強逼自己做好,最終即使做到好結果,卻把自己弄得焦頭爛額。到了今天,我心中所衡量的基準,大概只有「想做」跟「不想做」,其它一切都不再重要。
因為我很想讓職場上有需要的人看見他們自己的可能性,因為我相信我的觀點角度能帶給有緣人啟發,所以我會嘗試各種不同媒介與方法,去溝通我的想法。而Podcast就是其中一個方法。每次錄製完,都總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但這也正正是進步和成長的空間所在。只要身心有力,我相信有天我定必能夠走出這隧道,看見美麗的風景。
若你有興趣聽聽,我對於在「重設自己職場可能」的看法,歡迎按以下連結收聽:
#SOUNDON : https://bit.ly/3dpfp8m
#KKBOX : https://bit.ly/3jZm0cf
#iTUNES : https://apple.co/3dsHADj
#SPOTIFY : https://spoti.fi/314SqKV
-----
.
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歡迎到以下連結,了解【 職場引導服務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若有興趣將靈性修行實踐在生活中,歡迎追蹤靈魂事務所專頁,獲得最新的課程和服務資訊。
mutation意思 在 靈魂的設定 - 菜菜子的人類圖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分享 | “We thought we know”
#全球意識機制
#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
#別無選擇
#寫在課前
瑪麗安(Mary Ann)在開今天的線上工作坊之前,錄了一個前導影片,說明全球意識機制(Global Conscious Program)的背景,以及這個機制和當下混亂焦慮的大環境之間的關聯。
看完了六集的影片,有些部分艱深難懂。而我心有顫動的(moved),是她在字裡行間不斷提醒的,除了這個去「機制」以外的,種種溫暖。
做筆記時,我不想將她說的某些話翻譯成中文(儘管有字幕),選擇用英語抄下。有些話,聽了不自覺想要紀錄。
1.
“We thought we know how our life can unfold.”
這句話中的”unfold”在中文的意思是「開展」、「顯露」。大意是「我們以為我們知道自己的生命可以如何開展」。事實是,我們根本無法控制什麼。這和另一句相關。
2.
“I wasn’t in charge.”
“We are not in charge.”
瑪麗安在兩個影片中各提了一次。
這並不是說,我們無法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或者,我們的生命只能交由他人任人宰割。
我的理解是,這是將人類圖設計以外的,更宏觀的「全球意識機制」帶入討論中。這要說明的是,整個宇宙由始至終都在進化著;而人類,是進化中的「一環」。
有個說法,較白話的意思是:「人看待事物,就只能是由人的角度出發的。」
而「我怎麼會相信,我是有選擇的呢?以為自己能掌握什麼呢?」
3.
“Bigger program is not interested in human.”
“We cannot trust anything out there. It’s the program unfolding.”
我的人生「開展」之外,宇宙也在「開展」她自己。
人類在乎「人類的進化」,但宇宙有她本身的「大愛無情」。自然災害可以是「機制」的一部分,即便我們無法理解。
一切就如其是。
It is what it is.
而當我們的腦袋還在尋找原因,分析解釋,套入理由。事實就是在那邊,它就是發生了。我們尋找各種原因,說服自己「其實是可以避免的」、「要不是當出如何如何,就不會這樣了」。
除了我們的內在權威與策略,沒有任何其他權威是可以相信的,包括我們的頭腦(mind)。
4.
“There is no mutation in fixed crosses.”
“It’s not bad.”
“It couldn’t be prevented.”
機制中沒有突變。
這一切的進程都是固定的。也不是任何人的錯。這就是會到來的。
我忽然想起,《Avengers》裡的奇異博士到底是預見了什麼,於是走上了他得走的路。
我們以為我們控制了什麼?到頭來到底是什麼控制了什麼?
5.
“Even if I die, I know it is part of the program.”
我們該怎麼解釋死亡呢?
由於疫情而過世的人,是自找還是命定的呢?這命定,是機制的使然,還是更高自我的安排?沒有答案。
瑪麗安只說了,死亡是整體機制的一部分;即便她走了,她也不擔心。她明白是怎麼回事。
我感受到一種深深的無奈。我不確定,那是不是臣服的開始。而由此,我才離「別無選擇」的感覺又進了一步。我們以為萬事都在我們的掌控之中,而實然,這地球之外諸多事務,又豈是我們能「知」。
6.
“Be aware of what your mind is telling you, about you, and your life; and what you should do, and what you shouldn’t do. Just don’t believe it. Life is so much better when we don’t believe what the mind says.”
頭腦怎麼會願意相信,它不是無所不知的。
而我們的焦慮,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情緒的緊張、直覺的恐懼和頭腦的焦慮。
頭腦的各種剖析,有其實用價值,但就是對於我們自身的決定,毫無助益。而我們是如何的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在戲棚下站久了,入戲太深。深陷於痛苦,卻不願意脫離。
這戲好逼真。
但我們連戲棚什麼時候會收,都不知道。
我們計畫了許久的事情,也未必會實現。進入個體人的時代,以不變應萬變。
這個不變可以是什麼?
那是瑪麗安提醒我們的,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
在英語裡,用的字是”honour”,榮耀你自己。
“Honour your way of making a decision.”
.
.
.
可是說了那麼多,在那些有聽沒有懂的語句裡,總還是有能聽進心坎裡的。
「這些機制、這些知識很美好的,但我在乎的是你;我在乎的是,在這個紛亂的大環境中,你是否可安好?」
即便未來充滿變數,聽到這些話語,心中總算平靜許多。
也忽然明白,人們說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究竟作何解了。
#人類圖
#MaryAnn
#課前感想
Photo credit: Life science
mutation意思 在 巴黎不打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天在裝飾藝術美術館,看到一個讓設計師與藝術家們深思的展覽。
這個展覽的名稱叫Mutation,是變化、變種的意思。策展的概念非常簡單,卻又非常有歷史意義和前瞻性。
展覽源自一件藝術家金匠Lucien Falize,為1900巴黎世界博覽會所打造的一個杯子,這個杯子上展現了八種使用不同材料創作的手工藝人,有木材、玻璃、土、金屬、石頭、布、紙和皮。一百多年前,這位藝術家選擇在一個杯子上,呈現當時各種工藝的不同面貌。
從這個杯子開始,策展人邀請了當代的藝術家、設計師和手工藝人們,使用這八個不同的材料,對現在與未來進行創作。八個展間中,分別放著法國工藝史上精湛的玻璃製品、木製品、皮製品等,並且同時展出當代創作者對此一材料未來的聯想或發展可能性的各種創作。
這樣的對比與創作,讓我們在傳統工業上看到許多的可能性,也是法國不停在推動的各種文化與創作革新。在保有傳統工藝的同時,又不停注入新的想法與可能性。
前幾天發了一篇「巴黎文創」的短文,有朋友留言問我法國是否有文創一詞?答案是沒有的,因為有文化、藝術、手工藝人、設計等許多的專有詞彙,他們的價值都凌駕於文創二字之上。
對這個展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巴黎裝飾藝術美術館的網站參觀,網站上對此展覽中的八個主題有難得詳細清楚的介紹文字與圖片。
mutation意思 在 突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突變(英語:Mutation,即基因突變)在生物學上的含義,是指細胞中的遺傳基因(通常指存在於細胞核中的去氧核糖核酸)發生的改變。它包括單個鹼基改變所引起的點突變, ... ... <看更多>
mutation意思 在 Mutation - 突變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的相關結果
突變 · Mutation · 名詞解釋: 生物遺傳物質發生的能檢測和可遺傳的變化。除了顯性致死以外,突變可產生突變細胞或突變個體。突變的單位按其規模大小遞減的順序是染色體組、 ... ... <看更多>
mutation意思 在 mutation中文(繁體)翻譯:劍橋詞典 的相關結果
mutation 的例句. mutation. Therefore, no clear picture has emerged with regard to p53 mutations in gastric cancer. 來自Cambridge English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