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這篇值得看,剛好他的中文版,風傳媒有免費放出全文給大家看。
重點就是,中國的製造業開始出問題,因為人口紅利到頂,而且戰狼性格得罪很多人,尤其跟美國對著做,導致製造供應鏈開始逐漸離開中國。
一個國家除了製造業,就是服務業。
以前大家覺得,中國有支支支支支付寶,數位服務業,好酷好厲害。但以全球角度來看,這些都是在中國境內被保護的獨佔事業,出了中國,沒什麼競爭力,也沒有貨真價實與世界級服務競爭的經驗。
加上國家又開始監管馬雲的金融體系,看來就是收割民間能量,養肥國家獨佔的過程。
製造業跟服務業都有嚴重的隱憂。然後習近平決定自己搞大飛機、搞半導體,做產業升級。
但目前的新聞看來,中國這種欺上瞞下的表面文化,讓很多能量都浪費掉,更何況,科技突破跟產業鏈向上升級,最重要的就是需要美國與盟友們的市場,但戰狼幾乎把朋友都得罪光了,很不妙。
「令人擔憂的是這種趨勢的背景。在大多數經濟體,製造業的生產力往往高於服務業,中國的情況可能特別是如此,中國工業部門大部分都與全球供應鏈融為一體,而服務業仍然受到嚴格保護。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的數據,中國服務業的封閉程度在全球數一數二,與俄羅斯不相上下。
2020年,特別是在數位服務的貿易限制程度上,中國在50個國家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哈薩克。」
oecd中文版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經濟轉型】疫情加快小企業轉戰電商
疫情給西班牙企業帶來的威脅尤為嚴重,該國五分之四的中小企沒有做好網上銷售的準備。根據市場研究機構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數據,去年互聯網上的西班牙人均銷售額為275 美元,而德國為813美元,美國則為1552美元。在西班牙和歐洲其他國家,人們一度對電子商務猶豫不決,但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加速了人們的接受程度。歐盟統計局的資料顯示,在歐盟,員工數量為249人或以下的企業中,只有17%的企業有網上銷售業務。
為了加快速度,歐洲官員正在將擬議的7500億歐元經濟救助計劃的一部份用於人工智能 (AI)、數據和雲端基礎設施以及5G移動網絡的投資。歐洲央行副行長德金多斯(Luis de Guindos)於5月份表示:「絕對有必要投資企業的數碼化,以使它們更具競爭力。」小企業的生存與否對歐洲意義重大。歐盟有 93%的企業僱用9名或更少的員工;在美國,這一比例約為80%。倒閉的公司越多,引發一場歐洲承受不起的更大經濟衰退的風險就越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今年歐盟經濟將萎縮7.1%,萎縮程度將超過其他任何地區。
在數以百萬計的人被迫待在家裡的疫情期間,開展了數碼化業務的公司具有明顯的優勢,由於社 交距離措施將限制未來幾個月的經濟活動,這些公司還將繼續保持這種優勢。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中小型企業和創業部負責人庫斯馬諾(Lucia Cusmano)表示:「有明確的證據表明,已經開始數碼化的企業哪怕只是啟用了平台或工具,它們也能容易地度過危機。」西班牙央行的經濟學家說,在西班牙封城期間,網上購物佔總銷售額的比重從15%升至22%。
艾阿蒙特魚市經理阿布勒(Alonso Abreu)說,這是他的客戶當中的普遍態度,也是他在新型 冠狀病毒爆發之前根本無法推動網上拍賣的部份原因。他說:「魚市場是非常傳統的。很多情況下都是父子相傳,打破固有做法並採用新的技術真的很困難。」增加了電子商務功能的企業可能會吸引更多的年輕客戶,並且更有能力度過衰退期。這些投資可能會推動生產率的增長—在歐洲大部份地區,生產率的增長一直很緩慢。在西班牙和歐洲其他地方的許多家族企業中,疫情已觸發一場轉變,即控制權從老一輩轉移到更年輕、更精通數碼技術的一輩。——Jeannette Neumann;譯 永年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198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訂閱聯絡方法
網站:www.bbwhk.com
電郵:bbwhk_cir@modernmedia.com.hk
oecd中文版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智庫報告揭中國外援資金流向】
大家都很熟悉的華府智庫學者葛來儀(BonnieGlaser),其所負責的「中國實力」(China Power)專案在10日發表了一篇圖文並茂的報告,分析了自2000年到2014年為止,中國向外輸出的外援資金都去了哪些國家,以及中國是如何透過這些資金拓展其政治和經濟利益。
相信大家都聽過中國的「一帶一路」(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中國現在儼然已經是全球「開發金融」(development finance)的大咖之一,從2000年到2014中國向外輸出了超過了3540億美金的資金(貸款、補助,或其他形式)。
這篇報告很精彩,英文閱讀能力不差的朋友很推薦閱讀,不然也可以等一陣子之後中文版出爐。這裡觀測站就挑其中一張圖來介紹說明。但要看懂這張圖之前,要先了解兩個名詞:
▍政府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ODA)
已開發國家為發展中國家進行援助,主要目的在於提升接受國的經濟發展和提升人民生活水準。其中,援助內容至少要有25%以上需要有「優惠」性質,例如贈款(不用還)或是貸款優惠(還是要還)。
▍其他官方資金(Other official flows, OOF)
一樣是官方資金,但優惠性質所佔的比例低於25%,就會被歸到這裡,這類資金通常不被視為具有優惠性質,其目的也不在促進當地發展,而是為了自身商業利益或是爭取代表性。
從圖中可以看到,和美國相比,中國OOF的比例顯然高出不少。而事實上,從2000年到2014年,中國向全球輸出的融資超過75%都未達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由主要是高收入國家的36國組成)規定的ODA標準。相反的,中國的開發融資通常被歸類為OOF,代表那些融資都沒有像ODA來得那麼優惠,而其宗旨也不見得在促進受援國的經濟發展和福利。反觀,其他世界主要經濟大國像是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對外的融資,通常都能符合OECD對ODA所設的標準。
最近,國際組織的大事之一就是中國的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當選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主席,並於八月一日走馬上任。在選舉期間許多人就注意到中國在非洲運用龐大的外援資金,影響非洲國家的投票意向(上下游報導:https://pse.is/GL2FM)。這或許正是為什麼研究外援資金流向會是這麼重要的事。
既然都講到了ODA,那就順便來討論一下在台灣大家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
在過去,不少人會認為所謂的ODA其實就是「金錢外交」,但這樣的標籤其實對ODA是很大的誤導:(一)ODA或是OOF雖然名稱中有官方,但實施的人不一定都是政府,只要是官方授權的機構都能參與,也因此資金不一定都是出自國家預算,很多時候都是來自民間的商業銀行,反而比較像是政府替企業出國標案。(二)歷史上最有名的ODA應該就是二戰後美國的馬歇爾計畫 (Marshall Plan),儘管這項計畫有許多值得討論的其他面向(帝國主義、推動意識形態等),但卻是以國家之力引導資金進入新市場,進而帶動本國產業和經濟的最佳範例。
在去年,總統蔡英文就和海地總統摩依士(Jovenel Moïse)簽訂聯合公報,討論兩國在海地經濟發展和基礎建設的合作,海地首都太子港的電網建設,就將會是台灣第一個ODA。而蔡政府推行的新南向政策中也有ODA:以債信良好的新南向國家為目標,由我們駐外館處協助我們台灣企業爭取當地公共建設工程。
雖然ODA叫做政府開發援助,但實際運作起來更像是官民合作:政府替台商在海外尋找發展機會,台灣的商業銀行貸款給外國政府的採購單位,由外國政府做融資擔保,台灣政府編列預算補貼貸款利息(如前所述,援助中要有至少25%要有優惠性質才能稱ODA),最後讓台灣的廠商到當地施作。如此,一方面可以用ODA中利率優惠促進與該國的合作與外交關係,再來也可以帶動台灣工程相關產業拓展國際發展空間。
近年來,中國不斷透過諸如像一帶一路這樣的企劃對許多開發中國家借貸融資。但由於開發項目品質良莠不齊(一直賺不了錢的發電站、在糟糕的地形上蓋道路,或是在互相仇視的非洲國家間拉鐵路),常讓接受援助的國家最後反而虧錢;而要是一個國家無力還債,中國就會直接拿走他們想要的資產。
去年,為了避免中國持續利用這樣近乎債務陷阱的方式在全世界擴張其經濟版圖和政治影響力,川普簽署了一個新法案(H.R. 302),成立了一個新的外國援助機構——「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並且授權該機構向有意在發展中國家做生意的公司提供600億美元貸款、貸款擔保和保險。
簡單來說,許多國家都會有對外援助款。更多時候,這些國際發展援助甚至是一個國家綜合軟實力的投射。這次中國實力計畫的這篇報告,告訴了我們中國對外的援助OOF多過於ODA。對台灣來說,當前與邦交國之間以及新南向國家的ODA合作案,或許就是我們在國際和中國做出區別,展現台灣與中國差異的一條路。
➤ China Power報告:https://pse.is/KXGTX
oecd中文版 在 彭博商業周刊/ 中文版- 【經濟重創】OECD預測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經濟重創】OECD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下降6% https://bit.ly/3dWIiZ2... ... 彭博商業周刊/ 中文版 ... OECD稱,如果爆發第二波疫情,可能意味著收縮7.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