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ㄧ年ㄧ度被捅屁屁的時候!
過去九年,我每年都照大腸鏡,每年都在腸子裡發現息肉!
腸息肉指的是大腸黏膜表面的隆起組織,由表皮不正常增生所形成,主要分為「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與「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s)兩大類,臨床上95%息肉皆屬於這兩種息肉,性質不同,處理方式也不一樣。「增生性息肉」多出現在乙狀結腸、直腸部位,通常呈現微小的黏膜突起,形狀偏平坦,顏色通常和周邊黏膜同一顏色或略呈白色調,日後轉變為惡性腫瘤的機率非常低。但若是不過,另一種「腺瘤性息肉」就需要特別提高警覺,因為此類息肉為癌症的前身,可能生長在大腸的各個位置,比起增生性息肉,這類息肉的顏色偏紅,形狀較為多元。腺瘤性息肉在病理組織上又分為管腔狀(tubular)、絨毛狀(villous)以及二者混合存在的混合型,其中又以絨毛狀的腺瘤癌化的可能性較高。
前年底我ㄧ度被發現癌變前兆的「腺性息肉」,當時在等化驗的過程中,真的讓人忐忑!還好最後驗出是良性,醫生便建議我,ㄧ年最好檢查ㄧ次,過去我曾經就過一次要麻醉的腸鏡,但有朋友跟我說沒有親眼看到就不能相信,所以在他的說服之下,我做了沒有麻醉的大腸鏡!說真的比照胃鏡輕鬆!今年腸道維持的還不錯只發現一顆息肉,去年有三顆呢!
建議超過40歲的朋友,至少先照ㄧ次,看你是不是有息肉,如果沒有平均兩三年照一次也可以,好好的愛護自己、照顧自己的腸道健康!祝福我所有的朋友
#每次被捅屁屁的時候護士都在旁邊
#真的很害羞
#你有照腸鏡的經驗嗎
#不好意思讓大家看我的大腸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