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非常讚同魏教授的見解。
#
趴俯式心肺復甦術優於傳統心肺復甦術的是:(1)容易學習,只要將患者趴在地面或硬板床,不斷地按壓上背部,一直到醫院急診室為止,(2)在趴俯的姿勢,舌頭自然下垂,不會阻塞呼吸道,而在按壓背部時,自然產生呼吸,不需要口對口呼吸,一個簡單的背部按壓動作就可以同時達到肺部換氣與循環的目的,因此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執行,(3)在趴俯的姿勢下嘔吐物不易吸入呼吸道,因此可以避免傳統心肺復甦術急救中最常發生的致命性吸入性肺炎,(4)因為是整個前胸與背部的按壓,前胸肋骨的受力均勻,而不是集中在胸骨正前方,所以不易導致肋骨骨折和心臟損傷。#
#proneCPR
#壓背CPR
有些人還有疑問,我再做一次比較詳細的補充:
在醫院外施行心肺復甦術(CPR)的目的是維持循環與呼吸功能,讓患者在到達醫院前不致腦部缺氧。目前教授的方法嚴格來講,要維持循環與呼吸兩項功能需有兩人施行,一位執行胸外心臟按摩,另一位執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但是多數人不願意,也不會做有效的人工呼吸,因此後來美國心臟學會建議只做前胸按壓的心臟按摩,殊不知這樣的急救方式常常是無效的,因為一個人沒有了意識,平躺時舌頭會往下掉,進而阻擋呼吸道,如此急救,就算有了循環但少了呼吸還是會造成腦缺氧。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缺點,諸如壓斷肋骨或吸入嘔吐物等嚴重的致命性併發症。本人提出的趴俯式心肺復甦術(Prone CPR)可以同時兼顧循環與呼吸,讓病患在到醫院前不致於產生腦缺氧的情形。這個方法最大的質疑是,到底從背後按壓有沒有心臟按摩的效果。本人2004年在加護病房已經過世的病患所做的研究顯示,背後按壓仍然可以得到相同或甚至更好的血壓(約50~110豪米汞柱);而用十位正常肺部沒有疾病的志願者(包含我本人)所做的測試,在背後每按壓一次可以產生約400-500毫升的肺活量,如此一來可以保證在送醫的途中不致腦缺氧。
現在的CPR沿用自1960年Kuowenhoven所提出的方法,雖然有上述的諸多缺點,但是到如今還沒有多大的改變,而主導CPR的美國心臟學會裡面的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 (ACLS) 委員會的副主席McNeil醫師曾經在1989年就提出質疑,認為現行的方法不理想,理論上CPR應該在趴俯的狀態下來做比較理想,但是當時他已有些歲數而無暇做臨床實驗來證實(幾年前已去世),因此沒有什麼人理會他,我2004年所做的研究正好證實了他的想法。
趴俯式心肺復甦術優於傳統心肺復甦術的是:(1)容易學習,只要將患者趴在地面或硬板床,不斷地按壓上背部,一直到醫院急診室為止,(2)在趴俯的姿勢,舌頭自然下垂,不會阻塞呼吸道,而在按壓背部時,自然產生呼吸,不需要口對口呼吸,一個簡單的背部按壓動作就可以同時達到肺部換氣與循環的目的,因此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執行,(3)在趴俯的姿勢下嘔吐物不易吸入呼吸道,因此可以避免傳統心肺復甦術急救中最常發生的致命性吸入性肺炎,(4)因為是整個前胸與背部的按壓,前胸肋骨的受力均勻,而不是集中在胸骨正前方,所以不易導致肋骨骨折和心臟損傷。
很不幸的是,雖然我的文章早已發表在著名的Resuscitation國際期刊與我們自己的中華醫學雜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團隊也證實我所謂背部按壓對心臟按摩的效果,但是一直不受到重視。美國心臟學會雖然在2010年承認了趴俯式CPR,但是他們建議只有在不能平躺的患者上所用,如脊椎手術的病患等,卻仍然堅持其他的狀況還是要用平躺的方法,同時大力推廣自動電擊器(AED)的廣泛設置。我認為AED固然有它的用處,它能對心室顫動(VF,Ventricular Fibrillation)有效,但是很多人倒下不醒人事不一定都是因為VF,還有很多其他原因(如休克,心跳慢,低血壓)造成昏迷,心跳並沒有停止,一般人甚至赤手空拳的醫師都不容易分辨是什麼狀況,因此若貿然進行前胸的心臟按摩是非常危險的。不當的前胸心臟按摩反而會讓心跳停止,這個道理心臟外科的醫師最清楚了。所以我的建議是立即施行CPR,若你很熟練兩人操作(有口對口人工呼吸)的CPR就用現在的方法,而若你不會做,可以用趴俯式CPR,等到專業的救護人員到場再交給他們,或直接按壓到醫院急診室,在醫院裡面的急救方式是用氣管插管來維持呼吸道通暢,當然可以用平躺式的CPR。至於AED,若是在垂手可得的地方,可以姑且一試,但是千萬不要為了AED而耽誤了寶貴的急救時間,一個人的心跳停止就如同潛水,我想很少人能夠閉住呼吸超過一分鐘,所以當心跳停止不超過3分鐘的時候還不至於造成嚴重的腦缺氧,但超過五分鐘到十分鐘腦部就可能永久受損,即使心跳救回來了也可能是個植物人;在這麼關鍵的幾分鐘內一定不能停止心臟按摩來維持循環,即使要做AED電擊也只能暫時停止幾十秒。AED的電擊貼片本來是兩片都貼在前胸,但是假如人是在趴俯的狀態,你可以把貼片貼在左側前胸與右側後背,這樣電流還是可以穿過位於左胸內的心臟而達到電擊的目的。
要強調的是,在還沒有得到大家的普遍認同以前,我建議的趴俯式CPR是讓不會做標準CPR的外行人用在醫院以外的場合的。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pronecpr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個人非常讚同魏教授的見解。
#
趴俯式心肺復甦術優於傳統心肺復甦術的是:(1)容易學習,只要將患者趴在地面或硬板床,不斷地按壓上背部,一直到醫院急診室為止,(2)在趴俯的姿勢,舌頭自然下垂,不會阻塞呼吸道,而在按壓背部時,自然產生呼吸,不需要口對口呼吸,一個簡單的背部按壓動作就可以同時達到肺部換氣與循環的目的,因此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執行,(3)在趴俯的姿勢下嘔吐物不易吸入呼吸道,因此可以避免傳統心肺復甦術急救中最常發生的致命性吸入性肺炎,(4)因為是整個前胸與背部的按壓,前胸肋骨的受力均勻,而不是集中在胸骨正前方,所以不易導致肋骨骨折和心臟損傷。#
#proneCPR
#壓背CPR
有些人還有疑問,我再做一次比較詳細的補充:
在醫院外施行心肺復甦術(CPR)的目的是維持循環與呼吸功能,讓患者在到達醫院前不致腦部缺氧。目前教授的方法嚴格來講,要維持循環與呼吸兩項功能需有兩人施行,一位執行胸外心臟按摩,另一位執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但是多數人不願意,也不會做有效的人工呼吸,因此後來美國心臟學會建議只做前胸按壓的心臟按摩,殊不知這樣的急救方式常常是無效的,因為一個人沒有了意識,平躺時舌頭會往下掉,進而阻擋呼吸道,如此急救,就算有了循環但少了呼吸還是會造成腦缺氧。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缺點,諸如壓斷肋骨或吸入嘔吐物等嚴重的致命性併發症。本人提出的趴俯式心肺復甦術(Prone CPR)可以同時兼顧循環與呼吸,讓病患在到醫院前不致於產生腦缺氧的情形。這個方法最大的質疑是,到底從背後按壓有沒有心臟按摩的效果。本人2004年在加護病房已經過世的病患所做的研究顯示,背後按壓仍然可以得到相同或甚至更好的血壓(約50~110豪米汞柱);而用十位正常肺部沒有疾病的志願者(包含我本人)所做的測試,在背後每按壓一次可以產生約400-500毫升的肺活量,如此一來可以保證在送醫的途中不致腦缺氧。
現在的CPR沿用自1960年Kuowenhoven所提出的方法,雖然有上述的諸多缺點,但是到如今還沒有多大的改變,而主導CPR的美國心臟學會裡面的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 (ACLS) 委員會的副主席McNeil醫師曾經在1989年就提出質疑,認為現行的方法不理想,理論上CPR應該在趴俯的狀態下來做比較理想,但是當時他已有些歲數而無暇做臨床實驗來證實(幾年前已去世),因此沒有什麼人理會他,我2004年所做的研究正好證實了他的想法。
趴俯式心肺復甦術優於傳統心肺復甦術的是:(1)容易學習,只要將患者趴在地面或硬板床,不斷地按壓上背部,一直到醫院急診室為止,(2)在趴俯的姿勢,舌頭自然下垂,不會阻塞呼吸道,而在按壓背部時,自然產生呼吸,不需要口對口呼吸,一個簡單的背部按壓動作就可以同時達到肺部換氣與循環的目的,因此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執行,(3)在趴俯的姿勢下嘔吐物不易吸入呼吸道,因此可以避免傳統心肺復甦術急救中最常發生的致命性吸入性肺炎,(4)因為是整個前胸與背部的按壓,前胸肋骨的受力均勻,而不是集中在胸骨正前方,所以不易導致肋骨骨折和心臟損傷。
很不幸的是,雖然我的文章早已發表在著名的Resuscitation國際期刊與我們自己的中華醫學雜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團隊也證實我所謂背部按壓對心臟按摩的效果,但是一直不受到重視。美國心臟學會雖然在2010年承認了趴俯式CPR,但是他們建議只有在不能平躺的患者上所用,如脊椎手術的病患等,卻仍然堅持其他的狀況還是要用平躺的方法,同時大力推廣自動電擊器(AED)的廣泛設置。我認為AED固然有它的用處,它能對心室顫動(VF,Ventricular Fibrillation)有效,但是很多人倒下不醒人事不一定都是因為VF,還有很多其他原因(如休克,心跳慢,低血壓)造成昏迷,心跳並沒有停止,一般人甚至赤手空拳的醫師都不容易分辨是什麼狀況,因此若貿然進行前胸的心臟按摩是非常危險的。不當的前胸心臟按摩反而會讓心跳停止,這個道理心臟外科的醫師最清楚了。所以我的建議是立即施行CPR,若你很熟練兩人操作(有口對口人工呼吸)的CPR就用現在的方法,而若你不會做,可以用趴俯式CPR,等到專業的救護人員到場再交給他們,或直接按壓到醫院急診室,在醫院裡面的急救方式是用氣管插管來維持呼吸道通暢,當然可以用平躺式的CPR。至於AED,若是在垂手可得的地方,可以姑且一試,但是千萬不要為了AED而耽誤了寶貴的急救時間,一個人的心跳停止就如同潛水,我想很少人能夠閉住呼吸超過一分鐘,所以當心跳停止不超過3分鐘的時候還不至於造成嚴重的腦缺氧,但超過五分鐘到十分鐘腦部就可能永久受損,即使心跳救回來了也可能是個植物人;在這麼關鍵的幾分鐘內一定不能停止心臟按摩來維持循環,即使要做AED電擊也只能暫時停止幾十秒。AED的電擊貼片本來是兩片都貼在前胸,但是假如人是在趴俯的狀態,你可以把貼片貼在左側前胸與右側後背,這樣電流還是可以穿過位於左胸內的心臟而達到電擊的目的。
要強調的是,在還沒有得到大家的普遍認同以前,我建議的趴俯式CPR是讓不會做標準CPR的外行人用在醫院以外的場合的。
pronecpr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再讀魏教授新的補充說明,如下:
「其實早在1989 年Dr. McNeil 就在Resuscitation雜誌提出這個想法(Re-evaluation of CPR),當時他甚至是ACLS的co-chairman,可惜當時他沒有研究數據加以證實,爾後2002 年John A Steward 又在Resuscitation雜誌發表了一篇名稱很有趣的文章(Resuscitation an idea-Prone CPR),要求大家重視McNeil的講法,可惜還是沒人理會,我是因為在臨床上觀察到現在標準CPR方法的很多問題,因此才想辦法用數據證明趴伏式CPR的效果。以下是兩篇有關的文獻:
https://www.researchgate.net/…/11185078_Resuscitating_an_id…
http://www.resuscitationjournal.com/…/S0300-9572(0…/abstract
John A Steward 的原文如下: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medical response to cardiac arrest. Traditional ('basic') CPR has remained essentially unchanged for 40 years despite major problems with training and performance, and survival rates from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remain disappointingly low, despite massive resources devoted to CPR training and public awareness. More than a decade ago, an article described an alternative method-prone CPR-which offered many potential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CPR, including much simpler training and increased likelihood of actual performance by bystanders. The article received little notice at the time; however, the method of prone CPR merits further consideration based on a number of subsequent supporting studies and case reports. Prone CPR may represent a superior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CPR; research into its effectiveness should be given high priority.」
#ProneCPR
其實早在1989 年Dr. McNeil 就在Resuscitation雜誌提出這個想法(Re-evaluation of CPR),當時他甚至是ACLS的co-chairman,可惜當時他沒有研究數據加以證實,爾後2002 年John A Steward 又在Resuscitation雜誌發表了一篇名稱很有趣的文章(Resuscitation an idea-Prone CPR),要求大家重視McNeil的講法,可惜還是沒人理會,我是因為在臨床上觀察到現在標準CPR方法的很多問題,因此才想辦法用數據證明趴伏式CPR的效果。以下是兩篇有關的文獻:
https://www.researchgate.net/…/11185078_Resuscitating_an_id…
http://www.resuscitationjournal.com/…/S0300-9572(0…/abstract
John A Steward 的原文如下: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medical response to cardiac arrest. Traditional ('basic') CPR has remained essentially unchanged for 40 years despite major problems with training and performance, and survival rates from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remain disappointingly low, despite massive resources devoted to CPR training and public awareness. More than a decade ago, an article described an alternative method-prone CPR-which offered many potential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CPR, including much simpler training and increased likelihood of actual performance by bystanders. The article received little notice at the time; however, the method of prone CPR merits further consideration based on a number of subsequent supporting studies and case reports. Prone CPR may represent a superior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CPR; research into its effectiveness should be given high prio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