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DM治療藥物對心肌代謝的影響 (1)
SGLT-2i和 GLP-1 RA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產生積極心血管保護作用的機制仍有待確定。這些抗糖尿病藥物之有益心臟作用可能是因改變心肌代謝所引導的。常見的代謝異常,包括代謝(胰島素阻抗)症候群和T2DM,與心肌基質利用率和能量傳遞的改變有關,而導致易患心臟病。因此,衰竭的心臟的特徵在於基質之糖分解和酮氧化的轉變,產生更多高能量,以合乎衰竭的心肌需求。
重點摘要:
#心臟代謝的生物工程學顯示一種改善心功能並減慢心肌疾病進展的新策略。
#SGLT-2 i,GLP-1 RA對心肌代謝的改變可以減少T2DM病患的CV事件。
#將來的試驗中應研究改變燃料利用途徑對HF患者的潛在益處。
心血管疾病(CVD)是西方世界的主要死亡原因。儘管在過去40年中,美國的年齡標準化心臟病死亡率降低了近70%,但預計到2030年,心衰竭(HF)的患病率將顯著增加46%。
人的心臟每單位質量的氧氣需求量最高(4.3 mmol / kg·min),並且依賴於三磷酸腺苷(ATP)的持續供應來維持幫浦功能。通過專門的線粒體系統可以維持運作。在禁食的條件下,游離脂肪酸(FFA)是被心肌氧化生成ATP的主要燃料。這些基底質FFA的粹取使用,糖分解與葡萄糖氧化,不只是心肌細胞重編程(reprogramming)的生化指標,左心室重塑,也代表了左心室收縮或舒張功能異常的病生理機轉。
參與興奮-收縮作用的蛋白質(包括肌球蛋白ATPase,肌漿/內質網Ca 2+ ATPase和Na +/K + ATPase)的合成和作用是心臟的主要能量消耗者。為了維持其收縮功能,心臟已經發展出一種專門的能量系統,可以產生大量的ATP,而與生理狀態無關。
在成年心臟中,線粒體佔據了心肌細胞體積的三分之一以上,反映出高的心肌氧化能力。在正常氧條件下,心臟ATP產生的95%以上來自線粒體內膜的氧化磷酸化,其餘5%來自糖分解和檸檬酸循環。ATP的磷酸鍵通過肌酸激酶(CK)系統轉移到磷酸肌酸(PCr),後者將這種能量傳遞給位於收縮蛋白附近的胞質ADP。PCr是完整心肌的主要能量儲備,通過CK反應產生的ATP比通過氧化磷酸化產生的ATP快10倍。如果不持續快速產生新的ATP分子,則心肌ATP池將在10秒內消耗掉。
#脂肪酸是心臟的主要基質
在出生時,心臟經歷了劇烈的線粒體生物發生(biogenesis),這導致心臟對葡萄糖的依賴性下降,長鏈FA成為心肌的主要基質。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的受體-γcoactivator-1(PCG-1)α和PGC-1β是這種線粒體生物反應所必需的。在成年心臟中,FAs的氧化構成了ATP的主要來源。儘管用於產生ATP的能量基質效率較低,但FAs的燃燒每2個碳部分釋放的能量比其他基質更多。
心肌FA攝取主要由血漿FFA濃度驅動,但也由轉運蛋白的驅動,即脂肪酸轉位酶CD36和質膜脂肪酸結合蛋白(FABP pm)。在健康的正常葡萄糖耐量受試者中,超過80%的提取的脂肪酰基輔酶A會經歷快速氧化,並且只有少量的脂肪酰基輔酶A被存儲為Triglyceride。Fatty acyl-CoA 通過線粒體carnitine system運輸到線粒體中,其中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I (CPT-I)催化通過β-氧化途徑,是控制通量的限速步驟。malonylCoA導致FA氧化速率降低。
#葡萄糖代謝與壓力下的心臟
心肌葡萄糖的吸收是由跨質膜的葡萄糖梯度(Gradient)和質膜中葡萄糖轉運蛋白驅動。胰島素,運動和局部缺血會刺激該過程,FAs會抑制這一過程。一旦進入心肌細胞,葡萄糖就會進行糖分解,從而產生2個丙酮酸(pyruvate),2個ATP和2個NADH分子。糖分解的限速酶是磷酸果糖激酶-1 (phosphofructokinase-1),可被ATP,檸檬酸和降低的組織pH抑制。相反,通過運動和局部缺血激活AMPK (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可以通過激活phosphofructokinase-2,產生果糖2,6-雙磷酸酯 (fructose2,6-bisphosphate) 來刺激糖分解通量。
於缺氧或增加工作情況下,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膳食後,正常的心臟移從脂肪吸取移向碳水化合物利用。這種應激誘導的基質轉移是因為通過糖分解(以及丙酮酸轉化為乳酸)產生的ATP不需要氧氣。此外,1個葡萄糖分子的氧化產生31個ATP分子並消耗12個氧原子(磷/氧[P/O]比為2.58),而1個棕櫚酸酯分子(palmitate molecule)的完全氧化產生105個ATP分子並消耗46個氧原子(P/O比為2.33)。因此,從脂肪完全轉變為碳水化合物的氧化將使心肌的氧氣利用率提高12%至14%,這對於處於壓力下的心臟是有益的。對於生理和病理激發效應,使心肌轉向葡萄糖的利用,其影響因素,包括缺氧誘導因子-1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的激活和PPARα-PGC-1α軸信號的下調。當心肌缺血時,這種從脂肪轉為為葡萄糖氧化的轉變,對心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糖尿病的心臟有顯箸的胰島素阻抗,缺氧時易遭受心肌損傷。
深入閱讀~~
https://reurl.cc/E204x1
資料來源:
J Am Coll Cardiol 2021, 77(16) 2022-2039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protein kinase a作用」的推薦目錄:
- 關於protein kinase a作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protein kinase a作用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protein kinase a作用 在 NEJS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Stupi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protein kinase a作用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protein kinase a作用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protein kinase a作用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protein kinase a作用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全球首發!
研究發現PS....PSPC1致癌基因的作用機制!
#聞癌色變
#癌細胞擴散
中研院生醫所周玉山研究員長期探索與癌細胞轉移有關的基因:PSPC1。近期,周玉山和藍耀東博士後研究員進一步發現其中致癌原理:PSPC1的異常表現將使細胞中的蛋白質「英雄變反派」,並產生癌細胞轉移等一系列致癌效果,更發展了可望抑制PSPC1的抑制劑。研究成果於2019年12月登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也已申請多國專利,未來將有助於發展新穎的癌症治療藥物。
周玉山強調,根據臨床數據統計,約有60~70%的癌症患者,其體內PSPC1基因都有大量表現。研究團隊從十年前發現並研究此一基因至今,終於近二年連續取得突破性進展。透過本次研究成果,我們未來可藉由檢測病患癌組織中「523號突變點」的表現程度,來預測腫瘤惡化的可能性。而「PSPC1抗癌抑制劑」則有對PSPC1及PTK6雙重抑制的效果,若可以用來控制腫瘤惡化與腫瘤轉移,將提升病患存活的機會,對癌症治療創造更具體的貢獻。
👉新聞稿全文:https://www.sinica.edu.tw/ch/news/6473
-\-\
In the latest study,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Dr. Yaw-dong Lang and the collaborators found that PSPC1 is the contextual determinant to determine th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s of nucleocytoplasmic shuttling proteins such as non-receptor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6 (PTK6) and β-catenin related to their tumorigenicity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Press release: https://www.sinica.edu.tw/en/news/6473
媒體報導:
[中央社]中研院發現癌細胞轉移機制 可助新藥開發
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2001210114.aspx
[中國時報]中研院發現癌症轉移機制 有助開發新藥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20200121001758-260405
[自由時報]每個人都有這基因 中研院花十年找到實體癌症轉移關鍵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046576
[蘋果日報]癌轉移基因研究大突破 ! 中研院找到英雄變「反派」的關鍵酵素
https://tw.appledaily.com/…/202…/ZULYL6TNXVBVSS4PBY5K5HBTEU/
[公視]中研院發現加速癌症轉移之關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4kL3ItUtG0
protein kinase a作用 在 NEJS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Stupi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別陷入"大麻"煩!! 大麻生物鹼的作用機轉】
人類使用大麻 (cannabis) 的歷史已經有數千年,從古印度就有使用大麻的記錄,經過幾千年的演變,現在常被藝人誤用 [來源請求]。
大麻的藥理作用包括:
中樞神經:欣快感 (euphoria)、放鬆感 (feeling of relaxation)、感覺變得敏銳 (sharpened sensory awareness),但是可能影響記憶以及運動能力,尤其是駕駛能力。也具有止痛、止吐作用。
附註:乖寶寶不可以呼大麻又開車喔
周邊作用:血管擴張、支氣管擴張以及降低眼壓。
所以"藥用大麻"被應用於許多疾病,包括多發性硬化症相關的疼痛、控制癲癇、促進特殊疾病病人的食慾等。
大麻的作用機轉請看我們的大圖↓↓↓
(1) 大麻作用受體為CB1或CB2受體,這是一種G蛋白偶合受體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簡稱GPCR),CB1受體主要分布在中樞神經,通常位於突觸前神經。CB1受體活化後,會打通任督二脈 (誤),是影響鈣、鉀離子通道,使細胞內的鉀離子流出,抑制鈣離子流入,造成細胞去極化 (depolarization)
(2) 次級訊息傳遞物 (細胞內的信差),包括線酐酸環化酶 (adenyl cyclase)、MAP磷酸酶 (MAP kinase) 都會受到影響,影響基因表現。
一般人認為大麻的危害不如其他成癮性藥物,但事實上仍有爭議,長期使用一樣有戒斷症候群,就像鴉片類藥物一樣,雖然比較輕微,但不代表不會喔!
好寶寶要遵守法律,大麻在臺灣是二級毒品,臺灣也沒有核准藥用大麻,請小心不要觸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