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改革
進入科技部就一直以營造優質研究環境,引領社會創新價值為志,希望能一舉推動以往研究者所期待的各種措施,讓科技部成為有能力有企圖心的所有研究人員強力的後盾。感謝許多人的努力,包括部裡同仁的協助,除每年爭取約兩百六十億元持續支持基礎的一般專題研究之外,目前為止在制度上也已經完成下列各項改革。然而,科學研究日新月異,也許仍有許多須隨時間前進而修正者,因此,我將在近期內分別舉辦北、中、南、東四場座談,邀請學者研究人員就近參加。希望大家踴躍將還需改進的意見提出來,一起努力,讓台灣科研能成為社會進步的原動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技部十分重視學術研究,並致力維持學術研究經費之穩定性,107年度編列264.6億元支持學術研究及建置共用研究設施,占科技部107年度科技預算409.7億元之64.6%,約與106年度相當,並鼓勵研究人員秉持「以終為始」、「化研為用」的精神,進行各項科學突破或解決實務問題的學術研究,以「小國大戰略」思維,深耕科研創新,以積極態度營造健康的創新生態圈(Discovery,Development, Delivery, Commercialization, 3D1C),進而帶動前瞻科技與產業接軌,引領科技帶動國家經濟成長與進步。
『主動盤點檢視 調整機制』
以下是我自106年2月就任以來,居於優質科研環境是引導科技能量與時並進、助力創新生態的基礎,為完善科研創新生態,並回應社會發展需求,已針對一般專題研究補助機制進行多項調整:
一、重視研究主題原創性、研究目標之產出成果效益
鼓勵研究人員摒棄跟隨式(me too) 之研究主題及過分重視論文發表的心態,引導計畫主持人追求計畫研究主題的「原創性」,及確保研究成果之具體產出與擴散效應,突顯學術研究的「外部公益性」,以期對學術創新、經濟發展、社會民生有所貢獻,創造差異化價值,強化研究成果的多元價值與學術影響力。
二、強化審查機制,鼓勵原創性及實務應用計畫
申請書納入研究原創性、實務應用績效等說明文字,申請人提供的著作目錄限提最具代表性的亮眼成果2頁,改變計算SCI、SSCI以評價計畫主持人研究表現的RPI (Research Performance Index)文化,審查表納入計畫原創性及實務問題解決之項次,並賦予相對之配分權重,以引導並突顯研究計畫之應用價值,扭轉獨尊論文的風氣。
三、調整審查委員遴選機制,主動公開審查委員名單
針對審查委員的組成,將邀請更多50歲以下的學者加入,傳承並學習資深學者之經驗,同時導入年輕創新想法,相互激勵,提升審查品質。曾任或現任政務官及各校研發長以上層級主管者原則不列入審查委員遴選,另學門召集人名單於每年選任後1月底公開,初審委員名單於年度專題研究計畫審畢後8月公開致謝,複審委員名單於每年申覆案結束後12月底前公開,供各界檢視。
四、增設新興領域學門,預留經費鼓勵突破現有框框的研究
學術研究的創新日新月異,為免所有計畫皆受固定學門的框架限制,以鼓勵更多突破學門創新計畫有可投件的機會,特於每一學術司所屬領域增設「新興/其他領域學門」,預留經費額度,以鼓勵年輕研究者勇敢跳出原有框架,積極創新突破各種研究。
五、鼓勵新進學者提出多年期研究計畫,給予長期的經費資助
為鼓勵與培植年輕學者,讓更多年輕學者研究生涯起步獲得較充足之資源,並於初期階段踏穩腳步,厚植未來學研工作之基礎,科技部鼓勵新進人員大膽提出創新提案,並擇優補助多年期(3-5年)專題研究計畫,給予較長期的經費資助。
六、補助資源管控,對執行重大政策性專案計畫加以限制
為確保重大政策性專案計畫(如人工智慧、價創計畫等)目標確實達成,將一併考量主持人投入心力及產出要求,給予相對應的主持費額度,並要求計畫主持人應專注投入,不得再執行科技部其他補助計畫,避免資源過度集中。
七、重新定義傑出研究獎內涵,強化科研成果的社會效益
將科技知識價值融入日常生活,提升人們生活品質,已成為世界科技發展的新趨勢。為具體回應社會對未來科研成果的期待,科技部重新定義獎項內涵及名稱,區分為強調突破科學問題之「基礎研究類」及強調解決實務問題之「應用研究類」,鼓勵進行科學突破與實務應用的學術研究。
八、舉辦審查人講習會,凝聚學術審查共識
為使調整後各項審查機制能落實執行,科技部已規劃於106年12月15日、17日、18日舉辦「學門召集人及複審委員審查講習會」,向審查人說明科技部的期待,不僅是公正的同儕審查(Peer Review),更須以開闊的心胸去檢視能跳出現有框架、具原創性的提案,以投資的眼光促成有潛力及影響力的研究產出。
我覺得多多傾聽各界研究者聲音,是能將事情做好的最佳途徑,因此而辦下列四場座談,歡迎關心制度改革的朋友們多多參與。
『廣納多元意見 召開改革諮詢座談會』
誠摯歡迎學界先進踴躍提出您對心目中期待的學術審查制度,除可親至科技部下列各場次座談會表達意見外,亦歡迎主動來信科技部信箱(https://www.most.gov.tw/petition/)提供具體建言,座談會後將彙整並進行可行性研議後,盡速對外說明具體方案。
北部場:106年11月8日(三)12:00-14:00,科技部2樓會議室13(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2段106號2樓)
中部場:106年11月13日(一)15:00-17:00,逢甲大學校本部紀念館3樓第二國際會議廳(台中市西屯區文華路100號)
南部場:106年11月14日(二)09:00-11:00,蓮潭國際會館R102教室(高雄市左營區崇德路801號)
東部場:106年11月17日(五)10:00-12:00,國立宜蘭大學格致大樓3樓電資學院多媒體視聽室(宜蘭縣宜蘭市神農路一段1號)
sci ssci差異 在 怪獸訓練 (Monster train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應該唸運動相關的研究所嗎?】
已經接到過不少來信,想要知道如何選擇或是要不要選擇體育研究所,我想,對於這個問題,我不可能提供不偏頗的觀點,所以如果要聽我說,先要知道這只是我的個人淺見。你絕對可以不同意我。
首先,無關體育,是關於整個『念研究所』這個概念,很多人對研究所抱持的看法,大略都跟「專業」、「研究」、「高深學問」等概念有關,不過,要知道台灣現在的高等教育其實處在一個共錯結構之中,許多發生在系統遠端的問題,到了使用者端已經變得怪怪的,但又因為遠端太遠,以至於諸多怪象的原因,從使用者端來看幾乎已經不可考,例如,為什麼要規定投稿篇數才能畢業,為什麼不同的大學要適用一樣的評鑑標準,為什麼錯過某某日期做某某事就一定要延畢一年,這些規定都跟研究生本身無關,很可能都是評鑑問題或行政問題的衍生問題,十七八層之後變成一個沒人搞得懂的東西。所以,如果你以為念研究所的生活會充滿了「讀書」,那你會被「讀書」以外的工作量嚇一大跳。
其次,來談談體育或運動的相關研究所,你需要知道的第一件事是,「對大多數的體育研究所來說,念體育不等於學體育」,這句話怎麼說呢?許多人對於體育研究所的期待,是學很多體育相關的事情,例如學習肌力及體能訓練方法,學習運動技術或教學方法,讓自己學到職場有用的專業,但是,這些都不是體育相關科系的常備項目,研究所的設計是由很多的一般課程堆砌起來,最後再做一篇屬於你自己的論文,換句話說,除了你的指導教授教你做論文的過程以外,你學的東西跟其他同學幾乎一樣,就算有差異也不會太大。所以,對於想要學專業技術的人來說,每個老師都各有各的專長,關鍵是你有沒有遇到對的老師或教練,至於對的老師或教練在哪裡,這就是研究生要自己在入學前先做好的功夫了。
再來,就是研究生最關心的畢業論文問題,許多人抱著對某些題目無比的熱情入學,最後卻做了一個提不起勁的論文畢業。原因有很多,個人因素也不可忽視,但是,這其實跟大學評鑑和教授升等制度很有關係,學界都知道,對於現在還年輕的教授來說,教授不是終身職,你必須經過層層的升等關卡,做過各種教學行政研究的事情,再經過幾次決定權不是操之在己的升等過程,才能過關斬將爬到終身職,一路做到退休年齡。在這種工作沒有保障的情況下,不要說什麼海闊天空的學術自由,就連發表一篇小小的期刊,可能都要揣摩上意並且符合時尚潮流。而近年來大學評鑑「重量不重質」,雖然大家嘴上不說,實際上就是sci和ssci掛帥(sci和ssci是國際間收錄科學性期刊的某種系統,簡單來說,就是期刊暢銷排行榜,跟小時候的金曲龍虎榜有點像,附帶說明,連這個系統的經營者都強烈反對各國用他們的系統評價老師的好壞,但是很多國家還是為之瘋狂),所以,年輕老師為了溫飽無不致力於投稿有i的期刊,但是,在運動相關領域的「i級期刊」不多,所以許多有研究能力的老師紛紛轉向投健康、醫療、公衛等領域的期刊,這就造成一些怪現象,例如一位對越野運動有狂熱的研究所新生,想要學習週期化肌力及體能訓練以及越野專項技術,結果最後做了一個肥胖國中生補充維他命C配合課間律動操的減重效果之研究(純屬虛構),如果這位研究生不是一個興趣多元、能屈能伸的人,注定會在過程中感到十分厭倦。
下一個問題就是,如果學校裡面的問題多,有沒有進修的好辦法?其實,私塾一直是一個可行的理想,因為私塾可以為學生量身打造需求,不必符合制度的期待與規定,直接學習知識,在時間上經濟許多,在價格上跟讀研究所或許相近,但是考量到念研究所必須經歷的大小事情,經濟效益搞不好還比較大。不過,私塾沒有文憑。
研究所的好處在哪裡?首先,是學歷,如果這對你重要的話,你沒得選,只好老老實實符合一切規定換取文憑。其次,是資源,教學單位的師生人數眾多,器材設備精良,是拓展人脈或磨練技能的好機會,如果你不介意做白工的話,有許多實習的機會可以練身手,同時又可以被人指導,省去一些嘗試錯誤的過程,或說直接把嘗試錯誤的機會用在風險相對較低的地方,在學校出錯頂多被糾正,在職場出錯很可能失去客戶。再來,就是接觸不同領域知識的機會,學校單位知識資源豐富,如果你是讀書勤快的人,很容易探索不同領域的知識。此外,是同儕刺激,如果你的同學厲害,你們又能良性互動,那你們都會很厲害。最後,如果你的興趣是做研究,那研究所幾乎是一條無可避免的路。
以上真的是個人淺見(自動重複三次),謝謝大家。
sci ssci差異 在 Re: [新聞] 大學校長建議碩士不用寫論文教部研議專 的推薦與評價
... 也差很多,說白了很多大學畢業生做事成熟度跟高中生: 其實也沒有差異太大: ... 50 F →poswem: 我在職碩,現在正在看IEEE,SCI,SSCI期刊論文熬夜改. ... <看更多>
sci ssci差異 在 SCIE與ESCI有何不同?[臺大圖書館一分鐘充電站20210204] 的推薦與評價
... Expanded)與ESCI(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相似與 差異 之處。 ... 如何確認期刊被SCIE、 SSCI 收錄http://tul.blog.ntu.edu.tw/archives/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