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Starbucks, Uber 都吃鱉的神之行銷技能
《流量池》品效合一,用裂變優惠解決拉新、提頻、留存的難題
.
瑞幸咖啡2018年起以首杯免費,與第二杯五折等等大量補貼的外送方式,飛速成為中國最大咖啡連鎖店,1年半內至Nasdaq上市。
《流量池》的作者楊飛是打造瑞幸咖啡的行銷長,在瑞幸之前,他是神州專車的行銷操盤手,叫陣Uber 的幾波廣告,以及高級專車的定位讓神州專車在滴滴打車獨佔的血海中繼續生存。
本書中,他把2015-2018年操盤神州專車與瑞幸咖啡的操盤心得非常詳盡的分享;雖然書中有些裂變方式是基於微信生態圈,台灣市場用不上。
但我覺得在品牌聲量與轉換率的平衡,還有以發送優惠券一舉解決裂變(轉介紹)、拉新(獲客)、提頻(增加使用頻率)、留存(消費者持續付費)等難題的思路都值得參考。
#品效合一
#急功近利求加友
過去品牌線下廣告的目的是製造印象,講究長期培養感情。但在大家都將本求利的年代,就算是大公司也沒那麼多時間慢慢跟消費者培養感情,立刻馬上看到轉換的效果成為行銷人員與產品PM的基本功。
楊飛舉了他們操作過的四個汽車貸款平面廣告的轉換率進化:
第一個是傳統做法,講究車子與金錢的連結意象,把對消費者的利益與聯絡方式放在角落,轉換率基本為零。
第二個是不講情懷,用清涼美女數錢吸引目光,消費者利益從小字變大,轉換率提升了30%
第三個是簡單粗暴,直接把電話與效益的字放到最大,什麼品牌概念與精神都往後靠,這個增加140%的轉換。
到了最後一個,用代言人統合品牌定位,搭配直接易懂的消費者利益,再把QR Code 跟電話的位置微調,效果是第一個廣告的300%
他自己對品牌的看法就是要急功近利,每個品牌廣告都要帶來轉換:
轉換的方式可以從轉加App ,到打服務電話,再到加微信好友(以台灣來說是Line官方帳號),只有把看到廣告的客人轉換到跟你有直接聯繫,才能接下來根據數據對客人做後續投放與經營。
#裂變福利
#渾身解數發折扣
裂變福利說穿了是讓消費者幫你找新客戶,楊飛示範的案例精妙之處在於他把轉發融入於社交場景之中。
例如一頁式長圖行銷,用故事性的長圖或者是總結用戶與品牌使用歷史的長圖,讓消費者分享的不是你的品牌,而是他使用品牌的經驗與故事,他的朋友們看到了可能有百個按讚,其中又有十個點進去你的網站看看自己是否要跟著做一下,或者拿個小好處。
這樣講感覺有點抽象?例如得到app每年底的『今年你在得到學了什麼』,一開始就用學習百分比讓消費者有股虛榮感:我的學習時間贏了98%的人噎,接著往臉書牆或者朋友群中收穫一波互相讚美,最後也轉換一些人註冊會員或者是已經久未使用的用戶重新被喚起。
又例如瑞幸咖啡定位自己在都會白領,所以有各種圍繞著加班心情的活動小語
-今天星期一,請你免費喝杯大師咖啡,和幸運打個招呼
-今天星期二,請你免費喝杯大師咖啡,工作化繁為簡
-今天星期三,請你免費喝杯大師咖啡,提案一次過
-今天星期四,請你免費喝杯大師咖啡,甲方乙方都是遠方
-今天星期五,請你免費喝杯大師咖啡,今晚不加班
-今天星期六,請你免費喝杯大師咖啡,春暖花開撩一下
替消費者找了個轉發的共鳴點,轉發的人覺得自己是在跟朋友分享一些生活中的小確幸,而不僅是在為品牌做免費的獲客。
楊飛特別強調所有的設計都必須要『輕巧』,轉發的內容也好、跟消費者的互動也好,都不是要人真的拚輸贏,只是一個小小的樂趣、簡單的遊戲、蹭著熱度的小故事等等。然後在每次的活動中獲取幾千幾萬個客戶,重重疊疊下來,就是幾千萬體驗用戶。
在他看來,品牌沒有在靠一招兩招大招就躺著爽的,反而是日起有功,天天安排一些拉新的方法,客人進來後持續不斷地餵養一些持續使用、請朋友使用、儲值後提高利用率的方法等等等。
而持續區隔化消費者,精準找出哪些人適合用什麼方式推薦的基礎,來自於強大的自建資料庫,把所有加入使用、活動轉發、應用場景等等的資訊標籤化,收納在企業內部。
他在神州集團時建立『神廟系統』,劃分出最佳投放媒體、關鍵字與轉換場景等,最終效益是在半年內減少了40%的無效廣告,也讓SEO+SEM效益持續提升。
.
提了瑞幸咖啡就不能不提他們1年半上市,再過1年因為財務造假退市,再8個月申請破產的傳奇(2021年2月申請破產),為什麼成功的行銷手段不代表成功的企業獲利呢?
我認為有兩個蛛絲馬跡,首先當然是對財務故事的要求勝過了對實際獲利,公司領導階層與投資者的目標是儘快上市後在資本市場尋找下一個老鼠,而不是儘快靠本業賺錢。
其次是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與傳統成長駭客比起來,比較少著墨在NPS(淨推薦指數),指標上也都是著重在C開頭的成本指標(CPM, CPC ...) 而不是R開頭的(ROI, ROAS...)
但無論如何,《流量池》仍然是本犀利的行銷技術分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8的網紅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網絡器物專題課堂─香港歷史文物」由古物古蹟辦事處館長(教育及宣傳) 孫德榮先生分享香港古物古蹟的考古發掘工作及相關政策的發展,並藉着香港文物探知館文物廊的藏品,介紹這些考古發現背後收藏的歷史文化記憶。 「網絡器物專題課堂」邀請本地博物館專家及學者,挑選具代表性的藏品,與學校教師分享相關範疇的文...
sem應用 在 椪皮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課程心得|鋒哥-學會OKR,在2021年快速成長」
先附上好讀版:https://vocus.cc/perspectivesofpon/5fe453bcfd897800018fa3a5
簡介一下OKR(Objective & Key Result),目標與關鍵結果。是用在企業或是個人設定目標並且執行的一種架構。
一、在寫OKR之前,要先搞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推薦『深度職場力』
這是我今年看到最好看的一本書,非常感謝朋友推薦。因為可能看我文章的很多人也是年輕人,因此非常推薦大家看一下這本書,感覺可以把在天空上的想法,拉到地面上來實行。
簡介一下這本書的作者 Cal Newport,是『深度工作力』的作者,但是這本書不是在教你怎麼在職場生活,而是告訴我們面對真正社會與職場時,我們應該要專注在什麼事情上?以及究竟要怎麼愛上自己的工作?
首先,開頭作者就告訴我們四個規則:
1. 不要追隨熱情
2. 技能的重要
3. 自主性的重要
4. 使命的重要
一、不要追隨熱情
在社群媒體上,充斥著因為擁有熱情而成功的藝人、富人、商人,讓我們的價值觀漸漸偏向『追求夢想=就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不做,因為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不想,因為這不是我的熱情所在,甚至連選男女朋友都變成,我們不適合,所以不要在一起。那我們到底想要什麼?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這不是我要的。我們不能知道我們想要什麼,但我可以知道我們不要什麼。這是我過去最常說的話,也是一般「熱情假設」的書籍所說的。
在過去的幾個月當中,我一直在尋找我的熱情所在。然而作者的第一句話就打臉我的想法,我立刻去買這本書來看,我想知道,為什麼作者會這麼主張。因為我跟作者所例舉的一般年輕人一樣,以為左思右想就會找到一個我會非常有熱情的工作,然後我就會從此跟賈伯斯一樣,發展出獨一無二的產品,成為一名成功人士。
但是這幾個月,我並沒有因為「找到熱情」這件事,讓我比較有方向,反而更迷惘、更焦慮了,也因為害怕自己所選擇的領域或是工作其實並非我的興趣,而一直駐足,不敢前進也不敢輕舉妄動。但其實,此刻最需要的正是『嘗試』。
後來我發現,當我認為我的某個行為或是言語對別人的生命產生意義的時候,我會感覺無比滿足。但是我不知道有什麼方式可以達到,我以為教英文可以,我以為做課程可以,我以為就是待在食品業不行,但是,其實這些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要達到這件事情,需要的並不只有「熱情」。
前幾天我也看了博恩在Ted上的演講,他強調,興趣會驅使人沒有目的的去做一件事情,最終找到自己的去路,也讓他現在成為破百萬訂閱的youtuber,是不是就跟這本作者所主張的相反呢?「熱情」才是職涯的根本呢?
但反觀博恩在爆紅之前的生活,先不管他原本就是一個超級學霸,在下班之後仍然對自己的興趣不離不棄,並且刻意練習了六年以後,最終才在某一天突然爆紅。到底是因為熱情讓他能擁有今天的成就,還是因為那刻意練習了六年累積出來的實力呢?到底是因為原有的熱情讓他能堅持下去,還是在過程中不斷精進的實力,讓他更能堅持下去呢?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的到底是一個「一開始就極度熱愛的工作」,還是「有點興趣,但做到頂尖之後擁有高度成就感、自主權而引起興趣的工作」呢?
二、技能的重要:讚到沒人可忽視你
作者提到「熱情思維」與「技能思維」最大的差異點。熱情思維是強調工作提供你什麼價值,而技能思維是強調你在工作中創造什麼價值。
「熱情思維」
作者提到,當你以熱情思維的基礎面對職場時,專注在工作能夠帶給你什麼,你會很在意那些不如意的事,然而剛入職場時的「基層工作」又是如此的繁瑣,不論是上司指派的任務或是組織官僚體系給人的挫敗感,都會讓你難以招架。第二個問題更重要,驅動熱情思維的深層問題(「我是誰?以及「我真正熱愛什麼?」)通常無法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卻會讓人更加迷惘。
「技能思維」
作者認為:精彩的職涯往往會有錯綜復雜的起源,不是單憑追隨熱情就能開創出來。『你應該讓自己讚到沒人能忽視你』,別人自然就會找上門來。與其把時間花費在尋找自己到底熱愛什麼,不如找一個有興趣的領域,專注地把自己變強就好。
我的理解當中,作者並非否定「熱情」會對工作帶來正向影響,而是在剛開始進入職場的時候,就想要一步登天的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並且配得上那個熱情,是很不切實際的。
作者也提到不適合套用技能思維的三項特質:
1. 那個工作沒什麼機會讓你培養珍貴稀有的技能,從而脫穎而出
2. 你覺得那個工作重視的東西沒什麼用處,甚至還對世界有害
3. 那個工作迫使你和討厭的人共事
也就是說,除了這三個特質必須避免,「把工作做好」比「入對行」更為重要。
那要怎麼「讓自己讚到沒人可以忽視你」呢?
1. 刻意練習:鎖定困難的活動、精挑細選演練的素材來挑戰自己最需要加強的地方,然後取得立即的意見反饋。
2. 建立五個技能思維者的習慣
a. 判斷自己是處在哪種職涯資本市場:贏者通吃市場(只要專注於一種技能的增進就好,多半為藝術或是創作類型的工作)、拍賣型市場(要有多種不同的職涯技能湊成獨特的資本組合)
b. 找出應該全力追求的資本:找到眼前那些讓你累積資本的機會,然後全力追求
c. 定義明確目標:這一步OKR就能幫上很大的忙了
d. 積極尋求挑戰與批評:刻意練習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積極的徵詢意見反饋,即使那意見把你覺得「好」的東西批評的一文不值
e. 鍛鍊勤毅力:這邊所指的應該就是更常聽到的恆毅力。
三、自主性的重要:夢幻工作的萬靈丹
夢幻的萬靈丹:「在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上給予一個人更多自主性,可以增加他的幸福感、投入度和滿足度。」
作者提到「自主性」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但是『自主性是要拿職涯資本來換的。』
也因為自主性的魅力,讓現在越來越多人想要投身成為一名「自由工作者」,因為不論是工作時間、工作內容,都能夠自由分配,擁有對工作的完全自主性。但是,往往擁有不夠多的職涯資本情況下的貿然追求更多自主權,會導致很危險的後果。聽過一個說法是,先待在一個工作好好的累積實力,等到兼職的收入能夠達到正職收入的兩倍時,才是你成為一名自由工作者的時候。
相同的,在職涯資本不夠多的情況下,貿然去「要求」更多的自主權,也是一個很危險的決定。作者舉到露露為例,露露第一份工作作為基層的「軟體測試員」,應該要是特別想掙脫無聊工作的一個職位,但是露露不但沒有這麼做,反而想辦法熟悉執行公司軟體得UIUX系統,然後自己學會寫程式化腳本,最後跟公司要求每周只工作三十個小時,去修哲學學位。如果露露沒有在公司努力讓自己讚到沒人能忽視你,反而在第一年的時候提出這個要求,那公司可能要你辭職算了。
四、使命的重要:小處著眼,大舉行動
使命,也像其他美好的特質一樣,你必須用職涯資本去交換;沒有職涯資本作為後盾時,使命注定曇花一現。
我認為我的使命是:所說的言論或是行為能夠對別人產生意義。是不是很抽象?就像作者說的,使命是很難以捉摸的。我們必須在接近頂尖的時候,看見鄰近的可能性,才有辦法真正的了解確切自己的使命,在接近頂尖以前,那個使命都是虛無飄渺。
作者強調:「使命的追尋,需要先壓抑我們對職涯抱持的浮誇空想,耐住性子,把發展的順序先搞對。」
作者也提到,嘗試了解自己使命的方式:打造出MVP(最小可能性產品)或是那項產品令人津津樂道或是在有助於眾人口耳相傳的地方發表。
回頭說說我,我今年想要達到什麼目標呢?
這邊先讓我前情提要一下介紹我自己,我目前的工作是在家中幫忙,家裡的公司是賣『火鍋湯底』的廠商,有麻辣、咖哩、泰式酸辣、昆布、牛奶等等口味,主要銷售給店家(to B)。 身為一個職業打雜小妹,我做的事情包山包海,但就是沒包到的就是『激起我的熱情』。
而我從小對教育產業很有興趣,覺得能夠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因此我在今年一直在考慮想要轉換跑道,但由於我本科系也是念食品科學,轉換跑道等於放棄我的專業,因此,在要換與不換之間,我以為最重要需要決定的東西是『熱情』,但是我在找工作與看了這本書之後,突然覺得夢醒了。
如果你也是像我前幾個月一般迷惘,先不要想這麼多吧,我們一起讓自己先讚到讓人無法忽視,自主性、熱情、使命就會通通都來了。
二、要怎麼寫OKR?
詳細撰寫方式請見這篇文章『2021個人年度目標怎麼設定?三步驟OKR規劃法讓你KO目標!』,寫得非常詳細。
三、在執行時會遇到的困難
今天我要說的是則是我實際上應用遇到的困難,以及在鋒哥這堂課程當中解決的盲點。其實在上這堂課程以前,我就已經嘗試過OKR,但是卻常常變成牆上的一張裝飾品。
為什麼?以下我先列出過去執行當中的幾個問題點:
1. 一次想完成很困難的三項OKR,目標訂太高。
2. 想要將一個OKR執行到最後,因此目標或關鍵結果不斷再調整與修正時,會感到挫折與茫然。
3. 目標設定跟關鍵結果分不清楚。
4. 沒有持續對話和持續督促的人,一忙起來就會忘了這件事。
鋒哥的課程當中,解析了我的疑惑:
1. OKR有分兩種:登山型、射月型目標
登山型目標(期望分數為1.0,也就是必須要能達標)、射月型目標(期望分數0.7,也就是較為理想化的目標)
當然,我去年就是三個目標都設定為「射月型目標」,領域又橫跨了健康、寫作、語文、工作,所以執行起來極度容易放棄。
過去,我會想要專注把每一個領域都想達到最好。例如:把「英語學習」作為一個目標,去規劃聽說讀寫的整體計畫,但這往往不可行,一方面太累,二方面跟工作沒有太直接相關難以應用。因此今年我決定把目標放在「工作」上就好。但是在工作為目標去間接提升原本想要提升的其他能力。
例如:我一直想提升寫作與英語能力,我就將「公司未來想發展顧問服務」作為目標,大量閱讀國外與食品業及科技業相關的文章,一方面提升自己對於食品產業未來的發展,另一方面經過整理寫成文章訓練寫作能力,在這過程中也順便培養英語閱讀能力。
2. 個人使用OKR的五大關鍵
a. 找到可互相信任的mentor進行一對一對話
b. 認清真正重要的事,而非自己想做的事
c. 外在動機的目標,需要設置獎勵機制
d. 建立合作夥伴,跨部門分發任務
e. 累積並盤點資源,妥善分配
我以前認為,OKR就是一個目標,必須要徹底執行。但其實OKR只是一份拿來溝通的文件,真正重要的是「透過溝通,持續調整」。所以一位mentor是執行OKR最重要的元素,我也非常慶幸有很多老師都很樂意指導我QQQ,在此感謝所有恩師!
然而,明年,我會將OKR的精神執行,每週拿著OKR與老闆開會,確認我的目前OKR狀況與需要改進的地方,重要的是獲得回饋。與此同時,我也會常常詢問老師們,我遇到的問題,希望能夠再降低執行難度。
3. 目標與關鍵結果如何設定?
這個是整堂課的關鍵,鋒哥說,設定目標時應該要問自己:成功時,應該是什麼樣子?但是設定關鍵結果時,應該要問自己:要怎麼做才能達到成功?
對於目標:
a. 要感覺有點挑戰性與難度
b. 要注意目標是否有階級性,要先以某個階段目標作為目標。
c. 可以借用 SMART 、 ABCD 、5W2H 法則判斷
d. 推薦書籍:GOALS! 沒有目標,你哪裡都到不了!
以我在上課中的目標設定為例:
我原先的目標為「經營to B公司品牌,達到SEO第一名」
此目標有兩個問題:
1. 我的to B公司品牌目前有兩個方向想執行,一個為線下的業務拓展,另一個為線上的數位化經營。因此要經營公司品牌本身其實就是兩個不同的目標了,並不能放在同目標裡撰寫。
2. 如果是to B品牌的網站,所注重的並非SEO,而是關鍵字。我會想要重視SEO是希望未來能夠推出「顧問服務」,但是這跟原本的經營公司品牌又不是在同一個範疇內,因此我的官網也不該以「內容行銷」為主,而是應該研究更多SEM(透過付費來進行網路行銷,透過購買廣告的方式獲得的排名)。
所以我最終修改為:
「經營to B 公司品牌,提高30%營業額」
「經營to B 網頁,達到每個月XXX點擊率與XX轉換率」
對於關鍵結果:鋒哥特別強調關鍵結果不是to do list!
a. 不該出現諮詢、幫助、分析、參與等動詞
b. 應該要出現完成、公布等動詞
c. 要有具體的數量或可衡量的指標
d. 要有明確的結果,像是名單、文件、報告等名詞
e. 描述結果,而非活動
f. 關鍵結果要兼顧量跟質
針對我的目標「經營to B 公司品牌,提高30%營業額」的KR為:
a. 每個月拜訪10間火鍋業者並有兩間成交
b. 每個月洽談三間代理商,且增加一個通路
『其實這堂課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可以在課堂上直接拿著自己的OKR請老師給我們建議,也可以聽到其他同學撰寫上的盲點,進而幫助我們釐清自身現況。』
很多朋友期待我分享這篇的心得,但我其實講不了什麼,因為每個人的目標都不同,我這個菜鳥也給不了什麼建議,所以如果老師有再次開課,建議絕對要去上!
找到人生方向很難,找到人生使命也很難,但是唯有『執行』才有可能讓這個方向越來越清晰,透過刻意練習累積實力,也在執行過程中不斷的向人請教,協助釐清盲點,相信幾年以後,我們都可以有足夠的職涯資本,選擇我們想要的路,幫助我們想幫助的人。2021年,也一起加油!
sem應用 在 Mini Mir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校園生活009】當上Year 2學姐~ 在Sem 4這學期照樣要學寫歌(最近是執Chord和配Chord)與混音(會教Dance和Rock),新的科目有Music Business、寫電影配樂和Sound Effect、舞台劇幕後製作,還有寫Programme(用Max)……
可是對我來說最可怕的……仍然是普通話。🤦♀️
最近我就在普通話練習之中拿了全D,這在i 大是很難拿到的成績,我是能太能和渣渣輝個fd。老師問:為什麼你會說得這樣差?我說:我唸過的學校從來沒教普通話啊…… 他又問:是不是唸國際學校?我說的確是,可是重點不在這,而是我年紀比同學大一點點啊…… (話說,港英教育是不包普通話的) 然後老師說看不出我比較大,所以我就沒說下去了。
(或者應該跟他說:女人化個妝就能把你騙到,老師你真是傻豬🤷♀️)
我的同學們絕對感受不到我那一輩的人學習語言的困難。他們成長在互聯網年代,學習資源可以輕易到手,一般英普應用能力都不錯,很有一代勝一代的感覺,都很醒目。但有時亦給人一種印象就是,也許資訊太多,加上已經瘋狂的香港教育制度,他們慣性去快速篩選需要的答案,或想要的事物,所以感受性似乎沒我那一輩人強。
時光倒流,我讀加拿大高中課程時修過兩個Drama的學分,但理解一個故事的能力,卻來自英文這一科。說是英文科,其實幾乎完全不教「實用英文」,基本Grammer之類早於頭三個月在「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ESL)」堂中教完,往後就靠自己多聽多講。我當年在大西北學校培育之下接近完全不會說英文,因此選擇在加拿大全天侯跟別人用英文溝通,也就錯過和台灣及中國同學(留學生主要人口)講普通話的機會;我的香港同學因此普通話說得比英文好,我則是一句也不會說。
英文科教的是理解文章,小說,劇本,功課是不停寫Essay,訓練人思考每個故事的主題,起承轉合位在哪,或者分析人物性格和劇情的關係,故事中有幾多種衝突要化解等等。第一本要看的長篇英文小說是《喜福會》,畢業前我最後一篇報告是寫《憤怒的葡萄》;最經典是必讀莎士比亞的悲劇《馬克白》和《李爾王》。
Essay寫的是想法,除了什麼論證論據結構要完整之外,老師是誠心想你用腦。沒有公開試,也就不給標準答案,要你不停想那些諸如是:天命難違,還是人定勝天呀?一堆好像很無謂的問題。長大之後發現,這些是很保貴的學習經歷--單學實用英文,是不會令人有話可說的。普及教育中,需要有這一環節。
所以讀完高中,我得到看透世事的能力,英文能力卻不怎麼樣,而普通話根本是S級,Shit呀。根據我的分析,橫睇掂睇,我現在肯定是悲劇故事的主角,哈哈哈哈。
by 正哭著用「普通話網」去找口試普通話發音的我
sem應用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網絡器物專題課堂─香港歷史文物」由古物古蹟辦事處館長(教育及宣傳) 孫德榮先生分享香港古物古蹟的考古發掘工作及相關政策的發展,並藉着香港文物探知館文物廊的藏品,介紹這些考古發現背後收藏的歷史文化記憶。
「網絡器物專題課堂」邀請本地博物館專家及學者,挑選具代表性的藏品,與學校教師分享相關範疇的文化、藝術內涵和與現今生活的關係,為本計劃的教材套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
「看得見的記憶──器物」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 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器物」教材套共分為四節,將透過日常生活乃至傳統的器物,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的教材,讓同學對不同的器物議題進行探索及創作,引導同學思考器物背後的文化藝術價值,以及面對器物應有的態度。
觀看網絡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將可獲贈實體印刷版「器物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網絡教材套簡介會及專題課堂─器物」: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
(建築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器物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4:30)
6月30日(二):器物教材套簡介(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
7月7日(二):茶具(主講:茶具文物館館長 林雪虹博士)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
7月14日(二):香港歷史文物(主講:古物古蹟辦事處館長(教育及宣傳) 孫德榮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
7月21日(二):家具(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7月28日(二):竹器工藝(主講: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副教授 何兆基博士)
詳情請參考: 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
(建築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sem應用 在 演講-以產出為導向-SPSS,SEM,PLS在學術論文的應用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演講-以產出為導向-SPSS, SEM,PLS在學術論文的 應用 -B段(SPSS篇). 5,767 views5.7K views. Dec 22, 2013. 31. Dislike. Share. Sav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