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剛從伊斯坦堡回來,對於當地人及店家對流浪動物之友善,很是驚喜。街頭角落到處放著餵食的飼料或水,80%的流浪狗耳朵上有耳標,相較於台灣的愛貓愛狗人士得偷偷摸摸餵食街貓街狗,和愛乾淨的鄰居壁壘分明勢不兩立的氛圍,真有天壤之別。這麼多街貓街狗,沒人嫌髒嗎?我真的覺得伊斯坦堡比法國乾淨太多了!
一直很希望有機會問問當地人想法。剛好看到這個分享!原來台灣有團隊跑去伊斯坦堡考察這事啊!
【土耳其1。伊斯坦堡街頭考察(上)】
為了參加2015年的【第二屆國際犬隻族群管理高峰會】(International Dog Population Management Conference),我們飛過亞洲,來到歐亞交界的伊斯坦堡。
選擇下的地點叫「Stray Cat Hostel」。店如其名,非常友善浪貓。店家餵食、販賣明信片補貼貓咪伙食,貓兒自由進出民宿,交誼廳的沙發上大辣辣地倒著三隻奶貓,貓媽媽定時回來照顧。從check in開始我們就倍感親切。但畢竟是「流浪貓旅館」,還有點不以為意。直到當天步出hostel,原本只是想要隨性逛逛這個城市的我們,驚喜不斷。
街頭隨處可見「公家」設置的浪貓旅館,打印著伊斯坦堡官方logo,透著回教國家獨特的氣質特別醒目。貓兒癱在店家擺放的商品上曬太陽,無人驅趕;自由地在古蹟勝地轉進轉出不檢票,無人皺眉。街犬熟睡在市中心轉角,接受成員上下其手的「體檢」:公的母的,有沒有結紮,耳標怎麼打,耳標上面寫什麼...。(註一)
幾乎每個角落都錯落著食器水盆,等待餵食的動物就在周邊轉著。因為動物友善政策,沒有人會將餵食者污名化(註二),任何人都可能隨手一餵之外,固定餵食的愛爸愛媽面對鏡頭都坦然露出微笑。光天化日下就在餵食的人比比皆是。
伊斯坦堡真是個非常友善動物的城市。
--
(註一)耳標:
為了避免被重複捕捉,經過絕育的流浪動物會在耳朵上做的標記。台灣是以剪耳的方式,國外常是耳標,男左女右。無論是哪種標記方式,都是在手術中由獸醫師執行。
(註二)餵食者、愛心爸爸、愛心媽媽:
生物就會餓,餵食出於善心及分享;任何人都可能成為餵食者及被餵食者。不過社會中有一群特別心軟的人會把餵食流浪動物當成一種無法迴避的責任,他們每天定時定點餵食相同動物,我們稱為「愛心媽媽/爸爸」。由於台灣流浪動物政策不完善也不友善(政策包括法律及教育等層面),一般民眾很容易對餵食者存有負面的想法,例如「是你在餵,動物才這麼多」,「那麼愛餵就帶回家餵」等。這些不佳觀感常造成餵食者選在清晨或半夜活動。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