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開我的行事曆,發現過去一年當中,我總共舉辦了16 場讀書會,號稱只有見過我本人才算數的乘客群組,上車、下車也默默累積超過了150人,大家都開玩笑計程車已經成為大巴士了,這要謝謝大家的支持。
我並不是華麗的人,也不療癒,有時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路線是什麼,我只知道這些是我想做的,我喜歡我開設的每一個主題,因為全部都是我精心編排每一個橋段、每一個轉折和每一個細節。
我的主題很單純,就是帶領大家如何認識自己。
這個世界上有一半的人情緒中心有固定運作的方式,而另一半沒有。我們有50%的機率會遇到跟自己設計截然不同的人,我們要怎麼跟他們相處?關係沒有輸贏,但知己知彼,才能跟彼此相處。 #情緒中心概論
生產者的薦骨到底是什麼?真的壞掉了嗎?還是我們的腦袋單純就是無法接受薦骨的回應 / 沒回應?生產者跟顯示生產者彼此之間的戰爭與不同調是不可避免的嗎?還是其實彼此理解、互相提攜可以讓這個世界的振動頻率更加和諧? #生產者動起來
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就是透過三個察覺中心。你是否有想過自己的所有行動,都是因應底層恐懼而生?或是這麼說,這三個察覺中心如何層層疊加,在根本上影響著我們的設計? #察覺與恐懼_智慧的累積
每一次看著參加的學員露出一種終於理解自己的表情,我的胸口都會一緊,浮現一個「對了就是這樣」的感受,暖暖的,深深的。
我想這就是我的脈動,我的2-14,因為這樣的設計,我不知道我的方向,我也不知道我自己是什麼形象,但是我非常清楚的知道,在我做這些我有回應的事情時,我的能量場當中,你可以感受到的我的真心真意。
#可能還會跟著我突變XD
#我的真心真意
#需要你的分享
人類圖一階課程。Living Your Design。人生使用說明書。
講師:Repeat
日期:4/28, 29 (三、四)
時間:10:00 - 17:00
地點:台灣文創中心TCCC
https://humandesign.org.cn/lv1/20210428
。報名最後倒數。
#謝謝讀書會夥伴們授權讓我放上難得沒忘記的照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450的網紅法律白話文運動,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活動資訊 台中場 2021/1/31(日)地點: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 地址:台中市北區精武路291之3號7樓 高雄場 2021/2/7 (日)地點:TCCC台灣文創訓練中心-高雄信義館 地址:高雄市苓雅區中正二路175號13樓之3 台北場 2021/2/27(六)地點:社會創新實驗基地 台北市...
tccc是什麼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靠北長官402443
這篇算不上靠北,但請同仁官長們參酌(尤其高階官長們):
一位友人形容部隊現在的窘狀,
個人覺得非常到位:
「就像是一位患有嚴重肌少症、骨質疏鬆的高齡老者,還穿著重達幾十公斤的昂貴護具,要跟對街健身房裡正值壯年、屢屢刷新紀錄的健身教練PK格鬥。」
昂貴武器不該買嗎?還是得買。
也許有時候還是被迫買⋯⋯
但那是問題的重點嗎?顯然不是。
以下所講,會有很多人不愛聽,但這就是現實環境。
部隊的「肌少症」,在此並不是指人員體能,
而是軍事上知識化、科學化的貧乏。
也許你會不同意,但我問幾個問題就好:
你知道什麼是Molle嗎?
你知道皮卡汀尼是什麼嗎?
你配的65式(M7)刺刀結構是通心柄,還是一體龍骨?優缺點是什麼?
防彈背心跟頭盔的穿著標準是什麼?
防刺內裡跟抗彈軟板如何區分?
以上都還是跟部隊成員最親近、最息息相關的東西(個裝、建制武器,而且放諸三軍皆準)。
好,也許這些對你而言是小兒科,那麼請問你身邊的袍澤們有多少人知道?部屬長官又有多少人知道這些東西?
重點不在於個人有多勇猛頑強,而是這些東西「普及」了沒?上級推廣了沒?重視了沒?
再來一個情境問題:部屬對晨間運動提出了質疑,你要如何應對?
是仍然以「增加運動時段才能強化體能」這種舊有觀念來登高疾呼、持續要求,還是能夠以「睡眠結束後快速實施適度運動,主要是能短時間刺激大腦分泌腦內啡,幫助身體快速脫離疲困狀態,同時兼顧抗壓、緩解疼痛和促進代謝等功能」這種科學化知識來說服部屬、提供知識性資訊、並以此調整運動內容或強度?
除此之外,部隊裡還有很多很多諸如此類的「弱知識困境」:
運動只有做操跟三項?身體素質仍只看BMI?(這部份已逐漸出現變革聲浪、肌力訓練觀念也有逐步推廣的跡象。雖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至少有了開頭)
避免槍枝卡彈而只顧擦槍洗槍卻不注重彈匣養護跟庫儲環境因素?
WD-40會腐蝕槍枝槍管這種奇詭觀念到底是誰教的?(它揮發性高,擦完不再上保養油當然容易鏽蝕)
還有部份特戰或測考中心的先進同仁喜歡據槍時握著槍管槍頭跟刺刀結合座的目的何在?(麻煩請先上網查一查C型夾握法的標準好嗎?全世界真的只有我們獨步全球。修正您那冥頑不靈的小指頭遠離槍枝擊發高熱區難道真的難於登天?別認為戴手套就能搞定一切,真的這樣那乾脆不要上護木了)
還有許多學界大老、關心國防事務的先進前輩強調的TCCC戰傷救護呢?有多少人懂?
再來,是部隊的「骨質疏鬆」症狀,
用來形容部隊結構之脆弱,
除了「無法整合」這個老生常談,
更多的是教育訓練以及專業度的貧乏。
我知道有人會不滿,尤其是特種部隊的菁英們會予以回擊,認為我跟社會酸民一樣瞧不起部隊,但我同樣提一個觀點。
例如:您是特勤隊的,那部隊是否有安排您再接受數週或數月不等的砲兵、裝甲兵、陸航的教育訓練,對於其他兵科甚至是兵種有深刻瞭解嗎?有無理解相互生態跟作戰模式?
如果沒接觸過這些,那除了小部隊特種作戰、限制空間作戰外,
特種部隊要怎麼在敵軍火力壓制下,以最快時間臨機透過精準座標尋求火力支援?要如何在攻擊各階段形成步戰協同?要如何透過通信完成空中密接支援?
而這些可是在您看各種電影、玩各種遊戲時,老美一位射擊士或一位步槍兵可以信手拈來的操作。
(或許因應娛樂效果,電影和遊戲參考價值有限,但也不能說「完全」無參考價值。網路、電視、電影花絮等各種民間渠道裡有著許多邀請退役特種部隊成員或軍事學者針對電影和遊戲內容的評析以及自身經驗分享的節目,多少能夠過濾出一些正確的資訊)
其實這些東西準則有、教範也有,
但捫心自問,
在執行地空整體的時候,空軍的戰機有哪一次是藉由地空即時通訊聯繫、實際配合地面部隊打擊或抵抗敵火的進展、而非透過先期時間律定來通過管制點的?
(往往都是地面部隊拼了命地想要趕上戰機的時間,但若真的面臨實戰,實際情況相信會有多到難以想像的窒礙跟傷亡)
我們的部隊是否擁有這樣誇領域整合技術?我相信絕對有,但重點在於這樣的技術與訓練重點是否能因應時代進展與作戰型態巨變,從集團軍戰略層級有限度「下授」小型任務部隊與「普及」於第一線基層,以提高人員素質及大幅縮短反應時間?
接著說部隊是「高齡老者」,也仍然是思維的問題。
高層的官長要面對的,是時代所帶來的巨大轉變。
早期防彈背心打靶時才會有,甚至是奢侈品;但時至今日,掛載各式配備的戰術背心已是標配,人員的作戰負重只會越來越沉,不僅「抗彈係數」的區分、軟板硬板側板的裝配已經讓人有些眼花瞭亂,高科技帶來的戰術動作與思維也只會越來越多樣。
但「統一」和「部隊延整性」的無差別要求,可以說是是強化和提升戰技訓練的噩夢。也許這七個字可以在早期、或是校閱部隊時能展現部隊的紀律和態勢;但如若不做思考,就將這七個字生搬硬套在部隊訓練中,其影響足以扼殺部隊原有的訓練效能:
左撇子的人,你硬要他手槍套掛右邊(或根本沒有左手版本的);
背心上的Molle提供了許多擴展空間,
然某些單位官長卻禁止東西掛背心上,
一切只為了「統一」、「美觀」。
直至目前為止,
仍然有部份裝甲單位官長要求統一把設計成腿掛的手槍套,
硬是當成肩掛式來使用,
身形較小的同仁(尤其是女性)一穿背心,
手槍就整個被埋在背心裡面,
拔槍的時候還得喬老半天才能出槍。
像這類資訊更新、但思維跟不上的例子比比皆是:
早期的「戰鬥蹲姿」相信讓許多人印象深刻,但主要手抓握槍頸部的動作,是歐美早在二戰時期(也有一說是更早)開始,針對無握把步槍所設計的。
但部隊的訓練、新訓教育等,竟讓它陪伴部隊度過了M-16、65式、65K1、65K2、T-86和早期T-91的時光,分毫未動;
又如現在「戰鬥蹲姿」動作其實早已在兵監單位研修下調整且行之有年,但反而變成許多單位不知道、或高階官長不願意按照新修訂的動作修正直至普及單位,更不用說最近十分熱議的後備役訓練(教召)。
不讓官兵著重、掌握清驗槍「退殼」、「清膛」、「通管」的要則,反而執意要求與檢視清槍線上整齊劃一、違反人體工學的高跪姿(單兵教練中已刪除,卻又出現在戰鬥步槍的操作手冊中)。諸如此類的教育訓練思維,明顯突出許多領導階層、決策階層「做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治標不治本現象。
「我們以前啊⋯⋯⋯」這種開頭的話,是官長最愛說,但基層或有志之士最不愛聽的話語。因為不論好壞,這總是代表又一個新穎或需要被推動(也有可能是需要被議論研究)的想法就這樣被扼殺了。
我們擁有很多武器、也買了很多武器,就像身上這幾十公斤的護具一樣,但除了要有能量維持之外,重點是部隊如今的現實面,猶如開頭所形容的老者一般,根本的解決是要如何透過正確的觀念、高效益的訓練以及專業素養的普及,使其身軀不斷地增肌強大、思維年輕化,才有能力跟本錢駕馭這身得來不易的裝備,去跟敵人比態勢、比本事。
高層大方向的決策內容,也許觸及不到最底層的訓練方針、訓練重點,但對整體的風氣養成和對外觀感,卻有著關鍵性的作用;然而認知及方向的「不當操作」,對部隊所造成的殺傷力,是對岸千百枚東風巨浪都無法相比的。因為這是對部隊「質」的慢性毀滅。
談談現在討論度極高的「戰鼓隊」,
我並不清楚陸軍高階官長對於此政策強推以及堅持的考量及出發點,
儘管某些程度上能理解贊同此理念的同仁先進,認為戰鼓確有其文化及心戰價值,
但其中讓大部份基層官兵無法接受的點在於:
(包含部會層級推行的「社團」政策也一樣)
既然官方要求全軍推動、另核撥經費
而且部份單位「動用教育訓練時間練戰鼓」情況若然屬實的狀況下,
代表了官長等同將這項娛樂性質佔比較多的「民俗文化性質技藝」,
堂而皇之地列入了嚴肅的「軍事戰備本務」。
這樣邏輯與方向,無疑是備受爭議及質疑的。
畢竟在整個大陸軍基層
要維持人裝訓龐大負荷、資源僧多粥少、
以及戰備任務繁重的情況下,
試問如此政策能受到多少正面評價、
又能收到多少效果?
有一則部隊「趣談」是這樣的:
若每月例休8天、各式慰補休、三節及國定連假,假設粗估可以休假100天,
一位軍人一年大概有265天的在營時間。
但如果把訓綱一頁一頁翻開詳細檢視,除了訓練課程之外,另外把所有從參一二三四跟政戰所有要執行的各式講座、講習、示範、活動、輔訪、會議、儀程、活動⋯⋯⋯這些時數全部加起來,可能會超過一年。
要用265天,來完成超過一年的事務!
也許這內容缺乏證實及可信度,但回頭看部隊現實面,各種
訓練「縮短距離」、
教學「濃縮時數」、
會議「併開從簡」、
輔訪「聯合執行」,
難道真是少數個案?
從此也不難看出端倪跟這則「趣談」的起因。
其中又有多少成分,真與「教育訓練」息息相關?還是純粹為「管制而管制」的無效行政?
以上所提,不過略舉大端,再請見諒內容所提雜亂無序,但這些都是部隊現在的窘境。
我並非全盤否認官長們的勞苦功高,但部隊諸如上述等問題已沉積已久,惡性循環日益嚴重,只是希望能藉此嘗試一呼,或許能讓官長們正視這些問題。
Submitted: October 13, 2020 5:18:19 PM UTC
tccc是什麼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吾友A在美國的大學讀歷史系,他的戰史教授曾經說:
.
「現代戰史學者的養成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了。過去是把一個大學畢業生空投去越南叢林,只讓他帶一挺M-16步槍,讓他一個人在那裡生活一個禮拜。
.
如果他能撐到那個時候還活著,那麼他對於戰史研究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
吾友B:現在它們在登入大學前已經被COD荼毒了,應該不少人以為被掛了等重生就好吧?
為了不污染各位的眼睛與過節的興致,所以中秋節網上休戰四天,今天零時開始恢復正常狀態,接下來要說的,可不是什麼好話⋯
前情提要:
幾天以前,一堆覺青在那靠北說他們的愛國心不容質疑、要熱血上戰場抵禦外侮,於是我發了一篇文被某個法國佬轉去就炸鍋了⋯
身為上過戰場的「老灰仔」,我只是質疑你們眼高手低的能力而已,那些人說有心學戰技卻不知哪有門路作為自己的辯駁,頓時我露出老司機般的微笑⋯
覺青世代是在網路世界跟電腦鍵盤前長大的,居然有無法google到的資訊?就別裝清純了啦,台灣雖然槍枝在民間不普遍,但也還不至於是完全軍事沙漠,民間軍事技術訓練機構也還有好幾家,都還頗有名的,專業人士會去的可不是只是去參加生存遊戲社團那種程度,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人家提供技術可不是免錢的,如果連出點錢投資自己的腦袋都不願意,那我看還是少嘴自己有能力殺共匪的好⋯
如果拿不起槍,那救命於水火間也是種能力,但你們幾個有學過EMT的技術跟拿到執照?別跟我說這些東西學不了~這都還只是民間版本的急救入門而已,它雖然跟軍方的TCCC 有所不同,但如果你完全沒有自救互救的概念時,它是最簡單也最快建立基本能力的方式,簡單到你自己看書練習,甚至外科出身的學長都能夠教你,這麼簡單的事你做不到?那還嘴什麼愛國?你們只有殉國的份啦⋯
關掉手機與網路你可以活多久,戰爭開始後這兩樣東西馬上就會走出你們的生命之中,到那時你們要怎麼去跟周遭的人保持聯絡呼朋引伴?在手機不普遍的時代,有一群人專門玩無線電,它們有能力架設電台,跨縣市通話並且保持聯絡,訊息傳遞堪比現在的光纖網路,這群人曾經被叫做「火腿族/香腸族」~會這門技術的現在應該都是4、50歲的老灰仔了⋯可是,在你們嘲笑老人很廢的同時,有沒有人去發掘這些老人身上的東西其實也是一門你連想都沒想過的軍事技能?這人也許是你家隔壁住的計程車司機伯伯,有時間嘴找不到人可以學,怎不先看看你周圍有什麼可學的?
愛台灣必先了解台灣,出了自己住的地方方圓五公里外的世界,你對它了解多少?台灣的公路網從A-B點實際要多久,沿途的可能的補給點為何,有無替代道路?這些很基本的概念有嗎?每個海岸的潮汐變化是怎麼個變法?山區的大小路徑跟水源地你做過多少功課?有實際去走過嗎?會用指北針跟看等高線圖來定位自己的位置嗎?懂得看雲霧變化來判斷天氣嗎? 甚至是登山隊路徑的規劃與管理,飲水糧食的控管與計算,這些都是善用地利、陸地導航與行軍上的技術,有認真的去學過嗎?這些入門的東西稍微有點經驗的專業人士都可以教你怎麼做,可能你家隔壁那個退休的阿嬤都能略為指點你一二,就因為她常跟著老人會去爬郊山⋯⋯
好啦,我承認這個比喻是誇張了點,但是那些作戰用的技能就是原始生存的技能而演化出來的,這些基礎都弄得精通了,稍微變化的軍事技術再來精進也不會太難,重點是你一定要去動手實作與練習,這些技術沒有一樣是你在民間學不到的,只是差別在於有沒有那個意願,如果沒有意願也不想花時間精力金錢的那就別嘴,旁邊洗洗睡了⋯
當廢柴沒有什麼不對,但當廢柴又喜歡嘴自己的愛國心旺盛那就是讓大家繼續好好的嘲笑霸凌一番而已~
#來人啊餵公子吃餅
#這些餅夠噎死你了
tccc是什麼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活動資訊
台中場 2021/1/31(日)地點: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 地址:台中市北區精武路291之3號7樓
高雄場 2021/2/7 (日)地點:TCCC台灣文創訓練中心-高雄信義館 地址:高雄市苓雅區中正二路175號13樓之3
台北場 2021/2/27(六)地點:社會創新實驗基地 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99號(暫定)
👉 立即報名:https://bit.ly/3bNz2rW
-
根據促轉條例,促轉會的法定任務,是去釐清威權統治時期壓迫體制及加害者、參與者之責任、落實轉型正義政策以強化民主正當性。
在促轉會成立後,也致力於釐清壓迫體制、描繪體制加害者與參與者面貌,兩年多以來試圖重構威權統治時期的情治、偵查、審判架構及流程。第一步,先從整理歷史出發,例如建置臺灣轉型正義資料庫,呈現政治案件受裁判人資料,並將軍事審判體系指揮鏈與裁判內容公布於網站上。也藉由在平復司法不法決定書中揭露起訴者、審判者、呈核者與核定者之姓名與職銜,讓社會得以窺見壓迫體制、加害行為及參與的一角。
但如同政治受難者面貌多元,壓迫體制中的加害者及參與者亦複雜多重,除了不同角色對加害行為有不同程度的決策權;即使是同一個角色,亦有不同作為的可能性。
過往各界對加害體制及加害者各有不同的想像以及評價。
因此,促轉會也希望與社會大眾更務實地討論——所謂「壓迫體制」中,那些人是加害人?那些人是參與者?
什麼樣的行為應該被究責?究責的內容與方法又是如何?
促轉會委託話鹿學人有限公司辦理討論會議,希望透過社會對話,使過往威權體制中加害者與參與者的面貌從迷霧中浮現;並共同交流討論,究竟什麼樣的行為,是否應負擔何種程度的責任。藉由一次次釐清作為與聚焦討論處置方式,期待我們能凝聚現今社會中對於真相、正義與究責的想像,進而從中學習反省,展望共同的民主未來。
👉 立即報名:https://bit.ly/3bNz2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