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接種 Janssen(Johnson & Johnson)和 mRNA(Pfizer-BioNTech 和 Moderna)COVID-19疫苗的不良事件報告:來自疫苗諮詢委員會的最新消息—美國,2021年7月】
2020年12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核准輝瑞-BioNTech和Moderna COVID-19 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並於2021年2月,核准Janssen (Johnson & Johnson) COVID-19疫苗的EUA。
目前Pfizer-BioNTech被授權並建議使用於12 歲以上的人,Moderna和Janssen則被授權使用於18歲以上的人。Pfizer-BioNTech和Moderna疫苗都是屬於mRNA疫苗,需要施打2 劑,而Janssen COVID-19疫苗是重組腺病毒載體疫苗,只需施打單劑。
截至2021年7月22日為止,美國有1.87億人至少接種了1劑COVID-19 疫苗;從安全監測系統發現,COVID-19疫苗接種後的嚴重不良事件很少見。
目前已經報告三種與施打COVID-19 疫苗有時序關聯的疾病。其中兩種(血栓形成與血小板減少綜合徵 [TTS],一種以靜脈或動脈血栓形成和血小板減少為特徵的罕見綜合徵,以及吉蘭-巴雷綜合徵 [GBS],一種罕見的以上行性無力和癱瘓為特徵的自身免疫性神經系統疾病)發生在接種 Janssen COVID-19疫苗後。
接種Pfizer-BioNTech或 Moderna COVID-19 mRNA疫苗,特別是在第二劑後,則有發生心肌炎的報告。 ACIP為此已經召開了3次會議,審查與這些嚴重不良事件報告相關的數據,並全面評估施打這些疫苗相關的益處和風險。
在 2021年7月的最近一次會議上,ACIP確定,總體而言,COVID-19 疫苗接種在預防 COVID-19發病率和死亡率方面的益處超過18歲以上成年人發生這些罕見嚴重不良事件的風險;這種利益和風險的平衡因年齡和性別而異。ACIP仍繼續建議所有12歲以上人群接種COVID-19疫苗。同時CDC和FDA繼續密切監測嚴重不良事件的報告,並將向 ACIP提交任何其他數據以供考慮。
吉蘭-巴雷綜合徵(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其特徵是急性或亞急性發作的四肢或受腦神經支配的肌肉無力。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腦脊髓液蛋白增加,細胞數量正常;臨床表現和嚴重程度各不相同。
男性多於女性,發病率隨年齡增加;美國每年報告3,000-6,000例GBS病例。患者可能需要住加護病房(ICU)並使用呼吸器治療;儘管大多數患者會康復,但GBS也可導致永久性癱瘓或死亡。
迄今為止,在 mRNA COVID-19 疫苗接種後未檢測到GBS或TTS風險增加,在 Janssen COVID-19 疫苗接種後未檢測到心肌炎風險增加。18 歲以下的人不包括在此次ACIP的風險評估中。
ACIP使用與之前描述的方法類似的方法,以疫苗接種的效益(COVID-19 病例數和預防嚴重疾病)與風險(GBS、TTS 和 心肌炎)評估成人接種COVID-19疫苗的效益-風險平衡。根據 2021年6月13日至19日這一周的比率,評估了每百萬劑疫苗接種的益處,包括:
(1) 預防 COVID-19 病例。
(2) 預防 COVID-19 住院。
(3) 預防 COVID-19入加護病房和死亡。
■對Janssen COVID-19疫苗接種評估的風險是:
(1) 至2021年6月30日,在接種Janssen COVID-19 疫苗後42天內每百萬劑報告給 VAERS的GBS患者人數。
(2) 至2021年7月8日,在接種Janssen COVID-19 疫苗後每百萬劑報告給 VAERS的TTS患者人數。
mRNA COVID-19 疫苗接種的風險為評估在施打第2劑疫苗後每百萬劑向VAERS報告的心肌炎患者人數。每個效益-風險評估均按年齡組(18-29、30-49、50-64 和 65 歲以上)和性別進行分層。
Janssen COVID-19 疫苗分析根據假設疫苗在預防嚴重後果方面的有效性為90%以及在120天內預防 COVID-19病例的疫苗有效性為66%。mRNA疫苗分析根據假設疫苗在預防嚴重預後和預防COVID-19病例的有效性為95%,為期120天。
同時也使用全國 COVID-19 疫苗接種數據,按性別和年齡計算總體和亞組之間每百萬次接種疫苗的粗報告率。另外包括已完成病歷審查確認,通報至疫苗安全數據鏈 (VSD)中的GBS發生率,也提交給 ACIP審查。
■GBS: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美國已向 18 歲以上人群接種了約 1260 萬劑Janssen COVID-19 疫苗。在 VAERS資料中,2021 年 2 月 27 日至 6 月 30 日期間收到了 100 份 Janssen COVID-19 疫苗接種後GBS的報告。
患者的中位年齡為 57 歲(從 24至76歲);61 (61%) 名男性;從接種疫苗到出現症狀的中位間隔為 13 天(0至75 天)。95名 (95%) GBS 的患者住院,10 名 (10%) 入住 ICU。
這些患者中有98人(98%) 在接種疫苗後42天內發病。截至最近一次回訪,有一名患者死亡。GBS 報告率為每百萬劑 Janssen COVID-19 疫苗有 7.8 例。在按性別和年齡劃分的亞組中,50-64 歲男性的報告率最高,每百萬劑 Janssen COVID-19 疫苗有15.6 例。
■TTS:截至 2021 年 7 月 8 日,在接種疫苗後 15 天內向 VAERS 報告的 38 例 TTS 符合病例定義,也由CDC 和 FDA 的醫師審查員的確認,並由包括血液學家在內的調查員進行了審查。
其中四名患者死亡。總體 TTS 報告率為每百萬劑Janssen COVID-19 疫苗有3.0例。在按性別和年齡劃分的亞組中,30-49 歲女性的報告率最高(每百萬劑有 8.8 例 TTS)。
■心肌炎: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美國已向 18 歲以上的人接種了大約 1.41 億劑第二劑 mRNA COVID-19 疫苗。在 VAERS資料中,收到 497 份 18 歲以上人群在接種第二劑 mRNA COVID-19 疫苗後出現心肌炎的報告。
成人心肌炎的總體報告率為每百萬劑mRNA疫苗有3.5 例。在按年齡和性別進行的亞組分析中,18-29 歲男性的報告率最高(每百萬次第二劑疫苗有24.3 例)。沒有心肌炎相關的死亡發生。
估計效益(預防 COVID-19 疾病和相關住院、入ICU 和死亡)超過了風險(疫苗接種後 GBS、TTS 和心肌炎的預期病例)。例如:與14-17例 GBS 病例和 1-2例TTS 病例相比,每百萬劑Janssen COVID-19 疫苗可以預防50-64 歲男性1,800 人住院、480人入 ICU 和 140 例死於 COVID-19。
然而,收益和風險的平衡因年齡和性別而異,因為每個嚴重不良事件的病例主要發生在特定的年齡和性別亞組中(GBS 主要為 50-64 歲的男性;TTS 為 30-49 歲的女性;心肌炎是18-29 歲的男性)。
■根據對現有數據的全面審查,當SARS-CoV-2病毒在美國持續傳播的背景下,截至 2021 年 7 月,ACIP 得出結論:
(1) Janssen COVID-19 疫苗或 mRNA COVID-19 疫苗建議的年齡層接種疫苗的好處超過接種疫苗的風險,包括 Janssen COVID-19 疫苗接種後的 GBS 和 TTS 風險,或 mRNA COVID-19 疫苗接種後的心肌炎風險。
(2) 對 COVID-19 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的持續安全監測非常重要。
(3) 應將這些潛在危害和 COVID-19 疫苗的使用告知提供者和一般大眾。
該分析還不包括疫苗預防感染 COVID-19 後疾病的潛在益處,或 120 天之後可能持續的益處;由於這些原因,COVID-19 疫苗接種的好處可能被低估了...完整轉譯文章,詳連結: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2696/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齊嘉鈺醫師摘要整理)
📋 (CDC)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MMWR) - 2021-08-13
Use of COVID-19 Vaccines After Reports of Adverse Events Among Adult Recipients of Janssen (Johnson & Johnson) and mRNA COVID-19 Vaccines (Pfizer-BioNTech and Moderna): Update from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 United States, July 2021
■ Author:Hannah G Rosenblum, Stephen C Hadler, Danielle Moulia, et al.
■ Link: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0/wr/mm7032e4.htm?s_cid=mm7032e4_w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 COVID-19學術資源-轉譯文章 - 2021/08/24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vsd治療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COVID-19兒科急診的日記
今天新增320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166例校正回歸個案。
今天另新增21例死亡個案。
重要新聞:
1. 台中確診數破百!32例來自「4大家庭」傳播鏈。
目前「家庭的群聚傳播」是一個重點了!
2. 6月份500家診所加入疫苗接種行列。
今天來看看
「mRNA COVID-19 疫苗接種後的心肌炎和心包炎」
首先你需要知道的是:
1. 在美國,已有超過 1.65 億人至少接種了一劑 COVID-19 疫苗,美國CDC 一直持續監測 COVID-19 疫苗的安全性,以應對接種疫苗後發生的任何健康問題。
上週末,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提醒醫護人員,他們正在監測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VAERS)和疫苗安全數據鏈(VSD)中的年輕成年人在接受輝瑞-BioNTech或Moderna的mRNA COVID-19疫苗後,出現罕見的心臟相關併發症(心肌炎、心包炎)的案例。
在這些年輕成年人的心肌炎病例中:
男性多於女性;
多數在接種輝瑞-BioNTech或Moderna疫苗的第二劑後出現;
通常在接種後4天內出現。
2. 而美國國防部調查美國軍人中的 14 例此類病例,其中 13 人在第二劑 Covid-19 mRNA 疫苗後被診斷出患有心肌炎。
在軍事病例中,11 人接種了 Moderna Covid-19 mRNA 疫苗,3 人接種了輝瑞 / BioNTech 疫苗。
美國超過 270 萬軍事人員已經接種了 Covid-19 疫苗,心肌炎診斷僅佔接種疫苗者的 0.000516%。
3. 另外以色列的報導,在第一劑輝瑞/BioNTech Covid-19 mRNA 疫苗接種後,以色列有 6 人被診斷出患有心肌炎,第二劑後有 56 人被診斷出患有心肌炎。
其中兩人已經死亡,一名22歲的女性和一名35歲的男性,其餘60人在接受治療並出院後情況良好。
在以色列,大多數心肌炎病例發生在 30 歲以下的男性。
儘管如此,還是一定要打疫苗啦!
美國心臟學會(AHA)指出,接種COVID-19疫苗的好處遠遠超過了與心臟有關的併發症的罕見風險。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清楚掌握疫苗施打後的狀況」
以下的提醒:
若你是接種 COVID-19 mRNA疫苗後一周內出現任何以下症狀時,建議你就要去看醫師了!
胸痛。
呼吸急促。
心跳加快、顫動或心跳劇烈跳動的感覺。
不管如何,接種COVID-19疫苗的好處仍然是大於風險。
大家還是要打疫苗啦!
最後,大家還要記得盡量待在家,要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不要群聚。
vsd治療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嬌生疫苗血栓之亂暫時畫下句點?
台北時間上週六凌晨美國開了六小時的會,很豐富公開的討論。最後果然不出所料,恢復嬌生疫苗的施打。美國CDC也跟隨WHO開始以TTS(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稱呼這個副作用。
把這議題整理成單獨一篇,這也是早上我在全球串連早安新聞報告的內容。今晚九點半會直播/開房,邀請血液科醫師來做更詳細的討論。
1.經過六小時的線上會議,美國CDC專家小組ACIP以10比4票,1票棄權,通過應該恢復嬌生疫苗施打。建議加註可能產生稀有但嚴重血栓的警語,提醒50歲以下女性接種時要留意此風險。
2.上週施打680萬劑後有6例CVST併血小板低下,目前累積到21日之前798萬劑後有15例TTS。且還有一些案例正在確認中。其中有3例死亡,7例住院中(4例在ICU),5例已經康復出院。
3.這15例都是女性,年齡中位數是37歲,有13例是50歲以下。在50歲以下女性的發生率是百萬分之7,30~39歲佔了8例最多,百萬分之11.8。50歲以上則是百萬分之0.9。
4.其他的可能風險因子包括7例肥胖,2例口服避孕藥,2例高血壓,2例甲狀腺功能低下。
5.症狀多發生在注射疫苗6~15天後(平均8天),有12例有CVST。此12例中最常見到的症狀是頭痛,發燒發冷,噁心嘔吐,疲勞,肚子痛。之後會進展到嚴重頭痛可能合併脖子痛或僵硬,出現一些神經學症狀包括單邊肢體無力,講話不順暢,癲癇甚至意識出問題等。
6.這15例中有10例血小板掉到5萬以下,11例有測到PF4抗體(4例沒有做)。
美國CDC專家小組ACIP建議應該恢復嬌生疫苗施打後,FDA和CDC共同發布了新聞稿並舉辦線上記者會。
1.應該恢復嬌生疫苗在18歲以上的施打。有信心此疫苗是安全且可有效的預防新冠感染。
2.現有資料顯示接種疫苗的好處大於出現罕見且嚴重血栓的風險。TTS發生機率極低,但會繼續追蹤並找出其風險因子。
3.醫療提供者還有被施打疫苗者都應該瞭解這罕見的副作用。FDA已將警語加進疫苗的說明中,並繼續進行衛教。
4.共同記者會上進一步說明利大於弊的理由,他們做了針對個人的風險分析:
在18~49歲的女性,每100萬劑注射,嬌生疫苗可以預防657次住院,127次ICU住院還有12人死亡。但可能發生13例TTS。
在50歲以上的女性,每100萬劑注射,嬌生疫苗可以預防4794次住院,1292次ICU住院還有593人死亡。但可能發生2例TTS。
5.在50歲以下的女性可能有增加TTS的風險。我們現在有三個疫苗選擇,嬌生疫苗很重要,因為他可僅施打單劑,不需要嚴格冷鏈。該施打哪個疫苗,建議和醫師討論之後自己決定。
6.這11天的暫停施打讓我們確認這些稀有的副作用可以被適當治療,本週新增的案例全部都沒有被給予heparin肝素治療,這可能會改善他們的預後,這也證明了我們這套系統是有效的。
04b解讀:
1.相比於歐洲英國,我要再度表達我對美國這次處理疫苗相關議題透明度的讚揚。目前累積到15例,他們清楚地把這些案例的症狀,發生時間,風險因子,治療和預後呈現出來,且把女性各年齡不同的風險高低,利弊得失都呈現出來。對一般人來說可能不會去看這總計七小時的線上會議,但對我來說我認為資訊的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這讓我覺得美國非常認真面對這個疫苗安全性的問題,且想辦法解決問題。
2.CDC專家會議上提供的資料量真的非常豐富,最後並對於各種狀況作出沙盤推演,比方說如果不再施打嬌生疫苗,或是針對年齡限制施打等等,真的做得非常用心。
3.說到這裡我又要來抱怨一下歐洲英國了。你們AZ疫苗引起的TTS案例已經287例且長達一個月之久,為何不能像美國CDC一樣把這些案例好好地整理出來給大家看呢?在治療指引比方說避用肝素避免輸注血小板之下,應該案例數已經可以大到可以做出分析是否可以有效降低TTS的死亡率了。結果你們的資料呢?我只等到你們捅mRNA疫苗一刀,說也有接到通報mRNA疫苗同樣會發生CVST.....
4.關於這點這次CDC的會議倒是沒有太多著墨,僅提出另一個比較完整追蹤,但數量比較小的安全性資料庫Vaccine Safety Datalink (VSD) 中指出:在追蹤270萬輝瑞還有250萬莫德納疫苗施打者中,總共產生10例CVST。5例是之前有確認的風險因子,排除。另外5例則沒有血小板低下。因此不符合TTS的定義。
5.至於50歲以下女性,是否應該避打嬌生疫苗改打其他疫苗?當被問到這個問題,CDC給出的答案是每個人要自己考慮利弊得失,和醫師商量。自己做決定。
該不該打疫苗,打了面臨的風險是什麼,我們醫師有責任要好好和每個人解釋,但最終的決定還是要每個人自己來做。簡單講一句,新冠病毒本身導致血栓的機率可能是自然發生率的100倍,要不要因為這最多10萬分之1發生機率的TTS避打此疫苗,公衛政策的考量顯然是利大於弊。而健康是自己的,每個人也該自己做出決定。
vsd治療 在 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 【心室中膈缺損關閉器自費的比較 ... 的推薦與評價
所以,選擇專用的關閉器來關閉缺損,當然是治療首選。就算缺損的尺寸與型態同時適用健保給付的HeartR VSD occluder以及ADO1/ ... ... <看更多>
vsd治療 在 心室中膈缺損的心導管治療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台大小兒心臟科王主科教授主講#心室中膈缺損的心導管治療 … Show more. Show more. Key moments. View all. VSD對身體產生的影響. VSD對身體產生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