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想進步,你找對老師、用對練習方法了嗎?】
近期收到越來越多「在線上與外師一對一學習後,還是沒有進步後怎麼辦?」的內信詢問。我有點無奈,有太多話想講,但卻不知從何講起。
我在口說、聽力公開課所說的「迷思」宣言,一個一個被驗證了。
迷思1: 學習英語跟英語母語人士學ㄧ定比較好。
迷思2: 練習只要有量,就ㄧ定會進步。(=練習口說就是多說,別無他法)
今天決定花一點時間,用自己的經驗和科學結果來寫一些不好聽、看似不政治正確、但卻是事實的東西。
說到底,還是要回到學習的本質。我們先來看看「刻意練習」大師 Anders Ericsson 在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 一書當中,怎麼說「學習」、「練習」這件事情。
【P. 157 刻意製造讓自己成長的機會,並且專注練習】
"The hallmark of purposeful or deliberate practice is that you try to do something you cannot do--that takes you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and that you practice it over and over again, focusing on exactly how you are doing it, where you are falling short, and how you get better. Real life--our jobs, our schooling, our hobbies--seldom gives us the opportunity for this sort of focused repetition, so in order to improve, we must manufacture our own opportunities."
簡而言之就是,我們必須要刻意去做一些,稍微在我們現在程度之上 (語言習得大師之一Stephen Krashen 說 i+1) 的練習。但這樣的練習,對成人來說,如果沒有 mindful, purposeful,可能效益不大。在練習當中還要思考「自己哪裡要加強」、「哪裡可以更好」。
因此,這樣的專注,除了是「心神上面的專注」,還要是「想要進步範圍」的專注。說白話文,如果有人今天問你 "Hey, what are you doing?" 回答 "I'm practicing English speaking." 是太廣泛、不夠刻意的答案。
除此之外,在學習當中,你很在乎自己有沒有練習夠多題目嗎?還是我們願意多做一些比較無聊、但是真的對我們好的「重複練習」呢?
再來,Dr. Ericsson 提到,"...much of what a good teacher or coach will do is to develop such exercises for you, designed specifically to help you improve the particular skill you are focused on at the moment."
如果沒有「學過」英文的人,對於要如何設計這樣的練習,會比較沒有方向。也不容易了解我們的「難處」。所以一個沒有受過訓練、只是剛好母語是英文的人,不知道如何幫助台灣人學習英文,一點也不意外,就如同中文母語人士若沒有受過訓練,可能不會是最好的中文老師般。
Dr. Ericsson 在本書 p. 149 所說, "Many accomplished performers are terrible teachers because they have no idea how to teach. Just because they themselves can do it doesn't mean they can teach others how to do it."
圖片之所以用台灣之光戴資穎,要講的是,如同學習英語所需條件般,她除了有很好的教練、不斷地在能力範圍外練習突破外,一定常常思索自己的「學習過程」,即便這樣的思索,是很挫敗、辛苦的過程。
最後最後,我想要分享的是 "GRIT" 祖師 Dr. Angela Duckworth 所說的。所有學習一件事情學習到頂尖的人,都有一個故事,是某個不放棄他們的人的故事。
學習語言,你可能也需要一個、或一群會永遠支持你的老師們。
歡迎大家加入我,一起在學習外語中,不斷讓自己變成更好的、對於學習方法更有批判性思維的學習者。
Search
what are your hobbies回答 在 日文學習(中文字幕)聊電影、明星| 如何提問和回答Q&A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