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對於 Alpine 的想像是什麼?
或是說,不知道大家對爬阿爾卑斯山的想像又是什麼?
出乎意料的,居然有這麼多適合我們菜鳥的路線(撒花)。
更準確的說,這裡地形豐富路線多元,什麼難度都被開發出來,親切到初階有機會嘗試體驗,驚悚的超高難度也足以滿足進階,應有盡有,若想嘗試或培養技術攀登能力,Chamonix 絕對是值得一去的好地方(景美人善,東西又好吃,荷包束緊一點就好XD)。
這我也要提一下,出乎意料的,也沒想像中花錢,如果全程紮營跟吃超市,其實預算都在可接受範圍內,只有纜車是較龐大的費用。
(山下營地 €10/天,山上營地 €0,餐費 €20/天,纜車2D €79。)
「Alpine 是什麼?」
Alpine 是歐洲的用詞,也是 Mountaineering 的意思,泛指爬高山,又以 Alps 阿爾卑斯山系中,裸露岩石和終年不融的冰雪地形較多,後來更偏向指「具技術性的冰雪攀登和岩石攀登,還有技術滑雪(ski)」,前部分中文化就是「冰雪岩混合技術攀登」。
除了處處皆有適合的難度外,我覺得在 Chamonix 爬 Alpine 的另一個優勢是這裡有纜車,雖然很貴,但它可以幫你省去大量的時間,30分鐘內爬升2700m,輕鬆把你送上南針峰 - 3842m,跟台灣雪山差不多的高度上,你要做的只有走出纜車站,就能直接練技術——這如何不吸引人?
「那台灣呢?」
台灣選擇其實也很多,雪季玉山、雪山、北稜角、南湖大山、大霸等,只是季節短,雪況又很不穩定難掌握,從海拔0的平地出發,到真正上雪線之前的路程又久又遠,加上申請程序等各種限制,於是越來越多人選擇出國爬山。
(感謝 張元植 大大補充指教)
台灣大部分的登山客,連這個選擇(雪季玉山)都不知道,就被蒙蔽在外,妄論還希望持續增進技術攀登的能力⋯⋯
若沒有這次去 Chamonix 的機會,我可能也一輩子都不知道技術攀登吧。
像我一樣矇矇懂懂、一知半解,不了解冰雪岩混合攀登,以為遇到了就是難關,初體驗上去下來後,當頭棒喝,反而有更深刻的體會。
超大範圍冰雪岩混合攀登,動則需費時2-6小時,甚至半天一天的攀爬時間與距離,混雜著雪地冰壁攀登技術、冰河繩隊救援觀念、攀岩繩隊移動確保和垂降⋯⋯等,將在每個角落學到的細節高高疊起,相互交融並學以致用,實作後彼此反饋,最後爆炸性的消化吸收。
就像每天都有全新的世界在眼前等待著發掘探索,這是一個非常驚艷的世界,也是無與倫比的體驗,若一輩子都沒機會嘗試一次,就真的太可惜了。
完全,大開眼界啊。
----------
Mountaineering Wiki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Mountaineering
↓ 森的分享會時間出來囉,台北台中的朋友快手刀報名吧!!🤗🤗🤗
▲8/02台中場>>https://goo.gl/forms/Kpu5tFu0kC4ITlQS2
▲8/23台北場>>https://goo.gl/forms/F4uCdehRZnELPhAN2
.
Photo by Johnson Chang
.
#ArcteryxTaiwan #Zamberlan #Grivel #Komperdel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