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憲今天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應該著手減免網路跨行轉帳手續費,帶動數位經濟。
英國各大銀行早在2008年就投入使用快速支付系统(Faster Payments Services),提供當日入帳的網路金融服務,一般個人用戶不分同行、跨行,轉帳金額在25萬英鎊以下皆免手續費,目前包括Zapp、Pingit等行動支付在內,英國國內絕大部分線上交易都透過FPS進行;美國各大銀行2017年更推出Zelle即時支付系統,香港金管局也預計今年9月推出快速支付系統,都是免手續費,簡化電子支付機構與銀行的連接手續,方便民眾進行跨行交易。
反觀台灣,現在雖有台灣Pay,但目前只有18家銀行加入,而且轉帳免手續費優惠只到今年底,很難推廣、拓展;民眾使用其他網銀跨行轉帳大多仍須付15元手續費,實在缺乏使用網路帳戶交易的誘因。
俊憲呼籲財金公司,將台灣Pay跨行轉帳免手續費優惠延長至少一年,同時不論一般網路銀行轉帳或網路ATM轉帳,都至少應調降為實體ATM手續費的一半。
對於俊憲的訴求,出席記者會的銀行局組長黃光熙表示,會請財金公司蒐集國外資料,妥適研議規劃;財金公司副總經理黃昱程也承諾,台灣Pay跨行轉帳免手續費優惠再延長一年,會朝這個方向來做。
zelle香港 在 Fintech 金融科技趨勢分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日全球金融科技新聞 (20180212)
🗣蒐集整理每天全球金融科技新知,今日內容概覽:
1. 豐田金融推出全新AI信用評估平台
2. 美國券商TD Ameritrade允許用戶透過Twitter交易
3. 香港證監會打擊證券類代幣,將發出多項整改通知
4. 紐約梅隆銀行將用 Zelle 進行商業支付
5. 美國金融資訊供應商Symphony 將整合入 OpenFin 平台
—
1️⃣ 豐田金融推出全新AI信用評估平台
來源:Finextra
替代信用評分機構Aire與豐田金融服務公司聯合推出了一款人工智能信用評估平台,這也是Aire首次將其解決方案用於客戶賬戶週期管理。
一項針對2000名英國成年人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汽車租賃應採用更複雜的信用評估方法,尤其是自由職業者等群體,其工作狀態的性質,讓他們難以獲得信貸。由於人工信評尚未全面考量自由職業者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有必要透過AI協助更多面向的評估。
—
2️⃣ 美國券商TD Ameritrade允許用戶透過Twitter交易
來源:Finextra
美國知名券商TD Ameritrade宣佈,將允許客戶透過Twitter直接進行研究資訊推播和股票、ETF交易,Twitter將成為一種全新的投資平台,用戶只需登錄賬戶就可使用這一功能。
這項新功能以AI為主力技術,同時輔以人工支持。用戶可借助此功能同時獲得定期市場消息、新聞、報價和行業資訊。此外,旗下的LikeFolio和150多個投資教育影片還將提供社交輿論監管和推送服務。
—
3️⃣ 香港證監會打擊證券類代幣,將發出多項整改通知
來源:巴比特資訊
香港證監會(SFC)宣佈「已經對部分加密貨幣交易所和ICO發行方採取監管行動」,該機構已向香港境內7家加密貨幣交易所發出了整改通知,警告其「不應在沒有獲得許可的前提下,交易那些被《證券及期貨條例》定義為‘證券’的加密貨幣」。
在聲明中,FSC還指出其多次收到投資者投訴,稱無法從交易所賬戶中提現或提取加密貨幣。另外,有消費者投訴稱加密貨幣交易所盜用其資產或者操控市場,或技術漏洞造成資金損失,甚至從事欺詐性活動。
—
4️⃣ 紐約梅隆銀行將用 Zelle 進行商業支付
來源;American Banker
Zelle是由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富國銀行等美國主要銀行業者推出的支付服務,由於多達30家大銀行開發且支援其服務,Zelle 的商業應用場景正快速增長。
最新消息顯示,紐約梅隆銀行希望將Zelle應用到客戶的商業付款服務中。該行即時支付總監 Carl Slabicki 表示,支付領域正在迅速變化,必須允許客戶使用新的支付系統,否則面臨客戶流失的可能。
—
5️⃣ 美國金融資訊供應商Symphony 將整合入 OpenFin 平台
來源:Bloomberg
華爾街即時金融資訊供應商Symphony 將被整合到 OpenFin 平台,以求與Bloomberg 提供的同類產品競爭。OpenFin 首席執行官Mazy Dar表示,兩家公司的共同客戶可將 Symphony 的桌面體驗與其他基於 OpenFin 的行動應用統整起來,並降低產品成本。
Symphony 雖受高盛、貝萊德等大型金融機構的推崇,但其通信服務並未得到廣泛應用,部分原因受低利率、市場低迷和監管加強等因素的影響。而OpenFin 專注於幫助金融服務公司升級技術基礎設施,透過在交易所內部、交易平台的買賣方客戶端部署桌面應用,為交易員和終端用戶提供即時、便捷的交易支援服務。
🎈本文經編輯以便閱讀並引用自 #未央網 #AI金融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