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次一次價值觀的選擇,你選擇怎樣的方式賺錢,你選擇怎樣的人陪你走一段路,每次的捨,都是因為對於「得」有更大的堅定。捨得、捨得,做出最想要的捨,才能成就心中最大的「得」
#每個咬牙的寒徹骨,都是為了等待撲鼻香。
#每個寒徹骨都讓撲鼻的香,變得深刻而迷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生長於彰化的柯金源,體驗到工業化、產業發展對生態的可怖破壞力。他的原生家庭,父親家族務農,由於工廠的廢水汙染,使得農田生產的糧食有著品質的疑慮,母親家族是沿海養殖漁業,1980年代因工業發展需求,要填海造陸,養殖地乃被徵收,遂失去生活空間。於是,環境的受害,也連帶造成弱勢族群更大的痛苦。 堪稱臺灣...
價值觀的選擇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徐子軒:立陶宛的「冰島時刻」🇱🇹】
「當1990年立陶宛宣布脫離蘇聯時,冰島是第一個承認立陶宛的國家......」當台灣遭受疫情襲擊之際,伸出援手的國家至今已有美國、日本、立陶宛、斯洛伐克以及捷克。其中,立陶宛的捐贈,據悉是台灣透過駐拉脫維亞代表團,向同為波羅的海三國之一立陶宛請求協助,其後立陶宛政府決定分出2萬劑AZ疫苗給台灣,引起不小關注。
.
此外,立陶宛近期更有一連串友台政策:包括將在台開設商業代表處、數十名政經學界人士亦成立了立陶宛-台灣論壇、再加上今年五月,立陶宛更宣布退出中國領頭的「17+1」合作機制。
.
立陶宛的親台立場,在歐盟樹立了一個罕見的榜樣,面對北京的恐嚇與制裁,已準備放棄物質利益。這不只是價值觀的選擇,更是精密的戰略,藉由支持台灣,希望美國能夠注意到其對中國的堅定立場,讓華府更重視立陶宛的地位。
.
種種行動也讓北京開始擔憂,立陶宛是否會到來所謂對台灣的「冰島時刻」(Iceland moment)。這指的是,當1990年立陶宛宣布脫離蘇聯時,冰島是第一個承認的國家。究竟這一系列的友台政策,是否有可能帶動歐洲更多國家加入行列?台灣是否也正逐步迎來自己的「冰島時刻」?
#立陶宛 #中國 #歐洲 #冰島時刻 #疫苗 #斯洛伐克 #捷克 #疫情 #北約 #中歐 #國際政策 #國際關係
價值觀的選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個人的人生問題,
他既不積極思考,
也不自我訓練處理的方法,
為何你要比他還積極、還投入?
相同的,
若是你的人生問題,
你不積極思考及面對,
也懶得自我訓練,
那又有誰需要比你還盡全力?
還需要更費心?
無論選擇怎樣的人生,
那還是他自己的人生。
關於人生心態和人生價值觀的選擇,
別人是幫不上忙的。
唯有自己想調整想改變,
想找到自己的療癒之道,
他才真的能為自己改變。
若你一直想改變他,
一直為他窮忙瞎忙,
而他一點兒都不認為他的人生有任何困頓和失衡,
到頭來,你們只會剩下爭辯和無力感,
根本難以相處和平等說話。
試著尊重別人和你不同,
試著理解每個人的際遇和領悟契機不同,
即使你說你都看不見他在努力在改變,
你也需要明白他才是他生命的主人,不是你。
沒有人有義務活出你認為他該活出的樣子。
如果,你付出心力和關心,
卻少了這基本的尊重和界線,
那所做的關懷和付出,
也將成為白費。
———《立下界限》
“卸除生命中不必要的內疚感,找回平靜,成為溫柔且堅定的自己”
入口: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9898?sloc=main
價值觀的選擇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生長於彰化的柯金源,體驗到工業化、產業發展對生態的可怖破壞力。他的原生家庭,父親家族務農,由於工廠的廢水汙染,使得農田生產的糧食有著品質的疑慮,母親家族是沿海養殖漁業,1980年代因工業發展需求,要填海造陸,養殖地乃被徵收,遂失去生活空間。於是,環境的受害,也連帶造成弱勢族群更大的痛苦。
堪稱臺灣自然生態環境紀錄片代表人物的柯金源,30年來,始終如一地在同一個領域奮戰,他自言沒有倦怠的時間,即使仍舊悲傷、憤怒和無力,包含非但沒有因為報導或紀錄片的探討,改善環境污染,反倒讓受訪者遭受黑道的攻擊等,他仍舊鏗鏘有勁地表示,自己沒有悲傷的權利,必須將那些情緒轉換成保持前進的力量,直到改變的發生、到來。
柯金源認為,這是他長期性的志業,唯有持續不懈,才能創造臺灣將來的可能性。
多年下來,即便有各種挫折與痛苦,但柯金源的絕不停歇,終究累積不少成果,召喚起更多人對環境的關注,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使得對於自然的愛護之心萌芽在社會各個層面。
當發財成為長久以來臺灣某種奇怪的慣性思維時,柯金源直指核心地說明,一旦環境被破壞,譬如空氣、水遭受污染,將來我們反而需要花更多的錢去買健康的水與空氣,這是異常荒謬的決定。唯有此刻設下環境的停損點,讓島國的生態慢慢修復,才不會導致慘烈局面在日後發生。對柯金源來說,這是價值觀的選擇,攸關於臺灣優質環境的想像與其未來。
小檔案
柯金源,人稱柯導、柯師傅,現任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1962年出生於彰化伸港,1980年代以打工方式購買第一部相機,開始記錄台灣自然景貌,而後任職媒體,主跑政經與社運。1990年,因目睹嘉義東石網寮村因颱風淹水39天卻缺乏媒體關注之慘況,決心專注耕耘環境新聞,並開始參與電子媒體。1993年起在平面媒體撰寫環境議題專欄,前後長達12年,共累積超過30萬字的臺灣環境田野調查資料。1998年他進入公視新聞部服務至今,已累積20多萬張環境紀錄圖像、27部環境紀錄片作品。
紀錄片作品有《來自斷層的消息》(2000)、《烏坵》(2002)、《阿瑪斯》(2003)、《彌猴列傳》(2004)、《記憶珊瑚》(2004)、《天大地大》(2005)、《產房》(2006)、《天堂路》(2007)、《前進南極》(2008)、《夢想巔峰》(2009)、《登峰造極》(2009)、《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2010)、《海岸群像》(2011)、《黑》(2013)、《空襲警報》(2013)、《餘生共游》(2014)、《命水》(2015)、《水戰》(2015)、《海》(2016),《前進》(2017)等。亦曾發表攝影個展如《意念的表象》(1990)、《再見海洋》(1998)、《海洋臺灣》(2000)等,並著有《山美-達娜伊谷的傳奇》(2002)、《臺灣水資源脈絡》(2003)、《我們的島》(2006)、《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2018)等書。
1997年起,柯金源入圍與獲得國內外超過一百個重要獎項,其中包括個人入圍七次電視金鐘獎、獲頒攝影與非戲劇導演三座金鐘獎,以「動物救援」獲得NPO媒體報導獎【電視報導首獎】,《獼猴的戰爭與和平》更同時獲得美國【CINE金鷹獎】、美國廣播電視博物館【永久典藏】以及美國蒙大拿國際野生動物影展IWFF兩項大獎與九項優異獎,近年代表作為紀錄片《海》,記錄臺灣近二十幾年來的海洋環境變遷,全片沒有旁白與配樂,以質樸的影像敘事深入海洋。多部作品入圍加拿大、瑞典、印度、新加坡、泰國、中國、西班牙等各國相關影展。
創辦人:馬立群 總編輯: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師:吳姿瑩、林艾德 剪接:徐珮珊
作品提供:柯金源 場地提供: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價值觀的選擇 在 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做出更篤定的選擇!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沒有什麼 選擇 ,一定是「最好的、最正確的」, 然而我們希望,能為自己做出「最篤定」的 選擇 。 ⠀⠀⠀⠀⠀⠀ 當我們不夠了解自己, 無法正視自己的重視 ... ... <看更多>
價值觀的選擇 在 【楊照談書】1111109 馬克.卡尼《價值的選擇:以人性面對 ... 的推薦與評價
《 價值的選擇 》全書分成三部分, 從「價值」的角度切入, 企圖為社會與經濟所需,重建改革框架: 一、考察各種價值觀念,及其在政治哲學中的根源。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