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盈響力閱讀 ]病態人格心理學
這本書的誕生,有他的時代意義背景,一邊閱讀的握持成,我想到幾齣韓劇 #VOICE1~4季 #窺探MOUSE #SIGNAL訊號,在網路時代,人們的歸屬感和價值感剝離的狀態,人們常感到沒有人生歸屬。#網路拉近人心吐訴的距離,#也拉近我們與惡的距離。
明明在身邊一起生活的家人,不了解你;
明明有心事找不到朋友說,跟網友說,幾個小時就互稱老公老婆;
明明現實生活中過得越慘烈,越想在社群軟體中找依存,就更容易受騙。(不管任何年齡層)
■是 什麼樣的心念,讓鄭捷毫無顧忌地實施大屠殺?
■ 什麼樣的心態,讓瓊斯成為奪人生命的邪教主?
■ 什麼樣的心理,讓松永太以操控思想、玩弄性命為樂?
日本犯罪心理學權威原田隆之,三十年來親身接觸上萬名囚犯,蒐集大量現場資料,除了帶領讀者重返與死刑犯接觸的第一線,更整理世界心理學巨擘的研究,以精闢又淺顯的方式,將他們體內的邪惡因子具象化,分析惡魔如何誕生。
#與死囚共存的犯罪心理學權威
#告訴你無良基因的真相
無論韓國日本,在劇中或真實案件裡,都提到 #病態人格的形成,除了後天經驗,也包含 #生物性大腦的功能缺失。
原本在我們接收周遭環境的刺激,會在杏仁核中途上情感的色彩,連結到身心的反應和同感,加上海馬迴組織對於恐懼制約不成立,對於不可以做的事較無社會性的判斷,背離常人會有的不安、恐懼、同理心、良心,反向地去拉住尋找刺激的衝動行為。病態人格的大腦,杏仁核雖異常
`但因為杏仁核的異常,這條大腦的迴路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對於殘酷的無感,在先天X後天同理能力的缺失,1.#前額葉下部關於倫理和情感有關的溫情腦失靈,加上2.#多巴胺分泌過剩的情形,讓他們 #過度追求刺激 與 #衝動性,又加上3.#血清素(原本幫助情緒調節的分泌激素)分泌量過剩,在病態人格的研究中發現腦部平息怒氣的機制發生永久性的變化,壓不下去的的若加上情境的激化(像是網路遊戲的模擬、現實中常見挫折等因素)。在這本書中,也提及受虐兒一定會變壞嗎?這樣的議題,其中包括除了先天異常,依然有後天因素的對待方式,形成 #人格穩不穩定的三角椅,並且依照個人的選擇和腦部功能,影響自我意識和控制能力。
作者整理了病態犯罪者的治療史,清楚說明為何治療效果不彰?哪種治療方式反而助長再犯率?目前學界對治療採取何種態度?而書中提出歐美法庭對病態犯罪者的裁量,肯定會顛覆你固有的看法。
作者在書中也提出具體建議,告訴你當身邊的人疑似是病態人格時,要如何與之相處,以及其他國家如何平衡社會安全與人權問題,讓你以全新角度重新理解病態人格。
#方言文化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6460?sloc=mai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3的網紅Alfred Ble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1 - 0:45 前言:蟑螂、迷宮、與人類 0:46 - 2:50 主要反應 與 社會助長作用 2:51 - 4:32 社會懈怠作用 4:33 - 6:04 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懈怠作用? - 究竟要一個人,還是在團體中才能刺激表現? 為什麼在台上,優缺點會被放大? 他人在場,對我們...
「反向作用心理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反向作用心理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反向作用心理學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反向作用心理學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反向作用心理學 在 Alfred Ble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反向作用心理學 在 洪雪珍- 【用相反行為,來掩飾真實感受】 ~反向效應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反向作用心理學 在 防衛機轉反向的推薦,PTT、DCARD、YOUTUBE和網路上有 ... 的評價
- 關於反向作用心理學 在 防衛機轉反向的推薦,PTT、DCARD、YOUTUBE和網路上有 ... 的評價
- 關於反向作用心理學 在 防衛機轉反向的推薦,PTT、DCARD、YOUTUBE和網路上有 ... 的評價
- 關於反向作用心理學 在 你心智多成熟?看你「心裡防禦機制」就知道!12種 ... - YouTube 的評價
反向作用心理學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幸福商機】好心情經濟學
近年來,從生理到心理,商業世界提供各式各樣的方式,在人類的感官領域開疆闢土,試圖用產品平衡並治癒人類的壞情緒。運動是最常見的方法之一,例如攀岩。除了提升自我效能感,這項運動對改善抑鬱症患者的反向思維也很有效。由於患者會在頭腦中反覆想一些負面的想法,導致自己深陷負面情緒出不來,而攀岩需要全神貫注在攀爬的步驟和體驗上,保證自己不掉下去,這個時候人沒有時間胡思亂想。根據QYResearch的數據,在山外和室內攀岩越來越受歡迎,預計全球攀岩裝置市場規模到2025年將達到9.52億美元。
在視覺上,人類的情緒時刻都在潛移默化地受到色彩的影響,心理學家發現一些色彩會讓人感到溫暖、體貼,甚至胃口大開;而有些色彩則會讓人感到煩躁、疲倦以及厭惡。Uniqlo對於顏色的運用一直處於領先地位。2000年秋冬季,Uniqlo一連推出51種色彩的毛絨衫(Fleece),原本將銷售目標定在1200萬件, 最後大賣2600萬件,成為名副其實的大熱款;今年8月中旬,Uniqlo在上海發布2020年的秋冬新品系列。迅銷集團全球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首席市場總監吳品慧女士介紹,Uniqlo這一季很多系列是莫蘭迪色系,在明亮的色彩加入一些灰色系,會使整個色彩有明亮感覺的同時體現出一種高雅感:「這樣的顏色具有穩定情緒的作用,同時,因為它色彩飽和度低,使得服飾搭配變得更容易。」
雖然,好心情經濟學有其重要性,但過度依賴,可能適得其反。那些被包裝出來的消費潮流掠奪金錢的例子屢見不鮮,過於沉迷短期物欲滿足的人逐漸陷入了「偽精緻」的消費陷阱。「人們處在以消費控制整個生活的境地,」法國哲學家、後現代理論家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說。在追逐感官感受的時候,也應該尊重內心,不使自由意志力衰竭。在接收無時不在的大數據推薦內容的同時,也要警惕不要被它吞噬。——馬珊珊
#疫情 #ElonMusk #Cocacola #ASMR #Uniqlo #好心情 #商機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204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訂閱聯絡方法
網站:www.bbwhk.com
電郵:bbwhk_cir@modernmedia.com.hk
反向作用心理學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心理防衛機制與個性的關係
#常聽到的心理防衛到底是什麼
每當我們分開討論心理防衛機制,將它們作為單獨的應對策略時,就會讓我們造成誤導性的印象,即它們是孤立存在、毫無關聯的技巧─像是在打高爾夫球時,你只是隨意地拿起一根木棒、鐵棒揮桿一樣。然而實際上,我們極容易養成自己特有的或習慣性的防衛模式,而這些逃避痛苦的慣用方法則會對性格的塑造產生影響。
因此,若有人說你是個從來不會心煩或生氣的老好人,這句話會呈現一些和性格防衛機制有關的資訊;若你是一個獨斷的人,傾向於主導一切,在聲勢上壓倒他人,或者糾纏到對方聽你的為止─這些情況表明的又是另外一套防衛機制。你與自己生命裡重要他人的互動習慣,會說明你一向使用的防衛機制。
請用心體會下面語句和描述他人的方式,它們是我們多數人曾訴之出口的話語,因為這些句子攸關容易為關係帶來摩擦或阻礙的性格特徵,所以當我們使用,便意味著對他人的批評或評判:
A就是一個控制狂。
B總是讓我覺得他需要被拯救。
C很好說話,只要一切照她的來。
D非常黏人。
E毫無人情味。
什麼事都可能讓F情緒失控。
為什麼G總是緊張兮兮?
我沒見過比H還莽撞的人!
I總是小題大做!
J認為他就是上帝恩賜女人的禮物。
K是一個膽小如鼠的人。
L為什麼非得在關係裡充當受氣包?
這些描述,是對某些特質或相處方式的總結,我們經常藉此表達對他人基本性格的看法。雖然不太明顯,但這些句子同時也顯現了一個人面對的阻礙所在:
(一) A至D的行為是在應對需求與依賴時的做法。
(二) E至H的行為反映的是對緊張及痛苦情緒的管理方式。
(三) I至L反映的是在關係中的自尊議題。
在第二章中,我們會細說這些心理議題,探究我稱之為「主要心理問題」的相關內容。正是在承受這些挑戰時遇到的困難,在極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會選擇的心理防衛機制類型。
每個人都會發展出專屬於自己的一系列防衛模式,用於應對人類共有的情緒。不同的文化會對某些情感抱以寬容或譴責,因而造就了我們各異的性格,以及逃避不為社會所接納的情緒的不同方式,但所有人都在與以下人類經驗中固有的基本挑戰進行鬥爭:
✔️需要或渴望與他人取得聯繫,並依賴他們滿足我們自己的需求;同時也要在這些關係裡體驗挫敗、失望或無助。
✔️應對讓人難以平復、時常感到痛苦的情緒問題,譬如害怕、焦慮、憤怒、怨恨、羡慕與嫉妒。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自我感覺良好,對個人價值充滿自信。
不同的人在面對上述議題時有著不同的難度;兩個人也許在面對同一種情緒時,卻採取完全不同的防衛方式。對每個人來說,我們使用的防衛機制將會塑造我們的個性,同時也會深刻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
#你的心理防衛機制是什麼呢?
對於心理防衛機制,最通俗簡短的解釋來自於英國著名心理分析學家唐納德梅爾徹(Donald Meltzer)。他說:「一切防衛機制都是我們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謊。」
而本書的主旨內容就是心理防衛機制:它們如何運作,被其阻擋在意識之外的痛苦因素有哪些,我們為什麼會依賴心理防衛機制,以及如何認識與面對藏在其背後的無意識痛苦的潛在收益。
心理防衛機制是人類心理中一個普遍而必需的部分,既給我們提供了保護,幫助我們解決了人類經歷中的一些難題,但同時也阻礙了我們成長以及對滿足感的獲得。嚴重或根深蒂固的心理防衛機制會妨礙我們看清自己在關係中真正的需求,無法體驗豐富的情感甚至無法保有自尊的生活。本書將會明我們認識自身的心理防衛機制,超越限制,獲得成長。
雖然直面痛苦看似很難,但在這個過程中,你也會體驗到釋放與振奮。還有什麼事情能比探索自我,讀懂朋友、家人和相識之人的複雜心理活動,同時更深層理解人類關係更有趣呢?經過這麼多年的切身實踐,我對自己這項工作的熱情不曾減少半分,並發現了他人身上的無窮魅力,我希望你也能從此書中感受到些許。
--
本文改寫自《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全美最受歡迎心理學家的14堂自我療癒課》,作者約瑟夫・布爾戈(Joseph Burgo)為美國精神分析師、臨床心理學家。從事心理治療三十多年,曾任國際精神分析協會組成協會董事及講師。
在我閱讀過的書中,本書是唯二清楚而易懂的探討「防衛機轉」,這個我們幾乎都聽過,但卻未必深入探究過的概念(另一本書是Jerome S. Blackman的《101 Defenses: How the Mind Shields Itself》)。
你毫無怨言地包容另一半長期埋首工作,直到有一天,當他記不得第幾次取消赴約時,你才意識到內心積累的寂寞與憤怒。
母親因病離世,你說服自己,這對彼此都是一種解脫,但當你觀看一部家庭電影時,忍不住抽泣,才發現傷痛從未遠去。
又或者,你知道這些概念,背後都有防衛機轉嗎?
〰️鴕鳥心態──壓抑與否認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轉移與反向作用
〰️非黑即白思維──分裂
〰️沉溺美好童話——理想化
〰️到處散播負能量——投射
〰️為避免痛苦,放棄所有開始——控制
〰️用狡辯回避真相——「思考」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羞恥防衛
一生中,總有人告訴我們應該擁有什麼樣的情緒。從第一本睡前故事開始,直至長大成人,我們都被教導要寬宏大量、心懷感激、多諒解少批判;我們一直被灌輸著「正確的」感受方式。
然而,憤怒、仇恨、嫉妒——這些不為社會所接受的情緒,同樣屬於內心不可或缺的部分。學會接納一切情感,與之相安共存,是我們能為自己獻上的最美好贈禮。
透過本書,每天挪出片刻的靜謐,將思緒從萬般雜訊中抽離。閱讀過程中,你將成為自己的心理治療師,帶著耐心,同時也帶著堅定,尋求人生所有困境的解答。
當我們願意對自己誠實,方能擺脫大腦中的謊言,回歸真正的平衡與自由。
誠摯推薦!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今周刊出版
https://tinyurl.com/y9hgsh63
然後你也可以《練習不壓抑》 時報出版
https://tinyurl.com/in-and-out
反向作用心理學 在 Alfred Ble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0:01 - 0:45 前言:蟑螂、迷宮、與人類
0:46 - 2:50 主要反應 與 社會助長作用
2:51 - 4:32 社會懈怠作用
4:33 - 6:04 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懈怠作用?
-
究竟要一個人,還是在團體中才能刺激表現?
為什麼在台上,優缺點會被放大?
他人在場,對我們的狀態有何影響?
-
我們都有自己偏好的工作習慣和環境,但他人的在場於否,多少還是會影響我們的心情和績效。為何有時候他人的出現讓人緊張,有時候卻令人懶散;其中決定性的關鍵是什麼?社會助長與社會懈怠,正是這背後的影響因素之一。
透過理解這兩個現象,我們便能更清楚地辨識合適的學習/工作環境,也可以反向操作,訓練自己提升績效,甚至改善他人的表現。Enjoy!
反向作用心理學 在 你心智多成熟?看你「心裡防禦機制」就知道!12種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什麼是心理防禦機制? ... 【 心理學 】 | 維思維 ... 心理防禦機制的類型03:30 否定04:12 退化04:55 行動化05:20 解離05:50 投射06:33 方向 作用 07:09 ... ... <看更多>
反向作用心理學 在 洪雪珍- 【用相反行為,來掩飾真實感受】 ~反向效應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用相反行為,來掩飾真實感受】 ~反向效應~ --本文摘自:許皓宜博士最新 ... 茉莉曾是一位成功的滑雪奧運選手,品學兼優,她的父親是一名大學心理學教授。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