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馬文化 新書分享:《#你是我最艱難的信仰:#凌性傑詩文選》※
凌性傑〈雨傘節〉
我便如此歡悅,不連續的滑行
即使盛夏陽光照臨仍然一貫低溫
愛與死,都沒有我的血冷
我亦驚懼這有毒的存在,閃躲
迂徐,萬籟中扭曲紋路鮮明的肉身
藏眼神於陰暗之中
無淚時分,我便如此蠕蠕
反覆蛻下的一生原不算什麼
只有洞穴與黑夜值得蜷曲依靠
遠方捕獵的鼓聲,美洲豹的憂鬱飛奔
千百種靜默凝聚一次海嘯
夢或者遺忘,逐漸軟弱的沙塵暴
這些原也算不得什麼。舊石器時代就傳下
命運的鱗片,穿梭時光,風舌嘁嚓作響
此時此刻,雷電劃破星星熄滅的史頁
天空布滿黑傘,完整而喧嘩
最後的晚餐誰都孤獨,大口大口的
吞噬這世界,但願自己連名字都記不住
我們之上,始終盤旋鷹隼。大化惘惘
張開銳爪,瞵視每一場幸福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凌性傑 創作
#陳宛詩 手寫、攝影,Instagram:wanshihchen
#老馬 朗讀
※聆聽老馬悠揚的朗讀,請至其頻道:
https://youtu.be/Z46yg-i7Bnk
※原收錄於凌性傑詩集《#解釋學的春天》,現見於《你是我最艱難的信仰:凌性傑詩文選》(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2021年5月5日)
※凌性傑
高雄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現任教於建國中學。曾獲台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著有《男孩路》、《島語》、《海誓》、《自己的看法》、《彷彿若有光》、《陪你讀的書》、《文學少年遊:蔣勳老師教我的事》、《慢行高雄》、《年記1974:飄浮的時光》等。編著有《九歌一〇八年散文選》、《2018臺灣詩選》、《青春散文選》(吳岱穎合編)、《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楊佳嫻合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石曉楓合編)、《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范宜如合編)等。
喧嘩教育部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詩.聲.字】
下陷 ◎陳雋弘
──寫給我日漸消失的家鄉林邊
不斷被抽走的
這麼多年
每當漲潮的時候
就用沙袋的沈默去堵
母親身體的裂口
不斷被抽走的
還有血
一滴用血凝成的蓮霧
比你的嘴唇還要紅
時間就像白鷺鷥
那樣停著
走過季節的衰草
堤防也下沉了
再不用踮起腳尖
就可以看到海了
海上的船隻
岸上的房子
在記憶裡飄著
魚腥味的黃昏
都隨著我的身高
愈來愈矮
-
◎作者簡介
陳雋弘,1979年生,高師大國文所碩士,現任高雄女中教師。
曾獲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首獎、台灣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打狗文學獎、大武山文學獎、花蓮文學獎、詩路年度網路詩人、優秀青年詩人等。作品發表於各報紙副刊與雜誌,並被收入許多詩選中。曾出版限量詩集《面對》、《等待沒收》。
Blog 貧血的地中海
-
◎「詩.聲.字」特約撰稿人 蔡牧希 賞析
詩人的家鄉林邊,舊名為「林仔邊」,是屏東縣沿海鄉鎮之一。早期為平埔族放索社的活動範圍,因為樹林茂盛,漢人移民選在樹林邊開拓、形成聚落,便取名「林仔邊」,後期簡化為「林邊」。因為地處低窪,加上靠海的峰崎村、水利村以漁業養殖維生,衍生出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的問題。
詩篇首段直敘這長年以來的傷痛「不斷被抽走的⁄這麼多年⁄每當漲潮的時候⁄就用沙袋的沈默去堵⁄母親身體的裂口」。不斷吸附汙水、海水的沙袋,終究無以抵擋漫天而來的洪流。在八八風災之時,林邊曾一度滅頂於水域之下,自然反撲的警訊不容小覷。詩中的「沉默」,不僅言說了家鄉面臨大環境的無奈,也呈現了作者壓抑的情緒。
此番壓抑的情緒,扭曲了詩境現實與幻象的界線。第二段「不斷被抽走的⁄還有血⁄一滴用血凝成的蓮霧⁄比你的嘴唇還要紅」當家鄉一吋一吋流失,外地對林邊的印象,仍是有名的黑珍珠蓮霧。以家鄉地土栽植的果肉,是心血,也是血汗,但外人嚐來都只是嘴邊珍饈。此番鬼魅血腥畫面,與魯迅《狂人日記》的禮教吃人,有異曲同工之妙,令人反思之餘,不寒而慄。
這樣的沉沒,在日積月累的沉默下,逐漸顯影:「時間就像白鷺鷥⁄那樣停著⁄走過季節的衰草⁄堤防也下沉了⁄再不用踮起腳尖⁄就可以看到海了」在時間的凌遲下,家鄉逐步陷落,詩人的童年與想望,也隨之滅頂。以往踮起腳尖眺望的遠方,突然成了洶湧的海濤,不由分說地撲面而來。童年裡那些「海上的船隻⁄岸上的房子⁄在記憶裡飄著⁄魚腥味的黃昏」,都只能是曾經,是回憶裡的漁光倒影。詩篇此處的頓足,也許是一個沉思⁄沉默的橋段—我們究竟拿家鄉換了什麼回來?我們犧牲了自然環境,是不是換得想要的富庶與繁榮?
也許再多的詰問,為時已晚。不可逆的童年時光,已然被抽走的骨髓血肉,都是黃昏裡的影子,最後隱沒於夜色之中。
詩末的回望「都隨著我的身高/愈來愈矮」,在成長的悵然與離鄉的必然之下,詩人做了某些決定。為家鄉發聲,即使是哀歌,在眾聲喧嘩之際,也不免為亂世之音。詩人沉鬱的筆調,輕輕敲響的自然的喪鐘,讓我們在繁榮的旗幟下駐足深思,再度回望那自然地土的風貌,想起那曾豢養我們成長的穹蒼。
-
美術編輯: @arteditor053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10/20201023.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陳雋弘 #下陷 #自然與人文的對話 #身高 #越來越矮
喧嘩教育部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頭髮不能染?裙子怎麼那麼短?】
▌故事是這樣的
想穿什麼不能穿,因為你還只是高中生。
–
高中生想來點改變,就改短裙子,在茫茫人海中擁有一點自己的特色,但逼逼!yellow card!(必須發現我在模仿IU的吧!)
–
日前,教育部宣布要修正校園服裝儀容規範,也就是「#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明訂高中校園內的服儀委員會,學生代表應占1/3以上,且每3年應檢討服儀規定。新制也會刪除輔導管教措施當中的「公共服務」,之後如果因為服儀問題被學校叫去拔草,就很有機會不合法。
–
所以,今天就讓我們來討論討論一下服儀規定這件事吧!
▌#髮禁 會違憲嗎?
說到服儀規定,就不能不講一下最經典的髮禁。
–
髮禁牽涉到什麼憲法給的基本權利?頭髮是身體的一部分,也就是在身體自主權的範疇,並且因為涉及個人自我表現,所以會跟 #憲法第22條中的人格權 以及 #憲法第11條表現自由 有關。
–
那學校管學生而去限制到學生基本權利的正當目的,要是什麼才會成立?一般來說,會認為是要「防止嚴重妨礙教育目的的行為」才會成立,比如大聲喧嘩影響課程續行等等。
–
「大家要一樣的頭髮」這種去識別化的手段,可能只是為了管理方便、訓練服從的目的,根據教育基本法第2條關於教育的目的:「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愛國教育、鄉土關懷、資訊知能、強健體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可能根本是背道而馳,而沒有制度存在的正當目的。
–
讓學生學會打理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裝扮,也是學生應該要學會的,我們從來就不是要培養只會讀書的孩子呀!
▌服儀規定究竟保護了誰?
那對於要不要穿制服的爭論呢?
–
看到贊成聲浪會說,穿著制服可以很快區隔是不是本校人員、以及可以使學生間不會產生比較心理甚至是霸凌情事,確實是有他的道理。
–
但學校的制服其實也會委託外面的廠商做,小編印象中,自己國小長身體的時候,都是在外面買的,其實真的想進入校園去買一套偽裝好像也不是這麼困難。
–
並且所謂比較心理,並不會因為穿著制服而消失,用的手機、其他配件等等一樣會可以讓同儕之間比較,如果我們的目的是要降低貧富間的歧視、霸凌等等,不應該是透過這種抹煞「青少年探尋自我」的方式去做。
–
學校摀住學生的眼睛,不代表學生就不能從縫隙中看到點什麼。
–
只是在現階段繼續維持穿制服的規定可能還是有理由的,以大方向的辨別本校學生,仍然可以快速篩掉「一部份」的非本校相關人員,但或許只要足以辨識即可,混搭體育褲似乎沒有禁止的道理。
▌私校也要聽話嗎?
在釋字第382號解釋理由書中,是這樣說的:「私立學校係依私立學校法經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許可設立並製發印信授權使用,在實施教育之範圍內,有錄取學生、確定學籍、獎懲學生、核發畢業或學位證書等權限,係屬由法律在特定範圍內授與行使公權力之教育機構,於處理上述事項時亦具有與機關相當之地位。」
–
太長,翻譯一下就是說,私立學校在實施教育範圍內,是「#受託行使公權力的私人組織」,雖然沒有豁免他遵守憲法的義務,但也因為涉及私校的 #辦學自由,教育主管機關對他的監督,比起公立學校,就要有一定的界線。
–
也就是說,教育主管機關就不宜透過行政處分這種強而有力的公權力手段介入,而盡量以行政指導這種沒有強制力的手段去影響私校的決定。
–
話說到這裡,大家覺得怎麼樣呢?
▌法白可以沒有頭髮,但是不能沒有文章!
蔡孟翰|校園裡的翹翹板—學校與學生間的「特別權力關係」
https://buff.ly/2QzRKrC
微思客|今天,我們更應為言論自由辯護(上)——言論自由的誤解、含義、價值
https://buff.ly/2IPTavJ
參考資料:教育部人權諮詢網 https://buff.ly/2UNoRcK
附上截圖新聞連結:https://buff.ly/3atQsGG
喧嘩教育部 在 「眾聲喧嘩.反思五四」林啟屏教授(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 的推薦與評價
「眾聲 喧嘩 .反思五四」林啟屏教授(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科技部人文司中文學門召集人)顏崑陽文學 ... 趨勢 教育 基金會TRENDFD. ... <看更多>
喧嘩教育部 在 林佳龍- 最棒的指揮家,就是將眾聲喧嘩化為美妙和諧的交響樂 ... 的推薦與評價
期許潘副市長汲取在台中參與政策規劃的經驗,重新檢視中央的政策,並建立教育部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夥伴關係,使中央的教育政策能與地方接軌,同時提出符合地方需求的教育政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