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xis MA-R1輪胎是一種極高性能的綿羊/街胎,具有特殊的=賽車混合物,可提升方向控制,加速和煞車的自信心。輪胎採用優質橡膠混合物,具有出色的抓地力,操控性和穩定性, 具有獨特的胎面花紋。特殊的賽車複合材料,可提升方向控制,加速和製動牽引與控制
Rydu_HK
1. 輪胎彎道設定與抓地性能卓越
2. 擁有極為咬地的天然橡膠及長里程的合成橡膠,胎面質地有著豐富的柔軔感。
3. 胎型設計,使駕駛者操控上會更靈活,左右彎切換順暢
4. 冬天偏冷氣溫下,熱胎速度比原廠胎快更多,較快達到輪胎工作溫度
預約換呔,立即登入 booking.rydu.com
#RYDU #KRV180 #MAXXIS #MAR1 #Force155 #全熱溶 #電單車 #vespa #Sprint150 #Force155
===============================
RYDU 香港一站式服務的電單車品牌,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及蒐集全球最頂尖產品和用品。
如有任何查詢,歡迎與RYDU 聯絡:
Whatsapp: 6348 0048
https://wa.me/85263480048
IG: instagram.com/rydu_hk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哈利電單車—中佬用年半幫Harley-Davidson瘦身 引擎刻愛妻名 「皮包鐵危險?揸過先知有幾快樂」 為車身修長簡約換頭燈用鼓煞車軨 細容量堅果型油缸 「揸哈利電單車,我自己就沒想過要舒服,就是要如此野性的感覺。」18歲就馬上去考車牌的華哥,此時此刻最欣賞的是這部經他悉心改良的Choppe...
「單車煞車左右」的推薦目錄:
- 關於單車煞車左右 在 moto-one.com.h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單車煞車左右 在 宋城希Cheney S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單車煞車左右 在 流浪者日誌-Bikepacking diar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單車煞車左右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單車煞車左右 在 moto1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單車煞車左右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單車煞車左右 在 Re: [請益] 為什腳踏車的煞車和機車相反? - 看板ask-why 的評價
- 關於單車煞車左右 在 關於腳踏車前後剎車vs 左右手.... 請教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單車煞車左右 在 【教學系列】如何安裝V夾煞車? 如何調整煞距? / V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單車煞車左右 在 腳踏車煞車左右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灣景點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單車煞車左右 在 腳踏車煞車左右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灣景點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單車煞車左右 在 小宇單車- 【教學系列】如何安裝V夾煞車? 如何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單車煞車左右 在 Re: [問題] 捷安特入門購車選擇 - PTT推薦 的評價
單車煞車左右 在 宋城希Cheney S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永遠記得
第一次不會單車變速的我就這樣騎上貓空
那時候的我不知道大家怎麼可以就這樣騎上去
經過大哥詢問
他才驚訝我不會變速😂😂😂
還在教導我左右邊如何變速
什麼大小齒輪我聽到都矇在那..
我還是個下坡都害怕
還要下車牽車才肯下坡的人..
沿路一直哇哇叫一直狂按煞車🤣🤣🤣
我累到不行..
三個月前(2020/03/16)
我開始正式接觸自行車
騎上貓空(在這之前只騎河濱去個淡水去個碧潭而已)
這三個月的我
只要天氣允許
每個禮拜週末跟著車隊騎乘一次
我總在最後一個
大家都很耐心等著我
那時候還覺得為什麼我不乖乖跑越野跑不乖乖去爬山就好🤦🏻♀️🤦🏻♀️..
再來第二次騎乘遠距離90公里
第三次我被帶到中社跟風櫃嘴(那時候的我也是最後一個登頂即便我上坡全程沒休息沒落地我仍然是最後一個而且是很遠很遠的那種 大家都在上面等著我..)
第四次開始突破了100公里
第五次我從台北騎到台中(那167公里.. )
然後再經過2.3次的騎乘
昨天我就直接挑戰了KOM(而且前一個禮拜我才決定)
我只有一個目標:全程不停下來休息腳不落地的完成比賽💪🏼💪🏼💪🏼
經過休息站我沒停
那時候我的水剩不到1/3
但我這個人一直有很奇怪的習慣
經過休息站我基本上不停
因為對我來說重新啟動身體太難
而我身體好不容易適應了這個節奏時
要突然停下來再繼續我不會..
昨天
我是我們車隊第3個攻頂(第1.2是最近新加入的國中孩子 還有他媽咪 真的超強 😳😳😳在最後2.3公里超前我)
一切很不可思議..
大會廣播說這次坡度總長約18多公里
而在上坡前我發現我左邊變速沒辦法變速到小齒輪..
我試過好幾次就是沒辦法
我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騎乘上去
到達終點的那一剎那我其實很想哭
但怕突然哭又好丟臉(吐舌頭)
加上身邊沒有一個我認識我也不好亂哭(誤)
我做到了我給我自己的目標(笑)
在不到10次單車騎乘經驗的我..
我竟然可以(噢耶~)🙌🏻🙌🏻🙌🏻
回程的時候
車隊的大哥們都說我很厲害
進步很多
速度也變很快
說追不上我了
滿滿的感謝..
要不是他們
我想我不知道騎去哪該怎麼騎或者認識更多車友進而去得到很多寶貴的經驗(又笑)
開始慢慢懂得怎麼騎乘單車了
終於..
當然未來還要學會怎麼上卡
怎麼去調配自己的體力等等
太多未知等著我去學習🤙🏻🤙🏻🤙🏻
而這個比賽
我知道只是我的開始
未來
跟越野跑一樣
我還會去挑戰更多更多
享
受
我仍不會停止關於任何我能挑戰的運動
能去證明宋城希的方式🤟🏼🤟🏼🤟🏼
我
可
以
只要能證明自己就行了..
感謝昨天報導我的各大媒體記者
還一直等我完賽到最後麗台運動記者 許瑞瑜😭😭😭
真的非常感謝大家(燦笑)
靠運動走出2友驟世低潮!陽明山登山王開騎 廣告正妹宋城希參一腳
ETtoday新聞雲
https://sports.ettoday.net/news/1737174#ixzz6PJWSuRBA
《自行車》《愛的路上我和你》 正妹藝人騎鐵馬攻頂陽明山
自由時報
https://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3197189
麗台運動/自由車》前保加利亞自由車國手封王 廣告正妹宋城希也完成挑戰
https://www.ltsports.com.tw/article/140025
蘋果/解禁後放風!麻豆正妹成功挑戰陽明山登山王
https://tw.appledaily.com/sports/20200613/GS6LIBRMO4TEPAWT65BLWDQ7BA/
UDN聯合/自行車/陽明山登山王鳴槍 保加利亞情侶檔金包銅
https://udn.com/news/story/7005/4633421
中時/陽明山自行車登山王 崔奇夫封王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613002832-260403
奇摩/《自行車》扶輪盃陽明山自行車登山王 疫情過後台灣首次戶外自行車賽登場
https://tw.mobi.yahoo.com/sports/%E8%87%AA%E8%A1%8C%E8%BB%8A-%E6%89%B6%E8%BC%AA%E7%9B%83%E9%99%BD%E6%98%8E%E5%B1%B1%E8%87%AA%E8%A1%8C%E8%BB%8A%E7%99%BB%E5%B1%B1%E7%8E%8B-%E7%96%AB%E6%83%85%E9%81%8E%E5%BE%8C%E5%8F%B0%E7%81%A3%E9%A6%96%E6%AC%A1%E6%88%B6%E5%A4%96%E8%87%AA%E8%A1%8C%E8%BB%8A%E8%B3%BD%E7%99%BB%E5%A0%B4-084028037.html
Line today
https://today.line.me/tw/article/自由車》前保加利亞自由車國手封王%E3%80%80廣告正妹宋城希也完成挑戰-2joVDa
臺灣時報
2020陽明山自行車登山王挑戰登場 加拿大與保加利亞籍選手稱王 台灣選手封后
https://www.taiwantimes.com.tw/ncon.php?num=110749page=ncon.php
來鬧Ride Now
https://www.facebook.com/344959855656296/posts/1614505262035076/
TW Eurosport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43332259211293&id=118844011660130
#自由時報電子報
#ETtoday
#UDN聯合新聞網
#麗台運動
#蘋果日報
#中時
#Yahoo奇摩
#臺灣時報
#來鬧RideNow
#TWEurosport
#linetoday
#扶輪盃陽明山自行車登山王
#2020rotarycup
#yangmingmt
#komchallenge
#單車
#單車女孩
#自行車
#bicycle
#bicyclelife
#bicyclegirl
#38km
#kom
Fb/Weibo:#宋城希CheneySong
Ig:#cheneysong1006
單車煞車左右 在 流浪者日誌-Bikepacking diar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流浪者日誌” - 南進紐西蘭
繼北漂日本,西遊新疆之後,這次要來跟隨台灣原住民的腳步南進紐西蘭,根據現在DNA,傳統語言及文化的研究紐西蘭的原住民毛利人極有可能是四千年前,因為大洪水之類的災難(可以參考快子老高),跨越九千公里的距離,遠渡重洋來到紐西蘭扎根。我雖然不是原住民,但對於這段緣分也是頗感興趣,希望能在這趟旅程中尋找到一些台灣的影子和蹤跡。
路線的選擇是在雜誌上看到的三條單車路線,從Blenheim沿著Awatere河騎到Hanmer spring沿途兩百多公里似乎有不少碎石路,之後繼續從Hanmer spring往北騎,目標是rainbow station。這一段有一半的路線似乎要到12月底才會開放,到時候就是見招拆招,走多少算多少。從地圖上來看有許多美麗的湖泊,我是期待早上玩完石頭路之後下午可以在湖畔悠哉地度過。雜誌上的資訊不多,一切都還是未知數。從現有的情報知道路上有許多碎石,有幾條溪水要過。根據這些年BIKEPACKING的經驗,在裝備上做了一些調整。
一切準備都如下面描述,能做的我都盡量去準備,如果還有不足的地方,突然發現到的問題,我在旅途中再和各位繼續報告。
單車:
為了應付長距離的碎石路以及跨溪,這次選用了老朋友WOHO新推出的登山車
採用2.25的登山胎,單盤十一速,大盤30t,搭配超大飛輪43t。我將用它們來面對無情的上坡以及凹凸的碎石路面。
BIKEPACKGIN BAG:
這次使用的包包和我去新疆的基本上一樣,用的是WOHO全防水車包,紐西蘭天氣多變,有放水用起來比較安心,就我在新疆使用的經驗,他們的防水是值得信任的。
前叉包:左右各7公升,分別裝上住宿及睡眠系統。帳篷,地墊,攜車袋放一包。睡袋,充氣睡墊放另一包。由於本次登山車的避震前叉沒有鎖孔,因此使用束帶轉接座固定前叉,再鎖上CAGE類似Cage的穩定架,即可將前叉包安裝在沒有鎖孔的前叉上。
龍頭包:WOHO現在的龍頭包款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可以快速裝卸防水包的款式。除了拆裝迅速之外,他的大容量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點,WOHO龍頭防水包有15升之大,我的充電器和線材,OFF BIKE的衣服,保暖手套,以及食物都放在其中。
龍頭配件包,是我一定會帶的裝備,裡面大部分是放我隨時要使用的東西,簡單小補給,錢包手機等等,下車時可以輕鬆拆卸,快速轉換為側背包。下車買東西,閒逛都很方便,就連登山的時候我也會拿他來當作配件包。大小剛剛好能裝下我的IPAD,緊急時也能把IPAD放進去。當然,他一樣是有防水。
水壺包,上管包:由於現在用了全滿的車架包,水壺就要改放到位於龍頭旁邊的水壺包,另外一側的水壺包我會用來放些簡單的補給,還有防曬等等方便隨時拿出來使用。上管包放的東西也差不多,一樣式隨時需要拿取的物品,我會放入牙刷和墨鏡等等。
車架三角包,這邊放的東西比較雜,著要分成三大項目。營柱,防水衣物,金屬類物品及濾水器。營柱我是斜放在三角包中,我車架偏大,即便是MSR ACCESS2這樣比較複雜的營柱,一樣可以放在我的三角包中。車架不夠大的人可以考慮綁在龍頭包處。防水衣物如雨衣,雨褲以及綁腿也是放在同樣的空間,會放在這邊是因為他最方便打開且擁有大容量的車包,因此在下雨時可以迅速的將所有雨具穿上身。金屬工具和營釘等物品我是放在左側比較狹窄的空間,有六角板手,梅花板手,營釘等物品,濾水器就是找空的地方放,我有時候也會將濾水器放到水壺包中。
尾包,最內側先放入我的睡衣,這些比較輕薄的衣物可以有效的填充內側空間,頂住坐管,撐起尾包才不會一開始就尾包下垂,接下來放入我的鍋具,空隙處在使用輕薄羽絨填滿,你就會獲得一顆直挺挺的尾包。裝的好的尾包讓你騎車挺立有風,英姿煥發。裝不好的尾包讓你垂頭喪氣,就和那下垂的尾包一樣。尾包上方我通常會外掛綁上一件軟殼外套,溫度較低的時候隨時套上。
https://www.wohobike.com/collecti…/xtouring-bikepacking-gear
帳篷:
目前正值春末的紐西蘭,山裡面依舊會出現五度左右的低溫,因此我這次戴上MSR的ACCESS 2四季帳,讓自己有一個溫暖舒適的家。自立帳的特性讓他比較不受地形的限制,不需要營釘就可以站得直挺挺。碳纖維營柱讓他更輕且更有彈性,整體淨重只有1.64公斤。雖然比三季帳重了一些,但是多這一點負擔可以讓自己睡得更舒服,我是覺得非常值得。而且它內部的大空間讓我住在裡面毫無壓迫感。前庭有更多的存放空間,雙前庭更可以讓你在極為寒冷時候將其中一個前庭當作緊急廁所,不需要在外面凍成冰棒(這是一位經歷過一週零下六度的學長給的經驗)。
睡墊:
自從用過就回不去的Thermarest NeoAir XLite。,重量輕,體積小,又溫暖。就這麼簡單。
睡袋:
日系血統的ISUKA AIR 450X睡袋,使用的是輕量的Nylon66表布,輕薄耐用,防潑水。填充450g的800FP羽絨,在重量,體積,保暖度都有優秀的表現。整體重量840g,可以和睡墊一起放入我的前叉包。建議溫度-6度,頭部頸部有保暖加強保暖,官方說適用於殘雪春山,用來應付春天的紐西蘭應該是綽綽有餘。
飲水系統:
水壺水袋是一定要的,選自己喜歡的使用。這次騎乘的路線有許多溪水,水源不是問題,但還是過濾後再飲用比較適合。SAWYER的高流量濾水器備有一公升水袋,隨裝隨用,用來幫我過濾紐西蘭各大牧的牛屎羊尿QQ。
https://www.hazelwoods.tw/
防水衣物:
老人頭lofoten防水外套,滑雪,登山的防水等級,可透過手臂到腰部及胸前拉鍊調節溫度。28,000mm抗水壓在新疆下雨下雪,日本高山縱走沒有濕過。
雨褲是MONTBELL的單車雨褲,沒有太多華麗的功能,就是腳踝處有魔鬼氈能控制大小,避免褲管被大盤捲入。每年噴個一兩次防水噴霧,跟了我這麼久還是防水防得不錯,現在已經沒有賣了。。
綁腿:
可能很少人會在騎車時穿綁腿,但我過去不管怎麼穿,褲子再厲害,鞋子都還是會被後輪帶上來的水弄溼,雖然很少用,但是帶上一個綁腿,可以幫你完成全身防水的最後一塊拼圖。
手套:
長指保暖防水手套在一般時候,是戴舒服用的,在長下坡時,是戴安全的。長下坡會讓手指麻痹,無法做出精準的煞車控制。一雙好手套,不只讓你保暖,更是保護你的安全。我用的手套是NORRONA的lofoten dri1 PrimaLoft 防水保暖手套,跟上面的雨衣一樣lofoten系列是滑雪和雪季登山用的手套,防水、保暖能力是沒有問題的。
騎乘衣物:
對BIKEPACKING來說,裝備的精簡很重要。衣服,就是其中很重要的項目,我們很容易就戴上太多衣服,多餘的重量,成為了旅行時多餘的負擔。因此,帶多少衣服,帶什麼衣服是旅行很關鍵的一環。
騎乘時我主要的上衣穿的是老人頭NORRORA的騎乘系列fjora長袖排汗衣,外面在加一層薄薄的單車風衣背心作為下坡時軀幹的擋風保暖配件。
過往我穿過很多排汗效果很好的人造纖維車衣,有不少到最後都變得很臭。這次穿這件fjora排汗衣一開始也是有點擔心,但在新疆十多天的測試下我個人覺得他是沒有味道的,這中間只有使用清水洗過兩次。
我以前是不穿長袖排汗衣的,我很主觀的認為他就是會太熱。不過這件fjora排汗衣卻沒有這個問題,長袖也在長時間的紫外線曝曬中保護了我的雙臂。各位千萬不要鐵齒,出門在外,要多照顧一下自己。
褲子:
褲子我有兩件,一件PATAGONIA的透氣短褲,沒有太多原因,單純因為他透氣,口袋深。長褲是NORRONA老人頭的fjora flex1 騎乘長褲,褲子的伸展性很好,不會在騎乘時產生拉扯的感覺,小腿的拉鍊和褲口處的魔鬼氈都是針對騎車的設計,避免褲管被大盤捲入。側邊的可調整透氣孔也能在溫度上升時適時的調節溫度。長袖長褲騎車,是我開始BIKEPACKING後很大的轉變。
鞋子穿的是登山鞋,好穿,保暖,防水,騎乘時腳踝處的鞋帶不要綁太緊就不會影響騎乘。
軟殼:
Castelli的alpha軟殼跟了我很久,他的擋風和保暖效果極佳,下坡,天冷,我都會穿。軟殼我放在尾包上方,用鬆緊帶綁住,方便隨時穿脫。千萬不要因為嫌麻煩而不停車,長時間的旅行生病了才真是麻煩。
休息時衣物:
結束騎車之後,我會換上NORRONA輕薄透氣的羊毛短袖和海灘褲,如果天氣冷的話會在搭上羊毛內衣及內搭褲,或者套上騎車時的長褲。真的更冷,就套上刷毛中層和輕薄羽絨,最外層再加上雨衣擋風。長途旅行,一件衣服要多功能,多利用,才能減輕你背負的重量。羊毛的成分讓這些衣服快乾,透氣,在長天數的穿著下也不容易有味道。短袖的部分我甚至拿他騎了幾次短程的車,這十多天下來,我也是覺得沒有味道。
小小的題外話,輕薄羽絨在打包時不要弄成一球,把他塞到尾包,填補各項物品間的縫隙,可以讓你尾包打包的更加漂亮,重要的是,減少尾包下垂還有晃動的機會。
https://store.keepon.com.tw/
襪子:
穿的是Darntough的羊毛襪,就帶兩雙,一雙登山系列,一雙單車系列。冷就穿登山系列,熱就穿單車系列。羊毛的好處就是不會臭,十多天,沒洗。。。
https://www.darntough.com.tw
單車維修工具:
BETO隨車工具組,梅花板手,內外備胎,補胎片,輕便打氣筒。
https://www.beto.com.tw/tw/
如果覺得裝備太複雜,那可以看看我以前的文章,第一次Bikepacking就上手,對初學者來說會比較容易上手。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8&t=5464312
流浪者IG(最新消息及一些生活隨意照都在這裡)
https://www.instagram.com/andersonmao1203/
流浪者YOUTUBE(努力剪片中QQ)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SalTwbOaC924TTetGVEQ
#流浪者日誌
#BikepackingDiary
#WohoBike
#NORRONA
#MSR
#老人頭
#ISUKA
單車煞車左右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哈利電單車—中佬用年半幫Harley-Davidson瘦身 引擎刻愛妻名 「皮包鐵危險?揸過先知有幾快樂」
為車身修長簡約換頭燈用鼓煞車軨 細容量堅果型油缸
「揸哈利電單車,我自己就沒想過要舒服,就是要如此野性的感覺。」18歲就馬上去考車牌的華哥,此時此刻最欣賞的是這部經他悉心改良的Chopper Harley-Davidson FXWG Wide Glide,配上1980年的Shovelhead引擎,像一輛拖拉機般的力度。
「這車到我手時,只有車架可以用,腳撻、油缸基本上都不能用。」從外地買回這輛重機,畢竟都是多年前的車款,飽經歷練也不難想像。用上一年半時間復修過程,邊換邊試行。「駕駛到某段時間又會再訂零件,修理好又再駕駛一會又再整,輾轉都是在做這事。」前頭換了窄的springer;車頭燈轉上七十年代盛行的四方頭燈;軚軨換為舊式的鼓煞,而非新車常用碟煞,少了碟煞,車身看上更修長更簡約。為保持整輛車的「瘦」,用上堅果型油缸,「不過得7公升左右,行60公里左右就無油,所以加番個油壺就比較好。」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哈利 #電單車 #車牌 #Shovelhead #改車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單車煞車左右 在 moto1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或者,好多讀者已駕駛過純電動電單車(包括國內親戚那部買餸羊或家中果部電動單車),但玩過電動大包圍的騎士應該不多,仲要是一部扭力峰值達到20.3kg-m的跑車,感覺如何?加速力有幾癲?有請張煒安同大家報告。
載番個頭盔先,本誌是電動汽車及電動電單車的文盲,惡補後才如夢初醒,現在才知道純電汽車十分普及。雖然香港的充電設施仍有待完善,但充電站的數量遠超10年前,並且遍布全港,現在不僅Tesla,其他傳統牌子已加入製造純電車行列,款式愈來愈多,部份車子的續航力更高達400km,打個折扣都跑到300km多,這一刻才知道自己仍然活在石器時代。
純電電單車又如何,其發展速度好明顯滯後,那麼有沒有一間年資又Young,又沒有造車經驗類似Tesla的製造商?答案當然有,ENERGICA是其中一間,但兩輪界仍未出現突破樽頸,同時迫使傳統品牌加速電氣化步伐的非傳統車廠。事實上,傳統電單車廠好早開始研發電動車,不過遲遲未市販化,好可能考慮到用家的負擔能力及市場接受程度;畢竟生產電池的原材料昂貴,導致車價高昂,以及充電設施未配合發展,更重要是短期內未必有利可圖,姑且讓新冒起對手試探水溫。
究竟ENERGICA有幾Young?2014年正式成立,所有車輛都在意大利跑車故鄉MODENA生產。ENERGICA的母公司是CRP集團,擁有50年歷史,業務涉及賽車、航空、太空科技、3D打印及軍事科技等等講求高準確度工業。肉眼所見,今次介紹的兩部電車在各方面均有一定質素。
CRP集團為了展示賽車技術,2006年成立自家車隊,出戰世界WGP125及意大利CIV道路賽,2008年啟動eCRP純電大包圍計劃。適逢史上首屆全電動TTXGP格欄披治在2010年舉行,正好測試eCRP的實力,CRP集團其後亦有參加由FIM舉辦的e-Power電動格欄披治大賽。
事實上,eCRP純電大包圍是今次試駕ENERGICA EGO的雛形,原型車見於2013年,車子因為採用3D打印及CNC製造的部件而廣收宣傳效果,市販版正式在2015年推出。不過真正讓更人認識ENERGICA EGO,是因為ENERGICA自2019年起成為Moto E獨家供應商,所有參賽隊伍都使用相同規格的ENERGICA EGO參賽。編者今次能夠在香港親身接觸市販MotoE戰車,看著披上MotoE拉花的包圍,突然有落場的衝動!
張煒安試車感受—加速話咁快
8年前領教過純電動電單車的扭力,當年試駕的車子雖然只有54hp馬力,但扭力達到9kg-m,產生的加速力及起步反應媲美直四600級大包圍,雖然如此,與今次試駕的兩電車相比,所有數字差了一大截。
以ENERGICA EGO大包圍為例,馬力143hp(107kW),相等於一部750cc左右的大包圍,可是扭力峰值高達20.3kg-m (200 Nm),與超過2,000cc的電單車看齊,卻比起這一代公升級超電多約70%。如此巨大的扭力有幾好玩?簡單來說扭力越大,起步及加速力越勇猛。據廠方公佈,ENERGICA EGO的0-100km只需3秒,簡直痴線,極速可達240km/h,至於NK版EVA都有200km/h極速,理論上在香港用唔著。
果只看數據,ENERGICA EGO的扭力無懈可擊,實際駕駛又如何?
好勁....頭、中段的加速力比現今的公升級超電有過之而無不及,加速時上半身被風阻扯得好利害,尾段則受到環境限制而無法體驗。電動摩打甫加速便進入扭力範圍,不用像內燃引擎提升至一定轉速才增加扭力,所以油門近乎沒有延遲感,一篤油便立即向前衝,反應比汽車電單車的油門要更捷,所以早段時間沒有膽量大力質落油門加速;事實上,不論電或高性能油車,統統都採用電子油門,沒有威也,所以更正確的說法是電門,而非油門。
此外,由於電車採用單速波箱,無波可轉,油門操控與綿羊相同,所以扭著油門不放,馬力一氣呵成釋出,既沒有因為檔位銜接導致馬力流失,也沒有轉檔的頓挫感,即使任何時候減速,都輕易再爆升車速,騎士因此無需善用波段或Keep轉數,20.3kg-m的扭力及超廣闊扭力帶果然非同凡響。
加速感又如何?
其實電與油車的差異頗大,首先電車只有摩打排出的VV聲,雖然轉速越高,音頻越尖,但實際駕駛中的風聲比麼打聲大,取代汽油車轉數越高,排氣聲越亢奮的感覺,而全球推動電車的原意,就是要保持環境清靜。再者摩打缺乏類似引擎的諧震,駕駛時仿佛與車子失去聯絡,原因是內燃引擎的排氣聲及震盪成為騎士與車子溝通渠道之一,因此沒有留意車速,駕駛電車比油車更容易超速。究其原因,電車的加速力雖然強勁,可是油門控制比油車更容易,馬力細滑如絲地傳送到尾輪上,感覺就好像剛踏進高鐵車廂,凳子還未座暖,列車已飆升到300km/h一樣。
因此未駕駛過ENERGICA EGO的讀者,我建議包括老手在內,最好選擇Standard(標準)、Eco(慳油)或Wet(濕地)馬力較低的馬力模式,與此同時開啟防止尾輪打滑的循跡系統及ABS,待熟習260kg重量及寧靜操控感,才好好享受最強的Sport(運動)模式,原因電車的馬力來得又快又直接,用多幾個電子輔助駕駛傍身,既安全又好玩。再者ENERGICA EGO是一部自動波大包圍,沒有離合器,對於棍波車騎士來說難免有點空虛感,也不可以使用離合器控制掉頭車速,因此需要一點時間適應,如何倚靠油門及煞車控制掉頭速度,否則增加跌車風險,因為掉頭的時候,你會實實在在感覺到她的重量。要是你有綿羊底子,絕對有幫助。
講開減速,車子重達260kg,但是BREMBO M4煞車卡鉗足夠街道使用;另一項協助騎士減速的功能名為Regenerative Maps,即是「制動力回收」,熟識電動四個轆的讀者一定不會陌生,作用是當騎士縮油減油,讓原本驅動尾輪的摩打變成發電機,為電池充電,夠晒環保。
而Regenerative Maps「制動力回收」共有四段選項,分別是OFF(關)、LOW(低)、Medium(中)及High(高);當日試車首先切換High(高),縮油後車身立即頓挫起來,俗稱鎖得好勁,車速明顯拖慢,感覺有點像突然拖低一個檔位,所以個人認為不適合跑山,會影響壓車攻彎的暢順度,但應付「長命斜」或落山好有用,等於波車用低檔落斜,大大減輕制動系統負擔,可避免制動過熱。講咗咁耐,「制動力回收」即是棍波車所講的Engine Brake(制動煞車)。
之後體驗LOW(低)效果,個人認為這個Mode適合玩山,雖然高速煞車縮油的Engine Brake明顯減少,不過仍有效地拖慢車速同時,讓我更流暢地入彎。最後嘗試OFF模式,一如所料,減速沒有Engine Brake,跟綿羊及二衝車一樣,縮油後車子繼續向前衝。對我來說,「制動力回收」好有趣,讓我在短短數小時試駕中,回顧過去20年賽車技術發展史;由我初初鬥2衝車近乎沒有Engine Brake,到轉戰4衝600 Superspot的強勁Engine Brake,再之後普及的防鎖死離合器(Slipper Clutch—舒緩Engine Brake,讓車手更暢順攻彎),到現在的全電子年代。另外,ENERGICA EGO配置ABS防鎖死系統,然而另外還加入名為eABS系統,它是防止急煞減速同時,尾輪又被「制動力回收」產生的Engine Brake鎖得太死,導致輪胎失去咬地力;此時,eABS立即介入,暫停「制動力回收」工作,好讓輪胎恢復咬地,發揮類似防鎖死離合器的功能(Slipper Clutch)。當eABS介入後,儀錶會亮起相關信號。
ENERGICA EGO的座姿及車身闊度與600或1000大包圍分別不大,座上810mm的座位依然跳芭蕾舞(張煒安身高5呎6吋),可是軑把高度適中,整體來說不極端,有上一代跑車的影子,某程度來是一款舒適型超電。不過論真正舒適性,當然是NK版EVA為佳。
所有電車,包括二輪及四輪,因為負載電池組件而變得比同類型油車重,當你騎上ENERGICA EGO再踢起側架,然後拉直車身,便會發現比起拉起600及1000更費力,畢竟她們相差超過60kg。
為應付重量,ENERGICA EGO實行以硬制硬,例如廠方建議使用42磅胎壓,否則胎壓不足,輪胎與路面接觸面積過多,加上避震設定太軟等等,都會影響操控性能,即使直路行駛都會出現跌車傾向,所以當日在山路行駛幾圈後,立即調硬前避震的預載,穩定性才大大改善。事實上,電車對我來說是新事物,需要更多時間摸索各方面的設定技巧。
老實說,當日聽到260kg的車重都有點詫異,腦海突現浮起80-90年代的1000cc大包圍,就連moto-one的編輯都對我的評價特別感到興趣,試駕後不斷追問是否好鈍好笨重,比第一代R1更重等等。說實話,論輕巧度及靈活度肯定不及新一代600及1000大包圍佳,壓車搬身需要多一點力,之但係又唔覺得好鈍或好笨重,比原先估計更好彎,的確有點意外,所以用第一代R1比較未免太誇張。事實上除了落地推車、窄路掉頭、燈位停車及塞車慢行之外,起步後唔覺重。不過聽車主講,駕駛初期因為未熟習車身重量,難免會有壓力。
或許你會擔心推車,可是ENERGICA EGO設有後波及前波,最高車速只有2.8km/h,其操控不難,只要按下著車掣2秒,便會切入“PARK ASSISTANT”(泊車輔助),即後波,若再按下著車掣便會切入前波,讓你在限速下向前或向後泊車,大可安座於車子上撐船仔。
至於騎士最關心的續航能力,由於當日只駕駛不足50km,所以未能詳盡解釋。根據廠方資料顯示,在市區駕駛的續航力200km、市區與高速公路駕駛的續航力160km、高速公路續航力130km。不過據車主講,ENERGICA EGO的實際續航力與廠方公佈的數據接近,他試過從元朗出發去機場,全程高速公路,平均車速約80-90km/h,來回路程約100km,回家只餘20%電量,估計可以行多約40km-50km。事實上,續航力好視乎騎士的駕駛方式,所以駕駛電車必須要經常留意電量,畢竟充電站並非度度都有。
單車煞車左右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編者在10年駕駛過第一代三輪PIAGGIO MP3 300,雖然當時覺得她的彎向表現不及同級排氣量的綿羊靈活,而且較重,不過整體的操控性能比估計輕鬆。10年後編者試駕全新2020 PIAGGIO MP3 HPE Sport,車身更細小,壓彎更靈活,反應與一般綿羊無異,與此同時增添更多電子裝備。畢竟MP3已經面世13年,越來越好的操控性能也是應該的。
3年前的三輪車未成氣候,沒記錯的話近乎零選擇,所以當第一代MP3 250在2006年面世後(同年登陸香港),以其獨特的外觀、唔怕跣胎的安全感及實用取勝,三輪車從此流行起來,其他牌子的三輪車也相繼誕生。而第一代MP3除了250外,還有125、300及400版本,不過PIAGGIO卻以旗下的GILERA推出500版本,型號為Fuoco 500,外觀與MP3完全不同,車身線條更硬朗,外型像巨無霸,此車在港也彼受車迷歡迎,但其北美版卻稱為MP3 500。直至2014年,PIAGGIO才推出正宗MP3 500,外型與同期推出的MP3 300相同。
今次介紹的2020 PIAGGIO MP3 300 HPE Sport屬於最新款,而MP3對上一次改革是2015年,這款車子不僅換上新衫,改用電子油門,並加入循跡系統及ABS等安全裝備,以及改用更大呎吋的前及後輪框,可是編者無緣試駕這一代車子,然而今次有機會駕駛新款MP3 300 HPE Sport,因此體驗到隔代MP3 300的分別。
老實說,如果讀者沒有留意MP3 300的發展,未必知道PIAGGIO推出過MP3 Yourban,這款車著重市區行駛的靈活度,所以體積及重量較其她MP3輕量化,排氣量同樣是278cc,而輕量化的優點可讓騎士更輕鬆穿梭橫街窄巷,推車更容易,日常使用更方便。
回顧第一代MP3 300,前及後輪框均為12吋,廠方其後改用前12吋,後14吋配搭,但是自上一代MP3起卻改用前13吋、後14吋,前胎由120闊轉為110闊,140闊的尾胎維持不變,這大概是希望車頭有更靈活的轉向反應,而新款PIAGGIO MP3 300 HPE Sport保留前13吋、後14吋的規格。制動方面,前制動採用258mm鑽孔碟配兩活塞煞車卡鉗,後煞車採用240mm鑽孔碟配對向煞車卡鉗,輔以ABS防鎖死煞車系統,油門也有可選擇開或關的ASR循跡系統,以防尾胎在過彎或濕地打滑,進一步提升騎士的安全。
駕駛感受
如前述,三輪車熱賣的原因之一是跣胎機會較兩輪低,濕地行車更安全。正因為三輪車採用構造複雜的前避震,又多了一個轆,所以較相同排氣量的兩輪重,在推車或起大架時尤為明顯。不過由於MP3 HPE Sport設有電子Roll Lock功能,騎士只要撥動設於油門旁的推鈕便會鎖定車身,車子就不會翻倒,所以容許騎士落車,將車子推入泊車位;事實上,Roll Lock功能大約在15km/h以下才可啟動,儀錶板會亮起燈號提示,換句話車子將近停車前,例如交通燈位,騎士可以不用落腳停車,對於腳短的騎士彼實用,只要扭油便會解鎖,過程十分流暢。
不過使用Roll Lock初期,由於未掌握可啟動車速,自然會用肉眼看儀錶的燈號,或會造成騎士分心,稍一不慎更可能撞上前面的車輛,但個人覺得只要練習幾次,便能夠掌握撥動鎖掣的車速,不用依靠燈號。不過要記著,電子Roll Lock是根據啟動前的車身傾角固定車身,換句話車身傾則時仍可上鎖,因此為免解鎖後車身急速下墜,最好待車身接近垂直才上鎖。
雖然MP3 HPE Sport是三輪車,但座姿其實跟一般綿羊分別不大,同樣好舒服,座上車子後覺得車子比舊款細好多,不過由於座高達780mm,所以編者雙腳著地都會吊腳(編者5呎6吋高),駕駛視野也較高,風鏡在高速公路發揮不俗的擋風作用。事實上,對比第一代MP3 300 (編者沒有駕駛過後期版本),好明顯感覺到新車在壓彎時沒有阻力,即俗稱「撬彎」,靈活度及輕巧度大有改善,感覺她的轉向反應與兩輪無分別,當日在大山都覺得好好彎。這或多或少跟車頭減磅(水箱遷移)及更換110闊度前胎(第一代使用120闊度)有關,因此廠方的宣傳片賣弄她的彎向表現。
全新2020 PIAGGIO MP3 300 HPE Sport之所以比舊款細小,是因為廠方借用MP3 Yourban開發;此外,新車配置新一代HPE高性能引擎,規格為水冷四衝程單汽缸SOHC 4氣門,馬力及扭力分別是26.2hp@7750 rpm及26 Nm@6500 rpm,官方表示馬力及扭力比舊款增長24%及15%,每1公升氣油可行駛31.2km,比舊款30.3km多,換言之新車更省油及更好力。事實上,新款Vespa GTS 300 HPE Super也是使用該引擎。
新款2020 PIAGGIO MP3 300 HPE Sport沿用雙搖籃高拉力鋼管車架,構造與一般綿羊分別不大,而名為 Articulated Quadrilateral Suspension System(鉸接式四邊型前避震)採用二字型鋁合金座,像天秤左右將一對連桿式前叉連接起來,結構與舊款MP3相同,不過改由另一間知名生產商製造。舊款MP3 300與MP3 Yourban的散熱水箱都是設置在車頭內,但新車的水箱卻遷移至前輪後方,擺放位置更低,與一般電單車相同。試想像散熱水箱、風扇及水泵的重量其實不輕,但是搬家後可減輕車頭的重量,與此同時將重量更中央化,使車子有更佳重心,絕對可以提升車子的彎向表現。
另一方面,雖然三輪車的最大傾角不及兩輪大,可是MP3 HPE Sport最大傾角也達到40度,不過日常駕駛好少會掟到這個角度,可是車身傾側一旦到了40度,你會感覺到車頭有「頂著」的反應,這告訴你已達到極限。此外,在一些情況下,三輪車的車頭吸震反應跟二輪有點不同,原因是震盪經左右輪胎傳到避震系統,使到像天秤的前叉十分忙碌,在凸凹不平路面掟彎時,軑把搖擺較多。原因之一是MP3 HPE Sport屬於運動版,避震設定較硬,十分運動化,因此爛路行駛產生較強跳彈感。不過對經常雙騎或載重型物件的用家來說,卻是不俗的設定。
之前提過2020 PIAGGIO MP3 HPE Sport與VESPA GTS 300 HPE Super Tech共用新一代HPE高性能引擎,278cc排氣量。VESPA GTS 300 HPE Super Tech出名夠力又快,但是由於2020 PIAGGIO MP3 HPE Sport承載更多重量,所以廠方將馬力由23.5hp / 8,250rpm調升到26.2hp / 7750 rpm,馬力增長2.7hp。雖然MP3 HPE Sport的加速力不及GTS 300 HPE Super Tech輕快,但是低扭及中段表現比舊款MP3 300優勝,即使100km/h車速行駛仍然表現輕鬆,既可應付香港高速公路需要,市區行駛綽綽有餘。要是擔心MP3 300的馬力無法滿足日常駕駛,斜路不夠力,但是又想玩三輪車,不妨留意MP3 500,不過她的重量及體積也會相應提升。至於2020 PIAGGIO MP3 HPE Sport的煞車力十分充沛,完全夠用,即使右腳踏設有腳踏式煞車,並且是前後煞車聯動,但是手感始終不及煞車桿敏銳。
單車煞車左右 在 關於腳踏車前後剎車vs 左右手.... 請教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原來一個前後煞左右邊就有這麼多奧秘在裡面.... 不過為了避免機車腳踏車剎車弄混, 所以現在還是使用左手後煞,右手前煞方式.. 自己也會多提醒小朋友剎車問題. ... <看更多>
單車煞車左右 在 【教學系列】如何安裝V夾煞車? 如何調整煞距? / V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教學系列---第十九集】 煞車 塊是消耗品如果沒有定期更換磨平還是給它放著不管有可能今天騎車出門要七天後才會 ... 調整 左右煞車 作動7. ... 小宇 單車. ... <看更多>
單車煞車左右 在 Re: [請益] 為什腳踏車的煞車和機車相反? - 看板ask-why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souldragon (仆街)》之銘言:
: 機車是 左煞後輪 右煞前輪
: 腳踏車是 左煞前輪 右煞後輪
: 機車要先煞後輪 避免急煞時整個向前翻
: 由於油門在右手 所以一定是先煞左手邊
: 而腳踏車先煞前輪的原因為何?因為速度不會很快
: 先煞前輪沒關係?為什麼操作習慣是相反的?謝謝
我想回應最後二行--
有一次我騎腳踏車下山 時速大概是50左右 <--當時是新手 不知死活
突然一台公車從我的左後方超過來 我一時緊張就煞車
當時煞後輪 接著整台車甩尾偏斜 差點捲到公車底下
後來我就在平路等紅綠燈的時候開始想這個問題
自己實驗一下 當車子靜止的時候 雙腳都接觸地面
煞後輪 可以輕鬆的往前走 不費力 後輪是鎖死狀態 拖行
煞前輪 沒辦法往前走 硬要走的話 後輪會翹高離地
所以我猜測 在平路的時候 速度不快(20以下)
煞前輪會比煞後輪有效率 降速比較快
後來去問腳踏車店家 他建議下山要前後一起煞 反覆點放降速
腳踏車的重心比較高 如果下山 只有煞前輪 而且一次煞死
很容易側滑 (想像一下前輪鎖死 後輪繼續轉的樣子) <--如果是小徑容易翻車
如果只煞後輪 就會甩尾
假日單車骨折族--
https://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1&id=11273
我曾經跟車隊走一條山路(下山) 走三次 三次都有隊員摔倒(不同人)
====
一樣下山 騎機車和騎腳踏車感覺差很多
騎機車下山 時速80 不覺得有什麼
騎腳踏車下山 剛接觸的那時候 時速20我就頭皮發麻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0.228.4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