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劇評]
追憶潸然──《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
「和枝,我這輩子,沒有一件事是可以自己做決定的。
不管是生在這種時代,或是生在顏家⋯⋯
但是,我唯一自己做的決定,就是娶妳。
我能相信的,只有妳啊。
全天下只有妳,只有妳,我不能接受妳騙我。如此而已。」
這是舞台劇《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讓我聽了感覺最痛的一段台詞,也讓顏惠民這個人物的形象有了極為豐富的層次。
顏惠民是誰?他是台灣五大家族——基隆顏家的長子,一青和枝是他的日本妻子,一青妙、一青窈是他的兩個女兒。這齣戲的發想,便是由一青妙所寫的《#我的箱子》、《#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兩本書出發。改編成劇本後,以一個女兒對父親的追索,一個紀錄片導演的旁記,從箱子裡遺留的物品中,拉出一青和枝的視角和顏惠民的書信等幾條敘事線,鋪陳出大時代下複雜又純粹的愛情故事。
複雜,因為這是一個男人想要融入日本這個國家而終究不可得的歷程,想要自由卻得扛下家族重擔的憂悶。顏惠民十歲即被送往日本當小留學生,也曾誓死為日本帝國奮戰;卻在終戰那一天失魂落魄,只因從此不再是日本國國民,而是中華民國國民。他一度被送回台灣,但二二八事件後的混亂,讓他偷渡回日本,多年後在日本與和枝相遇。
但是,這場門戶不當的婚姻、長子長年滯留日本、返台後對家族企業轉型的爭執、在語言轉換上的問題等等,讓惠民父親的不滿逐步累積。終於在惠民讓公司經營不善而提出要回日本之際,引爆父子之間的決裂。無法原諒毫無擔當的自己的惠民,甚至曾企圖輕生。巨大的痛苦連妻女也無法完全撫慰,他只能不斷不斷地往山上走。因為山,永遠在那裡。
這也是一個平凡女人,為了融入台灣顏家這個大家族而拚命學做台灣菜的過程。從在銀座相識、相戀、成婚、生女,再到顏惠民要她攜女回台,我們看見和枝在愛情中的一往無前和獨在異鄉的忐忑不安。為了丈夫,她儘管被嚴厲的公公斥責身為長媳卻做著下人的事、不許坐近吃飯,不能見客等等,卻仍努力克服語言溝通的困難,改變髮型、裝扮、學台語,努力揣摩台灣菜餚的口味。甚至充當父子關係的潤滑劑,寬慰公公恨鐵不成鋼的憤懣。面對丈夫,她卻又以日本飯菜,成全丈夫想回日本卻不可得的心願。
「變成台灣人,要是有這麼簡單就好了。」這是對他們兩人處境最真實的喟嘆,又何嘗不是台灣人最複雜難明的認同課題?
純粹,則是惠民和枝夫妻之間深刻的感情。劇中提到,惠民一年當中總有一次或兩次會將自己關在房裡,既不開燈,也完全不踏出房門一步,只是不斷喝酒。好像把自己鎖進一個深層的黑洞,誰也拉不出來。面對逐漸崩潰的丈夫,和枝卻用了最大的溫暖守護著他。
然而,夫妻關係最為緊張的時刻,卻也因這份體貼而來。和枝得知惠民罹患肺癌的時候,深怕他知道真相後會結束自己的生命,苦苦隱瞞,堅持守密。隱約察覺到自己身體狀況的惠民,因此幾近兩年不開口跟妻子講話,不吃妻子煮的的菜餚,甚至連最後一趟登山旅行都不帶妻子同行。這樣固執嚴厲的他,卻在旅行途中不斷拍照,回家後要孩子拿相簿給媽媽看⋯⋯最後惠民對妻子說出不諒解的理由時,那些極痛、極怨、極忿,難道不是因為極深的愛而生的嗎?
而和枝的愛,劇中則在她過世後,藉由朋友之口,傳遞給一青妙:「就算人生重來一次,也還是想要跟你父親一起度過,和枝講到你爸爸的時候,就像一個女兒在說她的父親,又像一個媽媽在說她的兒子,很幸福的說著。」在那樣艱難的時代,那樣艱難的國族、階級、年齡種種的差距,得以扶持一生,實在是磨礪出了像珍珠那樣珍貴的愛情。
我非常佩服監製李崗、導演廖若涵、編劇詹傑以及同黨劇團等製作團隊將這個故事搬上舞台。李崗曾拍過霧峰林家的故事——《#阿罩霧風雲》,這次找來詹傑從兩本書為起點,佐以大量的歷史文獻閱讀,讓一青妙記憶裡模糊的父親身影現形。廖若涵在類似的題材上,先前做過《安平小鎮》(2013)、《阿章師の拉哩歐》(2015),既有在台南人劇團豐富的劇場工作經歷,也有愈漸成熟的對「劇場」的思考。這讓她更有餘裕地處理這樣的時代命題。
在選角上,一青妙親自上陣演「一青妙」與舞台上的父親演對手戲已是極新鮮的挑戰,鄭有傑流利的日語台語切換,更是讓我驚豔。更不用說楊烈沈穩威嚴的演技、台語的氣口,大久保麻梨子的活靈活現和深情,其他演員拋接流暢的對白,都為這齣戲打下紮實基礎。他們本身各自與日本的淵源,如鄭有傑的父親是日本華僑,大久保麻梨子嫁給台灣人,楊烈和日本人結婚,米七偶和台灣人結婚等等,我想都讓演員在角色上有更入心的演繹。
雖然因為篇幅有限,有些劇情稍嫌快速帶過,有時又不免覺得一青妙和「導演」的對話,會限縮觀眾的詮釋。不過,劇場空間結合了音效、影像,燈光和舞台設計,還是給予一定的想像空間。而不斷讓觀眾抽離又代入情緒,終究還是讓我從後半段至結尾,淚流不止。劇中「導演」適時加入批判性的觀點,也讓全劇避免落入濫情和缺乏反思的窠臼。劇末,一青妙回身走近舞台上重現一家人團圓吃飯的兒時餐桌,舉重若輕,讓它既有時代性,也是超越時空普遍的人性。「追憶潸然」,是啊,就是那樣複雜又純粹的感情。
這齣舞台劇的出現,提供了我思索日治到戰後台灣文化的不同視角。以往,我想起的九份,可能多是像吳念真筆下礦工之子的視角(像劇中阿春、阿春之子的視角),去寫九份的女人如何養成專注聽來自九份的風聲,判斷礦坑裡的男人是否全部逃出來的習慣。這齣戲選的則是「炭王金霸」顏家,再次提醒了我,台灣是有世家、有貴族的。這樣的多重視點,有助於撐出台灣地方文史更為立體的架構。
舞台上的顏惠民的半生,縱然是「不成材的繼承人」,縱然是不知道自己該回去哪裡,背後其實指向那曾經輝煌富麗、在地方上風生水起,擁有文化教養和政商關係的仕紳勢力。那些刀光血影,倘若認真爬梳,實在也可以寫成很凌厲的宅鬥、政爭和商戰戲。(若要處理五大家族題材,這條路線也讓人滿期待的。(關於台灣權貴家族網路,可參考一下陳柔縉的《#總統的親戚:揭開台灣權貴家族的臍帶與裙帶關係)。
不過,一青妙筆下的基隆顏家,或是像楊双子《#花開時節》、辛永清《#府城的美味時光:台南安閑園的飯桌》裡面所寫的,種種精細的吃穿用度和大家風範,都是在不同形式的文化再現中,逐漸填補日治時期在庶民生活之外認識上的空缺。補上這一層,再去細想「語言轉換的一代」在不同的階級身分之下,在時代中如何抉擇與無法抉擇,也就能有更豐富的想像,和更深刻的理解了。
(台北場次已結束,希望這齣戲也能有機會到台中、台南等地演出!)
#時光の手箱
#時光的手箱
府城的美味時光 在 Amy's talk 愛米愛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1127。早安
最近讀辛永清的《府城的美味時光—台南安閑園的飯桌》,從一道道菜餚中讀到台灣本土特色與歷史,那個年代的台南,竟然有這樣類似紅樓夢的庒園,文字間呈現的老城優雅與人情事故,比講究的料理更吸引我。
「該忍的,毫無怨言的忍;該出力的,使勁出力;而該享受的時候,盡情的享受」—《府城的美味時光—台南安閑園的飯桌》p.207
聖保羅皇后吐司🍞。
小松菜炒梅花肉。
半熟荷包蛋。
柑橘和奇異果。
愛米手沖咖啡。
#愛米上菜 #早餐 #朝食 #breakfast
府城的美味時光 在 謝金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書泡泡 從幾年前就聽過這本書,安閑園與辛家宅邸的位置也曾經過幾次,但到今晚才讀完這本書,有點相見恨晚。
若只把它當作是一本美食書,實在可惜,辛永清的文字溫柔熨貼,卻帶著更多的無奈,不幸的婚姻、獨自在異鄉的單親媽媽處境,將無憂無慮的少女時代鍍上一層月光般的清輝,僅是兩頁篇幅帶過的初戀,不禁讓人聯想,如果當年她母親把話說得更明確、或者男方沒有因為空襲失去財產而退卻,會不會她的處境將有所改變?
古早的月光,像一滴落在信箋上的珠淚,暈出這個府城女子的鄉愁。
⋯⋯
辛永清,《府城的美味時光:台南安閑園的飯桌》,台北:聯經出版 ,2012。
府城的美味時光 在 #府城的美味時光-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You're offline. Check your connection. Retry ... ... <看更多>
府城的美味時光 在 府城的美味時光| Books, Book cover, Cover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Apr 8, 2013 - This Pin was discovered by 達達謝. Discover (and save!) your own Pins on Pinterest. ... <看更多>
府城的美味時光 在 Peko-Peko - 【讀書心得】《府城的美味時光》之台南版紅樓夢... 的推薦與評價
一口氣的,把《府城的美味時光:台南安閑園的飯桌》看完! 會知道這本書,其實是某次偶然參加悅樂書店書沙龍的講座,聽楊索談昭和女性的的廚藝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