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SIY認證師資,我固定會收到來自SIY領導力學院的電子郵件,2020年疫情爆發後,有封來自其執行長的信件令我印象深刻。
.
他提到在這動盪的關鍵時刻,我們更需要能令人信任的領導者,而令人信任的領導者,通常具有以下七種特性:
.
一、 沉著專注的態度 Calm and Focused Approach
二、 清晰的洞察力 Clear Vision
三、 適應性 Adaptability
四、 有效的溝通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五、 同理心 Empathy
六、 慈悲Compassion
七、 對未來的希望與願景 Hope and Vision for the Future
.
這封信是五月份收到的,當時本書已創作約四分之三,卻很驚喜的發現,這七點恰好就是本書所要傳達的理念,也是期待本書讀者在閱讀、反思並練習書中的內容後,所能達到的品質狀態。
.
本書整合了SIY的部分內容、個人二十多年來的正念修習體會、我在各大企業進行教育訓練的經驗,以及相關領域的參考資料。
.
感謝一路上所有的師長、同仁、學員,還有開過無數會議、共同努力達成任務的各公司教育訓練主管與夥伴們。當然,也非常謝謝悅知文化優秀的編輯團隊,以及我親愛的家人們。
.
這本書不只針對領導者,也是寫給所有在職場上努力的人。正念這套看似古老的系統,對繁忙的現代人確實有很大的助益,包括身心健康、喜悅幸福,也包括本書所著重的職場能力。
.
第一篇:「當企業遇到正念」,分別從世界局勢的角度、經營管理的角度,以及大腦科學的角度來切入,同時也談了在地的發展以及我個人歷程。第二篇「正念的入門與引導」則是正念本身的說明與指導,內容除了理論概念,也包含實際練習(含引導音檔)部份。第三篇「正念的職場應用」介紹商務人士如何透過正念來具體提升職場的表現,包括了工作效能及情緒管理兩大面向,另外也包括辦公室實用的正念技術。此外,也分享一些延伸實例,希望能兼顧到更多的面向,如對大家來說都很困擾的生活與工作如何平衡。第四篇「正念領導力」則著重於提升領導者與部屬間的信任,希望企業主管們除了需具備上述的能力外,再透過以下四大層面,讓個人與團隊更為卓越:一、激勵動能;二、人際溝通;三、復原力;四、慈悲領導。
.
紛擾的時局,我們需要內在的清明;複雜的世界,我們更需要思路澄澈、平靜沉著、胸懷大局的領導者們。
.
讓我們從內心修練起,然後擴展到自己的辦公室、整間企業、甚至是這個地球。
.
我依然期待一個美好的世界。
.
陳德中
2020年6月
------
以上是我在今天出版的新書《正念領導力》中的自序,分享給大家
.
以下這個連結是有我親自簽名的版本喔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4660?sloc=main_mb
「復原力理論的介紹與應用」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復原力理論的介紹與應用 在 陳德中的正念天空 - Mindfulness / MBS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復原力理論的介紹與應用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復原力理論的介紹與應用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復原力理論的介紹與應用 在 每天簡單學社工- 【復原力】(Resilience) ... 的評價
- 關於復原力理論的介紹與應用 在 【開啟字幕】 你知道Resilience 是什麼嗎?如何利用正向心理 ... 的評價
- 關於復原力理論的介紹與應用 在 學術倫理解答,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學術倫理教育 ... 的評價
復原力理論的介紹與應用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
創傷如何被製造?創傷如何來分解?
當所有的情緒、關係問題都沉重地壓到自己身上時,
該如何讓一顆受傷的心獲得真正的自由?
這本書要特別給—
有過不快樂的童年、與父母關係欠佳、
人際關係經常不良、反覆出現親密關係困難、
或長期以來人生觀黑暗的你!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CPTSD相關議題暢銷Top1
★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4.8顆星好評支持
★全面性的分類與說解,直接點破會輕易忽略的心理創傷
★提供有效可行的恐懼與壓力減輕方案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9年首度將CPTSD納入了疾病分類標準中
★理論教科書之外,值得細細研讀、反覆內省的第二本教科書等級的書
你以為自己的不夠好、不被愛、沒價值、不安全、不被傾聽,
就是醫師所診斷的憂鬱症、成癮者、焦慮失眠患者……
但其實,根源是來自你童年所受的傷害:虐待、貶抑、忽視、責打辱罵、沒有愛……
以致你的「情緒調節」出了問題,讓你——
擁有一顆易破碎的玻璃心、常為了別人的一句話而喪失信心、
覺得事情沒有自己來就很容易失敗、總覺得朋友都不是真心待己、
成為別人眼中的暴躁公主、情緒王子……
◎不搞錯病症,對症治療才有效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很容易被誤解為一般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甚至被誤診為邊緣性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焦慮症、憂鬱症、解離性障礙,以致採用不當療癒方法措施,造成治標不治本,或是誤診誤治的狀況。
本書是第一本針對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如何進行自我療癒的書,作者在書中多次強調多元取向的治療方式(非單一性的治療方式),才是對CPTSD 有效的療法。同時,也以精闢詳細的說解,讓讀者得以正確地了解並確認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非其他的常見錯誤標籤,進一步來幫助當事人更正確地了解自己,並且擺脫種種錯誤標籤和無效治療的自卑感或挫折感。
◎或許你忘了來自童年的傷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是後天因素所造成,多數是在虐待或忽略的家庭中成長,遭受長期創傷經驗所致,而這創傷經驗,可以發生在語言、情緒、心靈或身體的層面。
◎你受傷了嗎?——5個常見的創傷症候
1. 情緒重現(emotional flashbacks)。症狀是突發的,而且常有一段時間的退化現象,排山 海地感受到童年受虐或受遺棄時的感覺,包括壓倒性的恐懼、羞恥、孤立、暴怒、哀慟或憂鬱。
2. 毒性羞恥(toxic shame)。倖存者壓倒性地覺得自己醜陋、愚蠢、令人厭惡或爛得要命,於是消滅了受創者的自尊。毒性羞恥也可能來自於父母持續的忽略和拒絕。
3. 自我拋棄(self-abandonment)。這是指嚴重失去了健康的自我意識。
4. 惡性的內在批判(vicious inner critic,或稱內在找碴鬼)。自我羞辱和責備,感覺自己不夠好。
5. 社交焦慮(social anxiety)。對社交非常不自在,變得不願向他人尋求支持,並且不得不把「靠自己」當作求生的策略。
◎明白你受傷的心——4種創傷類型
童年虐待或遺棄的模式、出生排行、基因等差異,會導致受創的孩子偏向4F求生策略中的其中一種(或合併兩種以上),而小時候之所以會這麼做,是為了預防、逃離或改善更多的創傷。
「戰」(fight)類型會發展出一種像是自戀性的防衛反應,突然用有攻擊性的反應去對待威脅。
「逃」(flight)類型會發展出一種類似強迫症的防衛反應,如逃跑,或象徵式地過度活躍。
「僵」(freeze)類型會發展出一種像是解離的防衛反映,如放棄、麻木、進入解離或崩潰,像是接受注定會受傷一樣的反應。
「討好」(fawn)類型則會發展出類似關係依賴的防衛反應,用取悅或提供幫助的方式,企圖緩和或阻止對方。
◎13個實用步驟,幫你管理情緒重現
1.對自己說:「我正在經歷情緒重現。」
2.提醒自己:「我感到害怕,但我沒有危險!我現在很安全。」
3.承認自己有界線的權利和需求。
4.安慰鼓勵地對內在小孩說話。
5.破解永恆的想法。
6.提醒自己現在是處於成人的身體中。
7.重回你的身體。
8.抗拒內在找碴鬼的誇大和災難化。
9.允許自己哀悼。
10.培養安全的關係和尋求支持。
11.學習辨識會引起情緒重現的誘發因子。
12.搞清楚情緒重現的經歷是什麼。
13.對緩慢的復原過程要有耐心。
你必須明白
任何的不對,只因為——
你的身體裡住著一個受傷的孩子
........................................................................................................
『送書活動來囉』!
我們將會送出三本《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給大家!
方法:
1 「按讚」替「Henry羅寶鴻老師」專頁按讚+追蹤+設定搶先看。
2 「分享」在此po文按讚及分享到您臉書上 。
3 看完上面連結的「書本詳細介紹」後,請在這篇po文留言區上留言:『我想要得到這本書,因為⋯』,並tag兩位好朋友,就有機會抽到這本書囉!
4 請注意!沒有替本粉專按讚+留言+留言內容不符+沒tag朋友,及沒公開分享,都沒辦法參加抽獎的噢!
截止時間:2020/06/22- 2020/06/24晚上11:59止
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7508
復原力理論的介紹與應用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兩個人都渴望完美,可能永遠無法真正在一起,因為距離太近時,將不可避免地看見身為人類的缺陷。人若無法承認錯誤,會使伴侶感覺受到誤會又孤獨。
孩子需要知道照顧他們的人只是有缺陷的普通人,願意反省自己的錯誤、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這是父母傳授給孩子最重要的課程。
如果要從教養字典中刪除一個詞,那就是「完美」。
取自《安全圈教養》
*****************************
「安全圈」(Circle of Security)法則是這本書的重點理論,簡言之,在談建立親子安全依附的教養方式。如果是對科學教養有興趣的朋友,這本書的參考價值很高。
可是,各位熟悉我的朋友便知道,我常會把各種關係的源頭,回到親子關係來談。這段摘文所談的安全感、陪伴、愛,稍經修改,便可應用到其他不同的關係。
由於安全感、陪伴、愛,這些概念過於抽象,我常要抽絲剝繭,回到這些狀態最早的樣子,重新理解一遍,再檢視不同情境下相異的關係。譬如說,我常提到,陪伴一個人,在情緒上要同步,具體的做法,同理心是手段之一。
就以上述的摘文來說,試圖在一個人面前表現完美,反而常造成關係的壓力。因為完美主義本身,就常帶來個人的焦慮。這種法則,不管是親子關係或者伴侶關係,都可以共通。
所以以往常常強調「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反而是扭曲了事實,也讓做父母的人,少了謙卑的態度,進一步少了學習成長的機會,非常可惜。相反來說,父母願意對自己誠實,知道自己也有很多做不好的地方,願意跟孩子共同成長,這種身教彌足珍貴。
我衷心盼望,對關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參考這本書,或下列摘文。我很多說法常源自於依附研究,那是我們人生中第一次產生連結,對地球人的人生,影響深遠。
祝願您,能在關係中感覺安全,並且時時刻刻與自己同在!
*****************************
【文/ 肯特.霍夫曼, 葛倫.庫珀, 伯特.鮑威爾】
關係的品質決定一切
在安全圈中,我們對依附的一般描述是:「我們相信,兒童的健康發展完全在於關係的品質」。
關係品質具有各種面向。正如我們前面所強調的,核心在於情緒調節。丹娜展現的是父母幫助孩子建立情緒調節技能的過程。當馬克斯開始鬧脾氣,她以某種方式安慰他,告訴他這種感覺是正常的,有媽媽的幫助,傷心難過都會過去。雖然兒子只有九個月大,但丹娜已經在教他調節自己的情緒,因為在他被麥片遊戲激怒的時候,她讓孩子轉過去一陣子,自己冷靜下來。
父母透過同在,陪伴孩子在安全圈中的每個體驗時刻,以促進孩子的情緒調節技能。同在是我們扮演安全圈雙手的角色核心,能夠使角色的所有面向大獲成功。這就是本章的核心主題。
“ 凡孩子有需求,盡心盡力的父母或其他照顧者能在情緒上隨時與孩子同在,瞭解這一點是安全依附的核心。 ”
關係品質的另一個面向是掌管。安全圈有一個座右銘:「盡可能追隨孩子的需求,必要時則加以掌管。」
當然,擔任安全圈的雙手就是孩子有需求的時候都在身邊,能敏感發現孩子的需求,背後的基礎在於我們有所承擔,必須成為孩子能夠倚賴的人。敏感度對孩子至關重要,但是,如果孩子太小,無法處理發生的事,與孩子同在並不表示不能介入。如果嬰兒哭得愈來愈大聲,此時照顧者在一旁同情地安慰,並不能快速幫助他排除傷心難過。此時我們需要介入,利用大人的技能和經驗來照顧失控的嬰兒。我們也需要識別孩子何時超過界限(或測試界限),孩子需要我們保證他的安全,告訴他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在丹娜決定結束玩遊戲吃零食時間,馬克斯需要午睡時,她便是這麼做的。因為與孩子同在,她知道孩子的感受。透過與孩子同在,她傳達給孩子:他的感受完全正常,有人在他身邊,願意也有能力提供幫助。父母在安全圈中所擔任的雙手角色,要更大、更強、更聰明、更寬容。與孩子同在的每個時刻,都給你一個機會,讓你能在孩子的需求和主導全局之間進行微妙的轉換。但與孩子同在,建立安全依附,並不表示要一直和善,而是有意義的溫柔—「我在這裡是為了照顧你的需求,主導全局以保證你的安全。你可以倚靠我。」同在和掌控對擔任孩子的安全圈雙手來說同樣重要。接下來本章將介紹更多關於更大、更強、更聰明、更寬容的內容。
關係品質的第三個重要面向是反省。我們都是人,都會犯錯。在整個生命中實現持久和充實關係的方法是,能夠覺察錯誤,承認錯誤並修復所有傷害或誤會。完美不僅不可能,還會擋在我們與所愛之人中間,阻擋親密關係的連結。想一想,如果兩個人都渴望完美,可能永遠無法真正在一起,因為距離太近時,將不可避免地看見身為人類的缺陷。人若無法承認錯誤,會使伴侶感覺受到誤會又孤獨。孩子需要知道照顧他們的人只是有缺陷的普通人,願意反省自己的錯誤、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這是父母傳授給孩子最重要的課程。因此,成為安全圈的雙手,很大一部分是在塑造你反省和彌補錯誤的能力。
身為父母,我們經常有意無意離開安全圈(為了打一通重要電話,我們讓嬰兒自己在那邊哭,或有時難免感到疲倦壓力大,變得麻木),這種情形稱為破裂,接下來只要修復,不僅一切無恙,對孩子來說也非常有益。當孩子在尋求連結,你卻拒絕或忽略,接著你發覺自己離開了安全圈,便說:「對不起寶貝,我今天脾氣有點不好」,然後你把她抱起來親一親,孩子便會知道人會犯錯,但這不是世界末日,幼小孩子與你的關係,就是世界與孩子的關係。你以身作則修復破裂,便是在鼓勵孩子發展自我反省,為孩子鋪設一條良好關係的生命大道。
「關於安全圈有一個很好的想法,只要你曾經在安全圈中,一旦離開,總能找到回來的路,而且無論從何處回來都沒關係,只要在某處找到一個開口,直接跳回來即可。如果你有『支持的雙手』守候,可以馬上回到起點,重新開始。」~提娜.莫瑞,澳洲
與孩子同在並不表示就能與孩子同調,主導也不表示永遠不用道歉。父母要能夠承認錯誤,之後做出必要的修復努力,如此一來,除了同在和主導,你才能持續擔任安全圈的那一雙手,三者融合是本章的第三個主題。
“ 如果要從教養字典中刪除一個詞,那就是「完美」。 ”
***
與孩子同在
與孩子同在其實很簡單,卻也很深入。既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有時也會是最困難的事。大部分時間你可能早已與孩子同在,因為餵食肚子餓的孩子是人類的天性。陪伴孩子遊戲的時候,丹娜全神貫注,展現的就是與孩子同在。大部分時間,她並沒有指導孩子做什麼事,也沒有經常檢查手機。當馬克斯的情緒開始轉變,她也沒有忽略。不過最值得注意的是,她並沒有試圖以任何方式去否認馬克斯的感受,如說服他,或處罰他(一些簡單的動作,諸如翻白眼或惱怒的嘆氣,機靈如嬰兒都能清楚留意到)。
想想第二章中漢娜和蘇菲的情形。蘇菲在學步車中走來走去,母女不時相視而笑,這就是同在。在孩子探索的時候,漢娜滿足了孩子「因我而喜悅」的需求。她們兩個人只是簡單地調和,共有的喜悅感產生明顯的共鳴。在各種情況下,你也曾多次見過這種共同的喜悅,父母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感受到孩子的想法和喜悅,並產生反應。如果你也是父母,你一定有所感受。
但這亦是使同在變得更加困難之處:當孩子生氣、受挫、悲傷,我們該如何反應?我們是否能阻止自己去說服孩子,不要困於情緒,這樣就不會感到沮喪無助?我們能否堅信孩子的感覺不會使他們受傷,也不會使我們受傷,體驗這些感覺還有助學習?當我們累了、受到壓力、忙碌、完全失去耐性,是否依然能夠保持關注?
當然不能。沒有人能隨時隨地與孩子同在,也不必做這種嘗試。所有人都一樣。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與孩子同在。雖然有時很難,但知道孩子會因此受益,我們會願意去做。同在就是滿足孩子在安全圈中的需求,從安全圈頂部到底部,再回到頂部,來回循環,每天的變動非常快速,一不注意就會錯過很多變化。
孩子沮喪的時候與孩子同在,他便懂得沮喪時會有人陪伴他,所以他有辦法脫離不好的感覺。這讓他有時間可以體驗這種感覺,進行一些學習,諸如這是什麼情緒?如何觸發的?甚至為何它是人活著的重要面向?更重要的是,他得知每當出現這種感覺,他並不孤單:「或許我不喜歡這種感覺,但從前我就已經知道這種感覺,而且我是和自己信任、所愛的人在一起,才認識到這種感覺的。」
如此一來,感覺再艱難也不會令人無法承受,更不必付出一切代價去避免。即使是會帶來痛苦的感覺,也會有有人陪伴和信任的記憶。
“ 調節情緒的能力,有助兒童調整自己的行為。 ”
形成與孩子同在的模式,從出生開始一直延續整個童年,能為孩子建構堅實的情緒基礎,使孩子受益一生。你與孩子同在,為孩子示範同理心,進而幫助孩子發展同理心,這種能力對任何人際關係都至關重要。同理心發展良好的孩子,長大成人後通常很受眾人喜愛,因為他們總能夠快速理解和回應他人。人們以這種方式相知,將建立起強大的連結。同在的影響無疑會傳遞至未來的世世代代。
人人都見過像保羅這樣的人。他與一群陌生人見面時,立刻就能結交新朋友。如果你問這些人,在這麼短的時間中如何發現保羅的魅力,大多數人的說法都是:「他似乎真心想要瞭解我」、「我們互相自我介紹時,他並沒有看旁邊尋找下一個獵物—顯得他不必記住我的名字或臉,我們永遠不會再見面」、「他對自己的成就似乎真的很謙虛,所以我想知道更多關於他的事,不像有些人,和你打招呼的時候好像有履歷印左邊臉上,右邊的臉是他們的價值」。對保羅而言,與人們連結的能力似乎出於自然。他說:「我不知道,我真的從來沒想過,感覺和人們在一起就是要這樣。」
保羅由祖母撫養長大,他與人的連結能力是自小種下的種子。在他人生最初的幾年,是祖母創造了支持的環境,讓保羅如今可以在所有關係中創造同樣的環境。我後來見過保羅三歲的兒子,小男孩整體看來滿足又和善,即使父親的注意力除了他還在另一個成人身上,小男孩也不在乎。
保羅稱自己不知道為了與人連結做過什麼特別的事,他並不是故意裝謙虛或不願講述一些從自我成長書籍上所見、結交朋友和影響別人的秘訣。同在的力量使得嬰兒遠在獲得語言能力之前,已教會他們學習情緒和人際關係。
.
以上文字取自
安全圈教養:培養孩子的情緒復原力,安全感是一切的答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4740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復原力理論的介紹與應用 在 【開啟字幕】 你知道Resilience 是什麼嗎?如何利用正向心理 ... 的推薦與評價
... 復原力 」? 11:35 何謂「self-efficacy(自我效能感)」?它跟自信是相同或相似的嗎? 14:54 想請軒哥分享一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能夠強化我們的心理 ... ... <看更多>
復原力理論的介紹與應用 在 學術倫理解答,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學術倫理教育 ... 的推薦與評價
... 理論或專有名詞。為了確保精準度,他應該先找相關. 完整複製論文作者對於這些理論及 ... 美美是表演藝術系的學生,在課堂中為介紹傣族的舞蹈,播放某劇團公開表演的傣族舞蹈 ... ... <看更多>
復原力理論的介紹與應用 在 每天簡單學社工- 【復原力】(Resilience) ... 的推薦與評價
透過壓力事件的因應和個案的心理狀態從中找出個案一直以來對抗外在環境的困境時, 有哪些能力是可以幫助他們度過困難。 而在最新的研究裡面也發現一個觀點就是復原力和優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