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對人類健康和全球穩定的威脅-\-\新興傳染病】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感染科(李原地主任)
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即武漢肺炎)快速蔓延,自上月(12月20日)由中國武漢爆發後,短短1個月中國已從北京、上海、浙江、廣東、四川、香港、澳門等遍地開花。病毒不僅傳播到境外的泰國、日本、韓國、澳洲、台灣,都有確診病例,並已跨越亞洲,歐美多國也先後宣布確診個案。
而2019新型冠狀病毒重症率及致死率雖比SARS低,但基因序列顯示,其應已存在野外一段時間,經過數度突變,毒性調整,比快閃的SARS更有機會在人體身上存活,發展成有效的「新興傳染疾病」,像流感一樣年年來,防疫恐須有長期抗戰的準備。(資料來源: (報導者)【「2019新型冠狀病毒」恐不會像SARS快閃,有潛力發展成有效的新興傳染病】: http://bit.ly/37VkwcT )
過去傳染病曾多次改變人類歷史,傳染性疾病是造成全世界死亡人數最多的病因之一,隨著科技醫學的進步、大大改善環境衛生、衛生教育的普及,和普遍營養狀況的改良,使得傳染病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已大大的減低。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二十世紀末指出在進入21世紀的國際公共衛生議題,傳染病將再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隨著人類生活型態改變,全球氣候變遷改變傳染性疾病的傳染途徑與分布的區域;病毒與致病性微生物不斷適應、變異,使得各種新興傳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及再浮現傳染病(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不斷發生。
新興及再浮現傳染病出現的原因,可歸為下列六大類 :
1.生態改變與農業發展
2.人類行為及人口學的改變
3.國際間旅遊及貿易頻繁
4.科技技術及工業的發展
5.微生物的適應
6.改變公共衛生措施的瓦解及設施的缺乏
■1980年代,【愛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的出現,成為二十世紀黑死病,衝擊專家學者重新重視這些新興傳染病可能對人類帶來的影響。
■2003年出現【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醫院內感染的案例已成為國際上重大威脅健康之新興傳染病,使得社區的防治工作益顯重要。
■2012年爆發【中東冠狀病毒呼吸道症候群】(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及2015年南韓中東冠狀病毒呼吸道症候群疫情。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全球確診個案大多皆有中東旅遊、居住史,可能因接觸或吸入患病駱駝之飛沫或分泌物或醫院內密切接觸感染。傳播快速主要是由於交通便利世界距離的縮短的緣故,全球性旅遊或貿易洽商,皆可一天之內到達目的地,遷移與旅遊的人數正極速增加,食物與動物的進出口數量也大量增加,傳染病的傳播速度也跟著加快。
■2015年國際上所發現【茲卡病毒感染症】(Zika virus infection)疫情,於中南美洲快速擴散,亞洲地區包括柬埔寨、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及印尼曾檢出茲卡病毒感染症國家,2016年1月疾管署公布國內首例泰籍男性境外確認案件。該疾病亦可能與新生兒小頭畸形症(Microcephaly)有關,為進一步監控防治該病毒感染之發生,以維護國人健康安全,疾管署將依相關規定,將茲卡病毒感染症列入我國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應於24小時內通報。
由於疾病型態逐漸改變,新型傳染病不斷發生,而且再加上本土型傳染病亦蠢蠢欲動,使得傳染病工作一直是台灣衛生主管機構重點工作之一。在台灣,感染科醫師主要負責新興及再浮現傳染病臨床診治,但基層的醫師才是第一線直接面對病人尖兵,醫師接觸病人如發現疑似個案,應於及時通報衛生局或疾管署。
「疾病管制署目前台灣地區防治新興及再浮現傳染病的策略」有:宣傳染病的導與疫情監控系統、加強危機管理、檢驗研究的應用、人才培育與訓練、國內外合作、與生物材料的儲存與研發。也利用這個研討會,讓能臨床醫療工作者更了解相關疾病並提高警覺性,一起努力,共同防治傳染病,以維護國人健康。(資料來源: (台灣醫學會)二十一世紀對人類健康和全球穩定的威脅-\-\新興傳染病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感染科(李原地主任): http://bit.ly/2RRvWIX )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報導者 The Reporter)【「2019新型冠狀病毒」恐不會像SARS快閃,有潛力發展成有效的新興傳染病】: http://bit.ly/37VkwcT
∎(臺灣醫學會)二十一世紀對人類健康和全球穩定的威脅-\-\新興傳染病 -\-\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感染科(李原地主任): http://bit.ly/2RRvWIX
➤➤照片
資料作者: 國泰醫療財團法人- 新竹國泰綜合醫院 - 感染管制科 黃淑婷【新興傳染病防治】
檔案來源:新竹市衛生局【新興傳染病防治】http://bit.ly/397SBGL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 【國衛院論壇2019年度議題】簡介
➤http://bit.ly/2MtCqgA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新興傳染病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感染科 #李原地 #2019新型冠狀病毒 #2019-nCoV #武漢肺炎 #國際公共衛生議題 #新興傳染病 #再浮現傳染病 #愛滋病 #AIDS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 #中東冠狀病毒呼吸道症候群 #MERS-CoV #茲卡病毒感染症 #Zika virus infection
#生態改變與農業發展
#人類行為及人口學的改變
#國際間旅遊及貿易頻繁
#科技技術及工業的發展
#微生物的適應
#改變公共衛生措施的瓦解及設施的缺乏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疾病管制署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台灣醫學會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感染科
#2019COVID19
#2019COVID19Academic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11的網紅Lucas K 盧卡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購買: https://reurl.cc/lV01e9 ??. ???殺菌消毒棒 以被世衛???列為安全、高效、對人畜無害的二氧化氯進行殺菌。 . 紅色 :小童可掛頸、或書包,手袋 淺藍色 : 家居、店舖、辦公室、可掛於頸上。 深藍色 : 放於洗手間 黃色 : 放於雪櫃,在5度的雪櫃仍能釋放出適應...
微生物的適應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二十一世紀對人類健康和全球穩定的威脅--新興傳染病】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感染科(李原地主任)
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即武漢肺炎)快速蔓延,自上月(12月20日)由中國武漢爆發後,短短1個月中國已從北京、上海、浙江、廣東、四川、香港、澳門等遍地開花。病毒不僅傳播到境外的泰國、日本、韓國、澳洲、台灣,都有確診病例,並已跨越亞洲,歐美多國也先後宣布確診個案。
而2019新型冠狀病毒重症率及致死率雖比SARS低,但基因序列顯示,其應已存在野外一段時間,經過數度突變,毒性調整,比快閃的SARS更有機會在人體身上存活,發展成有效的「新興傳染疾病」,像流感一樣年年來,防疫恐須有長期抗戰的準備。(資料來源: (報導者)【「2019新型冠狀病毒」恐不會像SARS快閃,有潛力發展成有效的新興傳染病】: http://bit.ly/37VkwcT )
過去傳染病曾多次改變人類歷史,傳染性疾病是造成全世界死亡人數最多的病因之一,隨著科技醫學的進步、大大改善環境衛生、衛生教育的普及,和普遍營養狀況的改良,使得傳染病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已大大的減低。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二十世紀末指出在進入21世紀的國際公共衛生議題,傳染病將再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隨著人類生活型態改變,全球氣候變遷改變傳染性疾病的傳染途徑與分布的區域;病毒與致病性微生物不斷適應、變異,使得各種新興傳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及再浮現傳染病(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不斷發生。
新興及再浮現傳染病出現的原因,可歸為下列六大類 :
1.生態改變與農業發展
2.人類行為及人口學的改變
3.國際間旅遊及貿易頻繁
4.科技技術及工業的發展
5.微生物的適應
6.改變公共衛生措施的瓦解及設施的缺乏
■1980年代,【愛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的出現,成為二十世紀黑死病,衝擊專家學者重新重視這些新興傳染病可能對人類帶來的影響。
■2003年出現【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醫院內感染的案例已成為國際上重大威脅健康之新興傳染病,使得社區的防治工作益顯重要。
■2012年爆發【中東冠狀病毒呼吸道症候群】(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及2015年南韓中東冠狀病毒呼吸道症候群疫情。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全球確診個案大多皆有中東旅遊、居住史,可能因接觸或吸入患病駱駝之飛沫或分泌物或醫院內密切接觸感染。傳播快速主要是由於交通便利世界距離的縮短的緣故,全球性旅遊或貿易洽商,皆可一天之內到達目的地,遷移與旅遊的人數正極速增加,食物與動物的進出口數量也大量增加,傳染病的傳播速度也跟著加快。
■2015年國際上所發現【茲卡病毒感染症】(Zika virus infection)疫情,於中南美洲快速擴散,亞洲地區包括柬埔寨、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及印尼曾檢出茲卡病毒感染症國家,2016年1月疾管署公布國內首例泰籍男性境外確認案件。該疾病亦可能與新生兒小頭畸形症(Microcephaly)有關,為進一步監控防治該病毒感染之發生,以維護國人健康安全,疾管署將依相關規定,將茲卡病毒感染症列入我國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應於24小時內通報。
由於疾病型態逐漸改變,新型傳染病不斷發生,而且再加上本土型傳染病亦蠢蠢欲動,使得傳染病工作一直是台灣衛生主管機構重點工作之一。在台灣,感染科醫師主要負責新興及再浮現傳染病臨床診治,但基層的醫師才是第一線直接面對病人尖兵,醫師接觸病人如發現疑似個案,應於及時通報衛生局或疾管署。
「疾病管制署目前台灣地區防治新興及再浮現傳染病的策略」有:宣傳染病的導與疫情監控系統、加強危機管理、檢驗研究的應用、人才培育與訓練、國內外合作、與生物材料的儲存與研發。也利用這個研討會,讓能臨床醫療工作者更了解相關疾病並提高警覺性,一起努力,共同防治傳染病,以維護國人健康。(資料來源: (台灣醫學會)二十一世紀對人類健康和全球穩定的威脅--新興傳染病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感染科(李原地主任): http://bit.ly/2RRvWIX )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報導者 The Reporter)【「2019新型冠狀病毒」恐不會像SARS快閃,有潛力發展成有效的新興傳染病】: http://bit.ly/37VkwcT
∎(臺灣醫學會)二十一世紀對人類健康和全球穩定的威脅--新興傳染病 --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感染科(李原地主任): http://bit.ly/2RRvWIX
➤➤照片
資料作者: 國泰醫療財團法人- 新竹國泰綜合醫院 - 感染管制科 黃淑婷【新興傳染病防治】
檔案來源:新竹市衛生局【新興傳染病防治】http://bit.ly/397SBGL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 【國衛院論壇2019年度議題】簡介
➤http://bit.ly/2MtCqgA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新興傳染病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感染科 #李原地 #2019新型冠狀病毒 #2019-nCoV #武漢肺炎 #國際公共衛生議題 #新興傳染病 #再浮現傳染病 #愛滋病 #AIDS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 #中東冠狀病毒呼吸道症候群 #MERS-CoV #茲卡病毒感染症 #Zika virus infection
#生態改變與農業發展
#人類行為及人口學的改變
#國際間旅遊及貿易頻繁
#科技技術及工業的發展
#微生物的適應
#改變公共衛生措施的瓦解及設施的缺乏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疾病管制署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台灣醫學會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感染科
#2019COVID19
#2019COVID19Academic
微生物的適應 在 Lucas K 盧卡斯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購買: https://reurl.cc/lV01e9
??. ???殺菌消毒棒
以被世衛???列為安全、高效、對人畜無害的二氧化氯進行殺菌。
.
紅色 :小童可掛頸、或書包,手袋
淺藍色 : 家居、店舖、辦公室、可掛於頸上。
深藍色 : 放於洗手間
黃色 : 放於雪櫃,在5度的雪櫃仍能釋放出適應的濃度,殺菌消毒。
體積細小,可放口袋/作掛飾,隨時殺㓕細菌。
美國FDA註冊、ISO 9001醫療器材廠商生產
產品獲韓國發明專利
日本衛生微生物研究所驗證達99.9%的殺菌功效
有效期:製造日起2年內
生產地:韓國
原價每支HK$138
.
Dr.Clo做緊優惠,一套4支連同100ml搓手液只需HK $520,就可以買到4支殺菌消毒棒+1 支Dr Auben 酒精搓手液。(包郵,顏色隨機發貨4支)原價:$616
購買: https://reurl.cc/lV01e9
微生物的適應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可能性調查署 #微生物 #細菌 #乳酸菌
你以為 #勇氣 是 #梁靜茹 獨家專屬?才不是!腸道菌也能給你。
從我們離開媽媽的子宮開始,便開始了與微生物共存的旅程,雖然這些小怪物偶爾會讓人覺得煩躁,但對生命卻也非常重要。
究竟,我們與細菌是如何相愛相殺的呢?
※讓我們用動畫,把困難的原理說給你聽!
快去訂閱YouTube頻道+按小鈴鐺:https://www.youtube.com/user/pansci
延伸閱讀:
年輕人缺乏競爭力?別說了,我們都不如適應力超強的腸道菌!--《科學月刊》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23737
擁有「長不胖」的腸道菌相,跟基因缺失有關!?
https://pansci.asia/archives/flash/110834
微生物的奇幻旅程:食物為何變得好壞壞? ──「PanSci TALK:生鮮食品該如何保存」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22589
_
#寶可夢 #Pokemon #寶可夢大集結
微生物的適應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早前肥媽在電視節目中,在大灣區吃鯇魚刺身,其食物安全問題引來全城熱話。前日食安中心再有報告發表有關淡水魚刺身的食物安全,指淡水魚常見有中華肝吸蟲,在東南亞地區受感染的人多達1500萬人,其中1300萬人在中國。
再次肯定,吃淡水魚刺身其實好高危。為甚麼吃海魚刺身問題相對不大,淡水魚又如此危險?Thei食品與健康科學系特任導師譚韻婷博士說,「任何魚都有寄生蟲,包括海魚及淡水魚。」兩種魚,哪種較高危?「適合在海魚生存的細菌、寄生蟲,來到人的環境,因為人跟海洋環境不一樣,往往微生物適應不到這環境。淡水魚的流動性不及海洋大,亦容易令加寄生蟲繁殖。例如中華肝吸蟲,最主要來自鯉魚科類,鯇魚就是其一。
專家指,吃了含中華肝吸蟲的鯇魚,有機會發燒肚瀉,甚至造成肝硬化或膽管癌等等。別以為不吃魚肉就沒問題,吃魚皮同樣會出事。因為專家指魚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有蟲。難怪早前有些粥麵店有賣生魚皮,現在都已停賣。
食安中心一直呼籲,市民最好食煮熟的鯇魚。浸大國際學院應用科學學部市講師鄧銘澤博士指:「一般細菌在很大範圍下的溫度都可以滋長,如肝吸蟲在60℃煮數分鐘便可殺死。如果夠100℃,足以殺死細菌,但亦要視乎魚片是否好厚,100℃是否完住可滲透至內裏的魚肉,尤其以連住骨的肉,100℃很可能滲透不到魚肉。」
所以在街外吃鯇魚要更加小心,特別是長者、幼童、孕婦及免疫力低的人最好不要吃了,以策安全。
採訪:關廣恩、劉明慧
攝影:陳秉謙(部分)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微生物的適應 在 台中高立- 細菌群體的生長繁殖可分為四期: 1.遲緩期(Lag phase) 的推薦與評價
遲緩期(Lag phase):細菌對新環境有短暫適應過程。 2.對數期(Logarithmic phase):又稱指數期。此期生長曲線上活菌數直線上升。細菌以穩定的幾何級數極快增長。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