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THE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 臺大再創佳績】
.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日前公布2021年世界大學各學科領域全球大學排名。整體11個學科領域中,國立臺灣大學今年有9個學科進入排行榜;其中6個學科有顯著進步,再創佳績,顯示本校辦學成效獲得國際高等教育評比機構的肯定,是所有臺大人努力的成果。
.
其中名次最高的是「臨床前期、臨床與健康」(Pre-clinical, Clinical & Health), 榮獲全球排名48(去年52);進步最多的是「商業與經濟學」( Business & Economics)84名(去年98),進步14名。表現亮眼的還有「工程技術」(Engineering & technology) 排名61(去年66),以及「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 排名62(去年67)。
.
其他進步的學科分別有「生命科學」(Life Sciences) 與「自然科學」(Physical Sciences),皆從去年的排名151-175區間進步至101-125區間。
.
稍早,THE於今年9月2日公布2021年世界大學排名,臺灣大學榮獲全球大學排名97名,是本校首次進入THE評比百大排名,較去年的120名進步23名。對於此次公布的各學科領域排名,除了肯定所有院系所的努力與精進,更將列為自我檢驗的指標,繼續努力,追求卓越。
.
#臺大人的共同努力
#各學科領域排名
#THE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在 千錯萬錯,柯神不會有錯!爹親娘親,不如小英主席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反核的講道理講不過、拿不出科學證據,那就把擁核打成紅統中共同路人,完全抹紅抹黑。
風傳媒 李敏觀點:能源政策論辯的紅與藍
自由評論網3月11日刊登署名 Tim Hsu 文章,諸多不實的論述,近乎不負責任的匿名誹謗。該文用香港城市大學(以下簡稱城大)郭位校長照片並以”學術國台辦主任” 作標題,文中對郭校長以及清華大學核子工程系極盡誣衊之能事,綜觀全文已經到語無倫次的地步,難怪作者不敢具名,想來該文作者應有「為五斗米折腰」或者須「煮字療飢」的苦衷吧!對於此文本想一笑置之,但該文指名道姓地批評清華傑出校友,中研院院士郭校長,同時也踐踏了清華核子工程系的令譽,作為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職責所在實有澄清之必要!
郭校長倡導科研創新,秉持專業論學,在他的帶領下,城大已成為世界頂尖大學 (城大2019年QS 全球排名第 55位,超越台灣所有大學) ,公認爲近10年世界進步最多的大學。
城大力推國際化,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公佈的2019年世界大學排名榜中,該校在「國際視野」一項的評分名列全球第一! 城大高標準高規格的在全球招聘並接受傑出的老師及學生,也包括來自台灣的師生。該校的網頁數據顯示,城大學生來自全球逾80個國家和地區。2018-19 屆的非本地新生來自29個國家地區,其中臺灣學生有48名,約占新生的2%。城大的教授來自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其800多名專任教授中,包括至少8個不同國家的院士;新竹清華大學校友有7人任教於不同系所,台灣大學的校友至少有16人。對,就在一年多前,政府決定大幅刪減大學教授退休今後,新竹清華大學有三位優秀的教授 (只有一位與核電領域相關)選擇提早退休,應聘到城大擔任講座教授。「良禽擇木而棲」,能夠有機會到更具競爭力、更多資源的環境拓展與延續自己的學術生涯,是教授個人辛勤耕耘的成果,但在心術不正的文字流氓筆下,居然成為骯髒的政治權謀。
該評論中提及城大頒授榮譽博士學位給連戰先生!大家須了解城大頒授榮譽博學位的頒授非校長職權,榮譽博士係為表彰致力服務的社會人士,對教育發展有重大貢獻者,須經過校董會公開徵求提名,校董會投票通過,呈交香港特首批准頒授。該校網頁顯示,曾獲頒授城大榮譽博士學位人士包括法國的 Cédric Villani、德國的 Herbert Gleiter、以色列的Ada Yonath、日本的Susumu Tonegawa、美國的John Forbes Nash, Jr,中國的張杰及台灣的翁啟惠、連戰、林百里等等知名人士。這些資料在城大的網頁上都查的到!該評論的作者蓄意的以頒授連戰先生榮譽博士學位來「抹藍」郭位與城市大學!當然,這類的評論出現在立場墨綠的媒體也就不足為奇了。
該評論中又以城大邀請郝伯村先生演講及其演講題目來「抹紅」郭位校長與城市大學,殊不知該演講係由遠見天下的提議。大學在思想上本就是百花齊放、兼容並蓄的地方,豈能因邀請了某位講者,或闡述了某個理念就該被貼上標籤。我深信以郭位校長的國際觀與知名度,一定認知政教分離的重要性,不會容許校園內直接間接涉及任何黨派政治。城大每年舉辦約1000 場各種類型的講座,廣邀世界人士分享心得,台灣傑出的藝文團體如「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也是城大介紹給香港各界的一項。如此增加台灣知名度的活動,評論者有看到嗎?
郭位校長是清華核工系第五屆畢業生,一直非常關注能源與環境的議題,他的第一本科普專書 “核電關鍵報告”寫於他考察福島事故後,在2013年馬英九邀請他在總統府演講前已經完稿。該書由天下文化出版,被翻譯為多國文字,在美、日、法、俄分別發行英、日、法、俄文版。一本中文的科普書能有這樣的盛況,台灣應該不多見吧!
香港沒有核能電廠,但廣東大亞灣核電廠所發的電力80%送至香港,在香港電力供應中扮演重要的腳色,且離香港200公里以內有12部核電機組正在運轉。郭校長認為香港須要有核工的專業人才,促成城大機械工程系核能與風險工程學程學科的成立,研發核能安全、醫學物理與風險工程,培育相關人才,並提供香港低碳能源科技的公眾教育。由於城大沒有核工領域的師資,故在草創時期與新竹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有較多的互動。在自由評論中卻誤以為是系主任的開執中教授,就是數年前提早退休赴城大協助郭校長的。新竹清華大學核能領域的師資會於休假期間赴城大進行交流或授課,或受邀赴城大專題演講與協助指導研究生,這樣的學術互動在大學是常態;城大的核工學科與大陸的核工業具有聯繫,也是理所當然,為了要「抹紅」,這些都成為統戰的一部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很明顯的,評論者活在自己的妄想世界中。
接下來談談評論者口中的大「清」帝國。63年前,新竹清華在台灣建校時,即以發展核子科學為重點,我們興建了亞洲第一座實驗用反應器,1964年核工系成立,是清華最早成立的二個系之一。40多年過去了,許多清大培養出的核工專業人才,在不同的機構,不同的崗位為國內核電的發展貢獻心力。現在的清華在更多的領域都頗富盛名,提到清華,也許大家不會想到核工,但是在核電業界,篳路藍縷的清華人可仍然是獨佔鰲頭的先行者。
台灣第一座核能電廠,金山核電廠於1977年商轉,在隨後的8年內,陸續完成了另外5部機組。90年代初期,台電公司核電機組的運轉並不順利,跳機頻繁,異常事件不斷。隨後台電公司推動了一連串的計畫,包括加強運轉人員的安全意識,確實做好電廠的維修工作,推動事件的肇因分析,不放過任何改善電廠設備體質的機會,要求所有的工作同仁必須遵循運轉規範等,經過長時期的努力,台電核能運轉的績效在2000年已達世界水準,2010年的發電量首度超過400意度,2010年台電公司的核能運轉績效被Nucleonic Week評選為世界第二名。
台電公司開始推動核能安全化時,也正是大批清大核工畢業生進入台電與原能會工作,而早期畢業的學長也開始擔任中階管理的職位的時候。他們的努力,促成了現在的成果。
遺憾的是,核能發電從1957年問世以來,一直都是最具爭議性的能源。對某些國家而言,核電永遠是政客手中的棋子,在選舉的操弄下,在媒體的蓄意醜化下,所有核電的從業人員的努力,並沒有獲得應有的掌聲與尊重。
清華培養出的核工菁英,在台電公司、在原子能委員會與核能研究所的辛勤付出與所獲得的成就,應該是新竹清華大學對這個國家最主要的貢獻之一。
清華大學核工系的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優秀的表現,被提升到更重要的位子,作出更多的貢獻,原本就是理所當然,卻被譏為大清帝國。看看我們的國家,過去20年都是由台大法律的畢業生當總統,我們又該如何稱呼台大,如何稱呼法律系呢?
台灣最大的悲哀就是沒有是非,不分黑白。「以核養綠」公投獲得近600萬的支持,明確的告訴政府非核家園不是全民的共識,民眾期待2025年以後繼續使用核能,可以避免缺電、穩定電價與減少空汙。但政府卻完全忽視民意,執迷不悟,堅持意識形態掛帥的錯誤能源政策! 「官逼民反」,以核養綠公投二部曲已蓄勢待發,執政黨窮於應付,已到捉襟見肘的地步,在所有招式都使盡後,只剩下慣用之抹藍、抹紅不同意見人的伎倆,也許這才是該篇無厘頭評論的背景吧!
*作者為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原子科學院院長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2017.12.20 觀點—《泰晤士報》Ed Conway ※
大學生再多也無法讓英國變富
作者 Ed Conway 是天空新聞台(Sky News)的經濟新聞主編。
————————————
34 加 17 等於多少? 太簡單?那麼 456 乘 3 等於多少?
這是普通算術測驗中常見的問題,一般人可能以為,英國最聰明的學生可以輕易回答。
然而,貝爾法斯特王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的研究員實際調查後,嚇了一大跳。二十年前,他們讓心理系的大學生回答上述算術測驗,發現學生平均的正解率只有 53%。2003 年他們又重覆同樣的試驗,發現正解率並沒有提升,反而下降成為 41%。英國其他地方也是一樣。
這不是英國獨有的現象,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美國、加拿大等國。但英國的情況特別糟糕。最近一份 OECD 的報告指出,在高等教育的學生中,英國學生的算術、拼字能力是各國中最低的。
也許,這是因為近來英國的大學充斥許多以前不會進大學的學生。現在英國學生上大學的比率逼近 50%,這是東尼・布萊爾 1999 年承諾要做到的施政目標。
表面上看起來,布萊爾的教育目標已經達成,但它所產生的好處並不如預期。當時,就像今天一樣,政府官員相信:只要大專學位的人數增加,本國的專業水準就會提升,英國的生產力也會水漲船高。
但是,我們其實是重量不重質。比起前一世代,英國的大學畢業生增加了許多倍,然而這些人中,只有少數能夠正確拼寫、算數。根據大學排名,英國號稱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學,然而我們的基本技術能力卻每下愈況,英國的大學生發現:畢業後直接進入職場愈來愈不容易。
這個現象,就是勞力分析師稱之的「資格脫節」(qualification mismatch)。根據企業主提供的數據,英國約有 40% 的新進人員最後做的工作與他們所學的科目不一致。這是已開發國家裡面比率最高的,意謂著我們的學生沒有學到適合職場的技能,同時,企業依然受到工作人員技術等級的限制。面對這樣的問題,傳統的回應一向是鼓勵更多學生進大學,也希望企業能創造出新技術的工作機會來安插他們。然而研究顯示,近年來,約有 15% 的工作人員屬於高學歷低就業(overqulification)。
此事攸關重大,因為年輕人的資格愈符合職業生涯的需求,代表他們的表現愈好,英國的生產力也就愈高。英國在各國之中生產力被看弱,大概不是巧合。許多企業表示,他們寧願僱用有技職資格的學生,也不願僱用大學畢業生,顯示問題的解決在改善進修教育以及學徒制度,這也是英國長期以來一直表現不佳的領域。
技職教育在英國成為福利國家的頭十年一直不獲重視。幾十年來,許多幫助年輕人就業的技職專校漸漸解體。在金融海嘯後的撙節年代,大專院校因為收取學費,沒有受到財政部經費裁減的影響,然而進修教育——備受財政部嘲笑,稱之為「插花教育」——的經費被大量裁減後一崛不振。
目前的政府承諾逆轉這樣的情況,為技職學生創造技術資格(T levels),以及承諾學徒教育將獲得政府經費補助。然而沒有證據顯示新措施有成效。問題在於:不像德國,對英國學生來說,技職教育與學徒制度依然是退而求其次的二流選擇。
企業也難逃其咎,雖然他們抱怨許多求職年輕人的學歷過高,但一般來說,他們給學士的薪水仍比高中學歷高出 60%。為什麼?最有說服力的回答是,雖然我們認為進大學是為了學習,實事上它只是一種象徵。經濟學家布萊恩・卡普蘭(Bryan Caplan)在即將出版的新書《反教育》(The Case Against Education)中寫道:「在那些沒用學科得到高分,就業市場不會付費;就業市場願意付費的,是你藉由獲取高分所展現的特質。」他認為:大學畢業生所得薪水的一半是看在大學學歷份上,而不是因為從學校學得的技能。
卡普蘭說,這是集群心態(herd mentality):愈多人接受高等教育,我們所面對的「資格通貨膨脹」(credential inflation)就愈高——如果每個人都有大學學歷,那麼有一些人勢必取得更高的學歷,以顯示他們更有就業資格。結果我們還是一樣搞錯了教育目標。英國大學已經有太多學生。真正的問題是如何教導孩子基本的技能,在這一點,我們的表現很糟糕。
英國還有比其他已開發國家更嚴重的問題是:一個孩子未來的收入,與父母親的收入有很大的正相關(譯按:即「龍生龍、鳳生鳯」)。同樣的趨勢也出現在技能上——如果爸媽數學不好,孩子數學不好的機率就高。說到最後,還是回到社會流動性的問題。我們能夠愈早打破其中的連結就會愈好。
https://www.thetimes.co.uk/…/churning-out-graduates-wont-ma…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在 最商业最重国际化榜单:THE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榜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THE 全称是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Reputation Rankings, 泰晤士 世界 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这张排行榜前身同QS合作,后来分门立户。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