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造」、「地方創生」這些擾動,只被人口流失的鄉村需要嗎?
台灣是個人口稠密的小島,多數人居住於都市中。專長於城鄉規劃、區域治理與社區營造議題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李永展教授認為,面對高度都市化的流動社會,必須回歸社區營造「創造新故鄉」的本質,並從 #區域治理 的角度重新思考。
以臺北市為例,臺北市2020年7月底的戶籍人口為262萬,然而,日間常態人口多達400多萬。從公共資源角度而言,400多萬人使用為200多萬人規劃的公共設施,自然感到侷促。反過來說,遇到春節連假,臺北卻會一夕間成為空城,替城市空間的調配帶來挑戰。
除了高度流通的人口,資源分配、污染管控、河川治理等各種議題都已超出特定縣市政府所能解決的範圍。因此,政府需要跨越科層體制, 進行總體治理(governance),並且打破傳統行政區域的劃分,以城市區域(city-region)為範疇,例如基北北桃生活圈來統籌規劃。
「地方創生不要只把它當作政策,要把它當作社會價值。」李永展教授強調,不論主政者是誰,臺灣總人口減少且持續往六都集中的區域發展不均問題,都需要共同承擔。當「自然滅村」災難般的場景迫在眉睫,地方創生就應當是跨黨派的社會價值。
全篇含金量高,歡迎點入全文閱覽喔!
https://vocus.cc/article/5fe0408dfd897800011861c8
▌本篇文章出自《北辰》季刊 Vol.4
指導單位|文化部
出版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發行人|高平洲
編輯委員|陳惠姝、陳玉惠、曾敏菁
執行單位|見域工作室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林佳龍今(15)天在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文化部長龍應台,林佳龍指出, 文化部成立滿一周年的前夕,台師大繼2002年與2004年分別對於民進黨執政時期的「中央政府文化施政滿意度」發布過調查結果後,昨天又發布最新的全國民調結果,調查結果顯示,接近五成的民眾知道龍應台是文化部長,與2002年調查民眾是否知道...
社區總體營造文化部 在 見域 Citilen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喜歡拍照嗎?攝影之於你是什麼意義呢?
長期研究客家文化資產、台灣客家文化的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Hakka Public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陳板董事長,歷經書法、建築、劇場、客家文化、媒體、社區總體營造等洗禮,在走遍全台的田野調查路上,留下了大量的攝影作品,側寫出庶民生活的美麗印記。
這周日,陳板董事長即將前來與大家分享「常民攝影與文化記憶」,全程參與活動還能獲得 #書中自有黃金屋 #走讀新竹縣零錢包 乙個!
這麼好康的事,當然要和大家分享啦!週日來聽講座吧,收穫滿滿知識和可愛零錢包!
📷常民攝影與文化記憶
7月19日 星期日 14:00-16:00
地點|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圖書館B1團體視聽室
講者|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 陳板
✍講座報名網址:https://pse.is/RMQE8
#走讀新竹縣 系列活動請見|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78595462176603/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新竹縣議會、新竹縣政府
承辦單位|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協辦單位|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執行單位|見域工作室
社區總體營造文化部 在 余宛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週末來為大家推薦「 #風土經濟學」這本新書,一本台灣本土養分長出的地方創生方法論!作者洪震宇長期協助地方創生的發展,很高興他把累積的經驗,寫成書跟大家分享。
我也受邀寫序,其實是我沾光了,所以我寫了一點在國會參與地方創生的經驗:
👉推薦序👈
震宇的《風土經濟學》出版的可說是正是時候,我在這本書裡,找到了很多共鳴,在閱讀的時候,許多年輕朋友的臉龐出現在腦海裡,這些不但是我熟習的故事,也是一直激勵我推動地方創生的能量。
十幾年前,我走訪各地,看見偏鄉農民因為公平貿易而翻轉人生,下定決心把公平貿易帶來台灣,成立了華文第一家公平貿易公司生態綠,而開始跟社會企業結緣,因此有幸成為台灣第一個社會企業聚落的維運者,作為社會企業的加速基地,開始深度凝視台灣多元的社會企業個案,走入台灣偏鄉,跟許多熱愛台灣土地的朋友作伙,互相砥礪。
因為經濟的發展不均衡,才發生資源與人往都市集中、農村凋零與老化的問題。在日本,人口往東京集中,加上人口老化、少子化,甚至出現無人村,並預估2040年日本896個市町村可能會消失。日本的社會問題,往往是台灣的前車之鑑,事實上,我們也的確遇到同樣社會結構的挑戰,因此我就任立法委員以來,持續推動地方創生,參與催生終於在2019年由國發會領軍的台灣地方創生元年。
記得在2017年時,我召開「地方創生 青年返鄉」公聽會,邀集了上百位返鄉創業的青年到立法院談青年返鄉遇到的法規問題,看到許多返鄉創業的朋友,遇到因為沒有事業主管機關被踢皮球、法規過時而觸法、修法漫慢無期...而心力交瘁的問題,而分散在台灣各地的返鄉創業青年聲音太小,缺乏資源與組織,他們的困境也往往被忽視。
其中一個比較具體的案例,是社區小旅行觸法的問題。台灣自1994年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以來,地方社區歷經政府政策不同的扶持,無論原民會、內政部、文化部、農委會、客委會、勞動部...甚至地方政府,逐漸發展出深度體驗的社區小旅行, 像是「農村生態體驗」、「部落文化體驗」、「傳統產業體驗」等。許多返鄉青年,在爬梳地方脈絡後,投入地方深度體驗的發展,吸引遊客來認識家鄉,卻困在「發展觀光條例」的桎梏下,生存在觸法的邊緣。
社區的小旅行為地方提供新的收益與機會,自立自強。例如屏東港口社區,因為生態小旅行,一年為社區帶來百萬的收入,社區獲得資源後投入老人供餐的服務。如何兼顧地方創生與合法合規,為地方翻轉開一條生路?因此兩年來我持續不懈要求政府給社區小旅行一條合法的路,終於在2019年促成交通部針對「地方創生」政策所涉《發展觀光條例》之適用範圍予以放寬,讓地方創生往前推進一小步。在這個過程裡,我也深刻感受到,台灣豐沛的地方能量被綁住了,綁住這股能量的不只是過時的法規,而是背後限制法規進步的思維。
在立院,我專注新創、社會創新、地方創生...等議題,我常開玩笑說,只要是創的我都關心。就如震宇在書裡提到的「扭轉劣勢需要不同的思維方式」,我從這些創新者、創業者的身上,發現他們看待事物的新眼光。過去我們覺得廢棄的,他們看到新用處 ; 我們覺得沒價值的,他們賦予新的價值,創新的化學變化,就在他們動手做得過程裡,產生新的火花,能夠跳脫傳統的思維,打破傳統的框架,形成一股新的社會創新能量。這也是為何這股小小的火花,我如此悉心呵護的原因。
而看過這麼多的案例,我認為地方創生,最重要的是人,除此之外有幾個重要的元素:一是如前所述,要用新的眼光為地方找到新的價值,二是要能設計思考,找到地方問題,動手解決,三是用策展的概念,重拾地方內容的論述,把地方行銷宣傳出去。而這一切需要系統性的知識整理。我認為震宇的《風土經濟學》,剛好是一本關於如何產生地方新價值的好書,期待這樣的知識,能夠更廣泛的分享,給所有熱血返鄉的朋友!
也請大家用購買來支持這本書❤️ https://bit.ly/2CkF5S3
社區總體營造文化部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林佳龍今(15)天在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文化部長龍應台,林佳龍指出, 文化部成立滿一周年的前夕,台師大繼2002年與2004年分別對於民進黨執政時期的「中央政府文化施政滿意度」發布過調查結果後,昨天又發布最新的全國民調結果,調查結果顯示,接近五成的民眾知道龍應台是文化部長,與2002年調查民眾是否知道陳郁秀為當時的文建會主委,從19.2%大幅躍增至近48%,顯示出龍應台化身為龍部長有極高的個人知名度,但是施政滿意度卻下降,顯示出人民非常不滿意國民黨政府及龍應台主政下文化部的施政表現。
林佳龍強調,針對「藝文風氣有沒有提升」,相較於2002年的55%與2004年的61.9%,今年調查結果顯示,藝文風氣提升度大幅下滑至43.4%;而針對民眾滿不滿意文化部的施政表現,表達「滿意」的民眾,從2002年的26%增加到2004年的44.5%,卻在102年度大幅下降至18.6%,「不滿意」的民眾共從2002年的16.6%、2004年的17.1%,大幅倍增至今年的34.7%。
林佳龍說,龍應台不斷強調「泥土化」政策,發明了「7835文化發展計畫」,不只102年度預算數達4億多元,更是一個為期4年總計要花17億的計畫,根據師大昨天公布的調查,全台灣只有2.2%民眾表示聽過「7835文化發展計畫」,請問部長,這個計畫一直到今年的5月9日才通過行政院的核定,去年文化部在編預算的時候,尚未經行政院核定,就跟立法院要了4.35億元之先期經費,預算編列非常草率,也因此遭立法院凍結了部分預算,但這都還是小問題,真正的關鍵是,龍部長不了解社區總體營造的歷史。
林佳龍指出,社區總體營造起始於1993年12月,當時文建會主委申學庸提出「社區總體營造」之名詞,一路做到1994、1995年左右,配合社區發展做了文化產業化及產業文化,到了民進黨執政時期的2005年,行政院為了整合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等六大面向作為社區發展的目標,提出了「六星計畫」,以上總總的計畫,雖然精神各有不同,但是在「社區總體營造」的層次上,都是319鄉為核心,在社造界有句俗語叫做「不要跟傳統打架」,林佳龍表示,台灣人有誰不知道319鄉的精神,但有多少人聽過7835?
林佳龍補充,隨著五都升格,讓319鄉數量有了改變,但319鄉一鄉鎮一特色的精神依然可以維持,他質疑龍部長,「7835文化發展計畫」高達4億多元的經費,平均分給7835個村里,一個村里不到6萬元,如果是均分,那什麼事情都不能做,如果是要寫案子比提案,窮困的村里通常不會寫案子,那部長是不是要另編一筆錢教人家怎麼來要錢?整個案子非常荒謬,林佳龍表示,文化部想要發展偏遠地區的精神沒有錯,但是方法錯了,把傳統摧毀不可能營造起社區意識,只靠龍部長想出一個很炫的名詞,人民是不會有感覺的。
另外,針對文化部去年5月20日成立,接手新聞局主管的廣電、電影等事務,至今屆滿1年,電影人卻非常不滿,林佳龍質疑,龍部長在5月9日邀李安導演背書,拋出「5年5億紀錄片行動計畫」,然而導演魏德聖卻在媒體說,文化部效率比新聞局慢兩倍。
林佳龍說,文化部口口聲聲說明年要編列紀錄片預算,但是文化部的說法與作為卻矛盾,從文化部去年底提出來的預算,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102年度的預算,與101年度相同基礎下的預算明顯減少,101年度編列15億7,733萬8千元,102年度僅編列14億4,112萬4千元,減少了1億3,621萬4千元,「電影產業旗艦計畫」甚至也從上年度4.4億降為3.6億,減少8,357萬元(18%)。龍佳龍表示,文化部就是砍影視音預算的最大元兇!
社區總體營造文化部 在 文化部首屆社區營造獎9單位獲獎盼塑造更好的公民社會 的推薦與評價
文化部 # 社區營造 獎詳細報導:https://www.nownews.com/news/6000274 ─【NOWnews今日新聞】─ 觀看〈NOWnews〉官方網站多元新聞秒 ... ... <看更多>
社區總體營造文化部 在 文化部- Q15臺灣社區總體營造的第一個案例是下列 ... 的推薦與評價
宜蘭礁溪玉田社區以「玉田弄獅」成為臺灣第一個實施社區總體營造的案例,邁開台灣社區總體營造運動的第一步。 臺南銀同社區為青銀共居的典範之一。直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