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的,有朝一日會卸下責任
一般來說,社會的進步是基於兩個世代的對立。
當個體在成長時,脫離父母權威是個體發展中最主要的關鍵,卻也是最令人難受的副作用之一。能夠完成分離是件必要的事。我們也可以說,在人類演進的同時,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這個程序。
—西格蒙特‧ 佛洛依德( Sigmund Freud )
能夠坦然平靜地面對自己的「前父母」的成年人少之又少。若是這些大人,在面對自己的父母時總是被當成小孩對待,試問要如何自處?又要如何面對自己的子女呢?倘若心中潛藏著固著的信念如:忠誠、責任感、憤怒、罪惡感、反抗、融合、羞恥、害怕⋯⋯等等苦痛的情緒,將會嚴重傷害親子間的連結。
好消息是,和解仍然是可能發生的,但它僅在個人完整地修復自身的孩童經驗之後,才會發生。
我們正面臨的挑戰是:哪些是阻礙成人和自己父母健康關係的舊有觀念?要如何解決永遠被父母當成小孩看的不適感?我們該如何從困住自我的過往經驗中解脫?我們又該如何和自己的「前父母」建立一種新的同盟關係?又該是以哪種型態繼續維持下去呢?
若想開始疏離與父母的依附關係,勢必要將一些傳統的信念捨去。
建構互相尊重以及合理的憧憬,使自己從原生家庭系統中解放出來,並不會與建立互敬、有益的人際關係及世代關係相抵觸。事實上,這樣的新關係,反而對個人生命歷程有相當的助益。
■ 非得做一個「好」父母?
心理治療師席薇.嘉蘭(Sylvie Galland)強調:「討論親職這件事已有二、三十年的時間,如今已經動用了太多的精力以及情感,投射太多爭議點及強勢的意見在親職的想像之中。其中有許多對於親職的迷思,是無意識地把兩代間的人生經驗緊緊地連在一起,並堆疊而成。只因為父母的角色是被社會推崇、認可的一個價值觀,在無形中塑造我們的人生,也對我們人生的許多決定,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她接著說:「對父母來說,卸下親職任務在生活上其實不容易適應,因為需要從過去那種被需要、不可或缺的習慣過渡到以前不曾有過的感受之中,例如開始出現一些失去身分認同、感到無用或是念舊的情懷。」
這些感受顯現了家長自動把自己的職責和角色綁在一起的一種強烈的身分認同。然而再這樣下去,我們很可能會自認為父母是一種「不可或缺」也理所當然必要存在的角色,固定在一個不能變動的立場中,終而無法脫身。
嘉蘭繼續道:「儘管卸下養育小孩、青少年的家長身分後,父母會有種如釋重負和重獲自由的感覺,卻也會同時出現一種空洞感,迫使我們無法完全地放手。目前新的親子關係研究越來越多,其中像是:如何成為成年人的父母?尤其重要。」
對嘉蘭而言,為人父母都需要學會如何放棄自己的職責。當然不是指全然拋棄,只不過,這樣的親職觀念的確需要改變,因為身為父母,並不會永遠是父母,更不會是成年人的父母。
在大多數著作裡,在處理成年人的親子關係問題時,最經典的基礎理論反而很少被重新質疑或討論。太過武斷的種種言論,很多時候只是在不斷地肯定這些親子關係的事實狀態,甚至被奉為聖旨。例如:「所有的父母當然都會想要給孩子最好的」「當家長在貶低自己小孩的時候,其實是在用激將法,激勵他們而已⋯⋯」「家長其實沒有惡意啦!」「一日父母,終身父母」「我們就算成年,永遠都是父母眼中的寶。」⋯⋯諸如此類的。
我們對於父母都有美好的想像,會把親子關係、父母職責以及自然血緣關係三者混為一談。但是這樣的人生,是很苦的!
這些其實都是受到「反正也改變不了的既定事實」這種意識形態的影響。不管是群體也好,個人也好,都是以一種消極抵抗的表達方式來消耗父母親職力的展現。這樣說來,「父母的職責不僅不是在保護小孩,實質上只是潛意識地、盡其所能的守護每個人心中(或群體中)已經內化的父母形象。這樣的形象極其重要,得免於任何的詆毀,唯有在變成研究個體心理層面和社會和諧議題時才會被質疑。」
■ 對親職任務結束的哀悼
萬事萬物都有始有終,這是生命的自然法則,並不會有例外,若是去否認,可能會比哀悼還來得苦痛。
要解決父母與成年子女的關係,難就難在是否能夠正視當親職關係結束時的哀悼。為人父母的,有朝一日會卸下責任,而當孩子的,將來也會成為獨立個體。更何況,「一個成年人」,儘管從這個稱呼,我們無法得知他背後那段漫長的自我建構過程,但也已不再需要一個額外的父母了,他自然能夠在他個體成長的過程中學習成為自我。
心理治療師馬丁.米勒(Martin Miller)完美地總結出我們的觀察:「卸下親職的目的,其實是在切斷和父母情感上的連結,並成為自己內在小孩的對話者。當事人就能在心理層面上,為自己重建親子關係。」
.
本文摘自
《#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
透過「內在小孩」心法,重整成人與父母更平和與成熟的親子關係
.
作者:瑪麗-法蘭絲 巴雷.迪.寇克侯蒙,艾曼紐 巴雷.迪.寇克侯蒙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8/30)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這段摘文,談到的是我常說的「情感獨立」。簡化來說,也就是我們得先成為自己,再發展關係。
如果不會做「人」,怎麼可能突然會做「父母」?
做人失敗,做父母就容易荒腔走板。然而,父母的形象很偉大,所以有人寧可抓著父母的形象不放,遺忘自己都沒關係。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很熱衷於當父母,卻不在意好好修養自己。但矛盾之處在於,愛自己都做不到,要拿什麼來愛人?
祝願您,能活出自己,這意味著不輕易接受社會套在每個人身上的角色劇本!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存在的女兒?鄧惠文揭開問題父母醜陋真相! 問題家庭父母失能怎麼辦? #鄧惠文#失能父母#新聞挖挖哇 鄧惠文打臉阿翔 http://yt1.piee.pw/K4HB8 鄧惠文鼓勵謝忻 http://yt1.piee.pw/KN98D 養子賭債壓垮父子情! http://yt1.piee.pw/H...
親子關係問題 在 劍心日劇廣告娛樂情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龍櫻2》第6話:這集有不少微細的亮點,包括櫻木教學法告訴大家生活習慣重要性,東大班「3天才4笨蛋」設定的良好運用,安田顯有趣的客串,鈴鹿央士細緻的表情演技變化,還有志田彩良不俗的哭戲。但都被麻里家庭副線的敗筆蓋過,最複雜的親子關係問題只用不足10分鐘解決,前無舖排後有壞人光速悔改的突兀,不如整段刪走。此外編劇像是忘記了要舖排主線令人擔心。(作者:劍心|收視:14.0%)
親子關係問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的大叔 part 4
當大哥跪下向住戶道歉
而母親目睹一切的橋段
讓我止不住眼淚
身為一個母親
如果是我的兒子
我的內心會有很深的自責
因為沒給孩子好的環境
我很愛跟遇到
親子關係問題的當事人
分享的一句話
「人生就像扭蛋,
不喜歡也不能退貨。」
這部韓劇是幾年前的劇了
但它是「寄生上流」的
細緻進階版
我很喜歡裡面的人物個性
非常鮮明又演技到位
讓我更能明白
低下階層的韌性
套句寄生上流的一句名言
「有錢所以善良,
有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
基層人員求溫飽的心情
是很多中上階級無法體悟的
而 我曾經過過口袋不到200元
我能理解那種
沒錢、沒自信
且封閉自己的感受。
#今晚情緒氾濫
#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
親子關係問題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不存在的女兒?鄧惠文揭開問題父母醜陋真相!
問題家庭父母失能怎麼辦?
#鄧惠文#失能父母#新聞挖挖哇
鄧惠文打臉阿翔
http://yt1.piee.pw/K4HB8
鄧惠文鼓勵謝忻
http://yt1.piee.pw/KN98D
養子賭債壓垮父子情!
http://yt1.piee.pw/H22WR
鄭弘儀真情喊話謝維洲!
http://yt1.piee.pw/J5FFM
天之嬌女不幸福
http://yt1.piee.pw/JPP7J
【20190821 你真的愛我嗎? 】
完整版請點▶▶http://yt1.piee.pw/FMFA3
精華版 請點▶▶http://pse.ee/5PTNK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00:30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 !
請訂閱【新聞挖挖哇】https://goo.gl/3dAk9f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鄧惠文#索非亞#欣西亞#狄志偉
親子關係問題 在 早點避免這些家庭關係的誤區(為何一些家庭讓人傷痕累累) 的推薦與評價
歡迎來到天天讀書會,今天的聽書我們解讀的書是《為何家會傷人》,作者武誌紅(原生家庭,夫妻關係,家庭 問題,原生家庭的影響, 親子關係,親子教育, ... ... <看更多>
親子關係問題 在 與父母的相處只有學習。而且親子關係在長大後也不容易修補 的推薦與評價
家長工作量增加,孩子功課量增加,大家的親子時間會因而減少嗎?我曾與一對父母討論子女的問題,他們的孩子升上小一後,連周末也變得忙碌。星期六媽媽陪兒子做功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