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慮症 #社交恐懼症 #文摘
#應付情緒傷痕 #接受與放下練習
.
我無法改變過去,所以我盡量不浪費時間回想那段歲月。不過,我偶爾確實納悶教育者是否明白他們會對孩子的生命造成多大的影響。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不同之處理應受到讚揚(除非他們在課堂上吸毒),而不是被質疑和批評,對吧?
.
研究顯示,學校已開始更認真地看待兒童心理健康。我也絕對理解老師的難處⋯⋯做不完的事、來自督察的壓力、家長座談會,現在還得找時間應付心理健康問題。那不是個輕鬆的工作,而他們只能仰賴學校提供的有限資源。說不定我過於敏感了?我相信許多大人都曾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學生歲月,後來努力擺脫過去,把不好的記憶拋到腦後。遺憾的是,並非每個人天生都有能力如此灑脫。中學生活是我的引爆點,任何能讓我聯想到學校的環境都會立刻觸發我的焦慮。
.
念頭會自動引發情緒反應。舉例來說,一想起數學課,我就覺得既丟臉又悲哀。我是個「失敗者兼怪胎」。至少,我的大腦選擇了這樣的記憶。那就是記憶的問題所在──它有可能失之偏頗。所以我迫不及待轉移心思,想想別的事情;這可以讓我暫時忘了痛苦,卻沒有解決記憶的根源。
有一天,我想起學校發生的一幕,然後一五一十地寫下我的念頭,包括誰說了什麼、帶給我什麼感受,以及其他人如何反應。我採用第二章提到的認知行為療法中的意念圖技巧(這項練習頗為冗長,請耐心聽下去)。
.
#回想場景
.
那是上午十點多的數學課,我凝望窗外,做著白日夢。突然間,我聽到有人在大聲喊我的名字。
.
老師:「克萊兒!」
我:(我轉頭望向她,整個人嚇呆了)
老師:「又在做白日夢了。來吧,答案是什麼?」
我:(開始臉紅)「老師,對不起,我沒聽到問題。」
老師:「站起來!(吼著)立刻給我站起來!」
我:(臉更紅了,開始顫抖,慢慢起立)
某個同學:「看哪,她的臉好紅!」
其他同學:(哄堂大笑)
老師:「我們都等著呢。說吧,答案是什麼?」
我:「老師,對不起,我沒⋯⋯」
老師:「你沒聽到問題。老實說,克萊兒,我有時猜想,你這麼愛做白日夢,是不是因為你是個煩人精?」
全班同學:(笑得更大聲)
老師:「坐下,你這蠢女孩。」
.
我低頭盯著課本,感覺滾燙的淚水灼燒我的雙眼。朋友麗莎問我還好嗎,我只是點點頭。我真的很喜歡的那個男孩也在班上,我再也沒辦法開口跟他說話。
.
#走進記憶
.
我現在對這一幕有什麼感覺?
感受:「受盡羞辱、原形畢露、可悲。」
念頭:「那一幕證明我從以前到現在,從來不是個正常人。我注定成為一個沒有正常社交能力的局外人。我不知道自己幹嘛費勁應付我的焦慮,因為焦慮顯然刻在我的骨子裡。我就是個怪胎。」
.
我想大家都認同,這顯然是一樁滿載情緒的記憶──十五年前一次為時六十秒的互動,依然緊緊纏住我的大腦不放。
.
做這項練習時,我給自己整整兩分鐘時間徹底走進記憶,讓種種情緒一湧而上。那並不愉快,卻令我感到解脫。與其和情緒對抗,我終於接納了它們。
.
#駁斥負面想法
.
接著,我找出我的思維謬誤,駁斥負面想法:「那一幕證明我從以前到現在,從來不是個正常人。」那是典型「非黑即白」的思維。話說回來,「正常人」的定義究竟是什麼?我沒幹犯法的事,我有個快樂家庭、一份好工作和很多朋友。哪裡不正常了?
.
「我不知道自己幹嘛費勁應付我的焦慮,因為焦慮顯然刻在我的骨子裡。我就是個怪胎。」或許,我過於把事情攬到自己身上了。的確,那一幕確實很丟臉,史密斯老師也確實不該用那種方式對我說話。但她也許累了,或者心情不好,一不小心把氣撒在我頭上。那無法確切證明我是個怪胎。我只不過倒楣罷了。事後有很多朋友來安慰我,他們都認為我是受害者。不論過去或現在,那起事件無法證明我什麼。那天純粹就是個倒楣的日子。
.
正如我所說,這項練習聽起來有點冗長,但是只要抓到訣竅,做起來其實很簡單。我花了將近兩小時寫下中學時期發生的種種惡事。我寫下我曾被取過的殘忍綽號、被朋友背叛的經驗,以及老師給予的不公平責罰。我寫下每一件事情,再度感受那份痛苦,因為那是我欠那個女孩的;然後我(關起門來)大聲說:「他媽的,我現在脫胎換骨了,我接受我自己」。簡直和驅魔的過程無異。感受痛苦、接受它、欣賞它,然後放下它。
.
所以,如果有時間,何不試試看?認真想想那些滿載情緒的回憶,試著探索它們。記得這五個步驟:
.
1.寫下記憶中的一幕,鉅細靡遺。
2.你感覺如何?哪些念頭跳進了你的腦海?
3.好好感受兩分鐘。
4.透過認知行為療法的練習技巧找出關鍵念頭並加以駁斥。
5.放下它。(有用的話,不妨聽聽《冰🧊雪⛄️奇緣》主題曲。)
.
--
.
本文摘自《社交恐懼症不孤單生存指南:社恐女孩的抗焦慮日常,陪你安撫崩潰的情緒,強化心理防禦力,找回面對世界的勇氣》,作者克萊兒˙伊斯特姆(Claire Eastham)為英國人氣部落客及作家,她經營的「We're All Mad Here」引發眾多網友的關注,屢獲最佳心理健康類部落格大獎殊榮。她在部落格上分享自身社交恐懼症及恐慌發作的親身經驗,同名著作在出版五天內成為暢銷書。
.
對朋友的週末邀約,總是想辦法推辭;
在公開場合一講話就緊張,一被關注就渾身不自在……
你是真內向,還是害怕社交?
你是孤僻敏感,還是得了社交恐懼症?
.
小學時被老師稱讚考得很好卻緊張到全身發抖,不知所措,整張臉漲成番茄色,搞得老師困惑不已……
.
國中上英語課,老師讓同學上台練習對話。我驚恐得心臟狂跳,腦子一片空白,瘋狂祈禱:「拜託拜託拜託……千萬、不要、點到我!」
.
大學藉著酒精壯膽瘋趴替,嗨翻全場!結果喝掛糗態百出,尤其宿醉更是生不如死,落入自我厭惡的深淵。
.
進辦公室,想到搭電梯必須跟同事客套閒聊,就寧可每天辛苦爬七層樓梯。茶水間也敬而遠之,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那裡面有誰。
.
面試新工作,明明演練了好幾個晚上卻仍惶恐不已,在面試官進入會議室的前一秒落荒而逃,還編出瞎到爆的理由:「我得了諾羅病毒,必須立刻離開!」
.
出門搭捷運,擁擠的車廂令我瞬間驚慌!我左顧右盼就快無法呼吸,最後被人潮推擠下了車。我下錯站了,但我無法勉強自己回到車上……
.
是的,從小到大,我知道憂慮始終都在,我一直心知肚明,只是不願承認。我習慣對它置之不理,假裝一切都沒事!我盡量避免跟人互動,老是擔心上課被點名,開會要發言,我就像個煙霧警報器,一有風吹草動,立刻警鈴大作!我讓焦慮伴隨著人生一路累積,直到有一天終於崩潰。
.
「社交恐懼症」專指在社交場合所引發的憂慮和恐懼,在現今變動快速的高壓社會,越來越多人蒙受其害。英國得獎人氣部落客克萊兒以幽默輕鬆的筆法,暢談她從小到大、從校園到職場,與社恐相伴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透過她坦誠的人生際遇,讀者見識到各式各樣的焦慮,命懸一線的恐慌發作、突然爆衝的負面情緒、嚴苛的自我批判、患得患失的人際玻璃心,以及對身邊照護者既無奈又愧悔的心情。
.
焦慮有多種面貌,狡猾地蟄伏於生活各個層面,唸書考試、會議聚餐、搭捷運、滑臉書,在平凡的日常中冷不防就冒出頭來,瞬間將人推入深淵。然而,透過一次次跨越恐懼與堅強應對,克萊兒最終得以過來人的經驗,無私公開第一手體悟,給你我真誠而同理的擁抱。
.
閱讀更多:https://reurl.cc/MAbg2k
本書由 漫遊者文化 AzothBooks 出版發行
「認知歷程向度舉例」的推薦目錄:
- 關於認知歷程向度舉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認知歷程向度舉例 在 張珮歆Carey Ch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認知歷程向度舉例 在 老ㄙㄨ的教育隨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認知歷程向度舉例 在 網路上關於bloom's taxonomy中文-在PTT/MOBILE01/Dcard上 ... 的評價
- 關於認知歷程向度舉例 在 網路上關於bloom's taxonomy中文-在PTT/MOBILE01/Dcard上 ... 的評價
- 關於認知歷程向度舉例 在 網路上關於bloom's taxonomy中文-在PTT/MOBILE01/Dcard上 ... 的評價
- 關於認知歷程向度舉例 在 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鑑創造舉例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認知歷程向度舉例 在 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鑑創造舉例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PTT 的評價
認知歷程向度舉例 在 張珮歆Carey Ch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隨筆。
久沒發文了,匯流一下最近的日記。
我喜歡作為一個聆聽者與觀察者,匍匐在社會的暗潮中,看見光未君臨之處存在的騷動。
歷史本身就是一種權威,有光、有筆、有鏡頭,才有歷史產製並保留。
作為一個人,就是一道光。
/
我之所以那麼愛新聞,對我而言是各個偶遇,事件連結起素昧平生的人們,也更傾向將他們還原為立體且具有肉之軀的個體,端詳他們過往的生命歷程。
我習慣晨起打掃、配著國際新聞背景音播送,認知世界在流動中的衝突與融合,大部分的聲音是槍響,從愈加劇烈的緬甸內戰,到加薩走廊的哀鴻遍野。
今早,一個稚嫩的十歲加薩女孩話音讓我放下手邊工作,擦乾手坐回螢幕前聆聽她故作堅強的顫抖,那是個本該在鞦韆上只需要記得天空的年紀,她從廢瓦殘堆中拖出一個書包,裡頭盡是種種緊急逃難用品,擁著弟弟吻了他的額頭說愛他。
他們說好,一有任合動靜就立刻到客廳集合,即便要死,也要死在一起。
手足之情深,是我最刻骨銘心的愛的樣態,而這句震耳欲聾的愛,壓過了隆隆砲火、穿過了半個地球,另一個處在承平盛世的我潸然淚下。
/
戰爭恐懼,是台灣人心中未發的芽,或無從選擇的聽天由命、或因恐懼而生的責備彼此。
線性史觀中,普遍認為迎來和平或民主化後,就像童話故事結尾般的從此過著幸福和平的生活。
其實綜觀歷史,戰爭與離散才是常態,並不是不動聽的威嚇或目的性鬥爭,那就是個逃不了的事實,所有事情都在看似不動時變動,像冰河奔湧大地,在緩慢無法察覺中破壞一切如常。
我們與南韓都是未終戰的國度,硝煙味仍在前線瀰漫,沒有一方擁全掌控權,都受制於世界各方傾軋之中,外部環境決定一切。
『《浪潮》用一個1967年發生在美國加州中學的真實社會實驗告訴我們:一旦外部環境嬗變,政治文明的退潮,可以很快。』
「世界離極權只有五天。」
民主國家對極權的想像遙遠、承平時期也對戰爭無知,哪個會先來到、對台灣而言,真的說不準。
整套機制緩緩捲動,牽引出些微徵兆,小的不起眼不受普遍重視,通常驚覺之時已為時已晚,能力挽狂瀾的關鍵時刻已被集體無意識而貽誤。
這些徵兆體現在一個個新聞上的標題、社群下的留言、一次次集體的盲從和過度的狂熱與深信、或對於改變現況的過度迫切,甚至樂觀,都可能將集體社會推向深淵。
如二戰前的世人孤注一擲相信狂人將領他們邁向新生脫胎換骨、如文革時的紅衛兵相信有為青年將破除舊陋習並創造新中國,那種充滿希望的嚮往未來,一片廢墟裡的內在興榮假象,以及在大鳴大放與六四前波瀾壯闊的討論新可能的思潮,人們相信著變得柔軟的社會可以包容言論並激盪出更自由而開放的走向,換來的卻是以時代為單位的腥風血雨。
在我這並不長的廿四年歲,已經遇過幾位從這種心態巨變走出來的人,對我生命造成的震撼,無以言表。
速度感是比較而來,人們無法從單一此刻的座標發現位移,因此需要接觸外在、需要新聞、需要記者,協助我們在日復一日的平常之中定位自己與外在的動態變化,並保持看待事件的批判和懷疑。
一個國家最脆弱的時刻,是在一個瞬間的事件發生、所有人驚愕且未知之時的言論爆炸,也炸開銳實力侵蝕的巨大破口,會瞬間凝聚一大票社會內的自體攻擊能量,穿鑿附會的陰謀論更會成為主調、無以擺脫。
(若要舉例,最近一次就是大停電當下的社群現象。)
/
憶起國安法前潔平的一段話:
「惡是一整套的機制,無聲運行於每一個普通人的日常。
每個人的動作只要在這機制中適應一點點,或者扭曲一點點,捲入所有人的深淵就形成了。
擺脫它的成本會越來越高,高到遠超普通人可以承受,甚至就算離開,與這機制互動出的默契依然留存在你的身體習慣上。
而這時,從外看來,無論內裡多少抵抗與掙扎,所有人已逐漸固化成同一個惡的符號。
難題在於,你並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身處其中」,什麼時候可以「置身事外」。
疫情之後、走向冷戰的世界,民主國家的諸多應對決策,暴政的因子,早已潛藏其中。
若把政治的場域縮小,即使在自由法治的社會,家庭、學校、職場、教會等各類大小組織中,暴政運作的因子,更是無處不在。」
亂世落重典,香港的墜落僅僅一瞬,快得令人反應不來。
我曾說過,之所以想學政治,是想知道我與我的國家是如何死去,一個悲壯淒美而無用的原因,將歷史與世界的終點視為一場毀滅、將自己置於四維座標系之中,知古今、談中外;也將自己本身的終點視為一場消亡,要怎麼在自我煙滅之前,將自己狀態調整到能從容就義、並為所愛鋪好後路。
這個所愛的範圍,小至家人、大至民族。
認知歷程向度舉例 在 老ㄙㄨ的教育隨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剛出版社傳來今天印好的《同理心身教》,封面美美的,暖呼呼的,讓人看了好激動,覺得自己真的應該要來認真宣傳這本書......(熱血貌)
#以同理心為核心的成長氛圍
其實,寫完前一本書《交心》,我對於書中一些未能好好闡述的章節有些遺憾,尤其是同理心這項能力。
「您覺得教孩子同理心是重要的嗎?」每當我在研習會場詢問這個問題,幾乎所有老師都舉起了手。
然而當我再進一步追問:「那麼,您是如何教孩子學習同理心呢?」與會老師們個個面面相覷,靜默無聲。
的確,身處教育第一線的我們,總覺得現代孩子和以往不太一樣,似乎較以自我為中心。
同理心,是現今社會愈來愈被重視的能力。或許是我們感受到現在孩子普遍欠缺同理他人的習慣,亦或是我們相信同理心會是孩子行為偏差的解方。若能提早關注於此,孩子就能因為同理他人感受,對事件有較全面的思考層面,因而導出不同的結果來。
有趣的是,我們都覺得同理心很重要,但要如何教孩子同理心?同理心要如何運作?這方面教學策略倒是十分欠缺。
一般的做法,我們會請孩子對他人進行「換位思考」。然而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連我們大人都不願意站在他人立場思考事情了,又如何要求孩子放下個人情緒去同理他人呢?
為此,我翻閱市面上各類書籍及學術研究文獻,各家學派並無統一的界定與理論架構。然而,這些理論共同指出,同理心不只是簡單的換位思考,而是必須從多面向著手:同理他人的情緒,同理他人的認知,同理他人的需求。
再回到班上,面對孩子們每天層出不窮的狀況時,我發現以往不容易解決的紛爭、較為固著的生活習慣、或是孩子在事件爆發時高張的情緒,都能在同理心的脈絡裡,變得較為鬆動而有更多的可能性,甚至有時會出現出乎意料的結局發展。
#同理心開展的五步驟
我嘗試在班上融入同理心策略,多年下來,倒也摸索出一套適用於班級經營的同理心模式:
1. 覺察自身的情緒
在情緒的當下,孩子往往難以跳脫自身的思維慣性。讓孩子覺察自己的情緒,說一說自己此刻的情緒由來,讓大腦慢慢轉移到理性的前額葉進行運作。孩子覺得情緒被接納、被好好的同理了,才不會過於武裝自己,而願意開始同理他人。
2. 同理他人的情緒
觀察他人的情緒,說一說他人正處於何種情緒之中。情緒是外顯的表徵,從情緒話題切入,孩子比較容易觀察並說出他人的反應,並與他人的情緒同步。
3. 同理他人的認知
「同理心」和「同情心」最大的差異,在於同理心不只是同情他人,而是要深入他人頭腦去思考此時他在想什麼。
例如:當孩子看到街上的遊民時,他往往會覺得「他很可憐」。但我們進一步追問「他在想什麼」時,孩子可能會說出「他現在覺得很冷、很餓,希望有飯吃」的想法。這就是從同理他人的情緒,再進一步擴大到同理他人的認知。
4. 同理他人的需求
因此,若我們再繼續追問「那他現在需要什麼」時,以前面所舉例的遊民話題,孩子可能會歸結出「他希望路人不要用鄙夷的眼神看他」以及「他希望經過的好心人能帶給他一些吃的」……這類的思考結論。
5. 化為實踐的具體行動
我們最終還是希望孩子能在同理他人的歷程中,形成一種改變的行動力。因此,讓孩子在同理他人需求後,化為可落實的具體行動是必需的。例如前面所舉例的遊民話題,孩子若能起而行給予一些幫助,例如資助零錢、飲用水、保暖衣物,孩子的心性就會更加的柔軟與善良。
孩子在家中面對與兄弟姐妹的紛爭、在面對與父母的爭辯中亦是如此,若能帶著孩子走完同理心策略流程:同理他人情緒、認知、需求,並以他人立場做出具體行動,很多衝突將立即可以得到紓解與調整,並且將彼此的關係修復得更為圓滿。
#同理心要在有同理心的環境中滋養
孩子之所以沒有同理心,亦或者我們覺得同理心如此難教,主要原因是因為孩子並沒有在有充份同理心的環境中,感受到被同理、被接納的溫暖。
教室裡那些憤怒咆哮的小火山,不就是在家中被憤怒指責的無助孩子?
那些對班級事務冷漠的孩子,在家中何嘗不是得以冷漠來保護自己的心不受到傷害?
那些會對弱勢同學嘲笑、會言語攻擊他人的孩子,其實內心自卑的不得了。而他們的自卑全來自於長久以來的被忽視、被比較,沒有大人願意好好的賞識他們、願意肯定他們。
因此,當我們希望孩子有同理心,我們得捫心自問:我們自己也是一位有同理心的大人嗎?
面對孩子的不理性、不配合的態度時,我們是否願意先啟動同理心,而不是先啟動指責的姿態呢?
這些年來,愈在班上實施同理心課程,就愈讓我自己面對孩子時保持柔軟的習慣。也許是因為慢慢的已經內化成一種習慣,也許是我也想安安穩穩的接下自己的情緒。
因此,看著那每天不寫作業的孩子,心疼他被放生、被忽視的情緒,多於想處罰他的念頭;
面對每天亂發脾氣、對我飇罵髒話的孩子,氣歸氣,我還是想了解那渾身是刺的背後,有多麼的遍體麟傷;
還有那些怎麼也學不會的孩子,我想起了自己求學時期曾經有多無助、多抗拒、多麼想逃避,轉念一想,怎麼樣也要拉著他們不放手!
同理心是溫暖的力量,將帶來改變的契機。這些年來,同理心確實改變了我的思維模式,我不再以「我」這個單一角度,來詮釋事件的本質,而是試著先放下我執,看到對方的需求,以尋求更多圓滿的可能。
這也是這本《老蘇老師的同理心身教》的最初發想,我想邀請大家一起來當一位富有同理心的大人。面對孩子時,同理心帶著我們與孩子心靈同步,讓我們能理解孩子所遇到的困境,能真真實實的接住孩子的情感。
這本書同時收錄不少篇關於我與小蘇姑娘的成長故事。多年來帶領學生的教學經驗,讓我能用更多元的視角,傾聽並同理自己孩子的情緒、認知、需求、並且陪著她一起落實於生活之中。而這樣的陪伴旅程,讓我覺察到自己的狀態,在面對自己、孩子與學生時,能夠成為一位更真實、更一致性、且溫柔而堅定的大人。
我們一起來用身教傳達給我們的孩子:願意同理他人,就會為這世界創造更多善意與溫暖的流動,也會為自己帶來更大的幸福感!
#同理心身教
#3/25(四)即將出版
認知歷程向度舉例 在 網路上關於bloom's taxonomy中文-在PTT/MOBILE01/Dcard上 ... 的推薦與評價
bloom's taxonomy中文相關關鍵字. #Bloom's taxonomy #bloom教學目標口訣 #布魯姆認知領域 #布魯姆認知情意技能 #布盧姆分類學 #認知歷程向度舉例 #affective domain ... ... <看更多>
認知歷程向度舉例 在 網路上關於bloom's taxonomy中文-在PTT/MOBILE01/Dcard上 ... 的推薦與評價
bloom's taxonomy中文相關關鍵字. #Bloom's taxonomy #bloom教學目標口訣 #布魯姆認知領域 #布魯姆認知情意技能 #布盧姆分類學 #認知歷程向度舉例 #affective domain&nbsp;... ... <看更多>
認知歷程向度舉例 在 網路上關於bloom's taxonomy中文-在PTT/MOBILE01/Dcard上 ... 的推薦與評價
bloom's taxonomy中文相關關鍵字. #Bloom's taxonomy #bloom教學目標口訣 #布魯姆認知領域 #布魯姆認知情意技能 #布盧姆分類學 #認知歷程向度舉例 #affective domain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