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救護哥哥個page分享他對不負責任的COVID病人或反疫苗的人不滿,認為他們沒有考慮過醫療系統,只在乎自己,沒有想過對社會其他人的影響。之後被瘋狂圍攻,更甚指控他其實想做少點個案才這樣說。
真心,不用對這種大放厥詞的人太上心,往往無事是講說話最大聲,覺得自己有交稅就有資格有權利盡情使用醫療服務,認為醫護well paid for it,即使工作期間感染都是”You made your own informed decision”,打得份工就預咗。
我不知道謝婉雯醫生泉下有知,仍在生的家屬們聽到自己寶貴的親人,為了治療照顧病人而不幸殉職,卻被說成是「打得份工就預咗」,到底會有何感想。大概沒想到才過了18年,竟然做醫護要立下「預咗會感染」的決心,而新一代一些市民更進化成
Oh sorry,我有交稅我要自由,I couldn’t care less about your or other people’s safety
這種心態大概解釋了為什麼每年打風暴雨都總有人要去行山看海被困,而要消防救護冒險去救人。
But you know what?有人有交稅嘛,應份享有緊急服務的權利,前線緊急服務說要「預咗」。
這些「應份」享用醫療服務的人總是覺得自己可大安旨意透過「交稅」理所當然地換取醫療服務。但醫療服務和資源是有限的,世界各地都向世人展示了當醫療系統崩潰時,影響的不單止是感染的人,其他病人如癌症、外科疾病需要手術治療、突發性疾病如中風/心肌梗塞、慢性肺阻塞/肺炎/肺栓塞等等,都會受到影響。
澳洲自爆發後已將所有non emergent and non urgent surgeries/procedures延後。這代表什麼?就是很多不會死或嚴重影響生活的疾病並無法「享有」被治療的權利,因為資源有限而COVID卻佔了大部分寶貴的ICU資源。
很多術後要去ICU的手術因為無床而要延期,例如器官切除的手術、開腦手術、心臟手術等等;一些原本應該去ICU處理的嚴重疾病因為無床而要在一般病房處理。
一些非緊急但對生活質素有影響的治療或手術要被延期,例如腎石、割膽、照腸胃鏡、換關節等等,結果就是其他病人要繼續承受疾病的徵狀影響。
就是因為有人有交稅,覺得自己應份享有醫療服務的權利,認為戴口罩或打疫苗是侵犯自由,如果不同意就是歧視,質疑為何糖尿病或痴肥的病人不需要遵守Public Health的指引或要求,他們一樣佔用醫療服務。
講得出這種說話的人對醫療系統接近零知識,糖尿病和痴肥的人並不會一夜間爆發再逼爆ICU和呼吸機和氧氣需要。在糖尿病或痴肥病人身邊的人不會因為在相處超過15分鐘而被定義為close contact而要隔離,在旁邊的人不會因此要擔心感染,感染後day 7-12會不會出現嚴重併發症或需要ICU。
The magnitude of implication is not the same
你知道嗎?在爆發國家中,如果你肚痛盲腸炎去急症,剛好遇著旁邊的人是感染者,你便可能需要被隔離14天,在醫院內如果你是close contact,差不多大部分重要的檢查都會被延期,特別是入侵性的檢查或手術。你想照個transesophageal echo?你想照scopes?如果不是生與死的分別,會等到14日後clearance後再照。會不會有臨床影響?大概不會令你死,但多少延誤了治療和outcome not as optimal
你知道嗎?在爆發國家中,每日都有人因感染或醫院因太多感染者而令醫療服務延遲。急性血栓塞性中風,黃金4.5小時大家都知道,但當COVID爆發時會怎樣?就是照掃描會好麻煩,中風病人想照CT Angio 放射科要做precaution、運送感染者時要清走廊、照照完後要進行深度清潔,當中涉及的人力物力和因種種特殊需求而延遲的檢查都令一些本身可能可以有更好的outcome的病人miss個黃金window而無法接受治療。
如果中風的是你親人,因為太多人受感染而延遲照CT到最後即使有血塞都無法用溶血針,你又會不會可以大放厥詞話自己有交稅,「應份享有」醫療資源的權利?
的確,你有權享用醫療資源
But you can only access what is available
當醫療系統爆煲時,很多日常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醫療服務都會變成奢侈品。
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很多人會說疫苗只研究了一年多,不夠臨床數據,一般藥物需時幾年。的確,一般藥物研究時間較長,但這次疫苗的研發亦是史無前例的多資源和人口數量的數據。
的確如果你不相信疫苗可以自行決定不打,但如果你的理由是疫苗太新的話,那麼感染後為什麼又突然不擔心新藥的潛在副作用?為什麼又可以接受類固醇、新的抗病毒藥、免疫療法和monoclonal antibodies?
人總是這樣,無事無幹就話你玩弄恐懼,just a weak flu,有事就第一個跪地要用最新治療和藥物。
And yes, we are well paid
But not paid to entertain your selfishnes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萬的網紅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物理治療:http://physicaltherapyclass.com/ 運動傷害:https://sites.google.com/s/1cieisPHB2Xkrn1em8vthbJgglWmCOZH4/p/1knFDZuDHNtQIb04gBSTm2fGkexK1QwX4/edit 什麼是...
關節鏡副作用 在 賴品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疫苗接種48小時紀錄】
因為在這48小時內受惠於很多人的疫苗接種紀錄,所以我也來反饋~
#個人經驗分享,有不良反應還是要諮詢專業醫師喔!
[總結]
1.體溫在37~40度間遊走,大約6小時輪迴一次。
2.差不多接種5小時後漸漸感到心臟不舒服,但隔天起床就好多了。
3.這兩天起床、走樓梯都慢慢來,一方面是大腿跟臀部都非常痠,行動變得蠻遲緩的;一方面是真的擔心心臟一下適應不了。
4.痛感都在忍受範圍內(經痛比較痛😭),手臂只有在碰到時才會痛。
5.總共吃3顆普拿疼、退熱貼在燒到39度後使用蠻有效的!
6.飢餓感只存在剛打完的那個晚上(飢餓感是心理作用不是疫苗副作用)。這2天都跟平常吃差不多,只差在很想吃冰淇淋冰鎮一下自己🤣
7. 睡了1天半,醒了就喝水,沒事就睡覺。
[事前準備]
1. 接種完趁疫苗還沒發揮效力,在床鋪邊準備1大罐水、普拿疼、額溫槍。(後來加碼了棉被和退熱貼片)
2. 前1~2個禮拜喝超過2500cc水、已連續喝檸檬水1.5個月、接種前1天~後1天喝綜合果汁。
[接種0~24小時反應]
第6小時-
37.2度、體感溫度微熱、心臟刺痛,感覺得到心臟在跳、脈拍83
第15小時-
38.6度、體感溫度微熱、肌肉輕微痠、額頭兩側緊緊的、打針的地方刺痛
第16小時-
39度、全身越來越痠但可以忍受、頭越來越暈、吃普拿疼
第17小時-
37度、退燒
第20小時-
37.9度、體感溫度微熱、痠痛感上升、打針處腫痛
第22小時-
39度、除了有些地方痠痛,其他都正常、脈拍104、吃普拿疼
第24小時-
40度、全身燙、下肢關節處刺痛、額頭兩側緊緊的
[接種25~48小時反應]
第25小時-
使用退熱貼片後降到38度
第31小時-
又燒到39度、退熱貼片貼額頭和兩頰,才稍微降低到38.6
第33小時-
37.6度,除了臀部和大腿痠痛,其他都恢復正常
[接種49小時~現在反應]
第33小時過後差不多都是在37~38度間遊走,微醺感還在,但已經可以脫離床鋪正常做事了,今天甚至還起床錄了試鏡帶~應該是已經撐過最辛苦的時段了!
感謝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
關節鏡副作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孕婦到底要不要打疫苗?雖然副作用很可怕,但病毒更可怕,還是去吧!
走在時代尖端,江湖傳說疫苗第二劑副作用像被車撞過的經驗,我真真實實體會到了啊。
謝謝慷慨大馬一視同仁讓外籍孕婦排隊(抱),上周末打完第二劑輝瑞(Pfizer),把過程和副作用記錄下來,給之後要打疫苗的你們做個參考。
我是六月初登記孕婦疫苗,七月底收到通知,安排在平常舉辦各種展覽會議的MITEC,施打比較適合孕婦的輝瑞(Pfizer)疫苗。
產檢時先請婦產科醫生開立了適合施打疫苗的證明信,孕婦記得要帶去現場以備查看喔!
第一劑排到傍晚六點,當天現場人潮不多,動線規劃也很明確,工作人員核對預約證明和身份資料(本國人用IC,外國人帶護照),孕婦在一個獨立展廳坐著等待,大概20分鐘就輪到了。
第一劑施打醫生是個捲髮小帥哥,肩寬手壯,帶著黑框眼鏡和口罩還有點像舊版超人(顯示為雙眼不停亂瞟),語氣親切溫柔讓大媽心情愉悅。
先仔細確認要施打的疫苗品牌,現場開封抽出,打針技術很好,就像蚊子釘一下的痛覺。
打完後在現場等待半小時確認沒有立即危險,工作人員馬上更新App,21天後的第二劑施打時間也出來了,效率非常好。
回家喝了2000C的水,除了打針的手臂酸痛一切正常,36個小時後微燒到37.4度也馬上就退了,幾乎是沒什麼副作用。
小事啦沒什麼!於是三週後我就抱著如此大意的心情去打了第二針。
這次時間被安排在周末中午,現場人非常多,孕婦廳坐滿孕婦,工作人員也比較忙亂。
等待近三小時,下午3點左右打到針,一樣是輕微酸痛感,因為第一劑沒有不良反應所以第二劑只需在現場等待15分鐘。
工作人員幫忙更新App資料,拿到疫苗施打完成認證,拿到電子證書,接下來就可以依照法令規定活動。(當然沒事還是少出門喔!)
輕鬆回家,手臂這次比較沉重但也沒在意,以為跟上次一樣可以輕鬆過關,怎知道啪啪打臉。
施打後9小時的半夜12點開始嚴重副作用,我的主要症狀是骨頭痛,好像被車撞過每個關節都碎掉了一樣,痛到坐臥不安,完全無法入睡。
半夜2點起來量體溫38度,吞了一顆普拿疼(panadol)又躺下,頭腦發熱手腳冰冷,繼續昏昏沉沉躺到早上7點半,再吃了第二顆普拿疼躺下勉強睡了兩個小時。
第二天起床後持續發燒,最高到38.7度,骨頭疼痛持續,完全沒食欲,勉強吃了一點還噁心吐了兩次,不知是原本的害喜還是副作用,胎動還算正常,比平常小力一點,可能小太陽也昏昏沉沉吧?
補充3000CC以上的水,吃了二包益生菌和高劑量維他命C,額頭貼著小林退熱貼,每6小時吃一顆普拿疼,一整天幾乎都躺著什麼事也不能做。
睡前換了退熱貼吃了一顆普拿疼,半夜瘋狂冒汗起來擦拭換衣服,量體溫燒退了,終於能睡的比較安穩了。
第三天起床,體溫正常,剩下手腳關節疼痛,但也是可以忍受的範圍了。
雖然副作用很可怕,但病毒更可怕,除了體質比較弱有慢性病,或醫生判定胎相不穩的孕婦不適合,我還是鼓勵大家都去打喔!
要施打疫苗有幾件事可以先準備:
1. 孕婦準備好醫生證明文件,如果需要查驗可以看。
2. 去現場可以穿背心方便施打,如果是在馬來西亞施打,伊斯蘭教工作人員比較保守,建議還是穿長裙或長褲,再帶一個小外套披著。
3. 準備好水壺補充水分,那兩三天至少要喝2500-3000CC幫助代謝,吃益生菌和高劑量維他命C增加抵抗力。
如果有發高燒跟關節痛嚴重的情況可以吃普拿疼,詢問過婦產科醫生,建議我每4-6個小時吃一次,一天別吃超過6顆就沒有安全疑慮。
4. 如果有任何皮膚疹,呼吸困難,持續嚴重疼痛頭暈的情況要立刻就醫喔!
以上就是我熱騰騰剛出爐的注射疫苗經過,你們有打過疫苗了嗎?歡迎在留言疫苗的種類和是不是有副作用,給後面的人做個參考吧!
最後順便說說我對這一年半來,大馬疫情變化的看法。
坦白說政府反反覆覆的政策,官員荒腔走板的表現,很多方面是讓人失望的,但我今天想先講講我覺得非常棒的部分。
去年初疫情剛開始,很快速地做了反應,尤其第一次封城是非常嚴格而且有效的,三個月內就把病例數降到個位數。
但後來因為各種政治宗教因素,開放的太早,政策轉彎的太快,導致第二波第三波的爆發,到現在一年半了還處在疫情最高峰,實在可惜啊。
整體應對政策中最棒的一件事,我覺得是快速設計了MySejahtera ,在這個App登錄實名個人資料,到任何地方都能直接刷條碼登記,去過的地方接觸過的人有感染,就會在App上顯示你目前的感染可能性。
關於疫苗施打登記,政府政策,還有各種關於疫情的官方新消息都會不斷更新,有需求還可以在線上問診,非常便利,設計的很棒,真的很值得稱讚!
另外非常棒的就是疫苗施打的程序清楚明白,工作人員都很親切專業,打針的技術也很好,我在這裡打針幾次都沒什麼痛感,暈針怕血的女子十分感激。
你所在的地區目前安全嗎?無論是世界的哪一個角落,真心祈禱我們都能平安健康的度過這場世紀大瘟疫!
#孕婦疫苗施打
#輝瑞Pfizer
#第二劑副作用有夠可怕
#但是病毒更可怕
更多日常在IG👇🏻
https://instagram.com/angrylababy2018?igshid=1jxcj6fq9bipz
::::::::::::::::::
明天開團預告:韓國Cuitisan酷藝師不鏽鋼保鮮盒2021年團購明天開團,今年還有外食方便打包的新款新顏色!
買好一點,喜歡一點,用久一點。
歡迎加入溫太俱樂部❤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ngrylababyshop/
🚸家裡蹲要玩什麼?Tot school homeschool ,孩子邊玩邊學各種玩具教具這裡請👇🏻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07095596893215/?ref=share
關節鏡副作用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物理治療:http://physicaltherapyclass.com/
運動傷害:https://sites.google.com/s/1cieisPHB2Xkrn1em8vthbJgglWmCOZH4/p/1knFDZuDHNtQIb04gBSTm2fGkexK1QwX4/edit
什麼是物理治療?
什麼是物理治療?簡單的說,就是利用光、電、水、冷、熱、力等物理因子和運動治療,來評估並治療病患的問題。舉例來說,微波是一種電磁波,利用微波造成水分子的震盪可以來加熱食物。在物理治療中,就利用微波的此一特性,可震盪人體組織內的水分子,提高深部組織的溫度,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患部的癒合速度,也有減輕疼痛的效果。因此利用微波來治療,就是一種物理治療。
歸納起來,物理治療的方法如下:
(一)光療--紫外線、低能量雷射
(二)電療--低頻電刺激、中頻干擾波
(三)水療--溫水療、冷水療、熱水療、冰水療、冷熱水交替治療、水中運動治療
(四)冷療--冷敷、冰敷、冰按摩、冷氣治療
(五)熱療--濕熱療、乾熱療、超音波、短波、微波、蠟療、紅外線及熱敷包
(六)力療--操作治療、牽拉運動、牽引、按摩
(七)運動治療(Movement)--有伸展運動、主動運動、阻力運動、耐力運動、呼吸運動、平衡及協調運動、功能性運動、神經肌肉誘發技巧、姿勢矯正療法等。徒手治療(Manual):有關節鬆動術、按摩、筋膜鬆弛術、被動運動、其他特殊技巧。
§低能量雷射:
雷射是一種激發光子束,與一般光線不同的是,它具有單一頻率、單一色調、單一相位及集中光束的特性。一般醫用雷射,主要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高能量雷射,又稱為熱雷射或硬雷射,其能量通常為數十至數百瓦特,外科醫師常利用其高熱能以達到凝固止血及切割組織的作用。
另一類是低能量雷射,又叫冷雷射或軟雷射,其能量通常是數毫瓦特至數十毫瓦特。當這類雷射照射人體後,經由其電磁效應或光化學作用,會影響體內種種生理及代謝反應,例如血管擴張、去氧核糖核酸( DNA )合成增加、膠原組織增生及免疫功能的增進等。
由於低能量雷射具有上述生物刺激的特性,因此它可用來治療疼痛,並可增進傷口及組織復原。此種治療的副作用極低,少數病人會覺得治療部位有針刺感,其他副作用還包括噁心、頭暈、局部紅斑或皮膚色素增加等。由於雷射對眼睛有害,因此不可直接照射眼睛,治療時也要帶上墨鏡以保護眼睛。一個部位治療時間為數秒至數分鐘,治療的效果通常在三至五次內會顯現出來。目前在醫院中常用的有氦氖雷射及鎵?紅外線雷射等。
在風濕病的復健方面,低能量雷射可用來治療各種軟組織疾病,如肌腱炎、肌肉肌膜疼痛症候群等,其成效約為 75 ~ 80% 。
§電療:
根據史書記載,最早使用電刺激來治療骨關節疾病可追溯到西元前四世紀。當時的希臘人和羅馬人發現一種魚可產生一百至一百五十伏特的電流。他們就利用這種魚產生的電流來治療足部關節炎。
電刺激治療風濕關節炎最重要的目的是止痛,此外,電刺激也可以用來增強肌力,延緩或避免肌肉萎縮,減輕肌肉痙攣和增進血液循環。
電刺激的種類很多,其中與骨關節疾病之治療有關的可分為兩大類:一是低頻波(一般稱為經皮神經電刺激),另一則是中頻波(一般稱為中頻干擾波)。低頻波是指頻率在 1000 以下的電波,一般多採用 0 ~ 100; 中頻波的頻率是 1000 ~ 1000000 (一百萬)之間,但頻率超過 10000 (壹萬)以上的電波會產生熱,所以臨床上中頻波頻率均在 1000 至 10000 之間。經皮神經電刺激就是把電流通過黏在皮膚上的電極,以達刺激神經而得止痛的效果,成效不錯且無副作用,病人甚至可以買回家自行使用。
中頻干擾波一般是採用兩組電極(一組兩個),其頻率相差為 0 ~ 100 之間,如 4100 及 4000 ,通電後兩組電極會以中頻波穿透皮膚,而在深部組織發生電流干擾,產生一個 0 ~ 100 的低頻波。
採用中頻波的原因是穿透皮膚較容易,對皮膚的刺激也小,電流強度可以調得較大。
臨床研究顯示,電刺激對於下背痛、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韌帶扭傷、肌腱炎(如網球肘)、肌肉及肌膜疼痛症候群等均有顯著的成效。
很多慢性關節炎病人因為長期藥物治療而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可以考慮合併使用電刺激,以減少藥物的使用。
此外,雷諾氏症候群病人或是交感神經失營養症者,也可用電流刺激局部患處或相關的交感神經節,以增進血液循環。
而當風濕關節炎病人發生週邊神經病變時,也可用電刺激來減輕疼痛或是延緩肌肉萎縮。
§水療:
水療通常使用熱水,所以也算是淺層熱療的一種。除了利用水的熱度來降低肌肉痙攣,減輕關節疼痛之外,水還具有浮力及黏稠度。此特性使水療能提供患者同時做各種運動而不致傷害關節。此外,大多數醫院的水療槽內裝有馬達,可將空氣與水混合打入水療槽,造成渦流,具有按摩的效果。
水療的種類很多, 簡單的如家庭用的浴缸、公共浴室。一般醫院則依其規模大小而裝設各種上肢、下肢及全身水療槽、八字型水療槽或治療池等。此外,溫泉療法、泥漿療法亦可說是水療的一種。有人說溫泉或泥漿中的礦物質會改善關節炎,但亦有人反對此說法。
§冷療:
冷療的基本生理作用是使血管收縮,降低局部新陳代謝,壓抑神經的興奮及降低神經傳導速度。對於風濕關節炎而言,冷療可降低肌肉痙攣,減輕關節疼痛。
與熱療不同的是,冷療可止血、消腫,故適用於急性關節炎或骨關節急性外傷。有些病人在運動治療後會有疼痛、腫脹的現象,也可以用冷療來消除。
冷療的種類有很多,如浸泡法、冷(冰)敷法、冰塊按摩法及噴霧法等。
浸泡法就是把要治療的肢體浸入 0 至 10 ℃的冷水中。
冷敷法有很多種,常用的是家庭用的冰敷袋,只要把冰水放入橡皮袋或塑膠袋即可。亦可使用含有矽膠的冰敷袋,使用前先放入冰箱上層,使用時再取出即可。必要時可將冰敷袋充氣後壓迫患處,以止血消腫。其他還有即冷式的化學冰敷袋,使用時將袋子一壓,其內容物會產生化學作用而迅即變冷。
冰塊按摩法是用冰塊按摩患處。為了方便起見,使用前可先把冰塊作成杯形或圓柱形,以便於局部按摩。
噴霧法是將甲基氟( methylfluoride )等化學物質裝入容器中,使用時可噴出冷凍氣體,常用來治療肌肉疼痛或急性運動傷害。在國外風濕病醫師做關節穿刺前也常用來減輕病人的痛苦。國內有些醫院也裝設大型的噴霧式冷療機。
冷療的治療時間為五至二十分鐘。冷療初期會覺得冰冷,接著會感覺燒燒的,最後會有點酸痛、麻木。當皮膚變白發青時,應立即中止治療,以免凍傷。罹患周邊血管病變、雷諾氏症候群(手指遇冷會發白發紅)或是對於冷療過敏的人,都不適合做冷療。
§熱療:
熱療最重要的功效有五:
(1) 減輕疼痛,
(2) 降低肌肉痙攣,
(3) 減輕關節的僵直感,
(4) 增進膠原組織的延展性,以增進關節活動度,
(5) 增進血液循環。
根據穿透人體組織的深淺,可將熱療分為淺層及深層熱療。淺層熱療透熱深度小於一公分,包括熱敷包、熱水袋、烤燈、紅外線、電毯、蠟療、微粒療法( fluidotherapy )等。深層熱療又稱為透熱療( diathermy ),其熱量可深入三到六公分,包括短波、微波及超音波等。
熱敷是常見的一種熱療方式,在家裡可以用水煮、化學生熱、微波爐加熱等方式的熱敷包包上毛巾,敷在患部 20 到 30 分鐘即可。電毯,也是很方便的一種熱敷方式,一般電毯是乾熱式的,目前市面上也有溼熱式電毯,即利用吸收空氣中水分或直接可包潮布,其效果比乾熱式者為佳。熱水袋是種便宜簡單的熱敷方法,只要將熱水注入熱水袋內封緊,外包乾或微濕毛巾即可。
熱敷用品不一定愈貴愈好,只要個人使用方便有效即可,在購買市面上各式各樣的熱敷用品應事先了解使用與保存的方法。使用熱療最主要是避免燙傷,熱敷不是愈熱愈好,也不是愈久愈好,所以使用電毯最好能夠定時,避免睡覺時用,感覺遲鈍或喪失者應多包一層毛巾或溫度不要太高,使用時間 20 至 30 分鐘就夠了,超過 30 分鐘效果差不多,且就算溫度不高時間夠長也會造成燙傷的。在此吾人不建議用熱毛巾作熱敷,因為熱毛巾保溫效果較差且容易燙傷。
其他熱療方式如紅外線燈屬乾熱式熱療,有時會因太乾燥而皮膚不適。
在物理治療部門除使用熱敷包外,也會使用所謂深部熱療或透熱療法,一般是利用高頻的電磁波例如短波、微波、或者用超音波等,深部熱療可穿透到組織的深部,但有其適應症與禁忌症,必須由專業的物理治療人員施行,否則容易發生危險。
關節鏡副作用 在 人體實驗室~膝關節鏡手術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中視新聞20170728 的推薦與評價
全台約有350萬人為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所苦,60歲以上長者每2人就有1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透過膝 關節鏡 清創手術,可以減輕膝部疼痛,使關節再繼續使用。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