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運動找對方向了嗎?瞭解訓練跟舒緩的不同】
王先生退休後,常出門旅遊。但有一個問題常常困擾他,也就是「足底筋膜炎」。王先生上網查找了許多適合足底筋膜炎患者適合的運動,但是市面上這麼多運動,如果時間不夠的話,該怎麼取捨呢?像神農嚐百草,通通試過一次嗎?
當然也是一個很好的做法,不過,我們也可以有另外一個思考方向。
👉我們已知的事實,是運動百百種,每種運動的效果都不同。
有些人想要增肌減脂,有些人想要提升心肺耐力,有些人以運動來當作社交活動,有些人喜歡競技,或是進一步成為職業級的運動員。
對於一般人,「運動」這兩個字代表的,就是從事起來會流汗的那種活動,不會流汗的話,好像就沒有「運動」到。而人只要活著就要動,勞動也是動,運動也是動。根據國健署的定義,在討論「運動」之前,我們可以來釐清以下名詞:
1. 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指任何透過身體骨骼肌肉消耗能量所產生的動作。也就是人類只要還活著,在任何狀態、任何情境下,都會從事的行為。就算是在睡眠中,只要有在呼吸,那也算是在「動」,呼吸也是一種身體的動作,最主要的一條跟呼吸相關的肌肉是橫隔膜,當橫隔膜收縮的時候,產生吸氣動作,而橫隔膜放鬆時,則是呼氣。題外話,通常我們對於能量消耗的評估,會以大卡(千卡)來計算。
2. 運動(exercise):是上述「身體活動」的一部分。兩者不同之處,是「運動」一詞,偏向有一定的架構的行為,例如是有計劃的、有目的的,而且通常有重複性。
👀我們可以說,運動是一個人以其自由意志,選擇,或決定要去做的行為。
👉因此,運動是一種為了達到目的而產生的手段。
😉根據每個人的目的不同、需求不同,就算是同一種運動,也會有不同的從事方式。
讓我們把主題重新聚焦回王先生,跟他的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是一種日積月累形成的毛病,足底筋膜是一種可以伸縮的組織,就像是黏在腳底的吊床。人類的足部由許多大大小小、形狀不一的骨頭組成,這些骨頭在人們走動過程中,每個瞬間其排列的方式會略有不同,有時較為鬆散,有時則較為堅固,這是為了因應人類步態的不同需求:當要推進時,骨頭的排列較為堅固,有利於乾淨利落的步伐推進,而骨頭的排列較為鬆散時,則有利去適應不同材質或坡度的地面。
我們的每一步,是交替在「腳著地、腳離地」的循環中,當腳著地的那些瞬間,身體的重量將足部的骨頭下壓,吊床(也就是足底筋膜)會略為延長,當腳離地時,足底筋膜會回彈,幫助我們更輕鬆省力的一直走下去。
這個省力的前提,是足部的骨頭排列,要吻合每一個步態瞬間的需求。如果在腳著地時,骨頭來不及排列成堅固的格式,那麼足底筋膜的受壓就會變多。一步兩步還好,但日積月累下來,足底筋膜就會因為過勞,產生小破壞,這些小破壞積沙成塔,久而久之就發炎了,也就是變成我們熟知的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通常不是突然發生的,因此從開始治療到康復,也會需要一定的時間。
當足底筋膜發炎了,人們就會遇到很多症狀,例如每走一步腳底都會痛、足底覺得僵硬、走路一拐一拐、沒辦法走太久...。這些症狀,如果要得到舒緩,伸展類的、自我按摩類的「運動」,都可以做。但是這些運動的效果,其實沒有辦法解決「足部骨頭排列即時吻合瞬間步態需求」的問題。因此,我們才會常常遇到,雖然花了很多時間做伸展、做自我按摩,或是其他很多屬於「紓緩症狀」的行為,但是卻避免不了足底筋膜炎在好了之後,又復發的這一個惱人的過程。
這不代表大家的運動做錯了,而是如果我們做運動的目的,在於「治療」的話,其實光做舒緩運動是不夠的。
👉如果運動的目的是治療,那麼選擇的運動項目,就要包含那些可以矯正引發足底筋膜炎的原因的運動。
👉簡而言之,這時候的「運動」,不需要流汗、不需要做到肌肉很痠,因為這時候我們運動的目的,是要讓大腦有機會重新學習怎麼使用肢體,白話來講就是不再用原本的方式走路。
如果人可以投胎再生一次,當然這個目的不用花什麼心力就可以達到...不過在還有大好人生的狀態下這個方式我們不考慮。那麼要怎麼讓積習難改的大腦,去選擇用一種對自己身體比較善良、不那麼容易累積傷害的方式走路呢?
打個比方,如果要學英文,希望將英文講得順溜溜,我想大家都同意,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強迫自己多講英文,養成使用英文的習慣,練得越多、越有決心要改變,那達成目的的可能性當然就越高。
😏養成一個新的動作習慣,也是同樣的概念。
舒緩運動無法矯正大腦。我們要練習的,是一套特別設計過的動作,這些動作不是日常生活中一般人會接觸到的,對大腦來說,就像是動作類的「英文」。需要強迫自己重複練習、用心修正,並且累積一段時間,最後才會變成一個新的習慣,人體才有機會選擇用跟原本不一樣的、相對比較健康的方式走路。這種治療方式,目的是「養成大腦的新習慣」,只是我們用的手段,剛剛好是運動罷了。
其實不只是足底筋膜炎,人體很多肌肉骨骼類的傷病,都可以依此類推。
👍 跟形成症狀的原因直球對決,而不是只有去舒緩它。
我想這應該可以解決大部分人的疑問:為什麼我上網找了很多「適合XXX病症的運動」,然後也花時間成本下去,認真的做了,但症狀好一段時間後,又會復發。
因為這跟你的身體強不強壯、敏不敏捷、肌肉有沒有力...都不是直接相關,頂多間接相關。假使我們的大腦還是一直用老方法去控制身體,那問題還是會復發。
對研究動作分析、動作控制的物理治療師來說,我們擅長處理的,就是這些因為日積月累的動作引發的肌肉骨骼問題。建議大家,如果你,或週遭的親友,有遇過類似的問題,先不要因為花了很多時間但看不到成效而沮喪,可以自我檢視一下,你的運動有沒有針對你的「動作控制」問題而設計,去跟形成症狀的原因直球對決,假以時日,才有機會真正好起來。
原文連結:https://itinalin.com/?p=1499
圖片出處:Photo by Tyler Nix on Unsplas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根據「網路溫度計」的大數據分析,在「十大老人毛病」當中,關節退化是僅次於糖尿病、排名第二的老人病。身體關節因磨損、退化,出現疼痛、變形等不適症狀,嚴重時甚至得動刀更換人工關節,對身體的影響不可小覷。 關節退化最後一定要換人工關節嗎? 「我們要知道換人工關節是最後一個解。」骨科醫師蔡凱宙指出,在走...
骨頭會再生嗎 在 Dr. 林葳牙科診療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什麼是補骨?牙科補骨的原理與作法】
「李小姐,您牙周病很嚴重,建議做個補骨手術、讓牙床再生。」
「林醫師,我爸爸植牙前也給您補骨,這次是一樣的做法嗎?」
「做法不太一樣,但都是為了重建缺失的牙床,才能牢牢支撐牙齒或植牙哦!」
🤔為什麼要補骨?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牙床是牙齒的地基,牙床的構造包含牙肉(牙齦)以及底下的牙床骨。牙床必須健康,牙齒才有足夠支撐。有許多原因會造成牙床流失,例如長期缺牙導致牙床退化、牙周病細菌感染導致牙床破壞等。牙床的重建包含兩件事:1.牙肉不夠時需要補肉。2.牙床骨不夠時則需要補骨。今天先和大家聊聊補骨,下次再談補肉。
🤔補骨的原理是什麼?
👨⚕️補骨,顧名思義,就是要把骨材補進牙床。最常用的醫材為骨粉和再生膜,有些醫師也會合併使用雷射、再生因子等作為輔助。骨粉的成分為磷酸鈣,而磷酸鈣正是骨頭的主要組成。首先將牙肉打開、徹底清除感染組織,接著將骨粉填進牙床缺損處,再以再生膜覆蓋並固定骨粉,最後縫合。術後需按醫師指示服藥與冰、熱敷,以幫助止血止痛並避免感染。通常一至二周傷口初步癒合後拆線,而牙床骨完全長好的時間通常需半年。
我們補進牙床的骨粉不會變成自己的骨頭。這邊我們打個比喻,骨粉的作用像是蓋房子時架的鷹架。搭上鷹架後,讓建築工人可以爬上去蓋房子,等到房子蓋好,再把鷹架撤掉。同樣的道理,骨粉就像是骨質的鷹架,可以吸引骨細胞攀附上去分泌骨質,吸引血管長進去提供養分;等到自然骨質生成後,骨粉就會慢慢地被吸收。
🤔斯斯有兩種,補骨也有兩種
👨⚕️補骨其實是一個很攏統的講法,有許多情況可能需要補骨,但一般最常見的有兩種:1.牙周病補骨2.植牙補骨。
牙周病補骨:牙周病起因於細菌牙結石堆積侵蝕牙床,牙齒因而鬆動。牙周病治療的第一步是先全口牙結石刮除,接著第二步則是評估手術的必要性、以及牙床再生的可行性。這時候補骨就是補在牙根周遭缺損的牙床,又叫做牙周組織引導再生術(GTR,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植牙補骨:當牙齒缺失、或因嚴重牙疾而拔牙,我們可以用人工植牙重建缺牙。人工牙根如同自然牙根,需要有健全的牙床做支撐,因此牙床骨不夠時,就需要補骨。依照每位患者不同狀況以及醫師技術,可能是在拔牙當下補骨、植牙半年前先補骨、或是植牙同時補骨。術式也有許多變化,包含較常見的引導骨再生術(GBR,Guided bone regeneration)、鼻竇增高術(Sinus Lift )等。相關的細節之後再和大家談囉!
🤔補骨的費用?
👨⚕️牙科補骨目前健保沒有給付。費用與病況嚴重程度、醫材用料好壞、骨材用量多寡、甚至醫師專業技術有關。建議患者在術前可以與醫師充分溝通討論哦!
完整圖文版 https://drlw.blogspot.com/2021/07/blog-post.html
#植牙 #植牙補骨
#牙周病 #牙周病補骨
#NobelBiocare
骨頭會再生嗎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傍晚穿過廣場 ◎歐陽江河
我不知道一個過去年代的廣場
從何而始,從何而終
有的人用一小時穿過廣場
有的人用一生——
早晨是孩子,傍晚已是垂暮之人
我不知道還要在夕光中走出多遠
才能停住腳步?
還要在夕光中眺望多久才能
閉上眼睛?
當高速行駛的汽車打開刺目的車燈
那些曾在一個明媚早晨穿過廣場的人
我從汽車的後視鏡看見過他們一閃即逝
的面孔
傍晚他們乘車離去
一個無人離去的地方不是廣場
一個無人倒下的地方也不是
離去的重新歸來
倒下的卻永遠倒下了
一種叫做石頭的東西
迅速地堆積、屹立
不像骨頭的生長需要一百年的時間
也不像骨頭那麼軟弱
每個廣場都有一個用石頭壘起來的
腦袋,使兩手空空的人們感到生存的
份量。以巨大的石頭腦袋去思考和仰望
對任何人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石頭的重量
減輕了人們肩上的責任、愛情和犧牲
或許人們會在一個明媚的早晨穿過廣場
張開手臂在四面來風中柔情地擁抱
但當黑夜降臨
雙手就變得沉重
唯一的發光體是腦袋裡的石頭
唯一刺向石頭的利劍悄然墜地
黑暗和寒冷在上升
廣場周圍的高層建築穿上了瓷和玻璃的時裝
一切變得矮小了。石頭的世界
在玻璃反射出來的世界中輕輕浮起
像是塗在孩子們作業本上的
一個隨時會被撕下來揉成一團的陰沉念頭
汽車疾駛而過,把流水的速度
傾瀉到有著鋼鐵筋骨的龐大混凝土製度中
賦予寂靜以喇叭的形狀
一個過去年代的廣場從汽車的後視鏡消失了
永遠消失了——
一個青春期的、初戀的、佈滿粉刺的廣場
一個從未在帳單和死亡通知書上出現的廣場
一個露出胸膛、挽起衣袖、紮緊腰帶
一個雙手使勁搓洗的帶補丁的廣場
一個通過年輕的血液流到身體之外
用舌頭去舔、用前額去下磕、用旗幟去覆蓋
的廣場
空想的、消失的、不復存在的廣場
像下了一夜的大雪在早晨停住
一種純潔而神秘的融化
在良心和眼睛裡交替閃耀
一部分成為叫做淚水的東西
另一部分在叫做石頭的東西里變得堅硬起來
石頭的世界崩潰了
一個軟組織的世界爬到高處
整個過程就像泉水從吸管離開礦物
進入密封的、蒸餾過的、有著精美包裝的空間
我乘坐高速電梯在雨天的傘柄裡上升
回到地面時,我看到雨傘一樣張開的
一座圓形餐廳在城市上空旋轉
像一頂從魔法變出來的帽子
它的尺寸並不適合
用石頭壘起來的巨人的腦袋
那些曾托起廣場的手臂放了下來
如今巨人僅靠一柄短劍來支撐
它會不會刺破什麼呢?比如,一場曾經有過的
從紙上掀起、在牆上張帖的脆弱革命?
從來沒有一種力量
能把兩個不同的世界長久地粘在一起
一個反复張帖的腦袋最終將被撕去
反复粉刷的牆壁
被露出大腿的混血女郎佔據了一半
另一半是頭髮再生、假肢安裝之類的誘人廣告
一輛嬰兒車靜靜地停在傍晚的廣場上
靜靜地,和這個快要發瘋的世界沒有關係
我猜嬰兒和落日之間的距離有一百年之遙
這是近乎無限的尺度,足以測量
穿過廣場所要經歷的一個幽閉時代有多麼漫長
對幽閉的普遍恐懼,使人們從各自的棲居
雲集廣場,把一生中的孤獨時刻變成熱烈的節日
但在棲居深處,在愛與死的默默的注目禮中
一個空無人蹟的影子廣場被珍藏著
象緊閉的懺悔室只屬於內心的秘密
是否穿越廣場之前必須穿越內心的黑暗
現在黑暗中最黑的兩個世界合為一體
堅硬的石頭腦袋被劈開
利劍在黑暗中閃閃發光
如果我能用被劈成兩半的神秘黑夜
去解釋一個雙腳踏在大地上的明媚早晨——
如果我能沿著灑滿晨曦的台階
去登上虛無之巔的巨人的肩膀
不是為了升起,而是為了隕落——
如果黃金鐫刻的銘文不是為了被傳頌
而是為了被抹去、被遺忘、被踐踏——
正如一個被踐踏的廣場遲早要落到踐踏者頭上
那些曾在一個明媚早晨穿過廣場的人
他們的黑色皮鞋也遲早要落到利劍之上
像必將落下的棺蓋落到棺材上那麼沉重
躺在裡面的不是我,也不是
行走在劍刃上的人
我沒想到這麼多人會在一個明媚的早晨
穿過廣場,避開孤獨和永生
他們是幽閉時代的倖存者
我沒想到他們會在傍晚時離去或倒下
一個無人倒下的地方不是廣場
一個無人站立的地方也不是
我曾是站著的嗎?還要站立多久?
畢竟我和那些倒下去的人一樣
從來不是一個永生者
-
◎作者簡介
歐陽江河,1956生於中國四川省,著名朦朧派詩人。現居北京,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駮校作家、香港大學中文學院駐校作家。歐陽江河憑藉詩集《大是大非》榮膺名為第14屆華語文學傳媒盛典年度傑出作家。著有詩集《透過詞語的玻璃》、《誰去誰留》、《鳯凰》及詩論集《站在虛構這邊》等。其詩強調奇崛複雜及語言上的異質混成,以及個人經驗和公共現實的深度聯繫。
-
◎小編一尾賞析
八零年代的文化熱和群起的學生運動在反思文革中興起,改革開放造成香港、臺灣、歐美與世界瞬間匯入這塊赤色的神州大陸,然而一切在六四後成為一個巨大的時間斷裂,在那時寫作是險阻,當代中國書寫的某段不能直言的記憶,則要倚靠詩人的不在場才得以回憶。八九已逾三十年,在其國境之內已成為杯底的餘燼,難以在此浮現於群眾的視野中,現在八九像隻過短的杯匙,外界所見是杯匙上方擾動的水波,見到上方透徹的水層,底部愈加沉澱,總是看不清杯底所聚集的餘燼是否有被擾動的可能性?這個年份,在往後歷史的不斷疊加後構成我們對於當代中國論述的理解,亦開啟了九零後的詩歌論述。
來到本月的最後一首。就如同上一段那曖昧不明的開場白,面對歷史的創傷,詩歌語言的繞道而行,是詩人構築美學的方式,也是如何繞開歷史沈屙的技藝。〈傍晚穿過廣場〉寫於1990年9月18日,最早見於1991年的《現代詩》,正式發表於1993年《花城》,而當時的歐陽江河正旅居美國。
歐陽江河〈傍晚穿過廣場〉成為六四詩歌中廣為流傳的一首,但他的不在場和遲到使其未能收入《六四詩選》中,同時廣場一詞的模糊指涉更使得這首詩在當代的閱讀中可以對「廣場」所指涉的不必是1989年6月4日那時的「天安門廣場」而得以規避審查,可以想到李志的「廣場」對於六四有更強烈的指涉受到阻撓的原因則是歌曲中穿插許多六四詩廣場的播音,歐陽江河的「廣場」則需依賴讀者的閱讀來建立聯繫。
「廣場」作為空間其素有的公共性的自由、共和、人民以此命名,或具有統治權威以偉人或地標為稱,這首詩的廣場自有其空白來由詩意填入,詩第一句開始定義「廣場」:「我不知道一個過去年代的廣場/從何而始,從何而終」,再出現「一個無人離去的地方不是廣場/一個無人倒下的地方也不是」、「每個廣場都有一個用石頭壘起來的/腦袋,使兩手空空的人們感到生存的/份量。以巨大的石頭腦袋去思考和仰望」,及最後「一個無人倒下的地方不是廣場/一個無人站立的地方也不是」,由此從一開始時間進入了「廣場」這個場域,這一場域在要變得具有意義需要有人的流動,不論是政治的抑或是非政治的,孩子與垂暮之人,先肯定了人的來去於時間流動「廣場」才得以存在。
由此進入這首詩的敘事核心,「是誰、如何、在什麼時候「穿越」廣場,成為了引發敘事的主要行動,敘事者在穿越廣場時是在汽車後照鏡中看見廣場過去時代的倒影,這種避免直接涉入歷史的方式是歐陽江河試圖處理歷史的方式,為了避免詩歌處理政治變成激情的口號與吶喊的表演。
「或許人們會在一個明媚的早晨穿過廣場」,「穿越」作為發起的行動,是詩中的「人們」在時代之初期待著風光明媚的未來,那個屬於青年的廣場,詩本身沒有具體的時代線索,但詩中「穿過」廣場的青年跟BBC在1989年學運時採訪騎著腳踏車前往天安門廣場的大學青年在現實中交會,青年說:Going to march!Tiananmen square. Why? I think my duty! (去遊行,天安門廣場。「為甚麼?」因為這是我的職責。)遊行的職責在歷史猛獸的強行進入下,歷史斬斷了明媚早晨的青年的青春期,青春戛然而止:「永遠消失了——/一個青春期的、/初戀的、佈滿粉刺的廣場」。
時代掃過之後的廣場,如婁燁《頤和園》主角在事後境遷後的愛情,主角余紅後來說:「戰爭中你流盡鮮血,和平裡你寸步難行。」,詩也對於歷史進行發問:「是否穿越廣場之前必須穿越內心的黑暗」,如何穿越歷史的風暴前,人如何面對內心的空洞與恐懼,面對巨靈的抵抗是不是在歷史上毫無意義?「它會不會刺破什麼呢?比如,一場曾經有過的/從紙上掀起、在牆上張帖的脆弱革命?」
「穿過廣場所要經歷的一個幽閉時代有多麼漫長」,事過境遷的漫長總讓人懷疑在渺小的歷史前,人究竟能做什麼?詩人將這首詩拋向對歷史永恆的命題。最後,連敘述者也在懷疑自己,不過度涉入歷史的正當性何在?「我曾是站著的嗎?還要站立多久?」也許人也只是冷不防地回應時代,在需要發起「行動」時,試圖穿越時代的廣場。
參考資料:
https://www.literaturehk.com/920931040143/tag/歐陽江河;詩;訪談
-
圖片來源:鄭閔聰
美術編輯:鄭閔聰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1990年代 #知識分子寫作 #歐陽江河 #廣場 #天安門事件 #八九六四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5/20210530.html
骨頭會再生嗎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根據「網路溫度計」的大數據分析,在「十大老人毛病」當中,關節退化是僅次於糖尿病、排名第二的老人病。身體關節因磨損、退化,出現疼痛、變形等不適症狀,嚴重時甚至得動刀更換人工關節,對身體的影響不可小覷。
關節退化最後一定要換人工關節嗎?
「我們要知道換人工關節是最後一個解。」骨科醫師蔡凱宙指出,在走到沒有辦法恢復,必須用到人工關節這一步之前,我們還是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用。他表示,透過運動及飲食營養的調整、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注射讓關節軟骨再生等,都是能夠緩解的方式。
至於若是真的必須換人工關節,蔡凱宙醫師也提醒以下必須注意的事項:
不抽菸
蔡凱宙醫師解釋,抽菸會讓人工關節與我們的骨頭無法黏合,就容易鬆動。
不喝酒
喝酒會讓關節軟骨壞死,使關節炎愈趨嚴重。
保持口腔衛生
蔡凱宙醫師強調,人工關節最怕的就是感染,很多人有蛀牙,萬一細菌因此跑到人工關節,就容易造成化膿性的感染。他建議患者可以每天「以油漱口」,將牙周顧好;若是需要治療牙齒,治療前必須先給藥物,避免口腔細菌跑至關節,引發嚴重後果。
日常關節保健怎麼做?
「人要活就要動,而且要有智慧地動、有習慣地動,讓習慣成自然,這病人才會全好,才可以過一個有行動力的人生。」
蔡凱宙醫師表示,關節軟骨有再生的能力,所以我們要保持活動才是最重要的。若我們不動就會導致僵硬、沾黏,因此每天一定要「走路?;另外要做「抱膝」及「伸展」運動,膝關節與髖關節才能得到完整的彎曲及伸直。
抱膝運動這樣做
蔡凱宙醫師說明,透過簡單的抱膝運動,可以讓膝關節、連帶髖關節都能完全的活動。對膝關節、髖關節疼痛及整個下肢的不舒服都有幫助。
步驟:
身體保持挺直,將膝蓋抱起,盡量的朝自己的胸膛靠近。這樣能讓膝關節完全彎曲,髖關節也能盡量彎曲。
之後再將膝蓋盡量伸直,同時上身也盡量向前彎曲。雙腿各做1分鐘,有時間就可以做。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0月號《膝關節自癒術》,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相關影片】
打造自癒力,逆轉退化性關節炎【蔡凱宙醫師/破解健康密碼】
https://youtu.be/wYbKW5N7uQI
每天3招 遠離膝關節炎【蔡永裕主任/疼痛麥擱來】
https://youtu.be/W6AhqItELKQ
消除發炎、防護軟骨 逆轉關節退化的6道防線【陳怡孜醫師/骨力顧健康】
https://youtu.be/4blduzRvHa0
【相關文章】
膝蓋痛原因、看診科別大不同!一張表分辨3大常見關節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194
養膝免吃葡萄糖胺!預防膝關節老化發炎避開它就行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195
緩解80%膝蓋痛!喝1杯直接補進關節裡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196
#蔡凱宙 #關節炎 #人工關節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骨頭會再生嗎 在 打造自癒力,逆轉退化性關節炎︱蔡凱宙醫師【早安健康】 的推薦與評價
退化性關節炎可以恢復嗎?蔡凱宙醫師說明,人體有損耗也有 再生 ,若 再生 的能力下降,損耗增加時,就會走向退化。因此,我們要將損耗減少,提升 再生... ... <看更多>
骨頭會再生嗎 在 終究產生髖關節炎。 股骨頭壞死可能成因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因嚴重外力造成股骨頭移位性骨折或脫臼、骨頭斷裂,令營養股骨頭的血管一同斷裂,致使股骨頭產生缺血性壞死。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完好的固定與手術復位,股骨頭仍然會因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