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 #人類圖裡的紅線 2
人類圖裡的黑色是「意識」,紅色是「無意識」;前者是自己所知道的自己,後者是別人眼中的自己。雖然在人類圖中,我們總是看著黑紅組合而成的設計,也會下意識地覺得應該是很了解這個「完整」的自己,而實際上是這樣嗎?
如果我所知道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我,不太一樣。就這個落差,會對生活有什麼影響嗎?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突如其來的聯想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是我以前看張德芬寫的心靈書籍時,最常看到的一句話。
最初看,真的鬼打牆。到底這段話是在幹什麼?到底想說什麼?
聽了各方解釋後,一開始覺得,這是在說:「如果你看到一個人覺得很不爽,並非是對方的問題,而是你自己修養不夠,需要再提升。」
再後來,變成了:「如果你看到一件人事物,激起了你的情緒,往往是因為你在對方身上看到了你自己極度抗拒的特質,而你自己本身也有這個特質。由於你不喜歡,於是你也就不爽對方。」
又到後來,變成:「外在的人事物都是中庸的。一切是我們自己的投射,在別人身上形成了一道明顯可見的風景,當中映照出我們喜歡或不喜歡的所有特質行為等等,於是我們會欣賞,也會批判。」羨慕他人的部分,其實自己也有,卻因某些制約覺得自己做不到或還沒做到;討厭他人的部分,其實自己也有,卻不想承認,藉著批判來迴避自己該面對或接納的。
反正,到後來,一切都是自由心證,看自己如何詮釋和體會。
#黑紅的交錯
#我的了解別人是真的完全了解嗎
關於「外面沒有別人」這個概念,我一直在想,紅黑的部分可以提醒我們什麼。
記得上課時,提到教養的部分,有這樣一句話:「父母看到孩子,覺得他是這樣(孩子的紅色設計),但是孩子本身覺得自己是那樣(孩子的黑色設計)。」
這不就是親子溝通誤解和化解展開的關鍵點嗎?
於是,人與人的交流,在不了解人類圖、或者不太容易覺察自己的時候,會不會就變成:
我覺得我很了解自己(黑色設計),並且帶著這樣的意識去和他人接觸。而我看到別人時,我觀察到他們(的紅色設計),覺得自己應該是很了解這個人了。
我們怎麼會發現到,若對方也是這麼想的時候 —— 我們雙方實際上在做的,就是都從自己(黑色的設計)出發,來了解對方(紅色的設計而已),然後自以為自己很能掌握一切。
而且同一時間,我們彼此也都可能覺得,對方其實並沒有那麼了解我啊。因為我覺得自己是這樣(黑色),對方竟然(只看到紅色)沒看到(我的黑色)?對方說很了解我,其實也不盡然啊?
還沒交流前,內心都可以有那麼多對白;那麼真正開口說話時,引爆的點會不會是星羅棋布的呢。
#自以為了解對方其實好像沒有
#如果又走歪路了呢
每一個閘門,不論紅黑都夾帶著二元的特質。我不確定,那些紅色的閘門、那些不被我們了解的無意識特質,是不是很容易被我們自己歸類到「不好」的那一類別中。
比如10號的「愛自己」,走到極端就變成了「不愛自己」。
相對於指出別人「蠻愛自己的」,當我們指出別人「很不愛自己」時,後者的反彈力道是否會更強?
而我感覺,當一個人的狀態不是那麼好時,也總是傾向看到所謂「負面」的一端。我們的習慣多半是,看到一點不好的,就特別容易放大。
到最後,「我」看待對方的情況就變成這三種:
1. 我沒有這個閘門(紅黑都無),你有(紅)。我根據你這個紅色特質定義你,覺得你好不一樣,於是與你交流。
2. 我有這個閘門(紅色),你也有(紅色)。我根據你這個紅色特質定義你,覺得你好熟悉喔,於是與你交流。我們看待彼此都有這個特質,談天時覺得「啊,好熟悉的感覺。呃,可是這好像不是我啊?對方才是這樣的人吧。雖然大家常常這麼說。」
3. 我有這個閘門(黑色),你也有(紅色)。我覺得我非常能掌握你這個特質,於是覺得可以用這個特質閘門喜歡的方式對待你。沒想到你竟然反彈?(因為對方可能覺得他不是這樣的人啊)
不論是哪個情況,會不會也只是我們過於自信的表現呢?🧐
又如果,我只擅長看到對方閘門的負面部分,又會有什麼光景?
#表達自己
瞬間我明白為何坊間好多溝通課都在教導以「我」來出發的溝通法。透過明確的表達我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情緒,去讓對方充分理解「我」自己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從而和對方的世界連結在一起。(我表達自己的黑色,對方亦是如此)
這會否是在填補我們互看彼此的紅色設計之不足呢?
#人類圖
#人際溝通
#相互理解之困難
#紅黑
#菜菜子的人類圖筆記
Photo credit:Igor Morski
Search
黑紅的交錯 在 Cat Footwear Taiwan | Facebook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黑紅交錯 太帥反光管徑設計處理夠亮眼 讓你在黑暗中更加耀眼✨ 未來感RAIDER ALT https://bit.ly/3CwbMd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