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欣賞木雕文化之美!
2021臺灣國際木雕裝置藝術大展與木雕競賽作品大展,即日起至10月17日在三義木雕博物館盛大展出,策展人—邱泰洋老師,擅長將藝術生活化,歡迎鄉親前來細細品味木材的芳香,感受創作大師「虛實‧對白」的意境。
#2021臺灣國際木雕系列活動 #木雕故鄉 #木雕之美 #三義木雕博物館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木雕創作展 #翁千筑專訪 靜止的溫柔與憂愁 著迷於人們淡然所思的表情與氛圍,翁千筑以木雕刻劃人像,試圖傳達生命經驗中的憂愁與溫柔,期許作品中的生命力讓觀者投射所感。 ▶成長過程◀ 成長於嘉義布袋的翁千筑,與我們聊起自己的成長過程,每位家人對她走藝術創作這條路都有所...
「三義木雕競賽」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三義木雕競賽 在 徐耀昌加油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三義木雕競賽 在 宇你同行ü陳建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三義木雕競賽 在 主持人 鏝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三義木雕競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三義木雕競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三義木雕競賽 在 貓裏藝文- #2021臺灣國際木雕競賽得獎暨入選作品展... 的評價
- 關於三義木雕競賽 在 2020三義木雕藝術節系列活動-藝道-木藝慢活嘉年華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三義木雕競賽 在 台灣三義木雕藝術節開展!嘉獎木雕競賽得主 - PTT新聞 的評價
三義木雕競賽 在 宇你同行ü陳建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睽違8年,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辦的「臺灣工藝之家」認證評選今(109)年再次啟動。工藝中心12/13日在工藝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舉辦授證典禮,由行政院長蘇貞昌親自授予「臺灣工藝之家」入選證書。新聞及照片來源:https://reurl.cc/R1NnKr
與嘉義縣相關榮獲第六屆臺灣工藝之家:
☰ 李俊蘭/陶瓷類
(朴子水道頭文創聚落-蘭山窯)
專擅陶藝創作及建窯,高中時期選修陶藝課程而開始接觸陶藝,而後參加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舉辦「漆藝傳習計畫」,於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進修期間,赴美國陶瓷藝術中心、陶藝工作室擔任駐村藝術家、蓋窯及教學創作,以及申請到日本東京藝術大學交換研究生,課餘時間到陶藝家工作室學習日本茶道及陶藝,曾獲得第53屆全省美展工藝類優選肯定,受邀至國內外建窯25餘座,並受外交部邀請前往帛琉協助當地陶器創作,作品《漆陶-龍躍雲津邁千禧》獲嘉義市文化局典藏。
☰ 侯春廷/陶瓷類
(六腳鄉潭墘村-墘窯)
專擅交趾陶與陶瓷,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後從事原型設計師的工作,1988年開始學習陶藝,隔年成立工作室,以設計交趾陶製作為主。1996年接受阿里山國家公園委託,設計製作馬賽克壁畫公共藝術,後續陸續受鶯歌陶瓷博物館、陶博館等單位邀請設計製作公共藝術。除了傳統交趾陶外,也從事瓷器的創作,如2012年《竹杵一壺》榮獲文化部頒發佳作獎,於國內工藝類陶瓷競賽屢獲肯定,如臺灣工藝競賽創新設計組佳作,台北工業設計獎銅獎等。
☰ 陳明洲/木藝類
(雲林縣提報,六腳鄉三義村水返溝人-於北港經營神山堂)
專擅佛像雕刻,15歲到台北萬華拜福州派藝師陳盛誥及陳雲為師,學習木雕粧佛的彫刻技藝,學藝有成後回到雲林北港落腳。長年致力木雕及粧佛創作 40年有餘,作品中融合了木雕、漆藝與泥塑的技法,作品收藏於各大廟宇、佛堂及藝術收藏家,2013年獲選雲林縣傳統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類「粧佛」保存者、獲選2015年台中市「第九屆大墩工藝師」,亦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等相關單位出版的作品集,多次參與地方工藝展覽,以及他縣市的工藝聯展。
▶陳建宇▶宇您同行▶
👉追蹤陳建宇的IG https://pse.is/w8fc8
🆗加入陳建宇的LINE@ https://lin.ee/tUrupRl
三義木雕競賽 在 主持人 鏝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台灣國際木雕裝置藝術大展在邱泰洋老師策展下,以「年輪」歲月為主題,盛邀六位海內外知名藝術家如英國Martyn Barratt(貝馬丁)老師、日本吉田敦老師、日本阿布乳坊老師、鹿港陳正忠老師、花蓮撒部·噶照老師跟伊祐·噶照老師等等駐地創作!
鏝鏝身「2020台灣國際木雕競賽」的記者會主持,鼓勵工藝木雕類組及當代木雕類組更是理所當然!共有61件作品展出,對雕塑感興趣的朋友,千萬別錯過!
歡迎各位好友,8/18—10/25把握時間,來三義木雕博物館一睹大師風采。
三義木雕競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木雕創作展 #翁千筑專訪
靜止的溫柔與憂愁
著迷於人們淡然所思的表情與氛圍,翁千筑以木雕刻劃人像,試圖傳達生命經驗中的憂愁與溫柔,期許作品中的生命力讓觀者投射所感。
▶成長過程◀
成長於嘉義布袋的翁千筑,與我們聊起自己的成長過程,每位家人對她走藝術創作這條路都有所影響。對文化歷史很有興趣的父親,節儉卻不吝於為家中添購書目,許多美好的童年回憶就是伴她成長的漢聲繪本。在幼稚園任教的母親,讓她幼時開始接觸摺紙、3D手作紙模型,啟發在立體類創作的興趣。除了父母親,身為老么的翁千筑有兩位優秀的姊姊,她微笑說家有三姊妹,十分熱鬧也發生許多趣事,從小擅於畫畫的二姊可說是繪畫的啟蒙者,說到大學考取台藝大雕塑系,翁千筑笑說進入台藝大是一圓與姐姐同校的夢想!
▶求學與踏入創作◀
木雕創作削、切這樣(減)的過程,對翁千筑來說如同挖鑿內心深處,在創作時釋放自己情感,這也是為何翁千筑如此喜愛木頭的原因。她從小性格就很鮮明:我喜歡整理東西、收納整齊,也善於保存物品,應該是有點整理癖吧!在她的創作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不疾不徐的步調,與有些內斂拘謹的氣質。在台藝大求學期間,只要創作上遇到技法上的瓶頸,翁千筑便會默默投注更多時間來克服問題,也因此經常在早上五、六點遇到來工作室看學生作品的老師。翁千筑認為老師們願意在課後私人時間來關心學生創作很令人感動,也感受到系上師生間緊密的關係。木雕創作的啟蒙恩師為賴永興老師,另外一位楊北辰老師則是思想上的啟蒙老師,畢業展時楊老師一句話:妳的作品有一種氣質。成為翁千筑持續創作的原因。大學畢業後為顧及生計歷經了五、六種工作,其中有台北故事館的導覽員與咖啡廳店員等,也因為擔任導覽員這份工作,有了機會訓練面對大眾的膽量與口條。
▶以人為創作◀
從很小開始翁千筑便對(人的表情)產生興趣,尤其著迷中性獨特的氣質,作品中的人物多半來自翁千筑的想像,再參考自己的樣貌刻劃而成,藉由記住生活中片斷的畫面或感受,表現記憶中的情緒。
人物木雕創作者中,翁千筑很欣賞日本的舟越桂和義大利Bruno Walpoth,他們的作品都有著平淡的表情,卻極具情感穿透力,能深深打動她。兩位木雕家的作品呈現也是她想追求的美與目標。Bruno Walpoth曾說他對自己所有的作品都不是最滿意,因此對於作品總是不太自信。翁千筑覺得自己的作品總是不滿意、覺得可以更好,一件作品的形成要經過思考與多次的修改與調整,因此她期許能將沒有自信的部分轉化為前進的動力,讓創作達到更高的境界。
▶溫柔與憂愁◀
此次展出主題(靜止的溫柔與憂愁)象徵著正面與負面情緒,兩者存於她的性格當中,也在作品中交雜並存著(憂愁)來自於她的性格特質,經歷親人的病逝,以及生活不穩定所帶來的焦慮、憂愁與壓抑的狀態…,在翁千筑看似平靜的表情下,內在部份卻是情感濃烈、亟欲宣洩,卻又難以釋放。她將這些情緒置入作品當中。除了憂愁,(溫柔)也是她本質的一部份,那淡淡的溫柔是什麼樣呢?翁千筑舉例攝影師Jenny Lewis在母親與新生兒的系列作品中,母親溫柔而淺淺的微笑,就像是她欲表達的溫柔氛圍。
▶將生命經驗融入作品中◀
翁千筑所刻劃的人物以簡單的肢體動作,表達出在生命中各種困頓、焦慮抑或欣喜的心理狀態,希望作品能呈現某種情緒與氛圍,緩慢滲透而出,引領觀者進入我想表達的靜與美。相似的沉靜感,藉人物臉部些微的表情差異和肢體動作,營造出不同的氛圍。
藉由下面介紹本次展出的三件作品,希望能讓讀者與觀者更了解作品背後的故事與氛圍,(夕陽下等待)刻劃年輕女子拉長著頸與思索的表情,似乎獨坐久候多時,源自於翁千筑看見至親坐在椅上、思念已逝老伴,那看向窗外、望其歸來的樣貌,將等待思念對方的氛圍轉換為不同形體的木雕呈現出來。(入懷)刻劃兩位相似的人們輕擁彼此,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默契不言而喻、樣貌有許多契合之處,這件作品在表達遇到氣味相投、聊得來的知己時,感到輕柔放鬆的甜蜜、欣喜之感。(融不進的圈)則是翁千筑以自己的樣貌作刻劃,前傾的姿態像是想要接近,卻微駝著背、避開視線交集。人物的表情與姿態象徵創作者逃避於人群,卻想與他人建立關係的矛盾感,消失的嘴巴代表其不善言語,在團體中常感覺到格格不入的邊緣感,孤獨而壓抑的心理狀態。
電影導演李安曾說:我是個脆弱的人,但我真誠地面對自己的脆弱,才有動人的作品。對翁千筑來說,創作像是揭露自己內在的過程,當中有些矛盾、猶豫與膽怯,對她來每件創作都像是一種自我挑戰與突破。
翁千筑 – 以木雕將記憶中的情緒用簡單的肢體動作刻劃出來,靜靜傳達那憂愁與溫柔並濟的氛圍。
翁千筑簡歷:
2012 / 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畢業
2014~至今 /進駐於435藝術家工作室, 435藝文特區, 新北
獲獎經歷:
2016 / 第34屆桃源美展雕塑類 入選,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桃園
2014 / 臺灣國際木雕競賽 入選, 三義木雕博物館, 苗栗
2013 / 臺灣國際木雕競賽 佳作, 三義木雕博物館, 苗栗
2011 / 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 師生美展 木雕類 優選獎, 新北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3/11-2017/05/07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三義木雕競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心藝十三生活創藝/手作陶製 木頭雕刻
吳宗彥專訪
陳佩吟專訪
二位藝術家都是屏東人、屏東中學相差一屆,但當時不認識,一直到台藝大,一個走木雕創作,一個走立體創作,後來透過老師的介紹才大約知道彼此,最後又因為租房子而住在隔壁,然後就這樣漸漸的認識、漸漸的在一起…,後面宗彥去當兵,而佩吟因為有申請到金車文藝中心的展覽檔期,所以急著找工作室創作他的作品,最後來朋友的介紹下,佩吟一個人來到了三義藝術村成立工作室,當時是2014年,後來宗彥退伍後,也一起加入,從此這個工作室就變成他們每天的生活創作空間,2位也成為全職的藝術家,每一個月都有基本開銷,所以他們每個月一定要有收入,想辦法參展、參賽,有時也要接代工賺生活費。從2014到今年,2年多過去了,大家一起來聽兩位年輕藝術家情侶的故事,堅持創作理念,勇敢追求夢想,他們過去是學長、學妹,現在是生活的伴侶、創業的夥伴,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的故事。
吳宗彥簡歷:
2007 國立屏東高級中學-社會組畢業
2011 長榮大學美術學系畢業
2012~2014 擔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陶塑》助教
2014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碩士班畢業
2014~2015 服兵役、退伍
2015 在苗栗三義與陳佩吟共同創立「心藝十三生活創藝」創作工作室
2015 9月~1月苗栗縣銅鑼鄉新隆國民小學指導陶藝課程
2016 木雕藝術薪傳創作營-薪傳組(鰲魚)
2016 9月~1月苗栗縣銅鑼鄉新隆國民小學指導陶藝課程、美勞課程
2016 2月~7月苗栗縣銅鑼鄉新隆國民小學指導美勞課程
獲獎記錄:
2010 「99年府城美展」,入選
2012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第三屆袖珍雕塑展暨競賽》」,入選
2013 「第七十六屆臺陽美術展覽會」,入選
2013 「新北市美展-雕塑類全國組」,入選
2013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第四屆袖珍雕塑展暨競賽》」,入選
2014 「第二屆麗寶國際雕塑雙年展《方圓之間─永續》」,入選
2014 「彰化縣第15屆磺溪美展」,入選
2016 「2016三義木雕創意茶具設計競賽」,銀獎
2016 「2016 第6屆臺灣國際金壺獎陶藝設計競賽展」,入選
2016 「台北藝術自由日 Taipei Free Art Fair《藝術美味ARTasty》」,入選
2016 「2016 屏東美展」,入選
陳佩吟簡歷:
2008國立屏東高中美術班
2014臺灣藝術大學 雕塑系
臺灣藝術大學 圖文傳播學系(雙主修)
2015與吳宗彥共同創立【心藝十三生活創藝】工作室
2016三義木雕薪傳創作營 薪傳班助手
獲獎記錄:
2010「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第一屆袖珍雕塑展暨競賽》」佳作、佳作,板橋。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師生美展》」素描銀雕獎、木雕優選,板橋。
2011「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第二屆袖珍雕塑展暨競賽》」優選、佳作,板橋。
2012「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師生美展》」入選,板橋。
「第一屆麗寶雕塑新人獎」入選,台北。
「臺灣國際木雕競賽」入選,苗栗三義。
2013「新北市美展 雕塑類全國組」第二名,板橋。
「第十七屆裕隆木雕創新獎 木雕創新組」入圍,台北。
2014「2014 木雕藝術薪傳創作營」最佳工藝獎,苗栗三義。
「第32屆桃源美展 雕塑類」第二名,桃園。
2015「第七屆藝鼎盃 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入圍,中國莆田。
「2015臺灣國際木雕競賽」入選,苗栗三義。
2016「2016臺灣國際木雕競賽」入選,苗栗三義。
「第34屆桃源美展 雕塑類」佳作,桃園。
「2016三義木雕創意茶具設計競賽競賽」佳作,苗栗三義。
「第34屆桃源美展 雕塑類」佳作,桃園。
三義木雕競賽 在 台灣三義木雕藝術節開展!嘉獎木雕競賽得主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苗栗縣長徐耀昌(左四)等人,頒獎表揚台灣國際木雕競賽得獎者。(何冠嫻攝)華夏經緯網10月11日訊:據台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今年木雕藝術節以藝動木 ... ... <看更多>
三義木雕競賽 在 貓裏藝文- #2021臺灣國際木雕競賽得獎暨入選作品展... 的推薦與評價
2021臺灣國際木雕競賽得獎暨入選作品展本次競賽有中國、香港、法國、德國、 ... 名及優選獎5名,以及裕隆木雕薪傳獎1名及創新獎1名,獲獎作品將配合「2021三義木雕藝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