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今天下午1:00有直播哦~~
文字書也能拿來直播說故事嗎?「入門橋樑書」就可以!
今天我們要來直播的這本書是【公主出任務1】,是我們明天團購的其中一本橋樑書,內容可愛有趣,有冒險、有衝突、還有點無厘頭和搞笑,重點是它的圖文比趨近於繪本,文字和頁數雖然比繪本多了不少,但由於插畫量真的很大,故事情節又流暢,全本注音但老實說也沒有什麼太難的國字,小妹大概15分鐘就可以嗑掉一本!(但是她已經三年級了啦…)非常適合拿來作繪本過渡文字書的第一本入門橋樑!
#公主出任務
#直播也有贈書哦我們下午見
還有~~~明天的團購書單我趕出來了!詳細介紹和購買連結明天早上九點我會正式公佈,現在先把書目列出來給大家瞧瞧,順便附上連結,就能隨手做進一步的查詢囉!
【步步】
*佐野洋子精選作品全集 8冊 無注音
https://pse.is/3jds65
*麗莎和卡斯柏:Hello Kitty在巴黎! 無注音
https://pse.is/3hbnhr
*麗莎和卡斯柏:當你一輩子的好朋友套書 無注音
https://pse.is/3j4ylf
*騎著恐龍去圖書館 / 騎著恐龍去上學 無注音
https://pse.is/3gshtk
https://pse.is/3ft3xt
*喀噠喀達喀噠(新版)【附台文別冊及台語朗讀QRcode】 有注音
https://pse.is/3gjbsm
*小手大經典橋樑書 日本篇/世界篇 有注音
https://pse.is/3k5crw
https://pse.is/3js88w
【小熊】
*幽靈貓福子1:丸子町的守護神 有注音
https://pse.is/3kb4t4
*第一次王國1: 走音國王的演唱會 (立本倫子的數學唱遊橋梁書)有注音
https://pse.is/3j43kh
*第一次王國2: 超多草莓的盛宴 (立本倫子的數學唱遊橋梁書)
https://pse.is/3gw99d
*新井洋行360度環繞閱讀互動遊戲繪本:公車/火車 有注音
https://pse.is/38uzcu
https://pse.is/3ftf8v
*日本腦科學權威久保田競專為幼兒設計有效鍛鍊大腦-摺紙/貼紙/迷宮遊戲 沒注音
https://pse.is/3jvf9d
*一隻貓咪上太空,在哪裡?:從遊戲中訓練孩子數數、識物、辨色、專注等視知覺超能力 無注音
https://pse.is/3kcx66
*鼻呼吸健康操:改善睡眠問題、免疫力、齒列發育和上顎突出 有注音
https://pse.is/3j6whn
*我不怕,我有守護熊
https://pse.is/3k57s3
*跟著歷史名人去遊歷:結巴貴公子韓非說故事/長不高大人晏嬰秀機智
https://pse.is/3k3fe7
https://pse.is/3k4vaa
*向星星祈願
https://pse.is/3fesbw
【字畝】
*微光小鎮,圍牆不見了 有注音
https://pse.is/3kjvc5
*不簡單女孩繪本套書(共五冊) 有注音
https://pse.is/3jqv5h
*我不怕,我有守護熊 有注音
https://pse.is/3kdk6k
*莫瑞鼠與偷畫賊:小老鼠營救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有注音
https://pse.is/3jxfhs
*莫瑞鼠與林布蘭:小老鼠撞見大畫家
https://pse.is/3kemv3
*超馬童話大冒險(共八冊) 有注音 可單買
https://pse.is/3g66kb
*《公主出任務 》套書組 5冊 有注音
https://pse.is/38hpyp
上顎突出物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人類發展與建立語言的過程,除了社會互動的因素之外,生理上的演化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MPlus|云閱讀 的這篇文章讓我們了解到,唇齒音的出現,跟農業與軟的食物有關。但這樣的發音咬合方式也對於我們的容貌與牙齒排列帶來一些影響。
---------
古代人類從何時發出ㄈ的音呢?或許得歸咎(或歸功)於農業和軟的食物。隨著農業的普及,我們的祖先開始大量食用加工食品,牙齒的磨損也隨之減少。這改變了顎骨的生長,牙齒從對切咬合(上下門牙對齊)變成過度咬合(上門牙前傾)。在數千年的時間內,輕微的過度咬合讓農耕文明的人類更容易發出像「f」和「v」這樣的唇齒音(labiodentals),為語言開創出新的世界。
...
比克爾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達米安‧布拉西(Damian Blasi)和史蒂芬‧莫蘭(Steven Moran)著手測試已故美國語言學家查理斯‧霍凱特(Charles Hockett)早年提出的推論。霍凱特在1985年指出,狩獵採集者的語言之所以缺少唇齒音,飲食很可能是一部分原因:由於需要撕扯咬食肉類、咀嚼富含纖維的食物,對生長中的顎骨產生作用力,並持續磨損臼齒。結果是下顎與臼齒變大突出,使得下顎往前移動,將上下排的牙齒對齊。對切咬合讓上顎很難再向前,從而難以碰到下唇,而下唇是發出唇齒音必備的條件。但其他語言學家拒絕承認這個推論,布拉西、莫蘭與研究同事也是「希望證明霍基特的推論錯誤」。
...
新墨西哥大學名譽語言學家伊恩‧馬迪森(Ian Maddieson)無法確定研究者是否正確地記錄這些唇齒音,但他認為這項研究顯示,飲食等外部因素是可以改變發音方式。
研究結果也表明,我們發出「ㄈ」的音是有代價的。當我們失去人類祖先的對切咬合時,莫蘭說:「雖然能發出新的聲音,但對我們來說可能不是很好。我們的下顎變得更短,更容易長出阻生智齒,牙齒空間更擠塞,當然還有蛀牙。」
(引用自: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3170?fbclid=IwAR1ZSwCcem9NV-hNJPLdIgw0PwOFJ0Bslj36F1e5CZj9gm0Glb1mb5vIfaU)
上顎突出物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認真看】#禰豆子的八重齒 | 為什麼牙齒亂才「萌」// 李長潔 👧
.
雖然我跟鄭雋立發誓,再也不要跟風蹭鬼滅的流量,但最近看到一個現象,又很想要囉嗦一下。在滑日本社群網站(SNS)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名詞被大量「#」(hashtag),就是「#鬼滅の八重歯」(鬼滅的八重齒)。簡單來說,就是指竈門禰豆子變身成鬼之後,所長出的尖銳、突出、明顯的犬齒。許多日本女性便在自己的社群網站上,大方秀出自己鮮明的犬齒,討論著鬼滅の八重歯有多麼可愛!
.
首先,我們可先思考一件事,日本大眾流行文化中對「少女」的偏愛,是如何被建構起來了?少女們的可愛萌樣的要素又有哪些?而亂亂的「八重齒」更是在怎樣的「身體—文化」脈絡下被肯認為一種少女可愛的象徵?
.
▓ #少女的誕生
.
明治時代,「少女」的社會身份,在兩性平等的西式教育概念下,誕生於學校制度,原本被困在家庭責任中的年輕女性,在學校的庇護下獲得一段相對自由的時光(今田絵里香, 2007)。少女,既不是大人,也不是兒童,她們有史以來第一次可以享受青春期,體驗交友與戀愛感情,不受家庭倫理的婚姻規約。
.
而後,以少女為主體的大眾刊物於1910年代開始發行,如《#少女の友》、《#少女倶楽部》等。少女雜誌建構了現代的「少女」原型,也真正確立了一段屬於她們的「少女時代」,那種充滿愛情、純潔的美麗成長,與接受無可抗拒的必須長大命運的哀傷(渡部周子,2007)。不過,這裡具有一種矛盾,「#愛情」與「#純潔」之間必定是衝突的,一方面少女的自由戀愛主體被建構了起來,但另方面,賦予少女主體自由的規範,就是對「純潔無邪」的要求。這一切聽起來就是很有大正時期西化運動中的「love」(純愛)精神的意味。
.
▓ #萌的文化
.
如同Michel Foucault(1977)認為,規訓權力(disciplinary power)將調教出順從的身體(docile body)。學校制度、雜誌、刊物,也在少女的身上留下權力的軌跡。少女的身體逐漸被成為一種特殊形象的需求,尤其在80年代的動漫作品大量出現後,男性讀者們延伸著「少女」的矛盾,構想出某種既純潔又具有感情,同時是大人也是幼女的身體(安東由則,1997)。或許,這種虛構與現實雙重建構的形象,並使讀者對其產生大量的熱情,我們可以稱之為「萌」(萌え)。
.
讀者對「萌」,他們對女性虛構的角色,有一種特定的雙重文化實踐—期待性欲,同時壓抑性欲。也就是說,要達到快感的連結而觸發「萌」時,「#萌的要素」會同時表明過度的性行為象徵,與禁止性行為的象徵(森有礼,2004)。萌的要素一方面展現姣好的身材、誘人的舉止,讓人幻想連翩,但同時幼稚化、動物化的可愛,則抑制了性愛關係。這也正是近代化中「少女」原型的殘餘。
.
▓ #動物化的牙齒
.
其中,「八重齒」就是一個重要的「萌」元素。除了禰豆子之外,幾乎所有的虛擬的可愛少女(《鬼太郎》裡的貓娘、《涼宮春日的憂鬱》裡的鶴屋等一堆),都有八重齒。所謂八重齒,並非犬齒,從牙齒醫學的角度來看,是一種「#上顎犬牙的低位唇側移位」的一種畸型,#我自己就是這種齒型(#沒人想知道),看起來非常像獠牙。日本人常見八重齒的原因,包含遺傳、飲食習慣、沒有矯正牙齒的習慣等。
.
同樣是牙齒不整齊,比起前齒爆牙,犬齒的咬合不當,會呈現較強悍的咬合感,給人嘴角銳利的俐落線條臉龐。八重齒帶給人可愛、幼稚、天真、年輕的「少女」感覺,產生小魔女、寵物、小動物的聯想。因此,像是廣末涼子、中山美穗、澤尻英龍華等,都是八重齒的萌感少女。
.
跟著鬼滅的風潮,突然「鬼滅の八重歯」又重新招喚出日本人對八重齒的熱愛。雖然也有醫院針對禰豆子的八重齒提出治療方式,並歡迎她到該整所進行矯正(?)
.
▓ #毋通的八重齒
.
不過,有另一個很暗黑的商品資訊—「#亀滅の八重歯」,這是完全反映了前述的男性讀者的二次元慾望,這個慾望撤退到視覺影像與技術物品之間來實現,這我就不多說了。#真的不要去google哦~~~
.
不過,好像應該要談談「口枷」才對,大部分時間禰豆子都帶著它…
|
■ #延伸閱讀
.
🗂 #鄭雋立寫鬼滅文化導覽
.
第一集回顧: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03622909825328
第二集回顧: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10903412430611
第三集回顧: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16436315210654
第四集完結: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23894044464881
.
🗂 #李長潔寫鬼滅聖地巡禮
.
太宰府市竈門神社: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04343393086613
在淺草遇見無慘: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11075655746720
台灣也有的無限列車: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17242968463322
嘴平伊之助為何是「一隻豬」: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24761147711504/
|
#參考文獻
.
①. 渡部周子. (2007).“少女”像の誕生: 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少女」規範の形成. 新泉社.
②. 今田絵里香. (2007).「少女」の社会史 (Vol. 17). 勁草書房.
③. 森有礼. (2004). 現代表象文化論 (1)『ハリー・ポッター』 の秘密の部屋: オタク文化とハーマイオニの受容. 国際英語学部紀要, 4, 1-24.
④. 安東由則. (1997). 近代日本における身体の 「政治学」 のために. 教育社会学研究, 60, 99-116.
⑤. Foucault, M. (1977). 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 Vintage.